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興起反美聲浪 「美帝國主義」成人們口頭禪
拉美勁刮「紅色風暴」 目前的「紅色風暴」被認為是拉美第二次獨立戰爭。 美國自門羅總統以來,就把整個中、南美洲視為自己天然的勢力範圍,不容他人染指。甚至整個西半球,包括古巴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在內,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對美國造成任何意義上的威脅。然而最近,美國如此優越舒展的安全環境受到了挑戰。 「口水戰」每天都在上演 外交是一門藝術。在美國的後院——拉美,辭令藝術,正上升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在拉美,久違的「美帝國主義」成了人們的口頭禪。美國面臨穆斯林世界外的最猛烈抨擊。 除老對手卡斯特羅外,最敢說的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他送給小布希「危險先生」的綽號,稱他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國務卿賴斯則是「帝國主義女士」。在本月初的一次馬拉松式演講中,查韋斯更把布希比作希特勒,說:「如果世界上有哪個總統與希特勒相似,包括在體格上,那就是『危險先生』(布希)。」 「美國總統毫無節制地奉行帝國主義、大規模屠殺政策,並信奉法西斯主義。我認為希特勒與布希相比,不過是一個託兒所的嬰兒。」查韋斯說完,下面是雷鳴般的掌聲。 查韋斯提高「口水戰」分貝的同時,美國也在重拳出擊。事實上,正是美國「鷹派」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把查韋斯比作希特勒在先,才招來查韋斯的反唇相譏。拉氏還攻擊委國防部長是「流氓」加「武器販子」。 口水戰之後,則是驅逐戰,軍事威脅,美委兩國的對立正朝縱深發展。 委內瑞拉在努力加強國防,防備美國可能的進攻。查韋斯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步槍,10萬支(已有的)俄羅斯步槍遠遠不夠,委內瑞拉需要1000萬名全副武裝的男女戰士。」查維斯曾說過,如果他遭到任何不測,美國總統布希難辭其咎。 如果僅僅一個查韋斯,美國可能也不會在乎。但讓美國人擔憂的是,後院里的反美浪潮波濤洶湧,並漸漸形成「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三角針對美國的聯盟關係。美國拉美地區事務委員會負責人拉里·伯恩斯就說:「現在的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孤立。」 玻利維亞曾和美國關係密切。但在拉美地區影響力最大的通訊社埃菲社評論說,新總統莫拉萊斯領導下的玻利維亞,和美國「不會有蜜月」。 在競選期間,莫拉萊斯就把自己稱作華盛頓的「噩夢」。美國媒體說:「他幾乎反對布希班子在拉美的一切立場,包括打擊古柯種植、實行天然資源私有化及貿易自由,他最欣賞的拉美領導人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和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 莫拉萊斯當選後,立刻訪問了古巴,他隨後也去加拉加斯,和查韋斯共同宣誓:「要與新自由主義和帝國主義作戰」,矛頭直指美國。 此外,在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墨西哥城市長安的列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也高舉「反美」大旗,言必抨擊「美帝國主義」。就是這個奧夫拉多爾——美國《華盛頓郵報》說——他是墨西哥今年總統大選最有希望的獲勝者。 燃燒的大陸 在西方媒體的語境中,紅色常被指代左派或社會主義。拉美地區興起的「向左轉」和反美聲浪,馬上被媒體評論為新的「紅色浪潮」。 「紅色浪潮」後浪推著前浪。秘魯是4月,哥倫比亞是5月,墨西哥是7月,巴西和厄瓜多是10月,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是11月,這些國家都將在2006年舉行大選,左派都有著相當的優勢。在南美3.65億民眾中,近3億已生活在左翼政府的管理下。 在上世紀中葉,拉美因風起雲湧的民族浪潮被稱為「燃燒的大陸」,現在至少在美國人眼裡,這塊大陸又正燃起熊熊「反美」烈火。 在後院里招致猛烈反對,美國究竟做了什麼? 墨西哥記者彼得·羅曼諾夫認為,拉美已厭倦了美國的霸道統治,從門羅總統開始,「華盛頓曾無數次動用武力試圖改變該地區的政治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就是不允許拉美以自然狀態發展」。 橫向比較世界三大發展中板塊——非洲、亞洲、拉美,拉美髮展不像非洲那樣凄慘,但也沒有亞洲那麼幸運。其中的道理,很重要的一點,是亞洲許多國家能夠堅持自己的發展路徑,但拉美在美國大棒下卻很難自我做主。美國曾直接出兵巴拿馬、格瑞那達,也曾通過策劃政變顛覆過智利等國的政權。 《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一個別樣的拉美」的文章中則指出: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之一是,近20年拉美國家按照華盛頓推行的經貿政策沒有給數百萬城鄉貧困者帶來好處;另一個原因,布希政府對解決拉美社會問題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與拉美領導人發展私人關係方面,布希也表現不佳。 在20世紀80年代,右翼親美政權曾是拉美主流。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後,拉美國家陷入嚴重經濟危機。90年代初,在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下,新自由主義被引入到拉美。「自由化」的結果,卻是外資順利湧入,美國財團壟斷了大部分的拉美資源,拉美國家貧富差距拉大,貧困人口日益增多。 就在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美國的「後院」,有約2.2億人生活在貧困當中,另外1億人生活極端貧困。 羅曼諾夫就認為,正是這個新自由主義,讓拉美墮入了深淵,「(它)讓拉美患上了慢性疾病,除了給拉美人民製造一次次痛苦之外,別無用處」。 具體到玻利維亞,該國曾非常急切地接受了美國的經濟處方,但結果仍是拉美最貧窮的國家,儘管該國擁有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其6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當貧困成為最大問題,當和諧無法實現,被社會拋棄的窮人自然會反抗。反對美國「帝國主義」掠奪、實現國家獨立和富裕,成為拉美民眾的迫切要求。 事實上,經歷了90年代拉美危機和動蕩後,90年代末至今,「向美國說不」的左翼上台,已成為拉美潮流。 第二次獨立戰爭 一些拉美媒體認為,目前的「紅色風暴」甚至可以被認為是拉美第二次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領導者是玻利瓦爾、聖馬丁、何塞·馬蒂等革命領袖,他們為拉美贏得了政治獨立;現在的領導者則是卡斯特羅、查韋斯以及許多的左派領導人,他們正為各自國家贏得經濟獨立。 兩次獨立,都將極大改變拉美的政治和經濟版圖,也將徹底擺脫拉美是「美國後院」的形象。 拉美的「脫美化」效應正日益顯現。去年,在巴西主導下舉行了首次「南南」高峰會談,拉美和阿拉伯世界34個國家共聚一堂,商討發展大計。美國曾試圖以觀察員身份與會,但遭到左翼的巴西總統盧拉的拒絕。 在對西半球最重要的國際區域組織——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人選問題上,美國力薦墨西哥外長德韋斯,但拉美多個國家則推出智利的左翼代表人物因蘇爾薩,最後後者當選。這被認為是該組織成立60餘年來,美國首次失去控制該組織。 針對由美國主導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拉美30餘個國家組成了南方共同市場,反對在經濟上孤立古巴,也反對美國通過貿易擴張對拉美進行經濟掠奪。 拉美在國家自主性上走出了關鍵的一步,被認為是拉美歷史上了不起的突破。 《紐約時報》在評價莫拉萊斯以絕對優勢當選玻利維亞總統時說,這次選舉幾乎可以同伊拉克大選「一樣值得載入史冊」,「莫拉萊斯的勝利是玻利維亞20多年前恢復民主制度以來出現的最具有決定性的勝利之一,它將結束政府軟弱、動蕩、無能的時代。」 委式社會主義 拉美還處於一個大變動進程中,「左翼」和「右翼」為爭奪主導權,摩擦在加劇。「紅色浪潮」尖頂上的查韋斯政權,更同多個拉美國家發生過衝突。 秘魯總統托萊多就曾敦促查韋斯不要干涉秘魯的政治,指責查韋斯還不是「拉丁美洲的總統」。墨西哥總統福克斯和查韋斯公開鬧翻。福克斯支持美國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主張,被查韋斯斥責為「帝國主義的小崽子」,兩國矛盾甚至尖銳到召回各自大使、凍結外交關係的地步。智利總統拉戈斯也沒有倖免,他被查韋斯說成是「撒謊者」,因為拉戈斯被認為在玻利維亞爭取出海口問題上沒有說實話。 一些美國媒體則指責查韋斯通過煽動民粹主義,提升自己的支持率,這可能給拉美帶來更大的不穩定。 拉美的出路在何方?查韋斯也在探索。他在旗幟鮮明聯合其他國家「抗美」的同時,也提出了帶有鮮明個人特色的「21世紀社會主義」——又被稱為「委式社會主義」。 他這樣闡述他的計劃:「資本主義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也無法尋求一條中間道路,我邀請所有委內瑞拉人民走上這條新世紀的社會主義道路。」外界分析,他的目標其實並不是被廢棄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國家命脈項目國有化,同時加強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和互助,實現「統一拉丁美洲」的夢想。 查韋斯正在以西方認為「極左」的方式改造著委內瑞拉。他興建了成千上萬家合作社,僱傭了數十萬工人。難以為繼的私人企業被公有化,讓工人持有股份,參與工廠管理,作為交換,公司最初所有者和組成的管理層獲得政府貸款和其他獎勵。欣欣向榮的發展讓查韋斯贏得了高達70%的支持率,也讓其他拉美國家艷羨不已。 但一些西方分析人士也認為,「委式社會主義」的成功,在很大方面得益於目前高企的油價,委內瑞拉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財力充裕,查韋斯也有底氣和美國叫板。 毋庸置疑,委內瑞拉目前是拉美「紅色風暴」中的「深紅」角色,它能否在經濟上取得最終成功,對其他「中紅」或「淺紅」拉美左派政權將產生重大影響。 比如,拉美大國巴西就屬於「中紅」或「淺紅」,盧拉政權雖然也迎合民眾需求擴充福利和社會保障,對貧困階層提供補助,但堅持市場取向,因此被外界稱為「稍稍偏左的左派」。 雖然拉美國家與美國的政治摩擦在加劇,但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到經濟問題。拉美左派能否將國家帶出經濟困境,實現社會和諧富裕,也決定著「紅色風暴」是否真正具有「左派」政權也搖擺不定。一位阿根廷政治評論家分析說:「拉美國家對其在歷史上作為美國的『後院』而在經濟上一隻從屬於美國存在強烈的不滿。另一方面,拉美國家又同美國的經濟關係極為密切,兩者關係無法斬斷。」他認為,拉美仍在困境中努力尋找著平衡點。 |
推薦閱讀:
※奧斯曼帝國(3)
※清篇:帝國斜陽
※大唐帝國之唐憲宗二子三孫錄
※沙丘政變:秦帝國的隱私
※中國氣質最好的女富豪:身價超350億,曾被親爹封殺,如今孤身一人接管賭王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