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辨證治療
山東中醫學院教授 竇欽鴻
感冒,為常見病、多發病,四時皆有。雖屬表證。病邪輕淺,但治不及時或治不恰當,致邪氣深入,常累及肺臟或誘發宿疾,甚或引起心、腎病證。該病雖極普遍,但若恰當辨證用藥,欲收到最佳療效,卻須仔細推敲。現將筆者長期臨床辨證診治體會整理如下。
1,風寒感冒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①風寒表實證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疼身痛,鼻塞流涕,甚則胸悶息粗氣喘,舌苔薄白,脈象浮緊。治以辛溫散寒,解表宣肺。方以麻黃湯加味:麻黃10g,
②風寒表虛證 惡寒發熱,自汗乏力,頭疼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而弱。治以發汗解表,調和營衛。方以
風寒表實證與風寒表虛證之關鍵區別,前者是無汗,脈浮緊,後者是有汗,脈浮而弱。
③風寒濕表證 惡寒發熱,無汗,頭重如裹,肢體酸重疼痛,鼻塞流涕,舌苔白或膩,脈浮或浮濡。治以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方以九味羌活湯加減:羌活12g,
④外寒內飲證 多為素有咳喘痰飲(包括慢性肺及支氣管疾患)或肺陽(氣)偏虛,外感風寒所致。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疼身痛,胸悶咳喘,痰稀量多,或吸寒背冷如掌大,舌苔白滑,脈浮而弱。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化飲。方以小青龍湯為主:麻黃10g,
⑤外寒內滯證(氣滯或濕滯) 惡寒發熱,無汗,頭疼鼻塞,胸悶脘痞,噁心嘔吐,或腹痛便稀,舌苔白膩,脈浮。治以解表散寒,理氣化濕。方以藿香正氣散為主;藿香12g,
⑥表寒里熱證 多為表寒未解,化熱入里,或素有內熱,復外感風寒所致。症見惡寒較輕,發熱較重,無汗或有汗,頭疼鼻塞,口乾或渴,咽痛或腫,或咳嗽有痰,舌紅苔黃,脈浮滑數。治以疏表散邪,清熱生津。方以柴葛解肌湯為主:
風寒感冒,服藥後要避風寒,一般要發汗(或加蓋衣被),發汗時,以全身微汗為佳,切不可大汗淋漓。
2,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發熱重,微惡風寒或不惡寒,頭痛,無鼻塞,無汗或有汗不暢,口乾而渴,咽痛咳嗽,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以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以銀翹散為主:銀花30g,
3,體虛感冒
體虛感冒,不外乎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而兼有正氣(氣、陽、陰、血)虛者。此時,臨證切勿忽略正氣不足,且解表方葯不宜用烈性之品,否則,解表祛邪而易傷正氣,致感冒反覆不愈。
①氣虛感冒 惡寒發熱,頭疼鼻塞,無汗或自汗,氣短乏力,倦怠肢軟,舌苔薄白,脈浮無力。治以發汗散寒,益氣解表。方以
②陽虛感冒 發熱輕,惡寒重,無汗鼻塞,頭疼身痛,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浮弱或沉弱。治以發汗散寒,助陽解表。方以再造散為主:
③血虛感冒 發熱微惡寒,無汗頭痛,頭暈心悸,面白無華,舌質淡苔白,脈浮細弱。治以養血解表。方以
④陰虛感冒 發熱,微惡寒或不惡寒,無汗頭痛,咽干口渴,乾咳少痰,或心煩及手足心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細數。治以滋陰解表。方以加減葳蕤湯為主:五竹12g,
感冒方葯,不宜久煎,一般急火煮沸後5?0分鐘即可。1劑葯的煎液分2次服用。若病情較急較重者,可一晝夜服1?劑:若嘔吐明顯者,可少量多次飲服。
推薦閱讀:
※宋氏針法醫案(19)椎管狹窄的保守治療
※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
※膻中穴治療哮喘
※皮膚濕疹治療方法
※中藥熱療外敷治療椎管狹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