媒體吁推進改革開放和政治體制改革

中國媒體吁推進改革開放和政治體制改革

(2012-01-20)

  鄧小平 南巡20周年

黃慧敏 報道

北京特派員

  藉助鄧小平南巡20周年的時機,北京《新京報》和廣州《南方日報》等市場化媒體近日紛紛發表評論,呼籲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政治體制改革。

  《新京報》前天的社評以「重溫南巡講話,凝聚改革共識」為題指出,南巡20年後,改革的任務也許更困難和繁重了,但只要循著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精神,「就能引導中國社會攻堅突破,邁向更大的成功」。

  而所謂的「南巡講話」精神,在這篇社評看來,其核心就是解放思想以靈活應對新變化,以及繼續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為民眾提供更自由、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鄧小平的「南巡」之行,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1992年的1月18日,高齡88歲的鄧小平高調出訪廣東深圳、珠江三角洲等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前後長達一個多月。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堅定強調改革開放道路的必要性。

  在國際政治局勢面臨嚴峻考驗的大環境中,中國國內當時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人民對國家改革開放看法不一,而鄧小平的講話,無疑是在此關鍵時刻推了改革開放一把,為臨界領導層換屆的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定調。

今年秋天中共又將迎來一輪的政治交替,中國改革又走到了十字路口。《新京報》的社評就說,今天的中國沒有了「國民經濟走到崩潰邊緣」之虞,也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即令「人民深受其害的極左路線」,使改革的共識受到挑戰。

  眼下利益群體主張的改革方向和手段各異,該社評因此呼籲中國各界凝聚改革共識,「撥開利益和觀念的迷霧」,重溫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在目前這個「攻堅」階段,中國需要再下決心,開啟新一輪的改革航程,才能求得真正的穩定和發展。

  不過也有部分輿論擔心,如果根據鄧小平當年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來發展,其他社會問題或被忽視,進而激發更多矛盾。對此,中央黨校前副校長李君如接受《南方日報》訪問時就加以駁斥。

  李君如說:「這是對南方談話的片面解讀,認為鄧小平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是『見物不見人』,把鄧小平放在科學發展觀的對立面,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他指出,鄧小平的講話除了強調經濟發展外,也提出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等目標,追求的是全面發展。雖然社會建設問題開始浮出水面,但要解決這些問題,同樣需要以經濟建設所提供的物質條件為基礎。

  更何況,李君如認為,中國部分地方和部門出現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忽視民生的問題,並不是鄧小平理論的過錯,而是相關人士「沒有全面貫徹我們黨的路線,沒有很好領會南方談話的精神」。

nghuimin@sph.com.sg

媒體披露鄧小平南巡被刪兩句話

  《南方日報》日前也再提鄧小平當年南巡時有兩句話沒被刊登,直到近年才被披露的事件為例,大讚改革帶來了言論自由,減少了政治禁忌。

  當時負責採訪的《深圳特區報》副總編輯陳錫添,在事隔多年後,才在2003年的一次專訪中披露自己在報道臨上版前,將鄧小平的兩句話刪除。對此決定,陳錫添直言是個遺憾,但解釋說當時正在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所以自己沒敢報這兩句話。

  被刪除的兩句話中,其中一句是「不要搞政治運動,不要搞形式主義,領導頭腦要清醒,不要影響工作」;另一句是「年紀大了,要自覺下來,否則容易犯錯誤。像我這樣年紀老了,記憶力差,講話又口吃,所以我們這些老人應該下來,全心全意扶持年輕人上去」。

  藉此事件讚譽改革的同時,《南方日報》的評論也顯露了借古喻今之意,表示言論受控制的遺憾希望在將來能「少點發生」而且「最好不發生」,並提示社會要警惕中國官場再次出現形式主義和搞政治運動的現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法案要求武裝台灣並撤回邀解放軍參加環太軍演?
中國開往歐洲和北美的貨輪走北極航線的可行性如何?
消弭拉山頭搞宗派的政治隱患(紅船觀瀾)
建立軍國主義民主政治可行嗎?
如何對比評價成吉思汗、忽必烈的蒙古擴張戰爭與鴉片戰爭、兩次中日戰爭?

TAG:政治 | 媒體 | 體制 | 改革 | 體制改革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