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學藝術及其影響

在藝術領域,印度的雕塑亞洲最發達,中國日本等地現存的雕塑全部是模仿印度的宗教雕塑。 在文學領域,首先,讓我們看一看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一座群雕的照片: 地點在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的市中心,大型噴泉中央,背景是印度尼西亞銀行大廈(Bank Indonesia Towers),描述的故事是印度的古代史詩《Mahabharata》的情節。這個史詩的文字數量是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總和的10倍以上,描述了3500年以前的一場戰爭(比特洛伊戰爭還早大約200-300年)。 這部史詩影響到整個亞洲繼而世界,就像荷馬史詩影響了整個歐洲繼而世界。 在「世界第一大的穆斯林國家」印度尼西亞的首都,矗立著這樣一座大型雕塑,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座大型雕塑名為《Arjuna Wijaya chariot statue》(阿周那勝利四輪戰車雕塑),Wijaya是印度尼西亞語「勝利」的意思。這件雕塑表現了印度史詩《Mahabharata》中的兩個核心英雄人物:Krishna(中譯名:黑天,梵語意思是黑色,他是三大主神之一維持主神毗濕奴=Vishnu=的化身之一)在駕駛戰車,Arjuna(中譯名:阿周那,梵語意思是白色或銀色,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武士)手持著弓和箭,11 匹戰馬在牽引著這部四輪戰車。如果類比等級,阿周那有些類似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黑天有些類似阿波羅。

史詩的簡況 全書18卷,100,000 詩節(verse),超過200,000行,《聖經》的四倍。傳統上認為這部史詩作者為Vyasa(右圖),真實作者不詳,可能不是一個人。 1. 中國古代翻譯:史詩名稱=摩訶婆羅多,作者=廣博仙人。 2. 在文字長度上,這部史詩是世界三大史詩的第三位。另外兩部特大型史詩,分別是第一長度的藏族的《格薩爾王傳》(Epic of King Gesar,作於約12世紀)和第二長度的吉爾吉斯族(Kyrgyz)的《瑪納斯》(Epic of Manas,作於約18世紀,記錄傳說中的吉爾吉斯民族英雄瑪納斯。吉爾吉斯斯坦政府1995年舉行了慶祝瑪納斯1000年的官方活動)。 3. 這部史詩是印度的兩大史詩之一。另外一部印度史詩是《Ramayana》,中國古代翻譯為《羅摩衍那》,產生於公元前3-前2世紀。 這個最初口頭流傳的史詩約起源於3500年前,故事描述兩個王族,Kauravas 王族和Pandavas 王族之間長達幾十年的王室內部戰爭的過程,印度的神仙們也參與了這場戰爭。史詩的故事和論述涉及到宗教,哲學,神話和無法證實的歷史。

史詩名稱《Mahabharata》的英文名稱和翻譯: 英文:The great tale of the Bharata dynasty 翻譯: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 舊譯:摩訶婆羅多 這個婆羅多王,並不存在,只是神話傳說。如果按照史詩《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的說法:婆羅多王征服的疆域巨大,南到東盟十國地區,北到中亞五國以及整個印度次大陸。顯然,這些神話是不真實也是不可能的。 歷史至今,印度文化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印度文化圈」又稱「大印度」(Greater India)。此外亞洲還存在一個「中國文化圈」又稱「大中華」(Greater China):中國和印度在亞洲的歷史影響最大。 有關這兩個文化圈的爭議很多。不述。 日本學者按照「使用什麼文字記錄歷史」來區分兩種文化圈(右上圖:Character-sphere=字元圈):綠色是用印度梵文類文字記錄歷史的地區,紅色是用中國中文類文字記錄歷史的地區,藍色是其他地區。日本學者的這種中性的表述是客觀事實:例如,日語就是漢語字元,以及漢語字元的偏旁部首「創造」的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構成的文字。韓國和越南也曾經使用漢字記述自己的歷史。不述。 如果按照宗教起源區分,印度文化圈更大:中國蒙古韓國日本也都包含在內。不述。

2006年,泰國舞蹈團在德國法蘭克福表演印度的第二大古代史詩《Ramayana》(中文翻譯:羅摩衍那)。這部史詩主要歌頌和描述理想和責任,包括:理想的父親,理想的僕人,理想的兄弟,理想的妻子,理想的國王等。

2009年,印尼,爪哇,巴蘭班南(Prambanan),爪哇舞蹈(Javanese dance)演員正在表演印度的第二大古代史詩《Ramayana》(中文翻譯:羅摩衍那)。「這些史詩表演不僅是娛樂,也是南亞各國的一種道德教育」。結語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你不能簡單說清楚,就是你還沒有完全明白」。這篇博文試圖以簡單的脈絡,具體的數據回復一個問題:「為何在印度的土地上會有甘地?乃至影響了後來緬甸有了昂山素季?為何德蘭修女會以國禮下葬?印度的民族精神實質是什麼?也許在這些問題里有著終極思考的脈搏……」關於這些問題,迄今無法找到一個簡單的完整答案,只能翻譯整理背景參考:部分數據,基本脈絡。因為,印度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本博文試圖通過一部電影,一所大學,幾個世界文化遺產,介紹印度概況,不擬深入探討。所有的故事和數據都經過幾種文字(不包括中文)交互核實,屬於編譯。 幾點說明:1. 本博客的所有文章,均按照國際翻譯的有關規定,附上其英文原文,以利於讀者查核或檢索。 2. 巴基斯坦分到的土地是印度最富庶的土地:印度河兩岸。這裡正是古代印度河文明的發祥地。巴基斯坦許多知識分子屬於明智階層,他們對於印巴衝突的看法非常清醒:只是為了爭奪印度河的發源地。事實上,無論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很多知識分子都是非常理性和睿智的。 3. 印度地區的很多王朝,土邦,民族的歷史,都是非常悠久的,甚至很多企業的歷史,也與日本企業類似,都是經營了若干世代的。例如著名的塔塔集團「在唐朝就和中國進行貿易」。不述。 4. 中國古代的很多翻譯名稱,這裡均未改動,不論其是否合理。一些例子如下: 4.1 孔雀王朝的首都,Patna,舊譯華氏城,現代常譯為巴特那。 4.2 那爛陀寺,英語:Nalanda University,需要給出一個正式名稱,例如納蘭達大學。 4.3 史詩《Mahabharata》=The great tale of the Bharata dynasty=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 舊譯:摩訶婆羅多,最好意譯如《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或音譯,例如瑪哈帕臘達。 4.4 史詩《Ramayana》=The Legend of Prince Rama=拉馬王子的傳奇 舊譯:羅摩衍那,應該或是按照英語改名,或是音譯,例如拉馬亞納。 4.5 印度宗教中的主神毗濕奴等,印度史詩中的黑天,阿周那等,最好改為現代名稱。 5. 本博文只是引用了印度尼西亞的一些例子,旨在說明印度文化的影響的距離程度。很少引用距離更近,受到印度影響更大的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東南亞等地的例子或者印度的例子。 印度的國徽

印度的國徽名稱全文:

Sarnath Lion Capital of Ashoka 。 意思:野鹿苑的阿育王的獅子柱頭。 梵文:Sarnath=英文:Deer Park=中譯:野鹿苑。 印度國徽是四個獅子背靠背站立:野鹿苑的一個阿育王立柱形狀銘文的頂部雕塑,原件也在野鹿苑博物館(右上圖)。印度國徽,僅對這個雕塑做了很少修改,並在國徽的底部增加了一行梵文: 英文:Truth Alone Triumphs 法文:Seule la vérité triomphe 日文:真実のみが勝利する 中文:唯真理必勝,或真理凱旋 野鹿苑是佛教八大聖地之一:釋迦摩尼(Gautama Buddha)第一次講授佛法(Dharma,直譯:達摩)的地方,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右圖是野鹿苑發現的公元4 世紀的一件釋迦摩尼的雕塑,現藏於野鹿苑博物館(Sarnath Museum)。 釋迦摩尼,佛教創始人,考證困難,原文翻譯: 誕生於公元前563 或623年。 逝世於公元前483 或543 年。 亦即,20 世紀的考古和考證,釋迦摩尼的「出生和逝世的時間誤差一百多年」。他的原名梵語:Siddhattha Gotama(中譯:悉達多·喬達摩)。釋迦摩尼(Sakyamuni)的梵語來源:梵語Sakya=釋迦部落,梵語muni =聖者或修行者。亦即釋迦部落的聖者。佛(Buddha)的意思是「覺醒的人」(awakened one)或者「知悉的人」(enlightened one)。他是印度教流行一千多年後的印度地區的一個自由思想家。 西方常稱為喬達摩佛(Gautama Buddha),佛教的英文直譯是佛主義(Buddhism)。據考證:在釋迦摩尼的晚年,他的釋迦部落建立的小國家,被兩邊的兩個大國家滅亡了。釋迦摩尼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年輕王子,他帶著國家滅亡之後僅存的少數男性(約4-5人)四處流浪,宣揚不殺生不戰爭等理念。後來故事,很多沒有考古證據。 後來,阿育王看上了這個宗教流派,佛教得到國家君主的推崇:印度教此時已經流行1000-1500年。 綜上所述:印度的國徽,既與釋迦摩尼有關聯,也與阿育王有關係。 這個印度的國徽形象,還出現在印度其他地方和其他佛教的國家。 例如,下圖就是泰國清邁的一個類似形象:

泰國清邁附近的一個柱子雕塑:類似野鹿苑的阿育王銘文,四個獅子背靠背站在柱子的頂部。這個形象在成為印度的國徽以後,俗稱「印度獅子」(India Lions)。印度的國旗上,也有這個獅子形象。

印度創造的三頭大象的形象,也散播到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阿育王和孔雀王朝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右圖:印度首都新德里,國會大廈前的雕塑。 這個孩子,名字叫作Chandragupta Maurya。 他是阿育王的爺爺,生於公元前340年。 他登上王位是「一個奇蹟」,他在位時間長達72年(公元前320-298年)又是「一個奇蹟」,他在72年里征服了幾乎整個印度是「第三個奇蹟」。 他原來只是一個窮人的孩子。 他原來的職業是牧羊。 這座雕塑下面寫著: 牧童,Chandragupta Maurya,正在夢想著他即將創造的印度(Shepherd boy, Chandragupta Maurya, dreaming of the India he was to creat)。 更加令人驚異的是,他信仰耆那教,半路出家修行耆那教,把王位丟給了阿育王的爸爸。這位一生充滿傳奇的阿育王的爺爺,Chandragupta Maurya 到底是什麼時候在耆那教寺廟裡去世的,至今是一個謎(佛教和耆那教產生於同一時期,基本宗旨也是「反對殺害一切活的生命」,主張苦行和禁慾,不述)。 阿育王的經歷也是一個奇蹟:他戰勝了最後一個最強大的敵人,羯陵伽帝國之後,沒有歡慶勝利,反而宣誓不再殺生,不再戰爭,皈依佛教。他還雕刻了很多石刻的銘文宣傳他的「不殺生不戰爭」的意旨,並且明明白白的刻上了他的深深的懺悔,一個萬人之上的君主的懺悔。 這種精神,影響了整個印度的歷史。 這種精神,影響了南亞,東南亞,直到印度尼西亞的上萬個島嶼的沒有開化的野蠻部落和國家。後來,正如將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的地區的國家,稱為「希臘化」國家一樣,南亞,東南亞,直到印度尼西亞都被稱為「印度化國家」,直到今天。 這種主義,後來被稱為Ahimsa(英語:non-violence,日語:非暴力)。這種主義,流行到中國,例如,隋朝,唐朝和宋朝時的皇帝規定中國陰曆每個月的1日,5日,9日不許殺生等,武則天時代規定每年一半時間不許殺生。從緬甸到印度尼西亞的各國,也有類似規定。不述。這種主義,在1947年,羯陵伽戰爭2212年後,因為甘地的堅持,第二次真正統一了印度。這種主義,被歐美各國吸納,被聯合國吸納,甘地也被尊崇為「印度的國父」。
推薦閱讀:

吉卜林小說《基姆》 凡塵里的信仰與大愛
讚美春天 熱愛春天
在知乎的第一篇文章,講一個找不到女朋友的胖子的故事。
經典小說《女總裁的頂級兵王》全文在線閱讀
即使生活苟且,也能活出詩意

TAG:藝術 | 文學 | 印度 | 影響 | 文學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