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氣運行法五步功功理機制剖析

真氣運行法五步功功理機制剖析

真氣運行法共分五步。這五步是:呼氣注意心窩部,意息相隨丹田趨,調息凝神守丹田,通督勿忘復勿助,元神蓄力育生機。

真氣運行法五步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育真氣,疏通經絡,通任督,實現小周天循環。如果我們用道家與中醫養生的基本理論,對這五步功的功理機制進行一下剖析的話,就會發現,真氣運行法五步功是最科學、最合理的順應了真氣運行規律的獨特功法,是道家與中醫傳統養生功法中的一支奇葩。

下面我們就從功理機制的角度,對真氣運行法五步功進行逐一剖析。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一)為什麼要選擇心窩部?

既然真氣運行法五步功是為了疏通任督二脈,實現小周天循環,那麼,首先就要選擇一個切入點進入。從這個切入點開始,用意念聚集真氣,來促進和增強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循環,最後實現疏通任督二脈的目的。

那麼,從任督二脈上哪一點切入最好呢?

應該說,從任督二脈上任意一點切入都不算錯誤。因為無論從任督二脈上哪一點切入,都沒有離開其經,都會讓順應真氣走同樣的路線,最終實現真氣沿任督二脈的循環。

但是,真氣在任督脈的不同點上,其布氣量是各有不同的。任督二脈不是一個均勻一致的簡單的環。這樣一來,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進入,就直接關係到練功的效果。

選擇一個適合作為切入點的條件,是這個點一定是經脈上真氣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因此,我們不會選擇尾閭、夾脊、玉枕這三關作為切入點。因為這三關是真氣最不容易通過的地方,聚集真氣很難。

滿足真氣最容易聚集這個條件的只有上、中、下三丹田。

從古人將這三個部位冠以「丹田」的名稱上,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丹田名副其實是真氣最容易聚集之處。「丹」在這裡可以指代真氣;「田」則是真氣聚集之田地。

一般我們不選擇上丹田作為切入點。因為上丹田為元神之府,初學者意守上丹田會干擾元神主事,同時也會造成頭暈目眩,氣滯於頭,形成偏差。

那麼,中丹田和下丹田就很自然地成為所有通小周天功法最好的切入點了。

幾乎所有通周天的功法都是從下丹田切入的。這些功法都首先在下丹田進行築基。唯有真氣運行法是從心窩部切入,把「呼氣注意心窩部」作為聚集真氣的第一步功法。這正是真氣運行法獨具一格的地方。

真氣運行法是把心窩部作為中丹田來對待的。人體共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個丹田。關於三丹田的具體位置,古今說法很多。比如上丹田,有說在巔頂泥丸宮的(百會穴),也有說在兩眉間天目的(印堂穴);中丹田多數是指兩乳間膻中穴,但真氣運行法的中丹田卻是指心窩部。

真氣運行法為什麼要將心窩部作為中丹田來守?這其中也是暗藏玄機的。

如果按照大多數對中丹田位置的說法,不是呼氣注意心窩部,而是呼氣注意兩乳之間膻中穴的話,雖然不會像意守上丹田那樣易擾動元神,形成偏差,但膻中穴為氣之海,初學者輕易意守,很容易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氣機失調之弊。這種現象曾經在其他功法中屢屢出現。

呼氣注意心窩部,不但沒有上述諸種弊端,而且心窩部有心之募穴巨闕穴,心窩深處為脾胃所在。練功伊始,注意呼氣,能使心氣緣任脈下入心窩部,振奮脾陽,火生土,首先調整作為後天之本的脾胃功能。對脾胃功能虛弱者、各種體質稟賦薄弱者十分有益。

由此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出真氣運行法第一步選擇心窩部,其中暗藏的種種玄機。說它科學合理,說它安全有效,說它獨一無二,種種讚譽皆不為過。

(二)為什麼要在呼氣時注意心窩部?

呼氣時注意心窩部,是真氣運行法區別於其它功法的獨到之處。

為什麼要在呼氣時注意心窩部呢?

這裡就要認識一下呼氣的生理機制。

首先,呼氣的過程是排出體內廢氣的過程。因此,呼氣是純凈我

們的機體、防止病氣聚集於體內的一道天然防線。呼氣注意心窩部,可以加強呼氣作用,純凈心窩部聚集之真氣,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凈化機體,防止各種疾病的產生。

其次,呼氣的狀態是心平、氣和、形松的休息態。人在吸氣的時候,呼吸肌處於收縮狀態。因此,吸氣是一種主動的動作,是要用力的。呼氣時正好相反,呼吸肌全部放鬆,依靠肌肉的彈力回縮,將氣體排出體外。所以,呼氣是一種輕鬆的、不用力的休息狀態。真氣運行法在呼氣時注意心窩部,能在無形中使呼氣的優勢得到強化,促進放鬆。這樣一來,就更加強了心平、氣和、形松的良好生理效果。

此外,最重要的是,真氣在體內的循環和運行,靠的是呼氣的動力。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呼氣都是推動真氣運行的動力源。這是因為,呼氣時,不但呼吸肌放鬆,而且全身肌肉都處於放鬆狀態。在沒有肌肉緊張束縛的寬鬆環境下,真氣便可以暢通無阻的通達全身。當貫通大小周天后,在入靜良好,真氣運行非常順暢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在呼氣時,真氣由丹田源源不斷通達全身的氣景。

(三)「呼氣注意心窩部」如何操作?

「呼氣注意心窩部」,操作起來非常簡單。首先明確一下心窩部的位置,是在胸骨劍突下,相當於解剖學的胃區。如果位置感不清晰的話,在練功前可以用手觸按一下,感覺就出來了。

然後,從每一次呼氣開始,注意心窩部。隨著呼氣的自然狀態一次一次重複下去。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一)「意息相隨丹田趨」的目的和操作

上、中、下三丹田的大小容量是不同的。相對來說,作為心窩部的中丹田容量是比較小的,所以,真氣容易集中,出現真氣聚集的感覺就比較快。一般當意守幾天之後,真氣有一定量聚集時,就會出現心窩部溫熱、脹滿等感覺。

中丹田氣聚之後,按照真氣運行的規律,它是向四面八方任意方向流動的。當然,除了沿任脈上下的方向是主幹外,其餘方向因其經脈非常細小,構不成氣勢,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在真氣沿任脈上下流動這個趨勢上,如果要實現真氣以向下流動為主的趨勢,就需要意念的參與。

因此,第二步功的目的,是在意念的參與下,使真氣下行,將真氣自然引導至下丹田。

其操作方法,是當第一步功呼氣時感到心窩部發熱或出現脹滿時,說明真氣已在心窩部得到聚集。就可意息相隨,在呼氣的時候,意念隨呼氣自心窩部開始止於丹田。

(二)第一、二步皆為過渡階段

上面說過,幾乎所有通周天的功法都是從下丹田切入的,這些功法都直接在下丹田築基。唯有真氣運行法不同,它是把中丹田作為切入點,在中丹田聚集真氣之後,將中丹田之氣引導入下丹田的。

真氣運行法的核心仍然也是下丹田。因此,第一步和第二步,是為了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的過渡,是為了第三步奠定一個基礎。

那麼,真氣運行法為什麼不像其他周天功法一樣直接到位,而是要經過中丹田聚氣,並向下丹田引導這樣一個過渡階段呢?這裡,應該有兩個用意。

其一,直接到位於下丹田,就要從腹式呼吸開始。而對於初學者來說,形成腹式呼吸要有個過程。從一開始就進行腹式呼吸很難。我們常常看到練周天功的初學者,由於不能很好的適應腹式呼吸,出現呼吸不能到位的現象。強為之,會導致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等諸種不適。而真氣運行法從呼氣注意心窩部開始,逐漸過渡,就免去了呼吸不到位之虞。輕鬆而安全。

其二,在小周天循環中,除了以疏通任督二脈為主要目的外,還要注意協調各臟腑間的關係。從注意心窩部開始,首先調整了脾胃功能。真氣運行法以培養真氣、促進真氣運行為特徵,特別適合體質虛弱的人。而在體質虛弱的人群中,後天調養不當造成的脾胃虛弱居多。因此,從心窩部調理脾胃入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真氣運行法實踐中,我們確實看到很多脾胃虛弱的人,在練第一步、第二步功時,就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其三,心窩部有心之募穴巨闕。在疏通任督二脈過程中,促進心火下降、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對維持「少火生氣」,防止「壯火食氣」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看來,真氣運行法通過在中丹田聚集真氣,以滾雪團樣積少成多之勢,亦步亦趨,直通下丹田,為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作了充分的準備,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真氣運行法五步功,始終把意守丹田作為重點。即使在打通任督二脈小周天之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仍然以意守丹田為中心。因此,真氣運行法第三步「凝神調息守丹田」始終是功法的核心。

意守丹田的意義在哪裡?為什麼要一直把意守丹田作為重點呢?

(一)丹田是人體經脈升降之樞紐

丹田的位置,正好在人體的中心——臍部。這個位置是經脈走行的關鍵要道。來來往往的經脈,特別是主幹經脈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除了帶脈是繞腰部橫向走行之外,其餘所有經脈都是上下縱行的。經脈上上下下走行,真氣有升有降流動,丹田便責無旁貸的成為真氣運行的中心,擔當起經脈樞紐的責任。

(二)丹田是腎藏真氣之門戶

腎臟深居下丹田之內,為真氣之根。因此,決定了下丹田與腎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繫,是腎功能的外延。

修鍊講究的是經絡,是以經絡為核心,而不是以臟腑為核心。經絡系統是聯繫人體內在臟腑與體表各組織器官的通路,起著溝通內外表裡的橋樑作用。真氣由五臟所產生,五臟又以腎臟為本,因此,腎臟為製造真氣最重要的臟器。以腎臟為中心產生的真氣,要源源不斷地輸布到身體各處,必須要通過經絡系統的運輸。

而丹田所在的位置,其內為腎,其外為經脈之樞紐。丹田像一座橋樑,將臟腑與經脈連接起來,成為真氣由內而外的必經之路,成為真氣出入之門戶。

因此,作為任脈最重要關竅的丹田,極其受到重視。

(三)丹田功能如氣泵

下丹田如同氣泵,它像心臟一樣,通過氣的一收一放,來行使氣泵的功能,

腎氣的功能通過下丹田而體現。因此,下丹田作為氣泵的功能,和腎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它主要的功能是兩個:一個是與呼吸有關的外循環,一個是與真氣運行有關的內循環。

外循環,是指通過一呼一吸,人體與自然界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

呼吸雖為肺所主,但其根本在腎,腎的納氣功能在外循環中起著

呼吸之根的作用。就是說,肺從自然界所吸入的清氣,必須要通過腎的攝納,才能有根,才能深入體內。我們見到身體虛弱的人,呼吸表淺,說話有氣無力,時斷時續。老百姓常說這種人沒有底氣。這種底氣就是腎氣。腎氣虛弱,影響納氣,就沒有底氣。

修鍊者通過意守丹田可以加強腎納氣的功能。

再說一下內循環。

內循環,是指真氣在人體內部的循環。它和呼吸所致的外循環不同,是一個如環無端的密閉式的內氣循環系統。真氣在人體內的運行是循環往複的。這種循環往複的主要路徑,是任督二脈小周天和十二正經大周天。大小周天構成大小不同密閉的環。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外氣的循環並不是各個孤立的,它們通過下丹田相互之間連接起來。外呼吸推動真氣運行,沒有外呼吸真氣運行就沒有動力。其中,呼氣推動真氣運行於全身,吸氣引真氣歸元入丹田。

(四)意守丹田——約束真氣,讓真氣運行更集中、更高效

真氣有其自然的運行規律,完全可以特立獨行,自由流動。這是真氣運行的特點之一。但在意念的參與下,真氣能夠改變原來自然的循行路徑,聽從意念的指令,使意氣相隨,合為一體。

意守丹田,是意念對真氣的一種約束。它和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的機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聚集真氣。因此,在操作方法上,也完全一致,就是「呼氣注意下丹田」

但有一點是不同的。下丹田的容量遠遠比心窩部大,真氣不好聚集。有人形容下丹田深似井,大如海。很多在第一、二步練習中已經清楚感受到真氣溫熱、脹滿、流動的人,進入第三步之後,往往真氣就變得無聲無息,如泥牛入海,下丹田沒有一點動靜。真氣不足、體質虛弱的人,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在下丹田把氣聚足。

通過意守丹田聚集真氣,是對真氣作用的一種強化。集中散在分布的真氣,專註於灌溉任督。是疏通小周天、使有限的真氣發揮最大作用之捷徑。

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當丹田真氣充足,疏通任督後,就會形成任督循環。任督真氣進一步充盈、滿溢,自然就會分注十二正經,帶動大周天循環,使大小周天全面貫通。

因此,意守丹田是基本功,是綱舉目張之法。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其實是對第二步的重複,就像第三

步是第一步的重複一樣。

第一次聚氣是在中丹田心窩部。氣聚之後,在意念參與下,意息相隨,將真氣引至下丹田;

第二次聚氣是在下丹田。氣聚之後,同樣在意念參與下,將真氣引入督脈,使之沿督脈上行。

真氣就是這樣,通過兩次聚氣、兩次意念參與,亦步亦趨,步步向前,沿著督升任降的方向周流開了。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在操作方法上,和第三步一樣,仍

然是繼續意守丹田。但在意義上不同的是,第三步的意守丹田是在通任督之前,第五步的意守丹田是在通任督之後。

任督疏通後,要繼續意守丹田。因為通任督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反覆通、一通再通,才能將任督徹底疏通。當任督徹底疏通,任督脈真氣充盈、滿溢之後,小周天才能帶動大周天,真氣才能分注大周天十二正經循環,最後打通大周天。

可見,意守丹田是個長期任務。

推薦閱讀:

癌症病人的自愈機制
堅持和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光明日報-光明網
糾結的機制研究,愛因斯坦的懷錶!
從督脈論脊髓和腦病發病機制
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的發生機制和處理對策

TAG:運行 | 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