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宮崎駿的色彩留在心底
新京報漫畫/趙斌
【焦點話題】
宮崎駿退休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它必然會發生,而且現在應該是最合適的時候。一方面,宮崎駿導演年事已高,電影工作雖屬藝術創作,可對動畫電影導演來說,耗費的心力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楊德昌沒有完成的《追風》,一部動畫電影有可能會比一部大片要更加艱難。另一方面,動畫電影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儘管宮崎駿的新作在日本仍舊可以有很高的票房,但不可否認,3D技術的全面發展,使得動畫電影也有了新的課題去解決,就像默片向有聲片、黑白片向彩色片的轉變,這並非一個大師級的導演可以扭轉。新作又一次入選威尼斯電影節,並且殺入主競賽單元,在世界各國影迷的掌聲中離席,這恐怕是一代動畫電影大師最好的結局。
實際上,宮崎駿早在2001年《千與千尋》之時便有退意,儘管讓人有所遺憾,但結局其實早已經在每個人心中。隨著收官之作《起風了》的出現,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時刻讓我們來為大師做一次回顧;同時也提醒影迷,作為觀眾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偉大的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
眾所周知,日本漫畫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說,它對中國的影響要遠大於那些披著星條旗的超級英雄。伴隨著這種地位,動畫電影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重視。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別的國家的動畫電影是怎樣的境遇,以宮崎駿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完成了漫畫從來不曾做到的成就。宮崎駿電影中的人文性,已經完全超越了其他動畫電影,甚至也完成了傳統劇情片所無法完成的任務。可以說,宮崎駿重新造就了動畫電影的地位,使它們不再是娛樂產品,也不單純是青少年的專屬品。在這些有獨特風格、製作精湛的動畫電影里,我們雖然看不到技術革命,但人文主義的表達和宮崎駿固有的和平主義的立場,卻是任何技術革命所替代不了的感受。
從成名作《風之谷》開始,宮崎駿就或多或少會伴隨溫暖的故事和溫情的人物,在作品中添加自己的觀點。宮崎駿對自然的崇尚,對工業化與戰爭的排斥,對和平主義的廣泛強調,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語言與文化的界限,成為一種純粹意義上的世界性的電影。不同於傳統劇情片會受到明星制的影響,動畫電影的表達更加專註於故事的純粹性,也使得觀眾更加集中於畫面色彩和故事本身。毫不誇張地說,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才是更加純粹的電影,是一種脫離明星體制和商業營銷的電影形式。在注重技術革新與視覺衝擊的今天,他的作品會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頭髮早已花白的宮崎駿像是一個固執,充滿懷舊色彩的老人。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滿含感情地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宮崎駿找到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只是這色彩在現實中正在逐步消亡,而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留在心底的美好。
□王沐(北京 編劇)
推薦閱讀:
※心中的漫畫家|宮崎駿和他的動畫王國(下)
※心中的漫畫家|宮崎駿和他的動畫王國(中)
※宮崎駿的所有動畫電影里龍貓是不是最經典的?
※宮崎駿電影《起風了》中的關東大地震
TAG: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