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 羅森塔爾效應
7 人贊了文章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父母或者老師是否對你有過許多期待,有些期待如天方夜譚,還有一些具有實現的可能。 這些期待,有的用言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用行動的方式表達出來。歸根到底,都是屬於一種心理暗示。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實際上,羅森塔爾分配給兩組的都是標準的實驗用鼠。然而結果顯示,得到聰明鼠的飼養員所報告他們的老鼠的所需的學習實踐明顯更短。 顯然這些飼養員沒有故意歪曲實驗結果,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羅森塔爾實驗前的話造成了兩組學生對他們的老鼠有不同的期望,這些期望在實驗過程中無意識地表現出來,影響了老鼠在實驗中的表現,改變了它們的學習時間。事實上,實驗者期望效應對實驗結果的威脅確實存在,羅森塔爾的這一研究結果也促使了實驗者設計出更加嚴謹的實驗程序來降低這一影響。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雙盲實驗。在此之前,比較先進的實驗程序是單盲實驗。所謂單盲實驗就是被試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實驗組還是對照組,但顯然根據實驗者期望效應,與被試接觸的實驗者的期望也能夠影響實驗結果,所以在雙盲實驗中,與被試接觸的實驗者與被試一樣都不知道被試的分組,這樣一種程序已經被學術界認可能夠比較有效地避免實驗者期望效應。此後甚至還出現了三盲實驗,即連收集和統計數據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被試的分組,但這種程序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所以極少被採用。羅森塔爾教授在老鼠實驗中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比如說,在(美國的)學校,教師在開學前都能夠拿到各位學生的IQ分數,那麼不同的IQ分數是否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這些期望是否會影響學生的發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與橡樹學校合作,進行了另一項研究。開學前,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對橡樹學校各年級的同學進行了IQ測驗,而橡樹學校的老師並不了解這一測驗。羅森塔爾告訴教師,學生接受的是「哈佛應變能力測驗」,該測驗的成績可以預測學生未來在學術上成就,而實際上IQ測試不具備這種預測能力。測試後,羅森塔爾在每個班中隨機抽取了十名學生,告訴教師這些是在哈佛測驗中成績排名前十的學生。學年結束時,羅森塔爾再次對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IQ測驗,並且統計每位學生IQ的變化程度。計算結果顯示,那些隨機抽取作為哈佛測驗前十名的學生IQ的提高程度明顯比其他學生高得多。這些學生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唯一的解釋就是教師以為這些隨機抽取的學生智商比較高,因此對這些學生有了更多的期望,這些期望無意識地表現出來並且被學生知覺到,而使這部分學生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結果他們的IQ提高得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羅森塔爾效應如何運用在教育中?
一般來說,人人都期望能和別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關愛的情感關係。尤其是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學生心理也呈現出複雜化趨勢,有的喜歡追求個性化,有的則具有封閉性,但他們始終還是渴望得到教師、家長以及同伴的情感支持。如果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以誠相待,以愛育情,激發和學生之間積極的情感共鳴。這樣的話學生在感情上的期待就會得到滿足,心靈就容易溝通。一、肯定成績,不斷鼓勵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信心 心理教育學認為,面對同一挑戰和競爭條件,充滿信心的人容易取得成功。作為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學生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你不行」等等這一類打擊性的語言,這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想法:老師這麼說,肯定我特別笨,我什麼也學不會。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挫傷,創造性會受到抑制,聰明才智也就很難發揮出來。相反,學生如果受到老師的鼓勵與表揚,他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努力做的比上一次更好。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當一班學生剛接觸到一門新的課程,比如哲學常識,有的學生可能天資較聰明,他很快掌握了哲學的內在認知規律,有的學生可能天資一般,接受能力較慢。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在評價學生時,千萬不要急著下結論,對後一種學生老師應多鼓勵,對成績要多肯定,善於發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不管何時老師的鼓勵都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老師的鼓勵,再加上肯定,會培養學生的信心,同時對學習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氛圍,為每個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條件,激發其個人成功感
有這樣一個案例:教師給學生布置如下作業,要求用相同規格、尺寸的紙摺疊飛機,從頂樓拋下,最後落地者為佳。第二天各式各樣的飛機作出來了,只有一位學生獲勝並受到鼓勵。該學生設計方案獨具一格,想法很大膽,就是一張紙。這個實例告訴我們:教師應提倡獨立思考,大膽想像。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學生做的作業想法獨特,出人意料,及時肯定,及時表揚。一個人被肯定、被表揚,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學生被老師表揚,其心情更是無比高興,他獲得成功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便會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 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遺傳與智力,而在於家庭和學校的環境條件。因此他說,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學會,只要向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可見,只要是一個智商正常的學生,教師重視他,給他創造條件,他就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這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分層教學法。 三、塑造榜樣,用人格力量感染學生 榜樣的力量使無窮的,教育者最好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做出示範,教育對象自然會樂於去模仿。踐行可以說是教育對象對教育者的衷心期盼了。教師要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為人要不偏不倚,不能有失公允。在我們的學術生涯中,肯定會對某個老師印象深刻,他們講課時的魅力,說話時的風采,以及與學生相處時的友善,這些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一個學生對於課堂的熱情和科目的興趣。
心理暗示如何用在學業不良的學生身上?
學業不良是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有關資料顯示,大約有10%的學生可以被稱為學業不良兒童。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學業不良學生是指那些比其他學生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某種及格水平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有著消極的自我概念和低自我效能感;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的感到習得性無助。 心理學家們對學業不良的原因進行過探討,發現其成因十分複雜,主要可以概括為幾點:1、長期的失敗體驗
每個人都具有向上性,許多學業不良的學生並非一開始就對自己感到失望,他們也同樣對自己寄予厚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發現自己的現實表現無法達到教師、家長或自我的要求,因此在心理上產生挫折感。 2、錯誤的歸因大量研究表明,由於經常的學業失敗或外界環境的不良評價,學業不良的學生形成了一種消極的歸因模式,他們傾向於把失敗歸因於智力低、能力差等內部因素,較少歸因於努力的程度不夠;而把成功歸因於運氣或任務難度低等外部因素。
3、他人的消極評價及不良反饋 社會學家庫利發現,兒童的自我概念是通過「鏡像過程」而形成的一種「鏡像自我」。他人的態度不僅塑造了兒童的鏡像自我,而且會通過兒童自我概念引導行為的作用來塑造個人的實際自我。通常情況下,學生的消極「鏡像自我」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同學,二是老師。 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用轉化學業不良學生1、尊重效應 對於學業不良學生,不少老師經常在努力失敗後就缺乏信心,認為他們無可救藥。在情緒上表現為不予理解、甚至反感、厭惡,行為上經常批評、指責。因此教師要學會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充分發掘他們的閃光點。 2、愛的效應
推薦閱讀:
※為什麼極樂凈土2分48秒的動作會如此撩人?
※昨晚做夢夢到我變成了小偷,男朋友變成了警察,有人能分析下這是什麼心理暗示嗎?
※赴「鴻門宴」,真動起手來怎麼做才能不是自己吃虧?
※以前不相信星座,現在感覺越來越像了,那麼星座理論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為什麼我爸喜歡幫助外人卻不愛幫助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