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用戶當小白?
來自專欄劉言飛語58 人贊了文章
挺久沒有更新了,跟大家說聲抱歉。趁這次端午休假,聊聊最近的一些思考。
1.
前幾天看到網上有同學又提到把用戶當成小白去思考這個理念,我的回復是「話雖沒錯,但未免太古老」。這個理念可謂是互聯網遠古時代(如果有的話)的產物了,我還記得本科的時候就在圖書館裡翻互聯網相關的書,看到的都是類似的說法,極簡設計,不要複雜,Don』t make me think 等等。
為什麼稱之為遠古時代呢?因為那個時代的互聯網大洋上各種事物幾乎都是新的,每個來這裡「衝浪」的用戶都是帶著迷茫和顧慮的,每個產品也都是抱著上下求索的心態來做設計的。工程師、產品經理、創業者,這時候跟用戶一樣,都是這片大洋上的開拓者,要建立新的秩序、要創立新的生活方式,那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複製舊的秩序和舊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看最初的產品定義里,QQ就是網路傳呼機,3721就是網路地址簿,門戶網站就像網路報紙雜誌,BBS就是網路公告板,大家的上網方式都是簡單容易理解的。
在產品體驗的層面,不管是早先的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的初期,很少有複雜的交互。PC上就是鏈接和按鈕,移動端則有大量的擬物標示,幾乎不存在複雜的手勢操作,示意用的也多是文字而非圖標。
像有人總結的Instagram底部tab的歷史演進,就能代表了移動時代這些年交互視覺上的演進。
關於設計層面的更多這種分析,網上有很多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描述這些,更多的是想說明,其實經過這麼多年了,在當下的大量互聯網產品中,「把用戶當作小白」未必都是通用法則,它存在著許多條件的限制。
2.
就跟討論一個辯論題目一樣,我們先定義什麼是小白。在不同的語境下,小白有多層含義:
- 對互聯網產品不熟悉的用戶,比如很少使用互聯網產品的老人、小孩
- 對產品領域不熟悉的用戶,比如從未叫過外賣的用戶,相較外賣產品來說是小白
- 某產品的新用戶,比如從未使用過美團外賣的用戶
在前面描述的背景下,大家指的小白往往都是第一種。然而現在的互聯網產品,尤其涉及線下業務的大量產品,都存在著這幾類不同的用戶。
為什麼要區分這些用戶?很簡單,用戶的學習成本差異很大,換言之,在你的產品的使用上,不用用戶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同的。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美團在有滴滴的城市上線打車業務,產品的設計理念應該是什麼樣的?是把用戶當作第一種小白嗎?並不需要。美團只要粗暴複製幾乎所有的滴滴司機端乘客端的使用流程和體驗,就能瞬間把滴滴原有的用戶吸引過來,這些用戶的學習成本幾乎為0。(實際上,美團也是這麼做的。)
在這個例子中,美團只需要把用戶當成第三類小白,亦即「使用過滴滴但沒用過美團的用戶」就可以了。對於第一類第二類小白,替代成本太高了,得不償失,在商業競爭中沒有必要。
所以,如果你現在是美團打車的第一個產品經理,不要把用戶當成各個環節都可能迷茫和疑惑的小白用戶。這是不要「把用戶當小白」的一例。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我們要看目標用戶轉移時的使用成本的差。
把用戶當做第一類完全的小白,也就是把用戶當作任何步驟都可能犯錯、都可能不明白、都可能搞不清楚的人,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也是一種偷懶的做法,相當於忽視了用戶舊的使用體驗,也算是臆想出了一種人群。
舉個例子,我們最近在做的快車司機感謝紅包,乘客可以給司機發送紅包,我們倘若把司機乘客當成完全的小白,就需要做大量的教育:什麼是紅包?怎麼發放紅包?紅包是做什麼的?紅包怎麼領取?紅包的錢去哪了?等等。流程可能也要複雜許多倍——可能擔心完全的小白不理解。而實際上,這些幾乎都不需要,因為連三四線城市、縣城鄉鎮的大叔大媽都已經被微信紅包教育過許多年了,這種小白在司乘群體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3.
產品所要呈現和提供的內容,應該是面向用戶的,不是臆想的小白。那怎麼做其實就很簡單了:我們要了解我們的用戶。
說明以上的道理,簡單的公式可以是:用戶的認知差=新產品的認知需要-用戶已有的認知。我們要研究的更重要的是後者,就是現在的用戶認知我們的產品,已經到什麼層面了。
前面已經舉了兩個例子了,就不多說了。許多產品經理沉溺於理論場景的推演,沉溺於某些方法論,而不願意接觸用戶並讓用戶提供一些輸入,不在實踐中看看用戶是否能理解而是一味猜測,這有些本末倒置了。
4.
不要把用戶當小白,把用戶就當用戶好了。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推薦閱讀:
※高效、有趣地設計產品後台系統-與後台做朋友(二)
※(深挖)產品經理與交互設計的區別
※[每日干]從產品經理角度看姜文之敗
※產品和服務都是「大產品」,那麼到底有哪幾種,有什麼區別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