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長安猶存白鹿原,世間再無陳忠實

編者按

2016年4月29日上午7點40分左右,著名作家陳忠實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歲。驚聞噩耗,深感悲痛。陳忠實先生與《意林》雜誌有著深厚的淵源,《意林》雜誌封面上的「意林」二字,便是陳忠實先生親筆題寫。陳忠實先生還曾深情地為《意林》以及《意林》雜誌的讀者寫下了寄語:「誰有故事誰即勝出。勵志激揚人生,《意林》改變命運。」

《意林》版權頁上先生題字猶在,而斯人已逝。先生走好!《意林》將繼續秉承「勵志」主旨,為廣大讀者奉獻更精彩的作品!

著名作家陳忠實寄語《意林》

陳忠實先生為意林題字

◆◆◆ ◆◆

陳忠實,陝西西安人。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在陳忠實先生其眾多作品當中,長篇小說《白鹿原》最廣為人知,曾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並被改編成話劇、電影、電視劇。

陳忠實出生在農村,先在農村中、小學當老師,後來又在區文化部門工作過四年,最重要的是在公社工作了十年。那時他不是以一個作家的身份去體驗生活,而是以公社幹部的身份進行工作。那十年是他對中國鄉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為他後來創作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陳忠實寫作初期的最大特點是,農村日常的種種色色,在他筆下尤顯逼真,充滿了強烈的美感。他在家鄉的那片土地上成長著,思索著,堅守著,突圍著,耕耘著。

把人生希望放在兩個籃子里:先寫書,如不成,便去養雞

陳忠實成名之前,在他寫作時,妻子罵他:「沒啥用,掙不了錢。」為了寫一本「死後用來墊棺做枕的書」,陳忠實豁出去了,他和妻子約定,先寫書,如不成,便去養雞。《白鹿原》寫完不久,當他收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的來信時,激動地倒在椅子上,半天說不出話來。妻子以為他病了,嚇得滿屋子亂轉。片刻,他坐起來,大聲說了四個字:不養雞了!

陳忠實成名之後,很多文學青年來請教。一位來自農村的文學青年拿著書稿來求教,陳忠實看了之後,覺得很一般,但是出於禮貌,還是鼓勵了幾句,沒想到這位文學青年兩眼發光,激動地表示一定要繼續追尋文學夢想,至死無憾。陳忠實當時就覺得不好,後來果不其然,那位青年一心只想著文學,生活無著,過得極為窘迫,陳忠實聽說後,十分感慨,連連說自己害了那位年輕人。

陳忠實成名前不一定聽說過「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理論,但是他有這個準備,那就是寫書不成就去養雞,至少可以養家糊口,不至於生活無著。「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說的都是這樣一個道理。

學會像陳忠實那樣把人生希望放在兩個籃子里,不是對夢想的妥協,而是以退為進,步步為營,為夢想蓄勢待發,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陳忠實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成功了,中國文壇也是幸運的,少了一個養雞的,多了一名偉大的作家。

避免別人打擊的絕招:不與圈外人談創作,連父親也不例外

然而,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陳忠實先生成名後的輝煌,卻不知道在文學道路上的陳老也是披荊斬棘,「我忍受過許多在我的孩子這一代人難以理解的艱難和痛苦,包括飢餓以及比鼓勵要更多的嘲諷,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與打擊。為了避免太多的諷刺和嘲笑對我平白無故帶來的心理上的傷害,我使自己的學習處於秘密狀態,與一般不搞文學的人絕口不談文學創作的事,每被問及,只是淡然迴避,或轉移話題。即使我的父親也不例外。」

他每次接到退稿信,就會越來越確信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屬於非天才型。寫作的執念,迫使他用魯迅先生「天才即勤奮」的哲理與自己頭腦中那個威脅極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終於堅持不輟。「如果魯迅先生不是欺騙,我願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奮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陳忠實是令人尊敬的作家,他寫出的《白鹿原》,向讀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與糟粕相生相剋的狀態,並寄託了對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深沉思考和探索。

願陳老一路走好!


推薦閱讀:

文化名人陳忠實的煩惱
陳忠實眼中的《白鹿原》
賈平凹與陳忠實
林兆華:陳忠實特別質樸 老家的鄉親都叫他「老陳」
陳忠實年表(二)

TAG:長安 | 懷念 | 陳忠實 | 白鹿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