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 變化
許多健美愛好者在取得一定進步後,會苦惱地發現訓練陷入了停滯,想進一步提高體格水平變得很困難。一些較高水平的人有時也自我安慰:「已經練到極限了!」真是這樣嗎?不!關鍵是你必須根據訓練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化,迫使肌肉為了適應變化而增長。正像前輩阿諾所說:「肌肉本身不會增長,你得逼迫它增長。」 以下就是關於訓練變化的策略,你不妨酌情採用,以使體格發展達到更高水平。
一、儘力提高訓練重量,打破原有極限
在訓練中我發現許多已具一定水平者常年不提高極限負重量,卧推大多在120公斤左右停滯不前。他們並不是不能提高負重量,而是想一下提高很多,以致過度加重損害了自信心,自認到了極限。
訓練負重達一定水準後,對關節、韌帶的要求很高,想一下增加5~10公斤負荷是不符合實際的。而兩邊只加上0.5~1公斤左右的小鈴片,不是不屑一顧,就覺得有損虛榮心。其實恰恰是這些不起眼的小鈴片才能讓你不斷打破原有極限,取得切實的進步。訓練證明,採用這種積少成多的方法,3~4個月卧推重量即可提高5~10公斤。按最低水準,一年提高10公斤左右,3年就能提高30公斤,顯然,肌肉圍度也會增加很多。如果你拒絕這種做法,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就浪費了3年時間。
二、採用多種發力方式
除了變化極限負重量外,發力方式的改變也能提高訓練效果。
大多數訓練者採用的是有節奏的發力方式,時間長了肌肉就會產生適應性。 為了避免這種負效應,應在訓練中有意識地變化發力方式。
1.還原時採用控制法,速度較緩慢,使目標肌保持緊張狀態。還原到位後以爆發力推起,速度要快。採用這種方法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負荷在極限重量的85%左右。極限負荷時不要採用這種方法,以免無謂受傷。
2.全程流暢的發力方式。在動作的兩個端點均不做過多停留,全程動作讓人感覺非常流暢,動作速度較快,幅度近似全程動作,但並不要求達到最大幅度。這種發力方式的好處是取消了還原時肌肉的」喘息「機會,整個動作過程肌肉都保持完全緊張,增加了訓練強度。
3.變速法。在一組動作的前半程採取普通的節奏,後半程突然加速,變為爆髮式發力。也可前半程用快速爆髮式,後半程用慢速控制式。這種變速法對肌肉刺激較大,增力效果尤為明顯。
三、把位和站距的變化
把位指握法和握距。握法包括正握、反握和鎖握,握距指兩手間的距離。
把位的變化可多角度刺激目標肌,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比如,彎舉時較寬握距對肱二頭肌的外束刺激較大,窄於肩寬的握距對內束刺激更好;划船練習,正握對上背和中背刺激效果好,反握對背闊肌下緣刺激更佳。在杠鈴重量較大難以握牢時,用握力帶麻煩,可採取鎖握(一手掌心向內,一手掌心向外)方式。把位的變化一般用於引體向上、滑輪下拉及彎舉;杠鈴划船類動作的變化不但能使目標肌均衡發展,對肌肉形塊的塑造也有很好的作用。
站距的變化主要是指深蹲,有寬距(大於肩寬)、窄距和並腿三種。腳尖可向前、向外,向前對股直肌、股外肌刺激效果好,向外可強化刺激股薄肌、長收肌等內側肌肉。 大多數人習慣於一種站位,但在深蹲訓練中這樣做不夠,只有有意識地變化站距,才能取得多種效果。
為了刺激到大腿內側的恥骨肌、股薄肌、長收肌等,使大腿肌協調發展,應刻意採用腳尖外撇的寬站位。這些部位在常態深蹲中受到的刺激作用小,一般都是訓練者的薄弱部位,影響大腿形狀的改善和力量的提高。
習慣過寬站位的訓練者,一般股直肌和股外肌的發達程度不夠,應採用較窄的站位,針對性地刺激股直肌和股外肌,讓大腿的外形更協調優美。
並腿深蹲一般在肩托式器械或蹬舉式器械上運用,對股二頭肌和臀肌的塑形有較好效果,能使股二頭肌曲線更飽滿,臀肌更圓實。但臀大肌較發達者宜少用,或採用較輕重量做高次數組,以刻畫線條為目的。
肌肉塑形存在上肢容易下肢難的問題,平時注重這些技術細節的變化,堅持下去腿部外形也許就會變成優勢部位。
四、增加肌肉受力的形式
在健美訓練中,屈伸的受力形式佔主導地位,牽拉的受力形式一般只作為補充手段。 而實際情況是:牽拉動作增肌的效果並不弱,應將它與屈伸一樣,作為增肌的常用手段。 關鍵是要加大牽拉動作的強度,即加掛一定的重量,一般的徒手練習作用是很有限的。比如,在徒手引體向上熱身後,第一組在腰帶上加5公斤重量,然後增至10公斤、15公斤,直至你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次數可隨負重增加而降至1~3次的極限。這樣既可練背闊肌、肱二頭肌(反握)也能刺激上胸、肩部與小臂。雙杠臂屈伸也應採用逐降次數的加重法,使極限次數到1~3次左右。我採用這種練法, 短期內即使上身圍度增加了2~3厘米,突破了訓練的平台期。
牽拉類動作所以不受重視,是因為你總是優先安排屈伸類動作。如果你優先安排它並將其作為增肌的主要手段,那你就會讓肌肉領略一個全新的受力方式。準備好負重腰帶和足夠的杠鈴片吧!你會驚喜地看到肌肉又重新開始生長。
五、打破原來的動作順序
無論何時,都不要讓動作按一個固定順序進行。一旦訓練進入一個固定程序,肌肉倒是樂於「享受」這種自動化模式,但其生長速度將大受影響,甚至陷入停滯。
固定順序的最大壞處是肌群各部位的負重分配不均,造成強部愈強、弱部愈弱的狀況,以致影響整個肌群的發展水平,形態上出現明顯的缺陷。
以卧推為例,有經驗的訓練者會告訴你:平卧推舉的重量一般比斜板卧推多20~30公斤。真是這樣嗎?平卧推舉的負重所以大於斜板卧推,是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優先練平卧推舉,再做斜板卧推時胸大肌及平衡肌群已相對疲勞,難以承受平卧推舉一樣的重量,以致大多數訓練者上胸發達度滯後於中下胸,使胸肌形態不夠完善。
為了打破這一習慣定式,不妨將斜板卧推與平卧推舉輪換作為首發動作。如果上胸與中、下胸差距較大,則可將斜板卧推作為胸部練習的主打動作,輔以平板卧推和飛鳥類練習。你會發現,斜板卧推的負重會達到甚至超過平卧推舉的重量。待胸部肌群發展均衡後,再輪換練斜板卧推和平卧推舉;或採用預先衰竭法,先練飛鳥動作使胸肌疲勞,再進行卧推練習。這樣能使胸部肌肉各部承受最大的負重訓練,迫使其為不斷適應陌生的訓練程序而增長。
不單是胸部,身體所有部位的訓練動作都應有意識地打亂固有的訓練程序,以保證獲得持續進步。這樣,不僅弱部逐漸趕上強部,且整個肌群的形態也會漸趨理想。弱部的增強還能促進整個肌群力量的提高,使訓練更上一層樓,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式的增長,不會因為某一部分過於孱弱而造成訓練的「瓶頸」(如深蹲時股薄肌、長收肌等腿根部肌肉的薄弱是深蹲負重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六、多種法則的運用
經過初級訓練階段後,中、高級訓練者為了取得訓練突破,應儘可能地運用多種訓練法則。
這方面的典型當屬羅尼·庫爾曼,他從未放棄嘗試各種訓練法則的運用。有人說羅尼天生就比別人更強,其實不然。1998年之前,他不過是一無名小卒,最好名次是奧林匹亞先生賽的第9名。他的肩部一度是薄弱部位,不斷的嘗試讓他最終找到了彌補弱部的辦法,那就是駭人的逐增重量連續組,且一口氣做完3個循環。如今其肩部已經寬得令人難以置信,並為其舉世無雙的背部提供了足夠的生長空間。羅尼說,對他而言沒有訓練的平台期,因為他總是嘗試做得更好。
所以,不要輕言已到極限之類的話,而要不斷審視自己的訓練,嘗試更多的訓練法則。不是所有的法則都適合你,但一定有些法則更適合你。你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它們,並將其提升到所能承受的極限強度。
除了掌握最基本的韋德訓練法則外,還要認真揣摩頂尖高手們是如何具體運用的,有哪些富有創意的訓練組合等等。不一定照搬,但結合自己的訓練實際加以運用,一定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為了不斷取得進步,突破原有的訓練水平,就應知難而進,知難而變,不要囿於固有模式。只有不斷變化訓練手段,才能使肌肉不斷適應而增長。也許超級組特別適合你,也許高、中、低次數的結合對你更有效。這就要你不斷研究總結,而不只是一味苦練。進步取決于思想認識,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加上刻苦訓練,就能不斷取得進步。
推薦閱讀: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化
※新版的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與舊版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婚姻法的變化折射婚戀觀
※茶是百病之葯 要隨季節變化飲不同的茶
※科學家闡釋為何基因組變化速度難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