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華人黑幫

北美的華人黑幫

由於一些文學作品的渲染和網路傳說的盛行,北美華人黑幫被塗抹上不少神秘色彩,甚至賦予了一些諸如「劫富濟貧」、「為國爭光」之類或古老、或新鮮的光環。而現實中的北美華人黑幫遠沒有那麼「神」。

北美華人黑幫大抵有老、中、青三代。

「老字號」的始於19世紀40-50年代,當時在美國的舊金山、檀香山,加拿大的新西敏、維多利亞等地開始形成華人社區,由於遭受主流社會歧視,這些華人社區紛紛組織堂口實施自我保護,並將中國秘密社會的一套帶了過來。這類堂口式組織的特點是半地下半公開,「半黑半白」,一般都會合法註冊,公開活動,但多少都帶有秘密社團色彩,多數時候是互助組織,有時候也會從事一些諸如欺行霸市、爭奪地盤,甚至走私、販毒、包賭包娼等不法行為。這些「老字號」大多系「合字」即源自清初的三合會系統,一般叫「某某堂」或「某某公所」。這類「老字號」樹大根深,在「老僑」中有相當地位,且由於其中許多堂口(如著名的致公堂、民治黨等)在歷次中國革命中都「站對了隊」(檀香山致公堂支持辛亥革命,加拿大致公堂為此甚至變賣了自己的會所,北美致公堂、民治黨在抗戰期間積極支持中國抗日,部分堂口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支持了新政協),在新時代逐漸以「白道」為主,成為更具社團和互助組織特色的實體。這些「老字號」如今在北美華人社區仍然普遍存在,且黑幫色彩越來越淡,但他們如今在華人、尤其新華人中影響力正消退,這是因為新華人習慣於與其它族裔混居且語言、學歷等普遍較好,不太需要「老字號」的幫助,也不願株守唐人街等「老字號」的傳統勢力範圍,甚至許多「老字號」堂口「老大」的子侄都不太願意子承父業,因此不少「老字號」面臨後繼乏人的尷尬。

「中字型大小」形成於上世紀50年代,主要有「合字」與「台字」兩大系。

「合字」系大多來自香港,或先由大陸到香港、再由香港轉至北美,主要是說粵語、潮汕語或客家話的,和「老字號」一樣,他們大多也屬於三合會系統,但由於時過境遷,堂口色彩更淡,黑幫色彩更濃。這批「中生代」更年輕,語言和適應能力更好,加上「合字一大片」、「洪門是一家」等傳統中式秘密社會概念依然有效,許多都通過和「老字號」堂口的相互滲透完成落地生根,也有些則自立門戶(這部分「中字型大小」的黑幫色彩更濃厚)。和「老字號」一般在北美當地被歸為「互助組織」,只有確證「涉黑」的堂口才被認定黑幫不同,「中字型大小」自崛起後很快被警方「挂號」,200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華人跨國犯罪集團報告》中列出的「合字」系「中字型大小」黑幫名目繁多,大多系「和字型大小」(名字帶一個「和」),「聯字型大小」(名字帶一個「聯」),此外還有新義安、14K等。

「合字」系中有一些較為特殊的,系通過宗親會、同鄉會等組織起來,但帶有黑幫色彩的,他們內部組織形式仍是洪門「山堂香口」的一套,因此儘管名目各異,但仍被歸入「合字」一脈。

「台字」系大多系從大陸逃美、或從大陸逃台再逃美的國民黨「官二代」,由於和「粵語系」華人華僑「風格迥異」,為爭奪地盤而組織起來的黑幫團伙,一般以「幫」命名且黑幫色彩更加濃厚,著名的有以「江南命案」名噪一時的竹聯幫,以及「電影明星」四海幫等。上世紀70年代前後,「台字」系受到台灣國民黨當局支持,在美國、加拿大一些華人聚居城市和親大陸的部分「合字」系組織(不一定是黑幫)間常爆發火拚,有時甚至「鬧出人命」,筆者結識的一位「合字」系僑領如今年逾九旬,提起當年在溫哥華華埠街頭和「台字」系「對砍」的場面,仍然十分激動。

「中字型大小」黑幫基本都涉「黃賭毒」和幫派仇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青字型大小」的崛起,他們逐漸沒落,其邊緣化程度較「老字號」有過之無不及。

「青字型大小」形成的時間跨度極大,上限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出名的有「ABC」和「大圈幫」。

「ABC」是上世紀70年代初形成於紐約唐人街的華裔黑幫組織,其特點是骨幹成員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不少人基本不會說中文,「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名稱即由此而來。這批「ABC」因出道後在北美東部一些大城市(紐約、波士頓、多倫多、蒙特利爾)和義大利黑手黨系北美黑幫(甘必諾等家族)火拚而成名,號稱「最早被警方歸檔的華人黑幫」,更有好事者將他們譽為「解放唐人街的英雄好漢」。事實上「ABC」並非脫胎於傳統的中國華南秘密社會體系,連形式上的所謂「江湖道義」都很少理會(因為根本不懂),是「赤裸裸的黑吃黑」,在唐人街的口碑較其它華人黑幫更差,所謂「英雄好漢」,不過時過境遷後某些「黑吃黑」的倖存者回顧往昔,為自己和同夥臉上貼金的飾詞罷了。

「大圈幫」的骨幹成員幾乎都來自中國大陸,一些「江湖傳說」往往說他們是「越戰老兵」,其實這同樣是「貼金之作」,他們最初的骨幹,是「文革」時逃港、再從港移居北美的大陸青年(許多曾是紅衛兵),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移居香港後遷北美的是少數,同一時代或稍後直接通過各種渠道前往北美的則更少,他們中當然也有個別「越戰老兵」,但數量是極為有限的。

「大圈幫」由於「初來乍到」,難以和「老字號」、「中字型大小」比肩,因此不得不另闢蹊徑,一方面他們格外好勇鬥狠,在唐人街以「敢玩命」著稱(因為他們既不是「合字」又沒有「祖傳」的「家業」,不狠就沒飯吃),另一方面他們敢於走出唐人街,和「主流黑幫」廝混。「江湖傳說」同樣將他們渲染為「講義氣的江湖好漢」,甚至近年來隨著網路文學的流行,一些人把他們形容為在北美「黑道」包打各國「碼頭」,為華裔「爭光添彩」的「大俠」,這實在是太「離題萬里」了。

實際上「大圈幫」相較於「堂口」、「合字」甚至中生代各「幫」,其黑社會屬性都要更加濃厚,且因為生存土壤更貧瘠,其下手也更狠、更不講道義,熟悉北美華人傳統社會的老人稱,「大圈幫」興起時最大的特點,是許多人是「光桿」,不像其他「黑道」那樣拖家帶口,因此更敢拚命,卻也更缺乏華人「堂口」的互助色彩,在搶地盤、做「偏門」上更「執著」。所謂「大圈幫大戰越南幫」之類的「江湖傳說」,很多是網路時代的牽強附會,「老人」大多稱「大圈幫」更熱衷於在華人圈「窩裡橫」,且「勾結外人欺負華人」——事實上「大圈幫」從興起之初就依傍起源於洛杉磯的北美本土黑幫「地獄天使」(Hells Angels,成立於1948年,是北美資格最老的黑社會團體之一),「地獄天使」的特點是「國際化」(在美加墨許多城市都有分支)和「毒品化」(靠販毒和為夜場提供毒品維持生計),「大圈幫」緊抱「地獄天使」的「大腿」亦步亦趨地在北美擴展,靠什麼「吃飯」,不問可知。

這些年大溫哥華一些大陸背景華人「筆杆子」也熱衷於撰寫所謂「黑幫文學」,並對「大圈幫」情有獨鍾,在他們筆下,「大圈幫」在大溫「江湖圈」呼風喚雨且「盜亦有道」,是否「盜亦有道」前文已述及,「呼風喚雨」則更大不見得——如今大溫乃至整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黑幫,主要集中於所謂「四大家族」——「紅蠍幫」(Red Scorpions) 「聯合國幫」(UN)、「地獄天使」(Hells Angels)和「獨立戰士」(the Independent Soldiers),且尤以本土化、「現代化」的前兩家最為勢大,唯一的「外來戶」——「地獄天使」已成明日黃花,一直以「地獄天使」的「小弟」面目生存的「大圈幫」日子過得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中國大陸移民語言、學歷和經濟狀況和「老僑」不可同日而語,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會選擇更「OPEN」的社區,而很少落戶華埠,新、老華裔「黑幫」所依傍的生存土壤——華埠華人圈正在萎縮和老化,因此它們也正處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衰落過程中。

最後援引一位曾參與溫哥華華埠黑幫械鬥、如今早已「上岸」老者的忠告:「江湖無道義,黑幫就靠『黑吃黑』才能活下去,『大俠』在這裡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推薦閱讀:

春日推薦:十條絕美的南京馬路
心中的舞姿最美的你,無論哪裡都是舞台!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微笑(第39輯)
精美的黃玫瑰鑲閃光內邊框

TAG:華人 | 北美 |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