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通俗注釋 - 第21章
07-20
太21:1-11 君王得勝進入他的京城1,2,3.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若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我們的主完成他在地上大工的時候到了,他上耶路撒冷去,這是和他的目的一致的。他現在決定公開進入他的京城,在那裡顯明自己就是君王。為了這個目的,當他接近這城的時候,他「打發兩個門徒」,把一匹驢的驢駒牽到他這裡來,讓他可以騎上去。他到了伯法其,向兩個門徒發的這命令,是值得我們認真留意。他指引他們去到能找到那驢駒的地方:「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主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他所要的。這地方也許比我們想像得更近:是在「對面」。他告訴他們,他們不需要找:「必看見」。當主派遣我們做一項工作,他會讓我們快快完成。他描述了這動物的光景:「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我們的主知道世上每一隻動物所在的位置,他並不認為有什麼是不在他的管理之下。他也沒有由得門徒,不給他們做事的指令:「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沒有怨言,沒有爭辯,他們立刻行事。站起來發問,這不是我們君王的使節當作的事:順服他們主的命令,一無所懼,這是他們的責任。當門徒說,「主要用它」,這兩頭牲畜的主人會自願把它們交出來;不,他不僅會交出來,還會「立時」讓他們牽走。這主人不是一位秘密的門徒,就是在心裡敬畏主耶穌的人;但他是歡歡喜喜同意借出驢和驢駒,讓它們完成主要它們達成的目的。這裡的用詞多麼奇特,「主」,「要用」!耶穌沒有放棄他的主權,卻取了充滿各樣需要的人性;然而,儘管他是需要,他卻仍然是主,能夠命令他的臣民,要得到他們的產業。我們有任何主的工作需要的東西,我們是應該多麼高興把這交給他!驢和驢駒的主人把牲畜交給耶穌,讓他騎上看作是榮耀的事情。耶穌的能力多大,能控制人心,用一句話就能安安靜靜感動他們,按他的命令行!在這裡我們看到兩位門徒被派去取驢駒的記載:那些為耶穌做小小事情的人,是要得到尊榮。他們的任務看起來很奇怪,因為他們所做的,看起來像是搶劫;但是差派他們的那一位是小心保護他們,免得有一絲的懷疑會落在他們身上。信使沒有質疑,沒有提出反對,沒有遇到攔阻。我們的責任就是行耶穌命令我們去做的事情,完全按他的命令,因為他命令我們;因為他的命令就是我們的權柄。4, 5. 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馬太總是用舊約提醒我們;他大可以這樣做,因為我們的主總是在成就舊約。每一點的細節都是按著預言的樣子:「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舊約和新約是彼此吻合的。人曾寫過《福音合參》這樣的書,但是神賜給我們一本《舊約新約合參》。這裡所指的經文是迦9:9。它講的是錫安的君王,即使是在他得勝進入他的京城時,也是溫柔低微;他不是騎著戰馬,而是騎著一頭駒子,是沒有人騎過的。在這之前他曾親自說過,「我心裡柔和謙卑」,現在他又列出一條證據,表明他自己所說的是多麼真實,與此同時是成就了預言:「要對錫安的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他不象所羅門從埃及買馬滿足他的驕傲;那比所羅門更大的這一位,是滿足於一頭「驢駒子」,連這低微的牲畜也是借回來,因為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耶穌的溫柔表現在他要人把驢和它的駒子一同帶來,好使它們不致分開這個事實上。作為君王,他是全然溫柔憐憫:他的偉大不給人帶來痛苦,甚至不給最卑微的活物帶來苦痛。我們被這樣一位君王統治是何等有福!6, 7. 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這應當成為對一切基督徒舉止準確的描述。他們沒有質疑,批評他們君王的命令;更好的是,他們服從命令。如果到處都是這樣,我們在地上會看到怎樣一個教會!門徒在各樣的細節上都行出了他們君王的命令。門徒「牽了驢和驢駒來」;決沒有偏離他們領受的命令。他們加上一些舉動,是很自然從他們君王的命令里生髮出來的。一定要有合適的馬衣裝飾駿馬,用在這樣的君王行進中,所以他們「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他們這樣做是出於自願。很多人願意去牽別人的驢,但卻不情願借出他們「自己的衣服」;這些門徒願意,很心急要在主耶穌得勝的行進中付出他們的一部分。自始至終,整件事沒有強迫的貢獻,或者換取利益的服事;一切都是至為自願的:驢和驢駒是人歡喜借出來的,衣服是自發鋪在上面的。一切都是簡單自然,充滿真誠和真心。這和一般君王人為的儀式有多大的區別!「耶穌就騎上。」人之前曾經試圖用強力抓住耶穌,按地上的方式逼他作王,他離開他們;但是他公開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到了,所以他容許他的門徒把自己扶上這低微的牲畜,由它帶著進城。他們很高興把主安放在尊貴的位置上,歡喜走在他的旁邊。8.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人如此眾多,這裡用了「眾人」來描述。人群作出一種異同尋常的一致舉動:他們都聚集到耶穌那裡。先祖雅各曾經預言關於細羅的事情,說「萬民都必歸順」他。在救主在地上的事奉中,這曾多次得到應驗,現在仍不斷得到應驗。群眾是在非常激動的光景中,情緒高漲,與耶穌一同行進。他們「把衣服鋪在路上」,像鋪上地毯一樣;彷彿這還不夠,「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我們第一對先祖在羞愧之中用樹葉造衣服;但是現在衣服和樹葉都被放在人的救贖主的腳下。約翰說人們是「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棕樹長長的像羽毛一般的樹葉很適合在空中舞動,或者鋪在地上等候君王來臨。普通人用最簡單,但卻是最有效的方式,為大衛的子孫預備了給君王的歡迎儀式。這個場面多麼特別!他們都踮起腳盼望,盼望一位做君王的拯救者,他們含含糊糊盼望「拿撒勒的先知耶穌」會顯出就是應許的那一位。他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大有盼望,贏得了他們的敬重。此時他們極為看重他。當我們想到,他是怎樣治好了他們的病人,他們睏乏的時候,他餵飽了數以千計的人,我們對此還會感到驚奇嗎?9. 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人數不斷彙集,直到不僅有一群人,還有許多群的「眾人」,一些「前行」,一些「後隨」。在主前後的眾人對他都有同樣的看法,確實,聽起來他們都有一個聲音。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可能在夢想一個地上的國度,他們大聲發出同一個向君王發出的吶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他們引用了一篇古時候的詩篇(第118篇),把它用在耶穌身上;用各樣方法表達了他們的歡喜和盼望。哎呀!這束陽光多麼快就讓位給了深沉的黑暗。緊跟著棕樹的日子就是釘十字架的日子。人的易變就在於此。「民眾的聲音」無論如何,決非是「神的聲音」。10. 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他從前曾到過耶路撒冷,但不像這樣。從來沒有如此激動的人群用歡呼圍繞著他。那些沒有傾巢而出的安靜市民,對人群是感到吃驚。極多的人被某樣不可控制的衝動激發,出去迎接耶穌,「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更大的人群被吸引過來,「合城都驚動了」。沒有什麼能像基督的來臨一樣「驚動」人類的。每一個人都在問,「這是誰?」對一些人這可能是無聊的好奇,對其他人這是一瞬而過的興趣,但這總比對這些事情毫不關心的沉悶無動於衷要好得多。在哪裡有耶穌來到,他就驚動人,讓人發問。「這是誰?」這是一個恰當,有益,針對個人,緊迫的問題。讓我們的讀者這樣來問耶穌,不曉得答案就決不安息。11. 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每一個在君王的列隊中進城的人都預備要告訴提出問題的市民。「眾人說」,這就是說,回答是異口同聲的:「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這回答是真的,但不是真相的全部。很少有像這個情形一樣,眾人是知道得如此清楚的。基督的名字,他的職分,他在地上的住處,他低微的家族都說出來了。那些希望對他了解更多的人,可以在眾人的回答中找到他們去發現所需要的鑰匙。哦,願我們眾多的人就像耶路撒冷的群眾一樣,認識關於耶穌很多的事情!然而如果他們真是這樣,他們也可能像耶路撒冷的罪人一樣低賤行事,他們的和散那很快就變成了「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這殘暴的呼叫。太21:12-14 君王潔凈聖殿12, 13.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里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又一次,「耶穌進了神的殿」,就像他在開始事奉的時候那樣。當時那向人宣告的先知表明需要做什麼,現在君王繼續把這行出來。獻給神的聖殿不可成為買賣和搶劫的地方。「耶穌趕出殿里一切作買賣的人。」賣東西的人更老是在那裡攔阻人,更不斷得罪人,所以他們首先被趕出去:但如果沒有買的人就不會有賣的人,所以買的人也一定要被趕出去。那些「兌換銀錢之人」可能申訴說,他們到聖殿里是為了公眾的方便,因為他們供應聖殿用的舍客勒和其他的銀錢,取代羅馬的錢幣。「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似乎是得到批准的,因為他們賣的是獻祭用的雛鴿和斑鳩。但這些賣東西的人做這些事不是在事奉神,而是為自己取利,所以我們的主把他們搭建起來的都「推到了」,潔凈了聖所。這個人身上有何等的威嚴,整群作買賣的人竟然忍受他們的桌子和凳子被推翻,從他眼前逃了出去!聖殿的守衛,羅馬的士兵看來都沒有作任何干預。當耶穌親自取過權柄,攔阻就要止息。這件事是何等的預言,當他再來的時候,他要手裡拿著簸箕,揚凈他的場!我們的主把褻瀆聖殿的人趕出去,說了這句話,「經上記著說「,為他神聖的暴力辯護。不管他是和那最大的敵人,或者還是與邪惡的人爭戰,他都只是用同一樣兵器,「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在這方面,就像在任何其他方面一樣,讓我們效法他的榜樣。以賽亞寫下這樣的話(賽56:7),「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這個預言和外邦人院有著特別的關係,而外邦人院正被這些作買賣的人如此大大玷污。我們的救主把當時被這些買賣的人佔據的他父的殿比作是那些山上的洞穴,那些在他那個年代強盜在其中藏身的地方:「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君王所用的字眼十分強烈,但是不會超過他眼前這情形所要求採用的字眼。君王的工作就是搗毀土匪的藏身之處,耶穌正是如此行了。他不能忍受看著他父禱告的殿變成強盜的藏身之所。14. 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就治好了他們。瞎眼瘸腿的乞丐進入聖殿,這並不是對聖所的玷污。「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們還能去到誰的跟前呢?他豈不是那位大醫生嗎?他們到他那裡去,是在殿里:他們還有別的地方可去呢?聖殿豈不是施憐憫的地方嗎?耶穌奉他父的名歡迎這群混雜的人,「治好了」他們。一些人似乎認為,如果很窮的人進到崇拜的地方,他們就是和這些地方格格不入;但這是邪惡驕傲的虛妄想法。最貧窮的,最大罪的人可以到耶穌這裡來。我們過去在靈里是瞎眼,瘸腿的,也曾經到聖徒的會中;但是耶穌開了我們的眼睛,醫治了我們的瘸腿。如果他看到我們現在有任何不妥,我們肯定他是不會把我們從他的殿里趕走,而是要立刻醫治我們。現在就讓所有瞎眼瘸腿的人到他這裡來吧。太21:15-16 君王認可小孩子的歡呼15, 16. 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殿里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祭司長和文士」總是在留心觀察,任何榮耀主耶穌的事情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不要以為今天情況不會這麼嚴重:如果福音佔據上風,形式主義者就會大大生氣。歸給耶穌的讚美,對那些他斥責其濫用職權的神職人員來說,就如苦膽和茵陳。對於他在聖殿里本身明顯就是正確的作為,他們不敢進行攻擊;但是他們不會因為「耶穌所行的奇事」怒氣就少了幾分。他們在醞釀著越來越大的憤怒。最後「小孩子在殿里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這熱情的歡呼,給了他們機會發泄他們的蔑視。一位真正的先知怎麼會容許男孩女孩如此跟著他後面大聲喊叫?然而他們的藐視只是裝出來的,實際上他們是害怕耶穌,害怕群眾熱情高漲的後果,所以他們「就甚惱怒」。他們一能夠找到機會,就把他們的苦毒傾瀉在主身上。他們大膽對耶穌說孩子們大聲喧嘩的這件事,他們「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 他們稱呼你,彷彿你是一位君王,這些愚蠢的孩子對你歡呼「和散那」,你為什麼容許他們這樣說話?命令這些小孩子停止他們喧嘩的噪音。你這一個人怎麼能夠承受如此幼稚的喊叫?- 我們救主的回答是完全的。回答他們的質問,「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說,『你們沒有念過嗎?』」- 你們這些祭司長和文士,你們沒有念過你們自己的詩篇集嗎?你們宣稱自己是努力研究這些的。如果你們念過,要記住大衛在詩篇8:2說過的話,「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 我們的主把這段經文的意思講了出來,而不是完全引用原話。對神的讚美,在孩子口中得到「完全」。他的榮耀在他們身上顯明,常常被他們宣告出來。其他人默不作聲,這些人要說出來,他們用單純的實話,要發出比成人更完全的對主的讚美。太21:17-22 君王列舉耶路撒冷受審,以及禱告能力的記號17. 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裡住宿。耶穌不喜歡吹毛求疵的祭司。他「離開他們」。對他們的問題,他用聖經作了回答,知道再和他們辯論也是無益,於是他離開他們。這是我們都當效法的很有智慧的榜樣。他希望安靜,於是他「出城」。他喜愛鄉村,所以他離開人聚集的繁忙之處,去到伯大尼。在那個地方一家大大蒙耶穌所愛的人,總是歡喜接待他,他「在那裡住宿」。在那裡他就像到了家裡一樣,因為他愛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一個白天的激動之後,跟著的是在鄉下人家一晚的隱退。最多事的那一天的晚上,他是和他忠心的朋友度過的。他進入耶路撒冷和他訪問在伯大尼的朋友,兩者對比多麼強烈!主,請與我同住!讓我的家成為你的住處!18. 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他餓了」。這讓人驚奇的話!上天的主餓了!我們不能想像接待他的那些滿有愛心的主人竟然會疏忽了,沒有給他提供食物;很有可能他如此陷入沉思,結果他忘記了吃飯。可能這就像他習慣的那樣,「早晨」,其他人還在屋裡睡覺的時候,他就起來了,好使自己一個人與他的父相交,為他面前的工作領受從天而來的力量。至少,這對他來說並非尋常。他「回城」,他並不逃避他要成就的工作;但這一次君王是餓著進入他的都城。他沒有吃早飯,準備要開始漫長一天的工作,然而他曾一次用手餵飽數以千計的人。肯定的是,天地上下都會熱心來滿足他的需要。19. 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他尋找食物,一棵枝葉繁盛的「無花果樹」像是要給他一點吃的。明顯這棵無花果不是哪一個人的所有,它是在「路旁」的,是自己生長在公路邊的。它的位置很醒目,它的外表很震撼,所以他一眼就「看見」了。這不是結無花果的時候,但是無花果樹有這一樣特別的地方,就是先有果,後有葉子;所以,如果我們看到葉子完全長出來了,很自然我們就會找可以吃的無花果。 不是結果的時候,其他樹光禿禿,還沒有開始長出一開初的果子,這棵樹卻長出葉子。這就是說,它跑在了它同伴的前面,但是它提早的生長都是假象。我們的主「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這棵樹跳過了長出青青無花果的那必須的第一階段,快快衝到沒有果實的枝葉繁盛階段。它的枝葉長得很好,但是要得果子,它就毫無價值。在這方面它是令人傷心地和耶路撒冷相似,耶路撒冷在信仰的偽裝方面極為繁榮,有虛妄的熱情,很是突出;但它沒有悔改,信心和聖潔,這些比敬虔的形式是重要得多。主耶穌使用這棵青綠,但不結果子,令人失望的樹作一個例子教導人。他到它面前來,正如他到猶太人這裡來一樣;除了樹葉他什麼也找不到;他定了它的罪,讓它永遠不能結果子:「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他讓它落在這判決之下,這判決馬上快快執行出來,就像耶路撒冷很快就要被摧毀一樣。「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這被稱為是我們主所行的其中一樣審判的神跡,但肯定的是,對一棵樹做的事情是不能稱為報復性的。我們從來不認為砍伐整片森林是殘忍的事,用單單一棵不結果子的樹作為教訓的例子,只有那些多愁善感,愚昧的人才會認為這是沒有愛心。用一棵沒有價值的樹教導有益的功課,這是對歷世歷代的愛。20. 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主的話語如此快快成就,結果門徒感到希奇。對他們的希奇,我們是感到稀奇,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是應該已經習慣了主大能的作為,這些作為行出的迅速。就算在今天,如果一件事是快快成就,還有一些人會對這工作感到懷疑,模仿這驚呼,「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不管主做什麼,他是做得完全徹底。這無花果樹是「立刻」被摧毀了。21.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我們的主給了第一批門徒絕對行出神跡的能力,這是和一種單純,不動搖的信心聯繫在一起的:「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神可能不會為我們行神跡,但他會按照我們的信心為我們行我們需要的一切;按照當代的精神,用護理的方式行出來。但在這方面我們對他的信心也一定要是沒有疑惑。在活的信心面前,不結果子的宗教系統要乾枯死掉;靠著對神不疑惑的信心,困難的「山」要被「挪開」,「投在海里」。我們有沒有奉基督的名對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還有攔阻人的大山說話,命令它們離開我們的道路?如果沒有,我們的信心在哪裡呢?如果我們有信心,不疑惑,我們就要認識這應許的實在:這「必成就」。不真的把握不搖動的信心,我們主的話看起來就是希奇的。22.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這給了我們一張信心銀行的極大的支票本,我們可以毫不吝嗇地加以使用。這裡的條件是多麼寬廣:「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如果神加我們力量,讓我們作信心的禱告,不管祝福是什麼,我們都要得到。對神沒有應許的事情,或者不按神旨意的事,這是不可能的。信心的禱告是那將要臨到的祝福的影子,是從神而來的恩賜,不是人意志的幻想,或者無聊的一廂情願。「只要信,就必得著。」但我們常常沒有信。太21:23-32 君王令敵人困惑,警告他們23. 耶穌進了殿,正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他說:「你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耶穌再次回到他父的殿,在那裡他再次遇到他的宿敵。「耶穌進了殿,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他們聚集力量,花時間重新鼓起勇氣。他「正教訓人的時候」,他們就來打擾他,要求知道他說話,做事的「權柄」是什麼。他曾沒有武裝,沒有別人幫助就潔凈聖殿,讓他們目瞪口呆;只是過了一夜,他們又膽敢質疑他有什麼權利作這些事。現在他們問他這個問題:「你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他們承認他作了奇妙的事,但是他有什麼正式的身份作這些事,誰給了他這身份作這些事呢?這是把戰爭打到大本營了:他們猛烈攻擊那攻擊他們的人。他們希望在這一點上傷害到他,把他制服。可憐愚昧的人!他們不配得到他的回答。24. 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是的,「耶穌回答」。他的回答總是完全的,但很少是他的敵人所期望的。我們今天那些吹毛求疵的人不需要大大匆忙就斷言他們的話是讓人無可回答:到了時候耶穌就要親自回答,他對這些祭司長和長老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他們的問題遇上了另外一個問題,就像那些埃及術士的杖變成蛇的時候,就遇上亞倫的杖,亞倫的杖變成蛇,把他們的杖吞吃了一樣。常常智慧並不回答福音的敵人的質問,而是問他們一些奧秘的事,一些對他們太深,難以回答的事。我們主的條件是公平合理的:「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很明顯,那些質疑他的人並沒有反對,因為耶穌立刻提出要他們回答的問題。25-27. 「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呢?』若說『從人間來,』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如果祭司長和長老是誠實的人,我們主向他們發問的問題就是很簡單的;但因為他們要耍花招,所以他們要回答,就要面臨一個極大的難題。討人歡喜的人不得不像政治家一樣,要看全國的人的方向是什麼。我們的主讓質疑他的人處在兩難的境地。如果施洗約翰是從天上被差遣下來的,那麼他們為什麼拒絕他呢?他們不敢斷言約翰是「從人間來的」,因為他們「怕百姓」,這就讓他們不能出聲。他們被逼到角落裡,看不到出路,所以他們以不知道為借口。「他們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這個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卻讓他向他們作了一個合理,壓倒他們的回答:「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他們本是可以告訴耶穌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但是他們不願意說;他是本來可以告訴他們一切關於他從神而來權柄的事,但他知道這不會有用,所以他拒絕再說下去。連愛它自己都變得厭倦,拒絕進一步來往,這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我們主對這些發問人的語氣就是一個對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不值得寬容,因為他們不願意利用寬容的人的語氣。用溫柔是不能把他們爭取過來的,一定要用揭露來衝擊他們;這些人一定要當著被他們誤導的人的面,從權勢的寶座上被趕下來。28, 29. 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作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主耶穌用兩個比喻來針對那些反對他的宗教領袖。在第一個關於兩個兒子的比喻里,他揭露了他們看上去是好,卻是對神虛情假意的作為。「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兩個人都要服務家族的產業,都應當覺得這樣做是一件樂事。大兒子是任性,偏行己路,但是他是說實話,是坦率,在一切所行上公開。他的父親對他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作工」;這個命令包含了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責任,這種責任顯然的特點,以及它所包括的範圍。這條命令是夠清楚的了,回答也是:「他回答說:『我不去。』」這回答粗魯,叛逆,不感恩,不孝;但這是匆忙作答,一點點的時間過去之後,安靜的思想就讓這個偏行己路的孩子想得更清楚了。「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這是真正的悔改,因為它導致實際的順服。他沒有口頭道歉,或者答應將來會有好行為;他做得更好,因為他不再喧嚷就去做他父親的工作。哦,願那許多到目前為止拒絕福音的人,現在可以回心轉意,聽神的聲音,來事奉他!30. 「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小兒子」脾氣溫和得多,方式也更柔和。父親用對大兒子說的話向他說話,得到的回答在字句上完全是他所盼望的:「父啊,我去。」好像這是理所當然,他用堪為典範的有禮,讓他父親以為他是完全聽他調遣。他認同,聽話,他正統,精確。他擁有一種輕易,自然的信仰表現,和他弟兄公然的不敬虔形成強烈對比。但是請留心看這句話:「他卻不去。」他話說得很好,答應得很好,卻是欺騙人,是虛假的。他決不去到葡萄園裡,更不用說拿起修剪的刀或鏟子了。他父親的葡萄園如果由他來看守,就會荒涼了;然而他卻一直在點頭,敷衍,答應他從來沒有打算要做的事情。31, 32. 「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耶穌讓這些極其好批評人的教會裡的審判官看一個例子,這其實是他們自己的例子。他問他們,「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只有一個可能的回答:「他們說:『大兒子。』」很清楚的是,儘管大兒子第一次聽到他父親的命令,是粗暴拒絕了,他到底是行出他父親心意的人。然後耶穌指出,「稅吏和娼妓」就像這大兒子一樣;而祭司長和長老,他們承認的話很好聽,卻像小兒子一樣是騙人,不順服的。他們承認對神的話語是大大敬畏,但是當神的話通過約翰臨到他們,「還是不懊悔去信他」。公然犯罪的人,似乎是拒絕神的聲音,卻是實際上「信他」,服從約翰「義」的事奉,比看上去更可能的人「先進神的國」。這些對自己非常滿意的祭司長和長老聽到「稅吏和娼妓」被排在他們前面,他們會怎麼想呢?他們咬牙切齒,在心裡籌劃要殺害耶穌。太21:33-44 君王讓敵人自己定自己的罪33. 「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裡面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在這個比喻里,「有個家主」為了他的「葡萄園」竭盡全力:他「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還有用大石頭挖成的「一個壓酒池」,有專門蓋的「一座樓」,看守著這葡萄園。就是這樣,主創建,栽培,守衛以色列人的教會,給它全備的供應;「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賽 5:7)。為了結果子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所以主能夠說,「我為我葡萄園所作之外,還有什麼可作的呢」(賽5:4)?主人「往外國去了」,把這產業交給「園戶」,他們應當為他照看,把出產的一部分交給他作為租金。就是這樣,以色列偉大的主把這國家交給祭司,君王和有學識的人管理,他們本應該為他栽培這屬於耶和華的產業,把這美好葡萄園所結的果子交給他。有一陣子神似乎離開了他的選民,因為神跡止住了;但這應當讓文士和祭司更加警醒守望,就像主人不在,好的僕人是更警醒守衛他們主人的產業一樣。34. 「收果子的時候近了,就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家主等到時候差不多滿足,他能得到回報的時候。「收果子的時候近了」;因為園戶沒有給他任何葡萄園的出產,他「就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把果子帶回給他。這些僕人是主人的代表,理應受到當得的尊重,但沒有。以色列國的領袖有很長時間沒有把尊敬,愛和服事歸給耶和華了。神派先知到以色列去,但是民眾的長官拒絕了他們的信息。35.「園戶拿住僕人,打了一個,殺了一個,用石頭打死一個。」「園戶」,那些負責和有權柄的人,就是君王,祭司和教法師,這些人聯合起來向主人的「僕人」行惡事。他們自己不是他的「僕人」,他們不配這如此尊貴的稱號。打,殺,用石頭打死,是代表各樣形式的虐待,是耶和華的先知從以色列的園戶,國家的宗教領袖那裡得回來的。這葡萄園租給他們的人是背叛了園主,用暴力對待他的信使;因為他們在心裡是想把這葡萄園佔為己有。36. 「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比先前更多;園戶還是照樣待他們。」葡萄園的主人忍耐,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改正:「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不能把果子帶回來,這並不是第一批使節的過錯,因為「別的僕人」也和他們一樣遭到拒絕。家主很著急,要讓園戶回心轉意,因為他加多了他的代表的人數,派「比先前更多」的人去,相信這些惡人會順服重複的呼召。這種善意的努力沒有好結果,因為那些惡毒的園戶只是繼續他們殺人的殘暴:「園戶還是照樣待他們。」很明顯情況很糟糕。以色列人不願聽耶和華僕人的聲音,他們的長官作了逼迫神派到他們當中去的人的榜樣。37. 「後來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打發「他的兒子」,這成了家主最後的手段。路加描述他是這樣說,「我怎麼辦呢?」他本來是可以馬上決定懲罰這些行惡的人;但是他的舉動證明憐憫已經勝過忿怒:「後來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神把耶穌差到耶路撒冷,這是他的最後通牒。如果他被拒絕,審判就要落在這有罪的城市上。似乎他的使命是不可能失敗的。父差派他的愛子,似乎在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他們能如此極端向承受萬有的這一位行惡嗎?他自己的威嚴美好豈不會震住他們嗎?天堂讚美他,地獄在他面前顫抖;「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38.「不料,園戶看見他兒子,就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占他的產業!』」結果和一個有愛心的人的盼望不一樣。這些人是惡貫滿盈。「園戶看見他兒子」;這就是說,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一發覺真正的彌賽亞就要來到,「就彼此說」他們不敢公開說的話。他們一看到要承受產業的那一位,就充滿了惡意。他們心中憎恨耶穌,因為他們知道他就是彌賽亞。他們怕他會把他們趕走,得回他自己的產業,所以他們要把他殺死:「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他們希望一旦把他除去,他們就可以把國家保留在自己手中,按他們自己的目的加以使用:所以他們在自己內部說,「我們占他的產業!」他們知道他是那「承受產業的」,那是「他的產業」;但他們有這樣的認識,這並不妨礙他們試圖把葡萄園從它合法的主人手中奪去。我們的主生動描繪出他身邊那些驕傲的宗教人士正在思想的事情,他毫不猶豫當著他們的面把這指出。他沒有提到名字,但這是最好的針對個人的傳道。39. 「他們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主耶穌在發預言,用這個比喻他預言他們惡毒的詭計要得逞。園戶匆忙行出他們邪惡的計劃,說了就做。這場戲劇有三幕,是彼此聯接緊密的。我們不再講比喻,而要把事實揭露出來。他們在客西瑪尼園「拿住他」;他們在該亞法院里開的公會上把他「推」出去,當他被拉出耶路撒冷城門外,他們就在加略山上把他「殺了」;儘管羅馬人行出這事,犯罪的卻是他們。就這樣,那承受產業的被殺,但是殺人的沒有能佔據葡萄園太久,快快臨到的公義把他們趕上。40. 「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耶穌把問題擺在他們面前。判決要出於他們自己的口。時候到了,就是「園主來的時候」。對那些祭司長來說,那時候是非常近了:他們要思想的問題是,「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作為一夥的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流了長長一串先知的血,是有罪了,他們將要謀殺神的兒子他自己,使他們漫長的犯罪生涯達到頂峰;天上的神要在耶路撒冷的毀滅中臨到他們,給他們施加公義的懲罰。圍城和居民遭屠殺,這是對居民和他們的長官流無辜人的血的可怕報應。41. 他們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他們的回答完全,充滿細節,這可能好使他們在這個案子里表演公義,給自己遮羞,好讓人以為這不關他們的事。確實他們給自己下了判決,是「惡人」,要被「下毒除滅」,他們的職份要被交給更好的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他們不能,也不願意講他們對施洗約翰使命的看法,但似乎他們能給他們自己下判斷。主的葡萄園要被交給另外一種園戶,使徒和首批傳福音的人要顯為忠心他們所被託付的。就在現在還有很多自認是基督工人的人是在放棄他交給他管家的真理,這真理是神聖的交託,他們卻樹立他們自己的教訓。哦,願主興起一種人,是「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忠心工人的標誌就是把神加給他能力,讓他所做一切工作的榮耀歸給神。那不把榮耀歸給主的,並不能給人帶來祝福。42, 43. 耶穌說:「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我們的主用大衛在詩篇118:22, 23說的話提醒他們。他們自認是「匠人」,他們棄絕了「房角的頭塊石頭」。然而耶和華神已經讓遭人蔑視的那一位成為「房角的頭塊石頭」。他是以色列這屋子當中最顯眼,最榮耀的石頭。這要逆著文士和祭司的心意得到成就,因為「這是主所作的。」他們可以大發怒氣,但是聖潔的人要讚美,要說,這「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基督的受苦和得榮耀是全宇宙看為希奇的:「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彼前1:12)。在他百姓的眼中,一切與他有關的事情都是奇妙。不信的信仰方面的匠人遭受滅亡,這是因為他們的罪的緣故:「所以我告訴你們。」他們得不到福音的祝福:「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那國度一切的榮耀和職份,他們都得不到。他們看著 這要「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他們的損失就更大了。這是對我們自己國家何等的警告!我們也正目睹我們主的犧牲與神性受到質疑,他神聖的話語受到那些本應倡導這話語的人的攻擊。除非快快歸正,否則主要把燈台挪走,找到另外一族,比我們更忠心於他和他的福音的人。44. 「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那些因基督,教會房角的頭塊石頭絆倒的人要受傷,他們要受嚴重的擦傷,但他是不受傷害。攔阻耶穌只會傷害我們自己。他在怒氣中掉在他們身上的人要被砸得稀爛,因為他怒氣的結果是壓倒一切,致命,不可收回的。反對他,你就要受苦,當他在大能中興起,與你作對的時候,毀滅就是已經臨到你的身上。太21:45-46 君王的敵人設計謀害他45.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他們試圖把他講的「比喻」的要點掉轉過來,但他們的嘗試是徒勞的。相似的地方太令人震驚了,對應是完全一致的,他們不得不明白「他是指著他們說的」。這樣的比喻如此真實,如此切到實處,如此相關,他們有什麼可能逃避,或者忍受?46. 他們想要捉拿他,只是怕眾人,因為眾人以他為先知。因為他們不能回答他,他們就想捉拿他。讓人高興的是,「眾人」對耶穌的看法很好,不容許他們去「捉拿他」,儘管他們「想要」這樣做。這些地位極高的宗教徒既殘暴又膽怯:「只是怕眾人,因為眾人以他為先知。」他們不敢把關於約翰的真相說出來,因為他們害怕眾人,那害怕約束他們對約翰的主的怒氣,按照神護理的次序,神這樣安排了,就是教士的惡毒要受制於普羅大眾的感情。這樣的一個例子就是地幫助婦人(啟12:16),大眾的意志保護了神的僕人脫離教士的殘暴。統管萬有的他在關於他教會的事情上,安排更高層次的政治動作,掌管人的事務。有時候君王拯救了屬神的人脫離教士的兇惡,大眾保護他們脫離貴胄的仇恨。用各樣的方法,耶和華是知道該如何保守他的兒子,以及所有和他在一起的人,直到時候臨到,他們可以用死榮耀他的名,他們自己進到榮耀里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叫人「看見」福音? (2014-10-27)
※馬爾谷福音詮釋之三
※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為什麼這時代需要歸正福音運動?(第一講) 唐崇榮
※合神心意地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