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虎媽」挑戰美式教育

虎媽」挑戰美式教育2011年01月27日01:3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周佳 歡迎發表評論0字型大小:

  面對亞裔族群的挑戰,部分美國人開始擔心孩子的競爭力,對傳統的教育理念產生懷疑

  周佳

  家住紐約長島的蘇珊·科西 (Susan Curcie)有一雙讀中學的女兒,成績中等。每天下課後或者周末,她都會帶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項目甚至參加體育俱樂部。像蘇珊這樣經常開車送孩子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的美國媽媽非常普遍。人們戲稱「足球媽媽」(soccer mom)。

真功夫家族內鬥再升級 監事訴原董事長轉移資產 瘦肉精案偵破過程披露

  • 三大油氣巨頭高層大輪班
  • 上海迪士尼首創新模式保中方收益
  • 6省市蔬菜中檢測出放射性碘-131
  • 組圖:告訴你真實的拉斯維加斯
  • 如此作為 諾基亞衰落成必然
  • 和訊網新聞中心誠聘編輯
  •   蘇珊曾對自己讓孩子自由成長的教育方式而感到自豪。她讓女兒學習鋼琴,不過學習兩年後,女兒並不怎麼感興趣,就放棄了。然而現在,她發現學校里不僅亞裔的孩子幾乎都會一門以上的樂器,而白人的孩子也開始學習樂器,並且成績也非常好。

      「學樂器似乎成了風氣。同時,我們學校里有一些亞裔的孩子,成績非常好,我有時也很有壓力。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你們家長要對孩子有那麼高的要求。逼迫我們孩子也要和你們一樣,才能上好的大學。」蘇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在美國,與蘇珊一樣感受到競爭壓力的家長越來越多。美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正在受到亞裔族群的挑戰。

      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最近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媽戰歌》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書中她介紹了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包括不允許女兒在朋友家過夜、沒有遊戲日、不可以拿A以下成績等。隨後,美國各大媒體圍繞此書展開論戰。

      華人媽媽並非都是「虎媽」

      為什麼稱自己為「虎媽媽」?蔡美兒自己的解釋是,老虎是力量的象徵,表示敬畏和尊重。

      蔡美兒在書中給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列出了十大「家規」,包括:1.不準夜不歸宿;2.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3.不準參加校園演出;4.不準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5.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6.不準擅自選擇課外活動;7.不準有科目低於A;8.除了體育與戲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9.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10.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蔡美兒說,對孩子如此嚴厲,是因為中國家長相信保證孩子的學業成績是家長應盡的責任。

      雖然蔡美兒的做法讓許多美國亞裔媽媽也感覺不可思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許多美國人在網上表示支持,甚至準備在自己孩子身上嘗試。因為華人孩子的優良成績不得不讓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競爭力感到擔憂。一位讀者評論道,和索菲亞相比,許多美國女孩「沒有大腦」。她們「不會自發讀書、 不說第二種語言,不了解其他文化,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

      和許多美籍華人媽媽一樣,有三個女兒的左貞住在一個非常好的學區。記者上周六見到她時,她正在等二女兒胡左田練小提琴回家,然後按照女兒的要求,準備送她去同學家參加聯歡會。胡左田今年讀十年級,相當於國內的高一。憑著自己精湛的琴藝,她已經考進了紐約朱莉亞音樂學院大學預科部。左貞的大女兒則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計算機專業,小女兒才初一,但已經獲得美國大紐約地區少年奧林匹克游泳比賽冠軍。

      然而,左貞並不像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虎媽」。記者注意到,女兒和她說話,就像是朋友一樣。她也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同學間的社交活動,並由她們參加跳舞、唱歌、各類興趣班,然後由她們最後挑出自己喜歡的項目,但是一旦選定,她要求女兒堅持學下去。

      「學任何東西到一定程度有一個障礙,如果碰到障礙就放棄,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不利,所以我不輕易讓孩子放棄選定的東西。」左貞說,「另外,我認識的所有華人都給孩子遊戲日或在朋友家過夜。讓孩子能夠社交,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非常重要。」

      主流社會擔心競爭力下降

      關於中國式教育的文章在網上引起強烈的反響。這不僅讓人想到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美國ABC電視台的隨行記者報道了兩條分析性新聞,一條是中國的基礎教育,一條是中國的高鐵,都飽含讚美之詞。

      國際關係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競爭力的提高,中國的教育,或者說持續競爭力,越來越被西方國家所重視。當地時間周二晚上,奧巴馬在2011年的國情咨文中四次提到中國的競爭力,他特地指出,必須增加教育支出,從而讓美國應對國際經濟上的挑戰。

      「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意識到他們只要改變自身,就能在新的世界裡競爭。所以,他們開始更早更長時間地教育孩子,尤其重視數學和科學。」奧巴馬說。

      去年,中國已超越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曼哈頓智庫資深國際關係研究員蓋·所門(Guy Sorman)告訴記者:「我們在一個轉折點,美國人對中國的觀點分化很厲害。如果你看民眾的調查,對中國的恐懼很大,擔憂自由貿易、工作崗位等。」

      另外,美國人還擔心下一代在全球性競爭中會處於劣勢。其中,已經顯現的威脅就是教育資源全球化的競爭。調查顯示,美國學生或者白人學生進入哈佛、耶魯等名校的概率在下降,因為這些學校向全世界招收優秀的人才。

      根據哈佛大學2009年秋季註冊的學生情況,共有21006名學生,其中美籍亞裔2725人,佔總數12.9%,而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亞裔在美國總人口的比例不到5%。學生中還包括4128名國際學生,佔總數的20.3%。其中中國學生463名,是亞洲錄取人數最多的國家。眾所周知,美國有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大學教育體系,美國的孩子如果在高等教育方面落後,美國人,尤其是主流社會擔憂,在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的全球舞台上,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東西教育觀應互相學習

      眾所周知,中國對數學、閱讀等比較偏重。去年12月公布的《學生基礎能力國際測評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的測試結果,美國學生的總體成績懸在中游,名列 17。來自上海的學生3項測評都居第一。目前美國一些優秀的中學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左貞告訴記者,她女兒所在的中學最近進行了教育改革,開始使用新加坡的教科書,從而加強數理化的教育。

      紐約大學外語教育教授唐力行也在對美國中學的考察中發現,大多數美國富人或者中產階級把孩子送進價格不菲的私立學校。

      「私立學校就不怎麼需要擔心了,因為他們有和公立學校完全不同的課程安排,學生會受到非常大的關注。」唐力行說。

      不過,唐力行指出,中國人對於考試上的優勢並不應該沾沾自喜。其實,中西方教育各有自己的優劣勢。美國的教育偏重自由意志、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美國學生往往更有創新精神。

      對於蔡美兒的教育方法,唐力行認為:「中國家長的許多問題就是希望孩子按照他們(大人)的方式成長。他們認為有益孩子的方式,但這並不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中國的家長非常善於培養好的"員工",卻沒有培養出色的領導者。」

      專家指出,中國孩子真正要在國際舞台上有競爭力,還需要從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不能總是翻版國外的先進技術。插圖/蘇益

    (責任編輯:秦敬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推薦閱讀:

    設計挑戰和趨勢驅動的創新
    台灣民主將亡於蔡英文時代?——分化社會挑戰台灣民主政治 | 文化縱橫
    煉愛--真愛挑戰40天  序言
    如何練習蠍子式?一起來挑戰?

    TAG:教育 | 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