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的困頓

一個活著的人,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尊鄙富貧,上至帝王將相,下及**走卒,無不存在著至少三大困頓,痛苦、孤獨與恐懼。三大困頓與生俱來,與死俱去,不可迴避,不可克服。

先說痛苦,人做為一個生命個體,超脫不了生命的基本特徵,即基因的複製。基因複製停止了,生命也就停止了。DNA利用其周圍環境的原料和能量,不停歇地複製著自己,這種複製過程貫穿生命的始終。,在這種不停歇的複製過程中,對原料和能量的需求,外現為人的需要和欲求。由於生命即是DNA複製,因而對原料和能量的需求,以及外現為人的需要和欲求就是絕對的、永恆的、無休止的,永運不會滿足。DNA複製中所需原料和能量不能滿足時,人就感到痛苦;DNA複製中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暫時能夠滿足時,人會感到暫時的滿足即快樂,但經過極短暫的滿足和快樂後,又開始了下一次新的複製過程,新的需求又重新開始了,人又重新陷入不滿和痛苦之中。因此,既然生命的本質是DNA的複製,必然存在對能量和原料的不停追求,人就會不停地感到不滿和痛苦。滿足與快樂是暫時的、相對的,不滿和痛苦是永恆的、絕對的,形成人生的第一大困頓。有一個古謠說:「方得食來又思衣,食足衣暖缺嬌妻,嬌妻美妾俱滿意,又思良田好宅基,房屋財產無其數,還缺坐轎缺馬騎,高官厚祿車馬好,還想面南做皇帝,做了皇帝也不滿,總想上天與仙齊。充分說明了人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再說孤獨。生物進化過程中,低級的生物不分性別或雌雄同體。人類則分為男女兩性,而且差異十分明顯。不論男性或女性其普遍細胞為46個染色體,性細胞則都是單倍體即性染色體只有23個,只有男女的性細胞融合為合細胞時,其染色體才成為46個。因此,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其一旦顯示出性的特徵來,立即就成為不圓滿的,不飽和的和不和諧的,而且與生俱來,與死俱去,終生都要缺欠和尋求另一半。也就是說,不論男人或女人終生都是孤獨的、寂寞的、缺欠的,並滯留於生命的全過程。人的一生都需要愛情、需要友誼、需要依託、需要扶持、需要交往、需要關懷,同時害怕背棄、害怕失群、害怕孤立。人類中一個個孤獨的個體,必須永遠在他人的扶持下,可憐巴巴又無可奈何地走完整個人生。

最後說恐懼。一個人被他人複製時全無自由。被複製成功之後,仍然不能獨立於大自然。或者可以說,先是被大自然拋出來,最多不過100年的光景,然後讓大自然回收回去。生死同樣全不自由。古今中外的強者智者,到目前為止,全無例外。屈原說:「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余弗聞」。陳子昂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恐懼失望,而又無可奈何。事實上,人類基因複製中,最終陷於衰竭、老的軀體中的基因跳入年輕的軀體中繼續複製過程,而作為人體,無非是基因複製的一種工具,自然要走向消亡。因而人類無論如何恐懼死亡,這種工具就永遠地伴隨了人的終生。人類的智慧能否把人體的各種組織全部合成更新呢?不敢斷言。倘若真的能夠實現這種神話,生命的概念則要重新命定了。

凡是人類中的個體,必然終生存在三大困頓,不可迴避,不可逃脫,不可解除。越是聰明得狠,越是困頓得重。一些無可奈何而又不甘心的人們只好靠了對哲學、科技、娛樂的追求來轉移或麻醉對困頓的感受。更多的人則只能依靠愛情、親情、友情來沖淡或部分中和對困頓的感受。其中又有些人拚命追求名利情慾,則入引鳩止渴,一旦減弱或失卻時,不僅逃脫不了困頓,而且還會陷入更大的困頓甚至絕望中去。

應該一提的是,作為個人終生存在著痛苦、孤獨與恐懼三大困頓,而作為人類群體而言,也同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與大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中同樣也有上述三個困頓,因而與大自然各部分之間的和諧同樣是及其必要的。

推薦閱讀:

暢意人生 水藍衫
人生「四大」面面觀
走進中國實力派山水畫家郭濤的國畫人生
什麼樣的人不害怕死亡?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