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張恨水
張恨水(1895——1967),20世紀30年代國內最走紅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高達3000餘萬字的作品。中長篇小說就達100餘部,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以及《八十一夢》等。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出生於江西廣信府的一個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潛山縣。張恨水出生時,張家可謂雙喜臨門,正好他的祖父張開甲也榮升參將。此時他的父親張鈺為此大擺酒席慶賀,舉杯暢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東晉的大詩人陶淵明《飲酒二十五首》之五中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的心地曠達,且已遠遠擺脫了世俗的束縛,那麼雖處於喧鬧之境,也如同處在偏僻之地。於是父親截取其中「心遠」一詞作為兒子的名字。取此名,當然是希望這個孩子成人後能像陶淵明一樣正確對待人生,無論是「窮」還是「達」,都要以樂觀超遠的心態面對複雜的人生。
其實,張恨水的長輩們為他取「心遠」一名的真正用意更是希望這個孩子的人生有遠大志向,將來能成為智謀深遠的傑出人物。宋王應麟《困學記聞·評詩》中有:「有問心遠之義於胡文定公者,公舉上蔡語曰:『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後世之慮。』此之謂心遠。」這就是張恨水的長輩們給他取「心遠」一名的真正用意吧!
那時心遠的父輩們還對出世不久的他取了一譜名「芳松」。其中的「芳」字為心遠的輩分字。芳,自古以來除了指香草外,還喻指有好德行的人,即賢德之人。而「松」即是傳統的所謂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之首的「松」。「松」,不畏嚴寒,四季挺拔長青,因此古人賦予它堅強的象徵。另外,古人還將松作為長壽的象徵,如「松鶴延年」等。可見「芳松」一名其意與「心遠」聯繫甚密。
張恨水一生用過51個筆名,其中使用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筆名要算張恨水一名了。據考證,在張恨水50年(1913——1962)的創作生涯中,絕大部分作品都是署「張恨水」或「恨水」的筆名。
早在1913年,張恨水在蘇州藏蒙墾殖學校讀書期間,便開始了寫作,那時他曾將自己寫作的兩篇文言短篇小說《梅花劫》和《舊新娘》署上「愁花恨水生」的筆名後,便寄給了由惲鐵樵主編的《小說月報》,不過這兩篇文章均沒能發表。
「愁花恨水生」這個筆名顯然帶有濃郁的才子佳人的味道。那時的張心遠遭遇了家庭的變故和個人婚姻的不幸,身為長子的他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備嘗了人生的艱辛。據謝家順先生說,「愁花恨水生」的筆名表達了張恨水當時的感傷心情以及欲成名士風流的志向。
次年,即1914年春天,張心遠來到武漢,到一家小報館當編輯,那時他的工作就是為這家小報「補白」,工作任務並不重,一天到報館只工作一兩個小時,其餘時間就從事寫作。一天,他給報館寄送稿件時,突然想起了父親生前對他的教導:詩人小說之道,雕蟲之技,茶餘飯後的消遣品,因此他不願在作品後署上自己「張心遠」這個真名。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南唐李煜詞中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於是截取其中「恨水」一語為筆名。「恨水」一名又是承先前的「愁花恨水生」一名而來,既感嘆自己的人生坎坷,事業無成,青春年華似水一般流逝,又告誡自己不能沉淪,要珍惜人生的大好光陰,不能讓自己的美好時光白白地流失,而應奮起直追,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大業。
自此以後,「張恨水」或「恨水」也就成了他最常用的筆名。其後他的母親和妻子也常常喊他「恨水」,他的同輩朋友多稱他為「恨水兄」,其晚輩則呼他為「恨老」或「恨水先生」。他那張心遠的原名倒幾乎被人們遺忘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