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現代化中的上海創造
越劇《銅雀台》劇照 |
從近代以來的百餘年間,上海一直是中國戲曲演出的重鎮。得益於上海開埠以來的市民構成,滬劇灘簧、淮劇、越劇一直是其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族群藝術;而京劇、崑曲則因作為「國粹」的戲曲品格,具有廣泛深入的社會影響;至於滑稽戲、評彈則藉助江浙吳語的方言優勢,以曲藝說唱形式生生不息。由於南北交匯的獨特地理位置,加之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歷史,以及當代改革開放的引領地位,上海不但成為江南各種戲曲交流薈萃的生態中心,也成為中國戲曲藝術展演的文化中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海因其現代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定位,能夠給予中國戲曲極具現代性的品格;中國戲曲亦因經過上海城市文化的洗禮,而能獲得現代性的品位。這也是眾多中國戲曲劇種劇團日益看重上海舞台的重要原因。
上海給予中國戲曲的這種「高地」意義,最重要地體現在長期駐足於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京劇、崑曲、滬劇、越劇、淮劇、評彈,以及這些戲劇藝術的現代創造。六種傳統表演藝術各具特色,亦有各自不同的發展歷史,特別是承載這些藝術的六大藝術院團,基本上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和扶持的專業戲曲表演院團,長期以來匯聚了眾多戲曲大師名家,展演大量的傳統經典劇目與優秀新創作品,其藝術聲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六個院團傳承與創新的具體成果,自然成為上海戲曲藝術乃至中國戲曲藝術保護與發展的風向標。特別是2011年由六個院團為主體組建成立的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通過戲麴院團集群的方式,為傳統戲曲藝術在當代的有序發展,拓展了重要的實踐道路。因此,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近日組織六台優秀新創劇目來京展演,既展現了近年來高水平的「上海成就」,也張揚了數十年來戲曲長足發展的「上海品質」,更提供了足以引起中國戲曲界思考和借鑒的「上海經驗」。
在中國眾多的文化區域中,戲曲藝術發展水準總是存在不平衡,特別是在戲曲劇種比較豐富的省市地區,從傳統以來就有區域大戲與地方小戲的區別,戲曲形態不同,其發展便有差別,創作水準自然不能一律,這當然也是符合戲曲發展規律的客觀存在。但是,上海戲曲藝術創作的實踐卻突破了這一規律。京、昆、滬、越、淮五個劇種的劇目《春秋二胥》《景陽鍾》《鄧世昌》《銅雀台》《八女投江》,除了個別劇目是曾經頗得讚譽的優秀劇目外,絕大部分是近幾年來經過觀眾認可的新創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景陽鍾》側重舊曲翻新,讓長期遭到禁演的老戲重新展現悠長的歷史底蘊;《春秋二胥》注重原創新編,在歷史事件中賦予悲劇化的生命體悟;《鄧世昌》貼近時代主旋律,從近代甲午海戰的反思中回應當前的時代文化命題;《銅雀台》專註古典風尚,將耳熟能詳的曹魏故典濃筆點染出細膩動人的風采。甚至如淮劇《八女投江》、評彈音樂劇《蘆葦青青》,保持革命現代戲的本色,張揚戲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功能。六部作品,六種風格,集中展示了當前上海戲曲界多元的創作理念和成熟的優秀作品。能夠讓區域內的所有劇種都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並且有立得住、叫得響的作品成果,這種成就實屬不易。顯然,上海做到了!
上海崑劇團的《景陽鍾》和上海京劇院的《春秋二胥》,是此次展演劇目中尤為人盛讚的兩部作品。《景陽鍾》的創作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撞鐘》《分宮》等經典折子戲的表演藝術,對傳統戲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提純與改造。作品延續了《鐵冠圖》對於明清異代的歷史感傷,但改變了該劇濃郁的天命觀念和家國情緒,轉而將敘述筆墨集中到對現實的反思和批判,通過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來展現對歷史規律的求索,大得《甲申三百年祭》的文化旨趣。《春秋二胥》則以原創作品的新銳機鋒,圍繞伍子胥伐罪鞭屍的復仇行為和申包胥譴責濫殺的個體抗爭,凸顯精神異化與道義恪守的心理對壘,尋找在「仇恨」與「自律」的生活邏輯中,生命個體如何徘徊在靈魂的底線,體驗麻木和超然的心靈軌則。劇作找到了由「復仇」和「寬恕」組成的二元判斷,為兩個歷史人物重新賦予獨特的歷史時空和性格風采,充滿濃郁的人道主義理想。這兩部作品超越了傳統題材的一般敘事視野,對耳熟能詳的歷史片段進行人性深度的解讀和現代倫理的觀照。兩部作品已經顯露出當前戲曲創作的「高峰」氣象,不但是對兩個院團原來創作高度的再次衝擊,也是對崑曲、京劇兩個藝術形式在當代的創作高度的再次衝擊。保持旺盛不竭的創造水準,打造精緻、深刻而能感人的藝術品質,這是中國戲曲界一直以來重要的職責所在。顯然,上海做到了!
上海戲麴院團展現的勃勃生機,來源於持之不懈的藝術積累和系統有序的藝術傳承。以目前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所彙集的人才隊伍質量而言,如29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5位29次中國戲劇「梅花獎」、39位51次中國政府「文華獎」個人單項獎等等,通過戲麴院團集群的方式,整合出集團作戰的文化合力,可以看作一條重要的藝術經驗。上海戲曲界沒有其他省市戲曲界普遍出現的文化迷茫,也沒有讓劇團以走市場的名義成為一盤散沙,更沒有讓區域內的戲曲劇種在非遺保護的招牌下名存實亡,而是充分利用幾代藝術家資源,積極地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找新的拓展機遇,尋找傳統戲曲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受容。上海評彈劇團一直傳承的是說唱彈詞的傳統演出形態,優秀的評彈劇目通過優秀的人才梯隊得以延續,但是此次演出的「評彈音樂劇」卻嘗試用戲曲舞台調度方式來包裝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這雖然不是評彈藝術的必由之路,但把傳統書場說唱拓展到大劇場演出,推介相續不斷的藝術人才和他們的表演藝術,顯示出藝術團隊很強的文化遠見。這種幾代藝術家共同打造一部作品的創作風尚,普遍出現在此次展演的六個院團及其舞台呈現中,由此構成十分難得的藝術生態。穩健地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冷靜地探尋戲曲保護和傳承的機制,這是中國戲曲在當前需要積極面對的重要課題。顯然,上海做到了!
中國戲曲延續近千年,時代性永遠是戲曲傳承不能缺少的內在動力。從傳統走來的戲曲藝術,如何實現現代化,如何將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實現融合,這是當代中國戲曲已經著力、但還在不斷進行的任務。上海文化主管部門本著對傳統戲曲劇種劇團的文化責任感,讓區域內的劇種一個都不能少,讓區域內的劇團一個都不能差,這本身就是對戲曲藝術的最大扶持,是上海戲曲界文化自信力的最好說明,而其扶持的成果又張揚著上海戲曲界極大的文化創造力。正緣於此,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進京劇目展演,帶來的不僅僅有優秀的舞台作品、優秀的藝術人才、優秀的視覺印象,還有戲曲的發展活力和文化品格。觀眾對上海戲曲的期待,實際是對中國戲曲本應具有的時代性創造的期待,因為不斷更新的觀眾群體需要有永葆時尚的審美感受;當然也是對中國戲曲本應具有的現代性創造的期待,因為不斷發展的現代中國需要有符合現代理性的精神訴求。多少年來,上海一直是戲曲創作的文化高原,一直是戲曲現代化的引領區域,上海戲曲界為戲曲藝術的保護和革新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對中國戲曲的良性發展十分有益。這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曲所副所長)
推薦閱讀:
※悠閑故事新解:真正快樂的生活源於創造的過程,而非懶惰的享樂 ← 快樂智慧 ← 智慧身心健康網
※總顧慮別人會怎麼想,是不會成為自己的|會「獨處」才有親密和創造力
※如何保持靈感和創造力,給你一份完整清單(38種方法)
※論比興的創造心理和審美效應
※教養男孩:會示弱的母親創造貼心的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