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創產品到底在賣什麼?可能99%的人沒想明白這件事

文創產品到底在賣什麼?可能99%的人沒想明白這件事

17 人贊了文章

時常會疑問,為什麼非要在產品前面加上文創兩個字?

文創產品到底賣的是什麼?是文化?是創意?還是其它?

一個普通的杯子,印上某個畫家的畫作,立馬身價翻倍;一個背包,加進去一些古典元素,就成了匠心傳承;你看,多有創意,多有文化,多有逼格;一開始以為文創產品賣的是文化和故事帶來的附加值,這也是大家公認的觀點,但我總覺得這麼解釋有點模糊,琢磨了幾天這事,對於「賣什麼」有了點自己的理解;

不賣關子,先上結論:

文創產品賣的不是文化和創意,賣的是文化感和創意感帶來的虛榮心滿足!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不解,先從產品本身說起,什麼是文創產品?為什麼非要產品前面加上文創兩個字?

我們暫且先極端的把市場上產品分為兩類,

一類是其它產品,一類是文創產品;

其它產品重實用性,比如一款T恤,賣點經常是設計剪裁、用料做工等等;而文創產品兼具實用性和文化性,賣一款T恤除了版型、用料外還會把一些文化符號添加到設計中去。

可以看出,其它產品側重對於產品本身結構、設計、材質的優化選擇,而文創產品則在產品自身結構之外疊加了文化屬性,這種疊加出的文化屬性就是大家常說的文創產品的附加值,有了這一層附加值,產品就更具競爭力,就會賣出更高的價格。

左為常規t恤 右為添加了中國元素的t恤

所以,是否存在「文」和「創」層面的附加值,才是文創產品和其他產品最本質不同。按道理說,文創產品賣得是附加值,也就是文化和創意,但是前面說了,文化感和創意感帶來的虛榮心滿足又怎麼理解?

從買方看起,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消費都成了快消型消費,追求的是短平快和刺激感;五分鐘有人幫你解說一部電影,得到app上十分鐘解構一本書,號稱知識分子聚集地的知乎上最火爆的問題是,月入十萬難嗎?

記得有人說過,表面上得到app賣的是知識,其本質是在兜售焦慮感和我在學習、我在努力變好的假象;知乎看起來是觀點分享平台,其實販賣的是我和牛人在一起我就是精英人群的錯覺;知識尚且如此,遑論文化和創意!

前段時間,《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人》紀錄片讓B站小夥伴們嗨了一把,《了不起的匠人》、《國家寶藏》也引起熱論,忽然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關注關心關愛傳統文化。但,這是真的嗎?

在那些轟轟烈烈的彈幕和評論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背後的文化和來源,有多少人真正在意非遺傳承的問題,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次快捷方便的心理感動和滿足,不過是一次和朋友飯後聊天的談資,而後該幹嘛幹嘛。

大眾消費者,並不會有多少人在意文創產品的附加值,他們更在意的是附加價值所帶來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我理解為文化感和創意感所帶來的虛榮心滿足,

這種滿足也許是單純的自嗨滿足,

也許是向別人吹的一句牛逼,

也許是給自己貼上的某個標籤,

而文創產品的附加價值恰恰就是為了滿足這種炫耀存在的。

文化和創意是文創產品自帶的產品屬性,設計師如果能兼顧虛榮心滿足這種心理,相信設計出的文創產品會受到更多人喜愛,當然,這也對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薦閱讀:

劃重點!今年「兩會」這些文創熱點最受關注
《遠大前程》里陳思誠的油膩,半個影視圈的老戲骨也救不了
周會凌  謝有順:論張承志的散文創作(上)
文創「小確幸」 匠心可獨運(兩岸聚焦)
一年銷售額破10億,故宮文創是怎麼做到的? | Morketing品牌故事庫①

TAG:文創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