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作手市場行為學(全篇:1-4章&附錄)

職業作手市場行為學總結篇AdamLu,2012年12月12日第一章作手中的贏家們市場里只有兩種人——輸家和贏家,尤其在「拿出錢袋子,按住賭桌子」的中國股市。縱觀20多年A股風雲,他們是市場交易派中少數的大腕贏家。代表人物有章建平、徐翔、葉慶均、吳鳴霄、許曉、邱寶裕、沈昌宇、馬信琪、舒逸民、高凱、落升等,多為60後、70後,集中於上海、杭州、寧波、深圳、南京等地,各地營業部的分倉席位也較為普遍,彷彿資本市場的游牧民族,彪悍、敏銳、好戰、爆發力強,具備一定的市場風向標意義,即使有了轉型的資本,依舊是與市場緊密融合的交易主導型的一股中堅力量。他們起步較早,90年代就開始了,大都享受過「519行情」的豪邁。在那個蠻荒的年代,意味著擁有比別人多一點的悟性、意志及專業性的時候,就能獲得相對的比較優勢。在那個時代,炒股是新鮮事物,對於大部分股民來說,炒股是一門副業,但對於剛起步的職業炒手來說,他們在進入市場的那一刻,就已經把炒股當成一門職業了。失敗過,經常「坐過山車」,但意志及悟性很快讓他們擺脫困境,他們終於找到一些方法,就是現在大部分人孜孜尋求的「聖杯」,但是所謂的技術,在那個時代,可以讓你大把賺錢,但是到如今這個時代,靠那些技術甚至並不能讓你在市場中活下來。交易是博弈,比的是比較優勢,而所謂的技術,只是一個工具。但是在那個年代,他們靠著自己的悟性、意志及偏執,獲得了比較優勢,生存下來並且有所積累。經歷過網路科技夢比天高、登峰造極「無股不庄」的年代之後,接下來,熊出沒了,張開血盆大嘴,頓時血流成河。國家的意志,讓這頭熊無比的兇殘,不僅是普通的散戶,就是市場的巨人,也紛紛倒下。在「德隆系」這個強壯無比的巨人倒下之前,已有更多的市場巨人早已奄奄一息。2001到2005年的這波大熊市,對多數市場參與者是個災難,但對素質過硬的職業炒手來說,卻是時代送給他們的禮物。當時炒手們不是市場的主導者,不用被動承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其藉助信息資源的短平快模式也可以相對規避市場風險,巨人的倒下,或者奄奄一息,給了他們一個沒有對手的成長舞台。從熊開始,到熊走開,市場給了他們足夠的訓練時間。在那個血流成河的階段,市場巨人的力量越來越弱,但是,炒手們的實力卻在發酵,並且隨著實力的增長,在那個暗淡的年景,更顯得他們耀眼奪目,「漲停敢死隊」的名號也在那時打響。他們傳承著市場炒作的邏輯,繼承了短線投機的衣缽,與市場融合的越來越好,更寬闊的融資渠道、更強大的信息資源,紛至沓來——只欠東風,不久,時代又一次向他們招手。天時,地利,人和,草莽英雄們大張旗鼓的時代終於來臨了,8位數,9位數……06、07年大牛市進程中,彼此的力量越來越強,市場號召力就越來越大,更多的聰明人加入進來,追隨者與粉絲隊伍的擴大,使市場共鳴度更強。英雄在剛剛跨出第一步的時候,沒有誰能夠預料到他未來的十年是怎麼樣。英雄,更多的英雄,是他們順應了時代的洪流,或者說,時代成就了他們,形成了機構遊資兩分天下的格局。遊資的炒作在2009年、2010年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物聯網、海南國際島、流感細菌、稀土永磁、鋰電池、雲計算、水利高鐵等等,熱點中的焦點層出不窮,打造出新大陸、羅頓發展、萊茵生物、聯環葯業、廣晟有色、中科三環、太原剛玉、成飛集成、浪潮信息、三峽水利、晉億實業等龍頭明星。嘗試發動,市場不認可,迅速撤離,市場認可,加碼呼應——待時、順勢、借勢、造勢——強勢集中。龍頭帶動跟風,狂打龍二龍三強化龍頭,甚至塑造新的龍一反覆操作(比如2010年的 000795 本來是個小三,後來超過了 000970 ),保持板塊熱度與趨勢,有效應對監管特停,小資金為大資金造勢,資金有序撤退。直到目前這樣的極端熊市環境下,每一個零星的市場熱點背後都有遊資的身影,只是這股共鳴的合力經常曇花一現,缺乏持續性。資本的逐利性迫使他們將更大的戰場騰挪到股指期貨的角逐上去了。

第二章幾種交易模式[淘股吧]縱觀20多年A股風雲,其貢獻主要在市場大擴容的過程中服務了實體經濟,為國企融資解困,為民營上市公司體現了創業溢價,在歷史進程中完成了財富轉移。但給市場參與主體投資者沒有帶來很好的投資價值和賺錢效應,僅僅體現在局部的交易層面上。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找不到投資邏輯,高估的會一直被高估,低估的會一直被低估,所以騙進很多有文化的人輸了錢,反倒是文化水平不很高的人憑藉市場感覺,在局部的交易層面上賺了錢。所以很有文化的學界泰斗吳敬漣先生算是看明白了,他的「股市賭場論」說到了市場的本質。交易層面上的賺錢效應主要有四種表現:第一種是長線周期投機,在市場極端低迷,絕對價格很低的時候,分批抄底捂股,在市場極端亢奮,絕對價格很高的時候分批派發,屬於慢進慢出。這是一種大智慧,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待大的周期輪迴。第二種是中線波段投機,這是老股民尤其是技術派比較喜歡的,中線的做法是慢進快出。華爾街有句諺語:你能長期準確判斷市場3天內的趨勢,那麼你將富可敵國。所以我一直懷疑是否存在真正的波段高手,內幕交易另當別論。第三種是「貨源歸邊——貨幣歸邊」的長庄模式,通過諸多關聯帳戶對敲倒倉的行為,完成「打壓、建倉、洗盤、拉升、派發」的系列動作,往往涉及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嫌疑。這種絕佳的盈利模式,如同「七傷拳」,存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反作用力,當年的呂梁的中科創業、羅成的億安科技、黃光裕的ST金泰都是鮮明的反面教材,值得警醒。第四種就是短平快的投機炒作,在市場公開信息中是股票作手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在中國股市「漲跌停板」和「撮合交易」的背景下,更成為各路短線遊資巧取豪奪、弱肉強食的主戰場。短平快的投機炒作,要點在快進快出。此系文章主旨,第三章重點展開總結探討。挖掘熱點,引發共振,達成市場共識,熱點的理解就是形成趨勢,形成羊群效應,合力的作用是最大的。這種價格發現功能,符合市場優勝劣汰,新陳代謝的內在機理,是市場活躍的標誌,最激發市場人氣,尤其是那些具有明星效應的龍頭股,受到各路資金追捧,體現著最強的賺錢效應——「投機就像山嶽一樣古老」,它還原了市場的本來面目,作為一種自由市場行為,同樣盛行於成熟市場,

第三章短平快交易模式[淘股吧](1)大盤環境很重要大盤在上升通道中,強勢市場中,熱點層出不窮,此起彼伏,持續性較好,此時要放棄零星的熱點,篩選出最具有持續性的上漲主線,爆發力極強;大盤在震蕩環節中,帶量的強勢震蕩,仍然具備很高的可操作性,縮量的弱勢震蕩則謹慎觀望,減少操作;大盤空頭排列,持續下跌過程中,人氣渙散,沒法操作;大盤止跌企穩,一般會有引領反彈的熱點板塊出現,龍頭股具備一定可操作性;大盤超跌築底回升階段,一般會出現題材性的超跌股逼空行情,也是難得的遊資盛宴;總之,大盤環境很重要,同樣的利好題材故事在強勢市場里可能連續漲停,在弱市中則持續下跌。(2)市場炒作的邏輯股票主要是炒預期、炒朦朧、炒想像力,題材是第一生產力。題材與上漲相對應的邏輯關係,也是互相因果關係,決定了對熱點的預判和標的物的選取,歸納了幾種:邏輯1——政策利好,尤其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最新鮮的政策利好。比如2009年受益「四萬億」的基建、水泥;2010年的稀土、高鐵、水利,2011年的文化傳媒,今年年初的金融改革,年中的三沙板塊,頁岩氣板塊,年底的「美麗中國」(極端弱勢中依舊有炒作),還有近期正在發酵的「城鎮化概念」等。這種體現國家意志的最新的政策利好,會第一時間得到市場認可,關聯個股會被迅速挖掘高舉高打,形成板塊效應,龍頭品種和跟風品種會遙相互應,借力打力,市場參與者隊伍迅速擴大,從而維持一段時間的強勢,並且帶動大盤走強。龍頭品種短期翻兩倍三倍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比如今年的浙江東日、金豐投資、羅頓發展、寶莫股份、福建金森等。這種政策利好往往在首次發布的時候,伴隨著權威媒體的助力,爆發力最強。在之後的政策落實推進過程中,板塊效應會一次比一次弱,個股會出現嚴重分化,有些公司的基本面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會明顯改善,則股價堅挺,一般也是機構喜歡扎堆參與的品種。邏輯2——特殊重大事件性機會。重點在於突發性、特殊性、重大性、與產經信息關聯度高,社會關注度高。比如地震關聯的水泥板塊,2009年「豬流感」炒作的海王生物、萊茵生物,2010年「超級細菌」炒作的聯環葯業,2011年世紀題材「瓦良格號」航母炒作的中船股份,今年「毒膠囊」事件受益的青海明膠、東寶生物,「王老吉品牌之爭」炒作的廣州葯業、白雲山,「釣魚島事件」炒作的軍工板塊如北方導航、中原特鋼,因「日本丙烯酸巨頭工廠爆炸停產」炒作的衛星石化、瀋陽化工等。事件性機會還包括——海內外重大科技發現及成果轉換,如2010年的石墨烯、鋰電板塊的輪番炒作,都緣起于海外權威雜誌對科技成果的報道,美國資本市場先發動了炒作熱潮,再影響到國內,再比如今年八九月份對「3D列印概念」炒作也緣起于海外。邏輯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即上市公司公告掘金。尤其是涉及資產重組,優質資產注入等造就基本面重大變化的最無敵,除非內幕消息提前透露可以打前量,一般買點都在公開市場信息披露後,需要藉助快速跑道隔夜漲停價排隊掛單,連續幾個一字板後放量打開,強市中仍有上漲空間,甚至帶動板塊上漲,弱市中則見頂。此外,上市公司也是講故事的高手,會發布與當前市場熱點相關聯的利好公告,從而獲得市場追捧,推升股價,還會發布回購方案、簽署重大合同、業績報告、製造特殊概念(如涉礦、抗癌藥)等重大利好吸引市場眼球。對於上市公司講的故事一定要仔細甄別,有「蜜糖」,也有「毒藥」,要結合大盤環境、板塊熱度、流通盤大小、持股結構、股價位置等多種因素而定。邏輯4——產經信息、行業利好包括商品房、大宗商品、化工產品等價格變化,汽車、家電等行業數據變化,行業准入制的發布,關聯個股也會體現價格發現的功能。比如去庫存化關聯「煤飛色舞」的炒作,商品房數據關聯的房地產板塊的炒作,2011年《螢石准入制》對三愛富、巨化股份的炒作等。產經信息是一般是機構參與市場的邏輯,從業績、估值角度布局的重點,一般也會引發市場資金對中小市值品種的短炒。邏輯5——「日光之下無新事朝夕更迭,四季輪迴,日光之下無新事。市場也一直保持著循環的漲跌規律,沿襲著傳統的炒作套路。正如《炒股四季歌》所言:「冬炒煤來夏炒電,五一十一旅遊見,逢年過節有煙酒,兩會環保新能源;航空造紙升值幣,通脹保值就買地,再炒黃金和軍工,加息銀行最受益;地震災害炒水泥,工程機械亦可取,市場商品熱追捧,上下游廠尋蹤跡;資源長線不敗地,稀土螢石鍺鉬銻,偶爾爆炒高科技,超細纖維石墨烯;重組向來都無敵,定增注資也給力,牛市買入大藍籌,弱市就玩ST;年報季報細分析,其中自有顏如玉,高送轉股先潛伏,每逢四月漲積極;賺錢有道勤動腦,股友致富獻秘籍。」傳統的變化規律確實在市場上有表現,這種經驗主義的炒作套路在強勢市場有一定賺錢效應,但在弱市中很難有賺錢效應。(3)「題材的挖掘」及「炒作的推演」常見的公開信息渠道一般包括:·央視、央廣、黨報、各大門戶網站·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華爾街日報、有色、能源、化工報·巨潮資訊、中國證券網、時報快訊、各門戶網站財經版等·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等部委動態……標的物的篩選:非基金重倉股、中小市值品種、中低價、盤口股性好——具備這些共性的股票市場認同度高,還包括部分次新股。炒作的推演:熱點的理解就是形成趨勢,形成羊群效應。關鍵一點是需要共振,需要市場共識,合力的作用是最大的,而對這種合力的感知理解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造勢者,打破籌碼供求平衡,使股價迅速走強;第二種是借勢跟進者,貢獻合力的同時,享受的快感也最強;第三種是後知後覺者,出現在多頭力量的末端,容易高位站崗套牢。從形態上可以分為:1、創造趨勢(萌動期)2、發現且追隨趨勢(早中期)3、追趕趨勢(晚期)在板塊熱度和市場人氣的帶動下,個股會輪番打漲停板助漲趨勢,強勢特徵會在充分換手的過程中得到維持,市場成本一路抬高,直到接到最後一棒。如果大盤環境較好,人氣和成交量活躍,熱點在短暫休整以後,會加強形成第二波的上漲趨勢,股價打開新的上升空間。(4)「騎上一匹大黑馬」市場中的大黑馬有兩種,一種是資產重組造就的,另一種是熱點炒作過程中領漲的明星股、龍頭股。前一種是無量一字漲停上去,拉升過程不讓參與,比較小氣,後一種則往往是連續放量實體陽線上攻,有足夠的胸懷,讓所有人參與進來,兇猛大氣。重點談談後一種,因為它比較常見,有超強的賺錢效應和參與價值,即便在今年這樣慘淡的大市中,還是有不少例證:羅平鋅電、東寶生物、金山開發、金豐投資、浙江東日、沙河股份、巴安水務、羅頓發展、寶莫股份、中海科技、中原特鋼、天津磁卡、珠江實業等。他們有些是大盤強勢上漲中炒作的主線,有些是止跌企穩引領反彈的龍頭,邏輯上都遵循了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政策利好,或是由於突發的特殊重大事件引發的炒作。明星龍頭股不單是熱點,更是熱點中的焦點。有些主力資金,信息渠道比較有優勢,在板塊炒作之前有過布局,鋪過底倉,打過前量,在炒作過程中,則採取不計成本拔高某隻龍頭股推升板塊,主要賺板塊的錢;有些重大信息題材是突發的,則採取迅速拎起幾隻個股形成板塊效應,看市場最認可哪只,乾脆做成龍頭,主要賺強勢集中的錢。狙擊龍頭股無疑是職業炒手操作質量的最高體現,安全係數更高,盈利預期最高,操作難度自然也最大。下面摘錄邱寶裕的一些心得體會:·等待,需要絕對的耐心。·十分裡邊,心態,控制力佔七分,技術佔三分。·龍頭需要在大盤強勢上漲中,或者在一輪完整的下跌後才會出現。·尋找技術形態及資金介入代表一定市場意義、市場高度認同的板塊,獨腳戲可不好唱哦。·我們需要的就是睜大眼睛,等待最強的那隻股票出現,然後閉著眼睛進入就可以了。·龍頭需要技術嗎,不需要,要的是臨陣時的果敢和勇氣。·如果你操作的一直都是市場各階段最強的股票,那你自然就能做到龍頭。·龍頭股的交易方式=理念+等待+發現+跟隨=操作。·交易是所有分析以後的結果,並不是盤口隨意的追漲,做人氣股、領漲股時資金最安全,效率最高。人氣股不僅是熱點,還是熱點中的焦點。·龍頭的漲停從來都是大陽線而不是小氣的漲停開盤式,因為它有足夠的心胸讓所有跟它的人賺錢,你今天買它賺錢,明天買它賺錢,後天買它還是賺錢·確認是追漲時,先進半倉,當天漲停,次日繼續加倉到全倉,讓其利潤最大化;當天不能漲停,次日擇高點賣出糾錯——這是最激進的打法,也是複利最快的打法。(5)職業炒手基本素質成功的職業炒手一般積累了長期的看盤經驗和操作體驗,對絕大部分股票熟悉,與市場保持高度的融合,然後功課紮實,對市場公開信息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解讀,關注新聞時事,生活習慣好,精神狀態佳,胸懷比較寬闊,身心比較豁達,果敢幹練,止損及時,抗壓性強,善於總結。當然,成功的職業炒手一般都是從失敗中走過來的,在外部變化與內心衝突的煎熬中走出來的。任何一種盈利模式未經過其本人反反覆復在一年當中多種周期情況下都實盤嘗試過的,都不可能為其本人真正掌握。說白了,想要學好炒股本領,你就拿出錢來,對著人家介紹,你比較喜歡的那一招(不論中、短線),一次次地實盤驗證,並寫下每一次實盤過程的想法,最少經過一次完整的牛熊行情的更替,才能真正掌握。通常我們會有幾招都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盈利,但經過長時間的實盤後,我們肯定可以看出只有某一兩招我們的應用是最可靠,最能把握盈虧的,那麼提煉出來的這一兩招就是我們在股市中賺錢的本領,其他有可能仍會讓你來來去去盈虧盈虧的招法就扔掉好了,因為那些招式不能讓我們的資金市值向上走。(6)克服「事後諸葛亮」一般人都覺得交易者有兩個心魔最難克服,恐懼和貪婪。其實這兩個只是表面的東西,「事後諸葛亮」,心理學上叫「事後聰明式偏差」才是最隱秘,最難克服的。其實每個人都當過事後諸葛亮,當事情發生之後,或者跳出來說我早就料到,或者後悔自己應該早料到——因為事情不是明擺著嗎。這種傾向被稱為「事後聰明式偏差」(hindsightbias),將已經發生的事情視為相對不可避免和顯而易見的,卻忽略了自己的判斷實際上已經受到已知結果的影響。事後聰明偏見的錯誤在於「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分析問題,把過去的事情簡單化」,並以此為依據,將這種「簡單」推而廣之,以為自己掌握了破解未來的密碼。事實上,在出現結果之前,結果並非「言之鑿鑿」。它將對交易者造成兩方面的傷害:一方面會因為經驗主義而忽視了市場本身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做出輕率而錯誤的決策;另一方面會因為沒有執行之前的判斷,錯過機會而懊惱,陷入「我早就料到……本來……」的心理衝突,更可怕的是,事後的懊惱還更容易破壞人的情緒,人一旦有了情緒,之後做出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交易者需要時刻保持冷靜、客觀的自我審視的態度,克服這種記憶錯亂帶來的幻覺效應,克服「事後諸葛亮」對操作的嚴重干擾。

第四章 大局觀

以上經驗式的總結,從「事後聰明式偏差」的角度看,它們或許毫無意義。

除了研究交易派,我們再看看徐翔、舒逸名、吳鳴宵轉型後走的路線,再想想戴志康、劉益謙、王亞偉是怎麼成功的,事實上與那些實業家、金融家的成功並無區別,他們所付出的,同樣是提供市場鏈條中某一環節中服務進而佔據這個環節中的資源,他們或成為融資中介、或成為價格制定者、或成為利益輸送的合作者。

即使那些靠所謂的技術而積累了數千萬資產的股市成功者,那些在市場上賺了錢直到虧不完的人,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我現在取得的,不是某種技術,而是行情的機遇,無非是三個「大」字——大行情、大題材、大恐慌。

——這是一種大局觀,這是世界的本相。

市場走到今天,已經進入「下跌誅心」的階段,搶反彈的殺,抄底的殺,自救的殺,遊資照殺,基本上是通殺!殺的是什麼?殺的其實是人們的無知與傲慢、醜陋的慾望、扭曲的價值觀等等——把市場逼到邊緣化,迫使參與者自省。

股市不比期貨,玩期貨不管前面如何成功,只要犯一次大的錯誤就被殺出局了,但股市先生是溫和的,股市是允許犯錯誤的地方,最後往往是不自省的人主動出局,自省的人留了下來,也許「大恐慌」的機會就在後面。

成功的投資者需要很好的修養,來平和外部變化和內心衝突,應該是一個智者,跳出自我的執著,擺脫輸贏的影響,冷靜而客觀地觀察市場,抓主自己能夠把握的機會。

——這同樣是一種遠見、一種大局觀、一種大世面。

附錄:歷史紀要[淘股吧]90年代初:大戶統治、「聯合艦隊」、聯手行動1992年5月:上交所宣布全面放開股價限制1993年——1994年:熊市,結束了大戶時代,迎來「機構時代」1994年:三大托市政策1995年:「518」井噴1996年:大牛市1997年:回歸概念1998年:重組熱潮1999年——2000年:網路科技,夢比天高「519」行情,發端於政策推動股市為經濟服務,演繹出登峰造極的庄股時代2001年:國有股減持2002年:國有股減持叫停2001年——2004年:漫漫熊市,庄股崩盤,各「系」巨人倒下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2006年——2007年:高增長時期,非理性繁榮、股改「陰謀論」制度變革、人口紅利、外部環境等諸多合力共振推升大牛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股災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反彈,小牛市2010年:股指期貨時代開啟2010年——2012年(至今):集中反應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投資拉動→產能過剩→利潤率低→資本回報率低→股市就低(晴雨表功能);經濟轉型困頓期:估值體系混亂,投資邏輯混亂;股指期貨制度缺陷,機構被動套期保值,主力資金轉戰期指;股票現貨市場低迷,弱市被動大擴容,服務實體經濟2013年以後——未知——AdamLu20121212TheEnd

推薦閱讀:

列子集釋 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附錄三
尋蹤《附錄》
《千古才情萬古對》之附錄 古今絕聯待俊彥(一)
附錄:願主的旨意成全--我得救、蒙恩的見證
附錄 4  祿命站長為金神格?

TAG:市場 | 行為學 | 職業 | 行為 | 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