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成生活常態 減少應酬須加強制度建設
應酬多,是許多人的切身感受。不僅商務人士如此,國家公務員、基層幹部、普通百姓等也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應酬。減少應酬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從關係型社會轉向法理型社會;私人應酬也應儘可能選擇健康的方式,注重精神文化層面的交流
「飯局」成了生活常態
●年底是聯絡感情的絕佳時機,人家請你吃飯,除非時間特別緊張,一般情況下都要參加,否則以後的工作不好開展。
——銷售主管 陳 飛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讓北京一家IT企業銷售主管陳飛覺得筋疲力盡。「太累了,應酬太多,從12月份開始,每周都有三四天參加各種飯局、聚會,『喝頓大酒』少不了,身體毀得夠嗆。」
陳飛說,這些應酬大多屬於工作性質,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客戶。年底了,作為廠商,要以各種形式和客戶溝通、聯絡感情,包括贈送一些有特色的禮物,和客戶一起搞聯歡、舉辦答謝酒會等等。「年底是聯絡感情的絕佳時機,春節前,我每個周末都要陪不同的客戶去郊區活動,通常是頭天晚上吃飯、聯歡、泡溫泉,第二天一早去滑雪,午飯後返回城裡。如果趕上周六,下午還要陪另一批客戶打羽毛球。」
一類是代理商。「廠商和代理商是互惠雙贏的關係,年底的迎來送往必不可少。人家請你吃飯,除非時間特別緊張,一般情況下都要參加,否則以後的工作不好開展。」
一類則是公司內部的聚餐。「對我們來說,團隊建設跟客戶關係一樣重要。一個項目的成功,需要公司各部門的通力配合。我們平常就比較注重和售前、售後、工程師等各個環節負責人的溝通交流,年底了更是要好好聚一下,這樣的飯差不多有十來頓吧!」
好不容易忙到春節長假,回內蒙古老家過年的陳飛卻沒閑下來。「家裡的親戚朋友需要走動吧,一年就回家這一次,不去看望長輩是失禮,去了不吃飯是不給面子,吃飯不喝酒是主人沒招待好,所以每天都長在飯桌旁邊了,感覺就是從早喝到晚。」陳飛說,還有小學同學、中學同學組織的各種聚會,恨不得一天安排好幾場。
應酬多,是許多人的切身感受。不僅商務人士如此,國家公務員、基層幹部、普通百姓等也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應酬。陳飛的妻子在一家高校當老師,春節前的這一個月也是應酬不斷。其中既有被動參加的,如系裡的年會、教研室的聚餐、學生的聯誼活動;還有一些是他們主動張羅的「感謝飯」、「關係酒」,「我兒子去年上幼兒園,託了好幾個朋友幫忙,年底請他們吃個飯,一是表示感謝,二來加深一下感情,以後再辦事就更方便了。」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2030名受訪者中,98.1%的人平時都有應酬,其中37.1%的人平時應酬「很多」;應酬最多的人首先是「單位領導」,其次是「公務員」,第三是「銷售人員」。
「飯局」成生活常態 減少應酬須加強制度建設(2)
0
應酬為何這麼多?
●應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不能單純地認為就是吃喝玩樂,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沒有了飯局,也就減少了人與人之間深入交往的機會。
——職業經理人 李 濤
我們的應酬為何會這麼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5.2%的人認為應酬是權力尋租普遍的表現;67.7%的人認為應酬是「職場公關」的需要;57.5%的人認為應酬源於重視人情往來的社會環境;48.2%的人認為應酬普遍是形式主義使然;42%的人認為應酬是交流感情的需要。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強分析說,應酬多,首先和我國的關係型社會有關。在關係型社會中,關係交往變得很重要,什麼事情都要通過關係來解決,因此,人們把很大精力放在人際交往上,而應酬恰恰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次,應酬多也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以前中國不富裕,老百姓兜里也沒錢,現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大大擴展了應酬的範圍,從吃飯、喝酒到唱歌、桑拿、打球,各種形式五花八門。
「此外,公款消費是應酬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老百姓就算再有錢、再有需要,也支撐不起那麼多的高檔飯館、高檔煙酒。」李強表示。
北京一家民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李濤告訴記者,他把一天劃分為五個時間段: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和晚飯後,最忙的時候每個時間段都有應酬。像
「應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不能單純地認為就是吃喝玩樂,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應酬是朋友之間相互了解的平台,也是社會關係交織的工具。如果沒有了飯局,也就減少了人與人之間深入交往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對人的社會資源造成影響。再說了,和朋友、投資人、合作夥伴一起喝茶、聊天算應酬嗎?」李濤認為,「我們公司有許多項目的火花就是在飯桌、酒席上碰撞出來的。」
李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外資企業做銷售,「公司的培訓材料是全球通用的,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即要儘可能多的佔用客戶的時間,包括私人時間。舉個例子,我們去拜訪一個新客戶,如果僅僅是公事公辦,也許不到5分鐘就談完了。但如果請對方吃飯、活動,至少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人家去了解你和你的公司,合作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增。」
李濤告訴記者,他跳槽到這家民營企業的第一筆生意,就是去湖北某地開拓市場。「第一次去,人家跟你不熟悉,也沒有信任度。後來又連續去了幾次,白天講解項目方案,晚上請客戶吃飯。酒桌上端起酒杯,拉拉家常,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大家的關係很快就拉近了。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的社會中,應酬必不可少,它能讓大家的感情從無到有、迅速升溫!有了感情基礎,才好談合作呀。」李濤感慨地說。
「當然,我也很反感那些形式主義、過於奢華的應酬,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非常無聊。」李濤說,他們有時也會招待一些重要客戶,「為了公司形象,也為了體現對客戶的尊重,不少人願意選高檔酒店,點最貴的飯菜,其實效果不見得比家常飯菜好。」
「飯局」成生活常態 減少應酬須加強制度建設(3)鋪張浪費之風剎不住
●以前當副書記時是安排應酬,當上鎮長後就變成了被動應酬。一天下來,真的挺累的。
——鎮長 張 正
「以前當副書記時是安排應酬,當上鎮長後就變成了被動應酬。」山東某鄉鎮鎮長張正(化名)頗為感慨。「應酬得當,各方面關係融洽,聯繫渠道暢通,工作順利;應酬失當,則關係僵,渠道塞,工作被動。」
張正說,基層幹部的應酬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和縣直部門之間協調關係,需要經常「吃個飯」,在飯桌上溝通一下關係,交流一下感情,「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只有多向上級部門和領導彙報工作,才會得到「青睞」和支持,鄉鎮獲得的利益就更多。
二是各種會議和考核。一年中鄉鎮幹部接待、開會的時間佔到了近一半。一到歲末年初就更忙了,上級要材料、要數據,僅去年底鄉鎮接待的各類檢查組就有10多個。上面的幹部來得多,都要下面的主要領導接待。一般而言,只要來人首先就要找鄉鎮「一把手」,如果書記、鄉(鎮)長不出面,人家肯定就不高興,認為對他們的工作不重視,「一天下來,真的挺累的。」張正一臉的無奈。
在國家某機關做公務員的小佳說:「逢年過節,各種飯局就多起來,有許多還推脫不掉,搞得人很疲憊。有一次吃飯吃到快12點,我都困得睜不開眼睛了,差點在飯桌上睡著。」而記者在基層採訪時,經常能看到基層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一晚上要陪好幾桌客人,有的是來檢查、視察工作的上級領導,有的是前來投資洽談的客商,有的是前來學習經驗的兄弟單位,哪個都怠慢不得。
李強表示,減少應酬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推動關係型社會向法理型社會轉變,剎住公款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風。據介紹,在香港,如果送禮應酬師出無名,被送禮或者被請客的人都會感到後怕,甚至轉身就向廉政公署舉報。
此外,私人應酬也應儘可能選擇健康的方式,倡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傳統美德,注重精神交流。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小郭說:「以前應酬特別多,一晚上可以趕兩到三個局,中午也都有。現在我盡量減少吃飯的比例,改用其他形式替代,比如喝茶,用清新淡雅的茶文化替代面紅耳赤的酒文化;邀請客戶一起打羽毛球、打高爾夫等,效果也很好。」但小郭坦言,只有前期通過無數次吃飯、交流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才有突破飯桌應酬的可能。 本報記者 馮 華
推薦閱讀:
※酒店管理制度大全
※醫院崗位責任制度
※「單方化」共犯制度思維及其現實意義
※謝佑平教授關於監察制度的四點建議
※回顧台灣的判例制度、簡議中國大陸的案例指導制度(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