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陪爸媽多久
我們還能陪爸媽多久
——若水2012.08.11收集於女兒郵件
從「1+1= 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的算術題。上學時,算術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和考試﹔工作後,開始算計收入,算計開銷﹔結婚生子後,算計存多少錢可以買一間套房,或是養一個孩子。可是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
親情計算題:那麼,不妨來做做這道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的這篇引起網友共鳴的帖子,「親情計算題」——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
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一算只能再陪爸媽25天!
自從一位網友將這張「親情賬單」曬在網上後,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不少人恍然意識到,未來見父母的次數竟然少得只能以「次」來計。
網友「陌路花開」的回復讓人心生酸楚:「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25天了。畢業之後留在重慶上班,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5天。
5天裡,大概還有3天出門應酬、聚會。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和上街購物,真正能陪媽媽的時間大概隻有20小時。我媽媽今年55歲了,如果上天眷顧她能活到85歲,在她最孤獨的那30年裡,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她說:「算出結果後,我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馬上見媽媽一面。」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范沈明也做了這道題:畢業後 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晚飯那1小時的時間。我每週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週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假如她能活到85歲,我能陪他的時間是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多月。這還不包括我以後結婚和他們分開住的情況。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湯永隆也做了這道題:「我媽媽今年70歲,住在台灣,我每年會休假1個月。假設她活到85歲,我回家每天都能陪她8小時,那麼我還能陪她3600小時,也就是150天。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沒有疾病、意外,沒有額外的應酬,實際時間肯定還會縮水。」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佔幾分?很多算過這道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於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代生活讓他們忙壞了,佔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後一面。
現代人出現孝道缺位。每個人都會漸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的視線。學校、社會、朋友、戀人、異鄉、漂泊……都在一點點拉開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而一年中留給父母的時間卻是縮了又縮。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岳曉東說,對很多人來說,盡孝永遠是「未來時」和「未完成時」。如果明晚不用加班,我就給爸媽打個電話﹔如果周末沒有飯局,我就回家看看﹔如果我有時間了,我要帶父母出去玩﹔如果我有錢了,我要買套大房子把他們接到身邊……「很多人會為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動容,就是因為他們雖心存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說得多,卻做得少。」岳曉東解釋道。湯永隆也表示,還有一個可能,在計算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不光是數字,而是曾經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兒時天天依偎在父母身旁,到現在分隔兩地見面次數少之又少。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說:「這樣的一個計算,會啟動我們與父母直接的感應裝置,讓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作為。」之所以會出現「孝道」的缺位,一是源於父母本身對子女的教育。岳曉東表示,許多中國父母過於以孩子為中心,以至於父母永遠記得孩子的生日,但很多人從來沒給父母過過生日。這種教育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以自己為中心,而很少念及父母的感受。二、是很多人都覺得「來日方長」。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以至於陪伴父母的計劃總會一推再推。殊不知,父母會在我們的忽視中快速老去。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在」,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帳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總會歸零。
一個電話,隨時隨地傳遞牽掛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岳曉東認為,很多人自己當了父母後才會明白,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其實很少,無非是時常聯絡、報個平安、噓寒問暖。
而對於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的人,我們也請多位專家給出了「盡孝之道":
1.規劃好自己的生活:
湯永隆說:「子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早些成家,和周圍人關系和諧過得開心,就是解決了父母最大的後顧之憂。」一定不要過度依賴父母,把他們當成生活上的「提款機」和情感上的「垃圾桶」。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認為,要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這就是最大的孝順。「對於我的一對兒女,我不要求他們天天在身邊守著,但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定要能挺身而出。」
2.勤「請安」:
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請安的制度。現在,如果我們和父母在一個城市,請安可以是每周看望一次,或帶著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兩地,可以定好每周打1—2個電話,這個電話要由子女主動打。這種制度應該嚴格執行,不能用忙、累、沒空當理由。既然能把陪父母的時間拿來工作、娛樂,應酬,為什麼就不能從這些時間中擠出點時間陪父母呢?
3.多說「廢話」:
在和父母交流時,多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甚至多聽父母的嘮叨。比如問問父母三餐吃了什麼,去哪兒玩了,這些家長裡短的話題,才最能顯出親人間的親近。
湯永隆回憶道:「我在日本上學時,有一次從電話裡聽出媽媽有些不對勁,再三追問,才知道她剛動完手術。」很多父母怕孩子擔心,有困難、生了病總會瞞著不說,做子女的一定要用心。
4.讓父母享受「隔代親」:
父母對於孫子和外孫輩,是永遠看不夠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後,一定多帶著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電話時,也要鼓勵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說話,這就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
【此文讀來頗有感受,故整理轉載於此,僅希望天下的兒女們能隨時溫暖父母的心;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每個人既曾是兒女,又必是為人父母。上文講的是尊老,下文則是告誡父母需要做個明白事理的老人。只有兩好合一好,才能家庭和諧社會和諧。故轉載這兩篇文章以饗讀者朋友。
衷心祝願天下所有兒女父母安康、和諧、快樂!
——2012.08.12 若 水】
老年人不討嫌的10個切記
一要切記: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就是歲數不值錢。心裡千萬別有那麼多的「應該」或者「不應該」。喊你聲「老頭兒」沒什麼錯,叫你聲「老先生」是對方的教養,並不關你什麼事。年輕人憑力氣搶先佔優,那是生物本能;有人給你讓個座,那一定要記著說聲「謝謝」,那是有幸碰到了大好人。二要切記:「想當年」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年代,沒人願意享受你的光榮歷史和坎坷經歷。時代畢竟不同了,你吃過的野菜,現在變成了高檔佳肴;你墾荒造田,現在成了破壞生態。紅軍煮皮帶充饑的故事,讓年輕人沒法理解,放到現在煮一根皮帶總沒有燉幾斤肉來得經濟。因此,「想當年」的話題要適可而止,畢竟「當年」不如「當今」更實際。三要切記:少管閑事,特別是家中的「閑事」。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如今都是「奧特曼」「灰太狼」年代了,你還在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那才叫毀人不倦!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協」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錯位。大事上表個態,聽不聽的別計較。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要主動追求個清閑自在。四要切記:「年輕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孩子想你了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拿自己去做比照。記住:抱怨多了會「兩敗俱傷」。如果孩子真來看你,可千萬不要找理由強留著,孩子們「花時間」與「花錢」一樣,是用金子買光陰,能抽出一分鐘來看你就是好事。如果不給孩子一個「花時間」的寬鬆環境,今後看你的次數只能越來越少。五要切記:自願付出時別想著回報,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叫苦的,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權當是為社會做了義工。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將心比心,「尊老愛幼」永遠是把「愛幼」放在第一位,因為「朝陽」總比「夕陽」能讓人憧憬,古人早就講明白了——「養小日日新,養老日日嫌」——應該理解。記住:「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想著再「找補」回來,那會讓所有人都不愉快。六要切記: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鄰家女孩乍暖還寒就穿上了短裙絲襪,那是姑娘喜歡「美麗凍人」;老伴做事兒丟三落四,無法完美,那是多年難改的「頑疾」。其實,每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活法,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變變自己,其實你自己也很難改變。與其這樣,不如來個和平共處,淡然處之總比指手畫腳讓人喜歡。七要切記:待人處事別太摳門兒,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爽快大度。對親朋好友自不必說,就是子女買來東西孝敬,也一定要說聲謝謝、想著付錢。雖然很多人都不缺錢兒,但咱要的就是那種坦然。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享受和諧快樂也要掏銀子出本錢。把數得過來的養老金花出學問可是一種智慧,「人死了錢沒花完」真不如生前開明大義些;把積蓄全花光了也不是個辦法,畢竟「人沒死錢先沒了」會更悲哀。八要切記: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兒。人老了懶點可以,但千萬別懶在穿衣戴帽、洗涮衛生上。你要保持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也可以,但要記著整潔乾淨。這年頭世界都變成了地球村,國與國、人與人的關聯更加緊密,別因為自己的邋遢影響了家庭的生態。要知道你的衛生、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己的事,那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臉面。你不在乎不行,因為有太多的人在乎。九要切記:千萬別像存錢那樣存著破爛兒。有道是「破家值萬貫」,那是上個世紀前的說法兒;見什麼都稀罕,那是老化的徵兆。當下留存東西不能看有用沒用,要看常用不常用。不常用的東西,真用的時候不一定記得起,記得起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還是早早處理掉的好。大件的東西得趕快更新,說不定以後花錢攆它走都不容易。家裡的東西究竟是多是少,先看看你家的「踢腳線」能露出多少就立馬知道。十要切記:別老想著靠子女。現在社會變化快,競爭激烈,工作、生活節奏也快,兒女在外打拚過日子也挺不容易,自己多鍛煉保健康,盡量別再給兒女們添麻煩。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自從四合院改成了單元房,放飛的都是小家庭的夢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的車,雖然都在一條路上跑,但沒人願意去合夥拼車。老年人要練好的是自己的車,即使獨守長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廣交朋友、儲蓄友誼、儲蓄健康才是老年人應當儘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依然可以給新朋老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記住:做好自己才不會寂寞,因為今生只有一個人能永遠與你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
推薦閱讀:
※新三世因果經——第二章:生命不死,我們是無窮世-陳浩恩老師教室
※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全盤交給老人的結果我們承受不起
※我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請好好對待永遠愛我們的母親
※分手第一天,我們…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