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思想的分類研究

 一、引言

  《道德經》俗稱《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典籍,但其影響絕不僅僅限於道家,其對整個中華文化、人心人性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廣博,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科學、藝術等領域的諸多方面;其思想辯證深刻,是一種看破世事與歷史後的回歸。無怪乎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如此優秀的一部經典,我們現代人當然應該好好學習及繼承,但由於《道德經》為「分章記言體」,且各章之間的邏輯關係不甚明顯,同一類內容零散的分布於各章,這對學習者欲快速整體把握其主要思想、理清其脈絡結構,造成了很大困難。基於此,筆者將《道德經》分為「論道體、論道之理、論修道、論事理、論治國用兵、論處世及修養」六個範疇,並對每一個範疇進行總體的研究及把握。通過這樣的研究,使得對《道德經》的理解與把握更加清晰透徹,從而也使得《道德經》能更好的服務於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分類研究

  1、論道體

  《道德經》開篇就提出了其基本哲學概念「道」,這個「道」有形而上的道即「道體」,也有形而下的道即「道理」。在「論道體」範疇中,對「道」的形而上「道體」進行了一些描述,總的來說是:「虛而不空,用而不窮,行而不殆,極而必反」。但「道可道,非常道」,真體如何只可相契,不可盡言。

  2、論道之理

  此範疇承襲「道體」對「道」所體現出來的理性層面進行描述。如:「生生不息」、「循環往複」、「有以為利,無以為用」、「天道無親」、「相反相成」等等,並告訴人們體道行道可以「免罪得求」。

  3、論修道

  此範疇承襲「道體」以「道之理」為指導,提出「道法自然,致虛守靜」的修道原則及「抱一為式,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行事指導。此部分是修道者修持的形而上部分之具體指導。

  4、論事理

  此範疇承襲「道體」以「道之理」來認識事物,解釋事理。其思想辯證深邃。如:「禍福相依」、「以柔克剛」、「為大於細,圖難於易」等等,涉及社會生活的眾多方面,可為行事指導。

  5、論治國用兵

  此範疇承襲「道體」以「道之理」、「事理」為基礎,效法天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清靜無為」來指導治國用兵。提出「清靜治國,淳淳治民,謹慎用兵」的總原則。其「恬靜淳和」的治民理想及「勝而哀泣」的人道主義情懷充斥全篇。

  6、論處世及修養

  此範疇承襲「道體」以「道之理」、「事理」為基礎,以聖人言行為楷模,教導人們「慎獨自正,慈儉不先,不爭為下,雌柔歸朴」,共促社會和諧。

  三、總論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其基本哲學概念「道」,通過「道」來認識事物,效法「道」來修身行事及治國用兵,可以說林林總總頭頭是「道」。但總括起來《道德經》主要有以下思想特徵:

  1、自然

  老子體察天地人生,發現事物各自都有自身的本性。這種本性是強大的、不可抗拒的,只有順應了這種本性事物才能正常的發展。所以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並且將這種「道法自然」的理念灌輸到每一個環節。體現在道之理就是「天道無親」;體現在修道就是「致虛守靜」;體現在事理就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體現在治國用兵就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體現在處世及修養就是「慎獨自正,不爭為下」。總之「道法自然」為「常」,不知常,妄作凶。

  2、虛靜

  老子認為萬物的根源是「虛靜」的,但這個「虛靜」的本體含藏著無窮的創造性與生命力。所以老子呼籲人們回歸到這個「虛靜」之中。「虛靜」的生活,蘊涵著心靈保持凝聚含藏的狀態。惟有這種心靈才能培養出高遠的心志與真朴的氣質;也惟有這種心靈,才能導引出深厚的創造能量。

  3、反

  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反」。「反」有兩層含義,一是:事物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二是:循環運動,返回原點,即「返」。由於認識到事物相反相成,所以老子看問題往往從一個相反的角度來審視;老子行事往往從一個相反的方向來對治。這樣常常使得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事情的處理更加有效,使人耳目一新。由於認識到事物循環運動,所以老子覺得以其疲於奔命的追逐事物,不如以逸代勞坐等他的下一次回歸。這樣不但省事而且顯示出一種頗具智慧的先見之明。正是由於這種先見之明老子告誡人們「物極必反,處事不盈」。

  4、柔

  老子的「柔」其內涵是豐富的。首先,有「緩慢、不知不覺」的意思,也就是說「道」的作用是細微的、是緩慢的,不知不覺之間已然成事,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次,有「充滿生機的,有包容性的,從而也是充滿應變能力的」的意思,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再者,有「有韌性,百折不撓,抱一不易」的意思,如「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推薦閱讀:

道德經譯文2
淺談「道」的來歷——《道德經》中的「道」
《道德經註解》(震陽子)——第十五章  顯德
道德經-老子-中國周易
道德經第5章翻譯

TAG:道德 | 分類 | 思想 | 道德經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