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老王》的六堂同課異構課(王君、肖培東、黃厚江、餘映潮、黃玉峰、程翔等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

公開課《老王》的六堂同課異構課(王君、肖培東、黃厚江、餘映潮、黃玉峰、程翔等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

《老王》課堂教學實錄(王君版)(課前三分鐘讓學生抄寫誦讀字詞,自由選擇詞語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狀態師:這節課呢,是一個研究課。我們會上45分鐘左右。寫完了沒有?好,放筆。上課!生:起立!師:同學們好!生:老師好!師:請坐!背剛學的《海燕》的第一段。預備,起!生: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師:停!高傲的飛翔是一種很浪漫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嚮往。但是同學啊,生命有時候很遺憾,很無奈,很愛開玩笑,就像《老王》當中,個體的生命狀態很多時候不是飛翔的狀態。而是這樣的──讀這個句子,預備,齊![投影展示]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生讀)師:這是老王的狀態。思考,哪一個詞語最深刻的告訴了我們老王的生存狀態?生:活命。師:為什麼?生:我們平常都擁有很多東西,而他就只靠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所以他生活很艱苦。師:活命意味著艱苦。我們平時不是活命,是什麼?生:生活。師:沒錯!我們是過日子,我們是生活。但是老王是──生:生存。師:對,生存狀態上的生活。活命。什麼是活命?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殭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師:一個人以活命的狀態走到生命的盡頭就是這樣的。來,你來朗讀。注意那個很複雜的字「翳」是讀「yì」。我給你配點樂,慢點,你先醞釀感情。(師打開音樂。指示學生開始)(二生誦讀)師:你的狀態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狀態也肯定不是「活命」,因為你們都讀笑了,你們還不理解文章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活命」。[投影展示]「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是指北京解放後,即1956年起全國倡導的「公私合營」,要求把各個行業的人都組織起來,反對私營,反對單幹。後來因為要徹底地反對所謂「階級壓迫」,不準「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三輪就被取締了。那是中國的一段荒唐的歷史。(學生瀏覽)師:我們先聽一聽老王自己的解說吧!現在你們就是老王。請把這段文字轉換成老王的傾訴。講給坐在他車上的楊絳聽。動腦子,王老師幫你開頭。唉![投影展示]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他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生:唉!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師:他?生:我!我腦袋慢,就進不去了,我感嘆自己師:他這樣的傾訴對嗎?生:不對。生:人老了,沒用了。師:好。請坐。誰在他的基礎上,把語言組織得更好一些?唉!開始……生: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啊,我腦袋太慢啦,就晚了一步,然後就進不去了。人老了,就沒用啦!師:你這個老王,精氣神還挺足。不像老王,像小王。我很懷疑老王有沒有你那樣的精氣神。再讀,你來。生:唉!唉!師:這丫頭很有創意啊。她做了創造性地提煉。她把所有文字都變成了「唉」。服!其實這段文字所蘊含的就是生命的無數個「唉」。這就是什麼?活命啊!首先被社會拋棄。其次呢,比較第一段末尾,讀一讀,他的家庭狀況如何。看看王老師大屏幕上的表達可以么?比較![投影展示]改文: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原文: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生:我覺得不如原文中寫得好啊。師:原文為什麼好?生:原文中想表達的就是他沒有什麼親人。然而下面他直接闡述有一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有出息的侄兒。但是他說他有一個哥哥,有兩個侄兒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他還有一點依靠。師:你看書很不仔細,你還沒有真正地讀書,還沒有進行比較仔細地比較。你來試試!生:原文是「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有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有什麼親人了」,而大屏幕上是「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有什麼親人了」。師:哪點不一樣?生:就是說,前一個顯得平淡一些,而後面則更加強調「死了,沒出息,就沒有」。師:好,強調!聽出差距來了嗎?詞語換了順序就起到了強調作用。他發現的玄妙你沒有發現。他讀書比你仔細。向他學習。來,我們配合一下。你現在是老王,我是楊絳,你慢一點兒啊,我們來對話。師:老王啊,你老伴還好嗎?生:還好……(眾反對)師:結合前後文想想。生:哎,我沒有老伴……師:老王啊,你孩子都長大了吧?生:哪有孩子啊……師:哎喲,老王啊,你家裡還有什麼親人吶?生:唉,有個哥哥師:哎呦,有哥哥真好啊。生:可是死啦。師:怎麼就死了呢?那還有什麼親人嗎?生:還有兩個侄兒。師;那兩個侄兒也能夠經常走動走動幫襯幫襯你吧?生:但是,沒出息。師:那還有其他可以照顧你的親人嗎?生:就沒有什麼親人了。(生鼓掌)師:孩子們,這就叫做「活命」啊!沒有家庭。沒有親人。再讀大屏幕上第一句,預備,齊![投影展示]老王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願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麼。(生讀)師:停!如果王老師只有一隻眼,你們會同情我么?(環視大家。孩子們故意淘氣,說不)師:都不?唉,世道人心喲。王老師只有一隻眼,你們不同情。那如果老王只有一隻眼,周圍的人是怎麼樣對他指指點點呢。我想起討論過的小悅悅事件。魯迅說中國人有很多……生:看客!師:對,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看客是如何對老王指指點點的。[投影展示]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師:你,你來。我看你喜笑顏開的,挺會幸災樂禍。你來說。生:你這老光棍,太不老實了,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活該!師:他把大家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活該!造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學們,這就叫做,讀!生:活命。師:好,我們繼續讀書。現在我是楊絳,你們都是老王啊。如果我是楊絳你們怎麼回答我啊?[投影展示]有一天傍晚,我們夫婦散步,經過一個荒僻的小衚衕,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裡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老王正蹬著他那輛三輪進大院去。後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裡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師:老王啊,那個地方是不是就是你的家啊?生:住那兒很多年了。師:發現了問題沒有?生:發現了。師:你說。生:他沒說他的家在那兒,那就是一個房子。家是一個有親人有溫暖的地方。但是他住的地方沒有家庭的溫暖。師:好的。只有他的破敗的小屋。沒有家。這就是什麼?讀?生:活命。師:這就是活命的狀態!再讀大屏幕上的文字。預備齊![投影展示]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生讀)師:好多同學在wiki(我們的網路學習平台)上提問,為什麼不準人拉三輪,現在很多城市還有人拉三輪呢。因為那個時候說拉三輪的是無產階級,坐三輪的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不能夠在勞動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所以說,不準拉三輪。這就是那個有些荒唐的時代啊!這個句子中哪一個詞語最心酸地寫出了老王的活命狀態?生:只好。師:只好!來,我們把這個句子讀好。你來試試。生: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師:你讀得喜笑顏開啊。你家裡蘋果電腦就八台,你哪裡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你家大賓士就三個,當然不知道「活命」是什麼狀態。同學們,一起來,預備起!生讀: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師:同學們啊,老王生命當中除了這些「只」以外,可以說一無所有。讀啊,每個「只」都要重讀。他靠著活命的~[投影展示]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他只有一隻眼他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後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他只說:我不吃。……(生讀)師:不能讀成這個丫頭剛才這樣。太雄壯了,太有真氣了,像每天都吃魚肝油一樣。老王一輩子可只吃了一回魚肝油啊!(眾笑)重來……他靠著活命的,預備齊!(生再次動情讀)師:王老師一直以為啊,在現代漢語當中,最走投無路、最孤苦無依的一個漢字就是這個「只」字了。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別如選擇,這就叫做什麼──活命。那你現在再來讀老王臨死前的這段文字,不會再像剛才讀那樣邊讀邊笑了吧![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殭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師:大家先醞釀一下感情。音樂響起老師示意再開始讀。慢點啊。這是他臨死前的,是他活命狀態的最集中表現。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預備,起!(生讀)師:同學們,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是像海燕那樣處于飛翔的狀態,而是楊絳筆下的老王這樣的「活命」的狀態。所以,有同學說這文章一看沒什麼可看的,太平淡了。這就是楊絳作品的典型的特色。[投影展示]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的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實則在經過了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華麗。師:讀她的文字我們只有沉入詞語里,你才能夠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後的、深藏著的一些東西。[投影展示]文本細讀就是沉入詞語里。──南帆師:其實剛才我們在分析老王的時候,用了一些文本細讀的方法……[投影展示]文本細讀方法小結咬文嚼字深情朗讀重現情景發現空白探究疑點……第二部分:感受楊絳的「活命」狀態師:老王有幸的是,他遇到了楊絳,楊絳,何許人也?讀作者。[投影展示]楊絳,生於1911年她是清華學者 一代才女他是《圍城》作者錢鍾書的夫人他們夫婦都是建國初期中國最有學問的高級知識分子可悲的是他們遭遇了中國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長夜漫漫的日子裡他們經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生讀)師:這個女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美麗、最迷人的女子之一。你看,她不會對著拉三輪車的那位老人說「這老傢伙」,她叫他什麼,讀出來![投影展示]老王(教生反覆讀)師:當你聽楊絳叫他「老王」的時候,你感覺出來楊絳心中什麼樣的情懷?生:我感覺應該是親切、博大的情懷。師:博大,包容他,親切,真好!你感覺呢?生:我感覺就是街坊鄰居,像一家人一樣。師:街坊鄰居,就像一家人一樣,是吧?你呢?生:特別的親切,特別地包容。師:對。當你們叫我「老王」的時候,老師也會感覺到親切溫暖呢。楊絳這一代才女對活命的老王,很溫暖很親切。但是,還有其他的複雜情懷。看,文章的開頭。[投影展示]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師:我們說,楊絳的文字,特別簡潔,但是這個文字好像特別不簡潔。讀,我常坐老王的三輪,預備,起!生讀: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師:這段話中哪幾個字完全可以不要?生:他蹬,我坐。師:對。你說楊絳她怎麼了,她惜墨如金,為什麼還要寫個「他蹬,我坐」?這難道還需要說么?你從「他蹬,我坐」當中感覺到了什麼?生:感覺是對老王的一種感謝之情。師:他拉著我,他在使勁兒,很勞累不是?很感激你,請坐。有沒有其他的感覺。他蹬著,我坐著。生:我感覺好像每次就楊絳一人坐老王的車。而且一個「蹬」字,就顯出老王特別費勁。師:獨特!還有其他的感覺么?他蹬,我坐,我坐在高處,他在下邊蹬,我們之間……生:有一種身份地位的差距。生:楊絳好像不安……師:喲,她說她讀出一種不安。有同學說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很矛盾。一方面,和老王很親密,另一方面又在著意地表現這種差距。玄妙在哪兒?慢慢體會。老王后來去世了,楊絳寫了這篇文章。那麼楊絳內心的情感是什麼呢?讀第一句,預備,齊![投影展示]但不知為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生讀)師:她的感覺是什麼?不安?為什麼,孩子們?接下來請再快速地把全文瀏覽一遍,努力地用老師平時和今天講到的一些方法,我們從第三者角度思考一下,你來評價老王和楊絳交往的點點滴滴的那些小事,老王已去了,楊絳可不可以心安?好,請靜靜看書![投影展示]請默讀全文,嘗試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讀、重現情景、發現空白、探究疑點」等文本細讀的方法研讀思考老王和楊絳之間發生的那些事,然後進行課堂爭鳴:老王去世了,楊絳的心「不安」,你認為呢?她該不該「心安」?(生讀書)師:好。停。現在我們是站在第三者立場上來看待他們交往的故事。請舉手告訴王老師你的觀點。(生各自舉手)師:好,請你說你的觀點。生:應該心安。因為我覺得她已經為老王做了很多。首先她給老王錢,只要用三輪車的時候一直叫老王的車。師:給錢沒有?給了,一分都不少。生:這應該算幫助他,因為其他人不敢坐老王的三輪。還有一個,我覺得就是老王這樣子,還是因為當時社會底層太艱苦了。她也救不了。師:是,有時候我們不能救大海里所有被衝上海灘的小魚,甚至連一條你也救不了。但我們還是要救啊。你認為楊絳已經做得夠多了,是吧?好。其他同學意見,來!你先說。生:我認為她是不應該心安的。因為她麻煩老王那麼多,她明知道老王有那麼多的病,是為了活命硬撐著來做這件事情。但是她還是煩老王。她基本上每次都是麻煩老王,幫她去做事情,所以我覺得這是她不安的地方。師:你認為她一直在「麻煩」老王。她內心裡邊內疚是吧?這是你站在楊絳的角度去體會她的情懷,是吧?好,請坐。好,其他同學,你說!生:我是站在外人的角度來看的,開始幾個月,他都是經常到我們家,以後都是讓老李來傳話,我覺得這話有留白。也就是說,老王來找她,但是楊絳好像並沒有去找過老王。就是說,如果我們關係很好的話,你有生病了,我肯定會去看你的,但是她沒有提到去看老王,所以說她應該是不安的。師:你看,她就運用了老師教學的方法,留白,她抓住了空白,她發現其實他們的交往當中特別主動的是老王,楊絳顯得要勉強一些。師:在你們初讀提的問題中,有很多同學問,為什麼老王都這個樣了,他還要去送香油和雞蛋。兩個班的同學都提這個問題。你怎麼看,他為什麼要去送?生:老王覺得楊絳平時對他比別人好,所以他要回報楊絳。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吃雞蛋么?我知道你們看不懂這個細節在於,包括我兒子在內的大部分小孩現在一提到要吃雞蛋了就要被嚇得逃跑。但同學們,你們要知道啊,在老王那個年代,雞蛋是什麼?極其珍貴的東西。王老師那個時候,一年只有在生日的時候,才能夠吃兩枚雞蛋。從來沒有把雞蛋吃夠過。香油呢,太油膩了哦是不是?同學們,春雨貴如油,在那個年代,香油是最珍貴的東西啊!在臨死之前,連活命都艱難的老王把香油和雞蛋送到楊絳的家裡,他是在表達什麼,表達深深的謝意啊!我們看一個細節。最後老王死了,楊絳還不知道。前面的瀏覽,最後一句讀!預備,起![投影展示]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了?好些沒有?」「早埋了。」「呀,他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麼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我也不懂,沒多問。(沒興趣多問?沒忍心多問?沒敢多問? 沒臉多問?沒功夫多問?沒心情多問?沒勇氣多問……)(生讀)師:我要問的是,他們是那麼關係親近的朋友,為什麼「我」居然不問?你認為是沒怎麼多問?生(小聲地):沒敢多問。師:你怎麼看的?你認為是沒敢多問?請起來說。生:我之所以覺得沒敢多問,可能是因為別人看著他們像朋友,就是……(生說不下去了)師:再組織一下語言,請坐。好,你說的是沒想多問,你怎麼會這樣認為呢?生:我覺得從文章的多個角度看,都是老王更關心作者一些。從這個角度講,是沒想多問。師:好,你認為是她本來就沒有那麼關心老王。其他同學呢,你說你的觀點。生:想想。師:好。你說吧。你認為?生:我覺得是沒有心情多問。因為楊絳聽說老王第二天就死了,她心情肯定很壞。回家又看到老王送她的香油和雞蛋,心情更壞,所以她沒心情多問。師:沒有心情,好,你在努力觸摸楊絳的內心深處。請坐。你說呢?生:我覺得是沒有勇氣去問。因為老王死了,他不想接受這個事實。活生生一個人,他怎麼會突然死了呢。老王死了,她可能回想認識老王以後,讓他做的事情,很不安。首先就是當時的那個階級不同,老王蹬,她坐著。她想著我要幫助老王,但是她不想傷害他的自尊心。他知道老王是知道的,但是老王沒有說破。師:你的意思是說覺得楊絳沒有勇氣問,啊?很深刻了。生:對。師:好。請坐。我們看當時的背景。當時的楊絳是個什麼狀態?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個瘋狂的時代。楊絳作為一代才女,過的是什麼日子呢?[投影展示]「文化大革命」爆發於1966年,那是中國的一個荒唐的年代。當時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受到了殘酷迫害,錢鍾書、楊絳夫婦此時也被打為「反動學術權威」,戴高帽,掛木板,受批鬥,剃成陰陽頭,被驅到大街上遊行,最後被發配去掃廁所……經受了漫長的苦痛折磨。(學生瀏覽)師:下面的文字是楊絳回顧文革歲月,你來,幫大家讀一讀。老師給你配點樂。[投影展示]我們草草吃過晚飯,就像小學生做手工那樣,認真製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寫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後穿上繩子,各自掛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驟冷,忽有不知何處闖來的紅衛兵,把各所「揪出來」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眾」。還給我們都帶上報紙做成的尖頂高帽。在群眾憤怒的呵罵聲中,我方知我們這一大群「示眾」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見同夥帽子上都標著名目,如「黑幫」、「國民黨特務」、「蘇修特務」、「反動學術權威」、「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等等。一位中年幹部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塊污水浸霉發黑的木板,絡上繩子,叫我掛在頸上,木板是滑膩膩的,掛在脖子上很沉,我戴著高帽,舉著銅鑼,給群眾押著先到稠人廣眾的食堂去繞一周,然後又在院內各條大道上「遊街」。他們命我走幾步就打兩下鑼,叫一聲「我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背後還跟著七長八短一隊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楊絳回顧文革歲月(生讀)師:中國歷史上最美麗的女子,最有才華的女子,中國最高貴的家庭,代表著中國知識分子最高層次的家庭,他們當時就過著這樣的日子。哪裡是老王是活命的狀態啊,楊絳以及他們一家人也是什麼……生:活命。第三部分:總結──活出生命的高貴師:你現在再回過頭來,我們站在楊絳的角度,她當時沒有問,也許,有很多原因。也許沒有勇氣問,也許沒有時間問,也許沒有膽量問,也許沒有心情問,甚至沒有體力問……孩子們,如果我們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楊絳該不該心安?那個時代,人與人互相背叛。妻子背叛丈夫,兒女背叛父母。就連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錢瑗,要回去看爸爸媽媽也要先把大字報貼了,說我跟錢鍾書、楊絳在思想上徹底地劃清界限,然後才能夠回到家,去看自己的父母。而更悲慘的是,楊絳的女婿,錢媛的丈夫,因為不願意無辜誣陷別人,最後被逼得上吊自殺。同學們,就是在那樣一個瘋狂的歲月里,楊絳說,一定要給錢;就是在那樣的歲月里,老王在去世前,把極其珍貴的香油和雞蛋,也把更珍貴的信任和感恩要送給楊絳。但是,同學們,所有這些都不能夠安撫楊絳的心。你猜一猜,我給你們的課文上沒有最後一段,86歲的楊絳回顧那段歲月,她是怎麼樣剖析自己的呢?看大屏幕,預備讀![投影展示]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生讀)師:孩子們,楊絳是幸運的人嗎?她也是一個活命的人啊。當我們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你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女子?為什麼她也活命,她卻說自己是幸運的?為什麼她還愧怍?你們現在也許還不會太懂。但有一天,你們會懂。請看投影。這是一篇讀後感。王老師寫的,最後送給同學們。作為你們去讀懂這篇文章的一個起點。請一個同學……我來放音樂,請你做好準備。[投影展示]老王和楊絳王君你只有一隻眼但你把這世界看得多麼明白你的房屋荒僻塌敗但你的心裡卻充滿了溫暖你的三輪車都拉不動那破破落落的日子了但你還是伸出雙手 捧出了你的大冰塊還有大雞蛋你呢你不安一直不安他蹬你坐你不安他只有一隻眼你不安他要半價收費你不安他送人看病不要錢你不安他的香油和雞蛋讓你不安他的悄悄去世讓你不安……真的 真的你已經做得夠好了但你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慷慨於是在被命運流放的日子裡你又把自己送上了靈魂的祭壇你們啊 活命的你們啊在那個時代一樣卑微一樣艱難但你們彼此的牽掛好像那大瓶的魚肝油是瘋狂歲月里的熱血和肝膽而這個世界也因為一位百歲老人的愧怍讓多少曾被嘲笑遺忘的珍貴涅槃……(生動情讀)師:孩子們,我們有時候會無可奈何地處於「活命」的狀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高貴的內心,進入生命的高貴的狀態。老王是如此,楊絳也是如此。(板書:在「活命」之間板書:出高貴的生)[投影展示]越是被剝奪,越是懂感恩;越是被傷害,越是懂悲憫;越是缺得多,越是要得少。愛得越多,隱忍就越多;愛得越多,愧疚也就越多。……[投影展示]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塵土中也依舊開出了花來……[投影展示]愧怍(學生瀏覽,老師配合ppt做最後的點題)師:同學們,我們要用一生去體會。記住「愧怍」這個詞語,永遠心懷「愧怍」,不斷內省,於是我們就會走向高貴。好,下課。《老王》教堂實錄及反思(特級教師黃厚江版)特級教師黃厚江《老王》教學實錄及反思江蘇省蘇州中學黃厚江語文教學通訊 2012.09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老王》。這是一篇現代散文,也是一篇寫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讀現代散文,讀寫人的散文,不僅僅要關注文章所寫的那個人,還要或者說更要關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老王是個什麼樣的人。請大家閱讀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點的詞。生:老實。黃:請告訴同學們在哪一段。生:在第5段。黃:請大家標畫出來。還有嗎?生:不幸。在第3段。黃: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個。課文最後一段也有。生:第2段,「腦袋慢」。黃:哦,「腦袋慢」。這個詞加了引號。表示特定內涵。大家說說這個「腦袋慢」是什麼意思?生:滯笨。黃:「滯笨」?課文里有嗎?這兩個詞能互相解釋嗎?不太好,「滯笨」一般是寫動作,「腦袋慢」是寫思想。第2段有一個詞可以用來解釋——生:失群落伍。黃:對,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騎三輪車的都已經加入組織了,他還沒有加入組織。這就是落伍,這就是「腦袋慢」。有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作者「我」認為老王「老實」,但也有人認為他「不老實」。「不老實」有許多不同的內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我們會說這個人不老實;有人愛撒謊,我們也會說這個人不老實。你們說說,老王的「不老實」,可能指哪方面的問題?(學生沒有反應。)黃: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個句子:「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摔一隻眼。」有兩個詞需要注意。一個是「光棍」,你說光棍不老實會幹什麼「壞事」呢?還有一個是「年輕」。年輕時候不老實,年輕的光棍不老實,會幹什麼「壞事」呢?儘管同學們還不是成年人,但從閱讀的角度還是應該能理解的。這個「不老實」的說法是否可靠,我們不敢斷定,但我們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個群體中是被人嘲笑的對象,是被人當做笑料的,而這恰恰使我們看到他的「老實」。而且,我以為,一個年輕光棍。有些不老實的事,也不一定是什麼壞事;應該是正常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對不對?生:呵呵……黃:我們剛才是從「不老實」中看出他的「老實」。他還有哪些老實的表現?生:「落伍」也說明他老實。黃:對。你想想看,形勢變了,他反應不過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人家不要他了。這就是老實。「老實」這個詞內涵也很豐富。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說是不靈活。也可以說是不能幹。魯迅就說「老實是無用的別名」。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實」是指什麼?生:我覺得是一種誠實,也是一種善良。黃:誠實,善良。生:還可以是正直。黃:都不錯。我們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現他的老實。文章表現老王老實,寫了哪幾件事?生:送冰。黃:對,送冰。大家能從「老王給我們家樓下人家送冰,願意給我們家代送」這句話讀出什麼言外之意?生:別人不願意。黃:其他人不願意而老王願意,這表現了老王的老實。老王的老實更表現在他不但願意代送,而且——生:減半收費。黃:老王為什麼要減半收費啊?生:因為是順帶送的啊。黃:你看多老實的一個人。不欺負外來戶,不欺負好欺負的人;順帶的,就收一半錢。這是夠老實的。其他還有表現他老實的事嗎?生:還有。黃:時,還有。哪一件事?生:送錢先生。黃: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是吧?那麼,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我們從中能看出老王什麼樣的老實呢?請同學們來讀一讀,看這句話該怎麼讀。生(讀):「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黃:大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裡啊?對,不太清楚。大家體會一下,重音應該在哪裡。生:在「錢」。黃:在「錢」?「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那要什麼呢?生:在「錢先生」。黃:對,在「錢先生」。可是老王為什麼「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呢?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錢鍾書先生是一個學術傳奇,是一個學術大師,可那個時候知道這一點的人並不多。黃老師不知遭,老王更不知道。那時候,錢先生就是一個被下放的知識分子。一個失時的文化人。正因為如此。愈加見出老王的可貴和善良。他「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就是因為什麼?生:因為錢先生夫婦對他好。錢先生一家都對他好。黃:對。這是知恩圖報。生:因為錢先生夫婦是好人。黃:尊重好人的人也一定是好人。生:錢先生生病了。他是對錢先生同情,就是對他不幸的一種同情。黃:是一種同情。一個不幸人對一對不幸人的同情,一個拉車的對兩個文化人的同情。生:還有一個原因是,錢先生是個老主顧。黃:分析得很好。老王不要錢肯定不是因為錢鍾書先生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錢先生是一個文化人。所以。如果說這不要錢的原因。可能隱含著一個普通拉車人對文化人乃至對文化的發自內心的一種尊重,我想也並不牽強。倘若這一點成立。這在那樣的年代該是多麼可貴!好的,我們就不拔那麼高了。簡單說,不要錢,是因為同情,是因為感激,是因為老主顧。因此,我們可見,老王的「老實」,不是無能,不是不靈活,也不是不能幹,而是一種善良的品性。記得一位名人說過,一個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好了,剛才,我們解讀了老王的老實善良,那麼作者除了寫老王的老實善良,另外還花了很.多筆墨寫了什麼?生:寫他的不幸。黃:大家覺得老王有幾大不幸?生:他是有病的。黃:有病。對,第一個不幸可以說是殘疾、眼殘。第二個不幸呢?生:沒主顧。黃:對,給「組織」拋棄了,拉車的沒車拉了。第三個不幸呢?生:我覺得是經濟方面的。黃:經濟貧困。還有嗎?生:年邁。黃:年邁?年邁也是不幸嗎?黃老師也快年邁了,就不幸嗎?生:孤苦伶仃。黃:這一點很重要,孤苦伶仃,沒有親人。歸納一下,有四大不幸:身體殘疾,失去組織,沒有親人,經濟貧困。其實還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說,遭人嘲笑,被人戲弄……大家想一想:你覺得老王自己認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麼?生:孤苦伶仃。生:失群落伍。生:遭人嘲笑。黃:都有道理。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如果在三個不幸中選一個,你們覺得哪一個不幸時老王來講是最大的?(學生沒反應)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麼?他心中最渴求的是什麼呢?(學生還是沒反應)好的,我們來看課文第4段,(教師讀)「有一天傍晚,我們夫婦散步……問起那裡是不是他的家」,這個問題老王是怎麼回答的?生:「住那兒多年了。」黃:這個問題,一般情況應該怎麼回答?生:是,或者,不是。黃:對。可老王為什麼這樣回答呢?這個回答說明是還是不是呢?生:是。也不是。黃:非常好。是他家,因為他住這裡;但又不是家,因為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為在他心中這不像家。是啊。老王多想有個家啊!他心中的家應該有什麼呢?他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家呢?——有親人,有妻子,有弦子,他渴望親人的關愛。他渴望親情的溫暖。好的。我們剛才先通過文中的一些關鍵詞理解老王,然後又通過作者所寫的具體的事件理解老王,我們還通過別人的態度理解了老王,我們還試圖走進老王的心中理解老王。我們知道了老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下面我們再深入一層,從作者與老王的關係入手進一步理解老王,同時也深入理解作者。下面,老師讀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學們聽我讀完之後會不會產生一些疑問。(教師讀課文第8段。)黃:同學們有什麼疑問?生:最後一句話問:「老王,你好些了嗎?」但是實際上「我」前面已經看出來老王的身體不好了。黃:你的問題是,已經知道老王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問這句話,對嗎?很好。大家說一說為什麼問這句話。(學生議論。)生:關心。生:客套。黃:對,大家說得很好,看起來是關心,更多的是客套。這個客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尋味。有沒有其他疑問呢?生:老王為什麼突然來到作者的家?黃:對,老王病那麼重,為什麼還要來作者家呢?來幹什麼?這也是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從寫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還有沒有疑問?看來大家沒有想到。黃老師讀到這裡。產生兩個疑問:一般說描寫一個人,總會在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情感,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的筆調描寫老王呢?這是一。第二個疑問是,這一段的筆調為什麼和上下文很不一致?(學生沒有反應。)黃:如果黃老師病了,來上課,也這樣站在門口,你們會這樣描寫嗎?生:不會。黃:如果作者描寫錢先生病了,會這樣寫嗎?對,也不會。但為什麼寫老王要這樣寫呢?好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學生看第11段。)黃:這一段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先來看一個句子:「我強笑說……」「強笑」是什麼意思?生:勉強。黃:似乎也對。為什麼要「勉強」笑呢?笑不出來硬擠著笑,這就叫勉強。作者為什麼不想笑又必須笑啊?我們讀書要反覆揣摩。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理解?生:老王自己身體不好為什麼不給自己吃?黃:因為不明白老王為什麼這樣做,所以「我」就強笑了?似乎還沒有找到最好的理解。大家想想,這個「強」字可以換一個什麼詞?生:苦。黃:哦,苦笑。其他同學呢?生:應該是一種心酸愧疚的笑。黃:心酸愧疚。心酸什麼呢?愧疚什麼呢?又為什麼要笑呢?生:因為他不想讓老王知道自己內心的悲觀傷心。黃: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傷心,所以就強笑。生:我感覺這裡的作者和老王的關係不是非常的親密。遇到老王就像我們遇到一個乞丐一樣,我們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點愧怍,強笑就是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內心的這種複雜情緒。黃:哦,大家揣摩得不錯,分析得也都有道理。但是我覺得你們對具體語境考慮得還是不夠。剛才那位同學揣摩得非常好,但說「我」有點愧怍,值得討論。作者在那個時候就愧怍了嗎?送雞蛋給「我」吃就愧怍了嗎?「我」給了錢又愧怍什麼呢?大家還是要注意前後的具體內容。我們先看前一個句子:「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再看後面說的話:「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前一句的重音應該在哪裡?在「送」。後一句的重音在哪裡?在「給我們」。這就清楚了。「強笑」的原因就是因為老王將「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送給我們吃。大家要特別注意是「送」是「給」,而不是買,也不是挾。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尷尬,很為難,所以只能「強笑」。作者為什麼為難為什麼尷尬啊?不收似乎不好,收了如果不給錢更不妥當。潛台詞是什麼?是「我」和你的關係,絕不能白吃你的東西。作者為難之後怎麼辦?生:給錢。黃:對,就是給你錢,這樣就不欠老王人情了。老王也懂得了「我」的意思,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然後「我」也趕忙地說:「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大家再揣摩一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有哪些信息?生:以前老王拿雞蛋來換過錢。生:有時候「我」沒有當時給錢,託人捎過。生:以前「我」給老王錢的時候,老王也客氣過,不要錢。不要錢,然後把錢塞給他,他最後還是要了。黃:揣摩得很好。「我」一再強調說「我知道,我知道」。大家想一想,「我」真的知道嗎?「我」又知道什麼呢?生:「我」知道老王拿雞蛋來是換錢的。生:「我」知道老王不要錢是客套。黃:揣摩得很好。在「我」堅決的態度面前,老王就無話可說了,錢也收下了。——大家看,老王真是個老實人啊!但我想,收下錢之後,老王的內心一定很複雜。現在我們做一件事:請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像一下老王這時的心理,用簡短的話描述老王此時此刻的心情。(學生思考。)黃:哪位同學說說?生:我覺得這些錢對老王來說是一種傷害——黃:請用老王的口吻來描述。生:一方面,感謝楊先生一家對我的關心和幫助。黃:感激,關心。生:對,另一方面覺得他們是社會上可以理解我的人。黃:可以理解可以信賴的人。生:但是,到最後發現他們從心裡還是沒有接受自己。黃:具體說,老王的心理有三個要點:一是老王對楊先生和錢先生的感激;二是內心裡一直把他們當做最信賴的人;最後發現,其實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隔閡,有距離。對嗎?但你還是分析,而不是描述。哪位同學是描述的?交流一下。生:楊先生他們平時待我不錯,他們常常照顧我的生意。買些雞蛋給他們,我的日子也好過多了。我現在要死了,想把一點雞蛋和香油送給他們,但楊先生卻沒有明白我的心思。不過,這樣也好。讓楊先生心安理得地吃那些雞蛋和香油吧。希望他們能夠好好過下去,珍惜現在有家有溫暖的日子。黃:嗯,是描寫,而且寫出了更深一層的內容——雖然楊先生對老王的心思不理解,但老王想這樣也好。可以讓他們更安心地吃雞蛋和香油。還有沒有同學要說的?沒有?好的。黃老師讀到這個地方,想到老王這時的心理,也寫了幾句:楊先生啊,我的雞蛋和香油真的不是來換錢的啊。你看,我這樣子,還能活幾天呢?我這樣的一個人要錢還有什麼用呢?我就是想把自己一點最值錢的東西留給我最親的人啊。可我知道,我不配有這樣的心思。你們都是有大學問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我呢,一個一字不識的粗人。一個名聲不好的拉車的人。你們兩位不嫌棄我,錢先生肯坐我的車,就是看得起我,是同情我,是高看我,是照顧我啊。可是,楊先生,錢先生,我還是要在心裡叫你們一聲:親人啊!這是黃老師對老王心理的描述。和剛才的那位同學比,要淺一些,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個時候在老王的眼裡,楊絳夫婦是他的親人。他孤老無依,沒有親人,最後一點東西,就送給他的親人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在老王心中,楊絳夫婦是他的親人;而在作者的眼裡,老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大家能不能找到一個確切的詞來表達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一個可憐的人。生:一個不幸的人。生:一個需要同情的人。生:一個熟人。生:一個陌生人。黃:對。在作者「我」心中,老王只是一個不幸的陌生人,或者說是一個一般的熟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這樣,我們對第8段的描寫就可以理解了。這段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冷靜和客觀,因為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個不幸的值得同情的人。請同學們回過頭去,從上文「我」和老王相處的片段中,尋找這種「距離感」和『『熟悉的陌生感」。生:第一句就是,「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他蹬,我坐」,讓「我」感到一種距離。黃:對!你的語感非常好。為什麼用這樣兩個短句子呢?「他蹬,我坐」,你看距離顯得很遠,他是拉車的,「我」是坐車的。如果揣摩一下就更有意思了。「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為什麼要說話?大家都有說話的慾望。對老王來說,除了「我」,又有多少人願意和他說話呢?為什麼說閑話?那年代,不說閑話還能說什麼話?「我」和老王,不說閑話還能說什麼話?——這就是距離,就是熟悉的陌生。其他還有沒有表現老王和作者之間距離的內容?生:第4段。黃:第4段。具體說是什麼內容?生:就是那次「我」問他家的時候,老王說住那兒多年了。如果是關係非常好的話,「我」應該會問他什麼原因,可作者沒問,說明作者不想多關心。黃:對,有沒有關心啊?關心了;但是,這個關心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往深處關心。這或許就是知識分子的特點啊。表現得很關心,卻不往深處關心。其他還有沒有?我們一起看第5段,我讀一下,「有一年夏天……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你們覺得這段話哪個詞表現了距離?生:當然。黃:對,「當然」。為什麼要有個「當然」呢?你能感覺到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生:是一種陌生感。意思是「我」當然不能占你便宜,好像沒有任何感情色彩。黃:除了陌生感、距離感之外,還有什麼感覺呢?生:居高臨下的感覺。黃: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因為「我」經濟比你好,因為「我」地位比你高,因為「我」是文化人……所以「我」當然不能占你的便宜了。很好。我們再看第7段,哪個詞也表現了這種距離?生:幸虧。黃:除了「幸虧」,還有哪個詞?生:降格。黃:對。「降格」這個詞,就像第8段里的「鑲嵌」一樣,用了比擬的手法。這個修辭手法的運用,表現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或者說表現了作者和老王之間的距離。從這個距離中,我們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作者呢?我們剛才從作者的角度讀老王;現在換一個角度,從老王的角度讀作者。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我」呢?生:雖然說她對老王很同情,也幫過不少忙,但又保持了一種距離。黃:為什麼要保持距離?是什麼原因呢?生:她並不把自己看做老王的同類。黃:她不把自己看做是老王的同類,說得很深刻。保持距離,肯定與那樣的時代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心理上的不認同。想一想,為什麼作者不把老王看做和自己是同樣的人呢?生:有文化人的優越感。黃:非常好。這種心理,的確是文化人的一種優越感。通俗說,是文人的清高;說得重一點,是文化人的狹隘和自私。可以說,她對老王的同情是不徹底的,她的善良我們覺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當時的作者,楊絳,完全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來看老王的。讀現代散文,就是要讀出文章中的「我」來。這裡,我們就讀出了楊絳文化上的優越感、清高甚至矯情。但這並不是楊絳先生的個人缺點,而是文化人是知識分子共有的一種缺陷,是他們這個群體和老王們這個群體之間的天然距離。而楊絳先生在本文中敢於這樣解剖自己,表達自我的反思——儘管這個反思遲到了幾年——則顯得非常可貴,尤為值得我們尊敬。了解了這些,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就變得水到渠成。大家想想,如果說當年的楊絳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看老王,是保持著一種距離和老王交往,那麼當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當她愧怍於老王的時候,她是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老王的呢?生:仰視。黃:對,是一種仰視。她發現與老王相比,自己是自私的,自己的善良是不如老王那麼純凈的。於是她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可據有關資料顯示,這句話在初稿上是:「那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大家想一想,這兩者有什麼區別?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個「多吃多佔」改為「幸運」呢?生:「多吃多佔」有點貶義,改成「幸運」就沒有貶義了。黃:這是一個區別。(一學生舉手)好。你說說——生:「多吃多佔」的意思比較狹隘,它只是指物質上的;改成「幸運」,內涵更廣了,不僅指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強調老王的不幸,不僅是物質上的不幸更是精神上的不幸。黃:非常好,理解得很透徹。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理解?生:有。我覺得還要廣一點。其實整個社會的人可以分為幸運的和不幸的,但作者認為自己與老王相比就是幸運的人。黃:很有哲學意味。剛才第一位同學想到的是感情色彩的差異,這兩位同學強調的是內涵不同。「多吃多佔」。的確是局限於物質上的愧疚,主要是著眼於兩個人之間雞蛋換錢一類的交往。起初,或者說當時,「我」認為拿錢買老王的雞蛋是同情老王,幫助老王;後來發現,其實佔便宜的不是老王,而是「我」。改成「幸運」的人,首先是概念上更對應了,表達更嚴謹;同時,內涵也更豐富了。更重要的是,這種「愧疚」感主要是著眼於精神,而不是物質。它表現了作者寫作的思維過程,也表現了作者精神的反思過程。她對老王的高大,對老王善良品性的理解,都在不斷地提升。最後,我們再討論一個問題: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運的人?生:不是。她也是不幸的。黃:那麼,她為什麼又說自己是幸運的呢?生:是和老王相比。黃:是的。她是不幸的,但和老王相比,她太幸運了。她經濟還過得去,她還有錢先生。當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認識到,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最不幸的是老王這樣一類人。可是要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很多文化人,很多知識分子,往往喜歡誇大自己的不幸,以為自已是天下最不幸的人。而老王這樣最不幸的人,卻在那樣的社會的最底層堅韌地生活著,並能堅守著做人的良知,是多麼令人尊敬!大家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社會嗎?生:文化大革命。黃:大家對文化大革命,可能不太了解。人們一般都以為,文化大革命主要的罪過是對文化的踐踏,這固然不錯。但黃老師覺得,還有更可怕的一點,就是對人與人關係的傷害,是對善良人性的摧殘。可以說,那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賣,師生互相攻擊,早上是朋友,晚上是敵人,賣友求榮,落井下石……這樣的事,隨時都會發生。人與人的關係,幾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課文中對這樣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也有所表現。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文中這樣的內容?生:「過了十多天……」黃:對,就是這一段。大家讀一讀,體會一下老李的答話。看能體會出什麼樣的感情。(學生讀句子。)黃:什麼樣的感情?生:冷漠。黃:而老王這樣不幸的人,卻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著善良,堅守著真誠,甚至堅守著對文化人的尊重,是多麼難得和可貴!我想,我們站在這樣的立場,置身於那樣的背景,來讀老王,來讀楊絳,來讀《老王》這篇散文,或許更容易有準確的把握,也會有更豐富的收穫。今天這節課,黃老師和大家學習這篇文章,就是要大家知道,該怎樣去讀現代散文,怎樣去讀寫人的散文,怎樣去讀懂散文中的「我」。好。下課!教學反思:我教《老王》的幾個突破1.由「讀老王」到「讀楊絳」。作為現代散文或者說作為寫人的現代散文,它的教學內容應該重點關注什麼呢?這就首先要把握現代散文的個性特點。要全面討論現代散文的特點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簡單地說:現代散文,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個性化地抒寫作者的心靈和性靈,表達作者內心的個我;和小說相比,寫人的現代散文不能或者說主要不能關注作品中作者所寫的人物,而應該更多地關注藏在字裡行間的那個「我」。可是,我們遺憾地看到,不少老師教學《老王》僅僅是著眼於老王或者主要著眼於老王,即使有時候也在關注「我」,但似乎總是把老王作為關注的重點,對「我」的解讀也只是為了解讀老王,我以為這樣把握文本是有問題的。在這次教學中,我更自覺地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對「我」的解讀上;而對老王的解讀則是一個陪襯,通過老王和「我」的對比,進而更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渴望」。我們說學習《老王》的重點不應該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楊絳。這絕不是說不需要解讀老王,但我們對老王的解讀卻不能僅僅著眼於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讀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礎上,更為深入地解讀他的內心需要。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過幾件事寫出了他的善良。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應該把這種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為深層的內涵。在那麼多有知識或沒有知識的、有文化或者沒有文化的人變得冷漠的年代,為什麼老王能夠堅守這樣的善良呢?為什麼連作者這樣的人也很難做到那樣單純的善良而老王能夠做到呢?當然,這或許不是重點。更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們僅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嗎?我們不應該深入一點關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麼嗎?我們對於作者和老王之間的隔膜,對於老王送雞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對於「我」後來的"隗怍」,缺少應該有的深入理解,這都與我們對老王的內心需求缺少關注和理解有關。看起來,作者對此似乎沒有用很多筆墨去表現,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品讀文本,並不難發現老王對溫暖親情的企求,而關於「家」的回答則最為明顯。也許我的生活經歷,使我容易對老王有先人為主的解讀,讀到他的言行,我總很容易就想到我們村莊中那些近似老王一樣的人物(無論是老王那樣的年代還是今天這樣的年代)。我從他們的眼睛中很容易讀出他們精神的孤獨和對親情的渴盼(無論是當年貧困的年代還是今天這樣富裕的年代)。我很肯定地說:老王是非常孤獨的,老王對親情有著強烈的渴求。所以他和作者在車上有著很投機的聊天,所以他才說那住了多年的地方並不是他的家,所以他才反覆強調最後送雞蛋和香油不是為了換錢,甚至他說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3.由「同情」「不尊重」到「距離」「冷漠」。大家都知道,解讀最後一句話是解讀《老王》全文的關鍵,而解讀「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讀這句話的關鍵。那麼作者為什麼「愧怍」呢?記得第一次聽一位老師教這篇課文,教學的思路是,先認識老王的善良,再認識老王的不幸,然後提問:對這些不幸的人我們應該怎麼辦?學生回答:要同情,要關心,要幫助。再討論:「我」關心了嗎?結論是關心了但關心得還不夠,幫助了但幫助得還不多,所以「我」很「愧怍」。最後出示一組弱者的照片,號召同學們要關心弱者同情弱者幫助弱者。現在這種解讀似乎已經少了,因為這顯然是有悖文本的。作者並非因為沒有同情沒有關心老王而「愧怍」。現在聽得多的說法是:「我」對老王只有居高臨下的同情和施與,而沒有平視的尊重和理解。這似乎是有深度的。但要討論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回到我們前面說過的問題:老王需要什麼?老王最需要「平視的尊重」嗎?我想,這可能沒有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對老王一類人的理解,或者從文本看,老王似乎並不會奢望楊絳這樣有身份的文化人對自己進行「平視」和「尊重」吧。理解楊絳到底為什麼「愧怍」,不能不關注她內心對老王這個人的定位,即她把他當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則不能迴避文章中那個描寫殭屍一樣的老王的段落。這個段落是很容易讓人產生疑問的:為什麼作者同情老王,卻用這樣的筆調描寫他?為什麼這個段落和文章前後的筆觸完全不一樣?至今我仍不敢說,對這樣的問題有了自己滿意的答案;看了一些文章的解說,似乎也沒有發現讓人信服的觀點。但我有一點感觸非常強烈,即從這個段落中讀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間的距離,感受到作者面對殭屍一般的老王的強烈的冷靜,或者甚至可以說是冷漠。我想,倘若寫錢先生,寫女兒圓圓,作者是絕不會這樣寫的。就是說,在「我」心中老王遠不是她的親人(我知道,這是苛求作者),而只是一個熟人,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一個曾經幫助過的人,一個有過雞蛋換錢的來往的人。我說不清楚這是什麼筆法,但我敬佩作者敢於如此客觀地寫出自己當時的真實心態。這是需要勇氣的,是難能可貴的、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我們不能因為對楊絳先生的敬重而不敢正視這一段;我們不能因此而迴避和誤讀這個段落中「我」的冷靜、冷漠,甚至有一點自私。事實上,楊絳先生的令人可敬不會因為這一點受到影響,而是恰恰相反。首先,這不是她個人品行的缺陷,而是他們那一類人共性的自私和虛偽,是「我」那一類人和老王這一類人集體的距離和階級的距離,而作者敢於揭示出自我的虛偽和矯情,便是一個尤為值得敬重的人。4.由讀懂到學會讀懂。我曾不厭其煩地強調: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可惜的是,很多閱讀教學還僅僅是追求讓學生讀懂文本。《老王》的教學尤其如此。不少老師教學《老王》,就是讓學生得到某一個思想。我以為,這是遠離閱讀教學的價值追求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時刻關注對於學會閱讀的訓練。比如讀《老王》,我引導學生從這樣幾個層次去讀: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詞語讀;抓住作者寫的主要事件讀;抓住別人對老王的態度讀;從老王的內心需求去讀;從老王和「我」之間的關係去讀。這是閱讀的角度,是閱讀的層次,也是閱讀的方法。解讀「我」和老王之間的距離,先從文章最難理解的描寫殭屍一樣的老王的那一段中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離,再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話進行突破,再通過對老王心理的揣摩解讀老王內心對「我」的定位,明確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之後再回讀課文從中尋找「距離」的具體表現。如此用心的安排,並不是為了實現我的什麼教學意圖,而是要引領學生學會解讀文本。另外,解讀這篇文本,大家都會強調如何抓住關鍵句讀懂全文,而我在強調這一點的同時更想強調如何由全文讀懂「一句話」。這並非是要標新立異,其用意正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辯證的閱讀策略。《老王》課堂實錄(特級教師肖培東版)特級教師肖培東《老王》課堂實錄執教:肖培東(嘉興十一中校長,特級教師)實錄:周慶化師:上課。(生起)來,給各在座的老師敬個禮,同學們好。生:老師好。(掌聲)師:請坐。各位同學,今天下午我們再一次學習我們初中已經學過的一篇文章,楊絳先生的《老王》。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喚醒你曾經有過的記憶,請告訴我,在這篇文章里楊絳除了把老王稱作「老王」以外,還把他稱作什麼呢?找出課文中的一個短語。如果你學過這篇文章,一定不會陌生老王在作者眼裡還是……生1:是一個不幸的人。師:不幸的人,哪一句話?生1:最後一句。師:來,你給大家讀一讀。生1:我漸漸地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師:你把「者」這個字的……也給它譯成現代文了,不幸的人。來,同學們三個字:不幸者。(對生1:說得很好。)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師:對,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人,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掙扎在生死的邊緣。老王多麼顯而易見的不幸,我們在初中都已經明了,或者說我們現在瞄一眼也能夠看到,但我還想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老王的不幸。來,一起來讀一讀文章的第二段:「據老王自己講……」一二開始。生齊讀: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他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為他是單幹戶。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師:來,你來讀一讀一句話:「他靠著活命……」你給大家讀一讀。生2讀: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師:好,同學們聽到了嗎?我們講,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人,講述一個不幸者的故事,你朗讀的語氣、語調應該是怎麼樣的?你來說。生3:應該是低沉的。師:低沉的,速度呢:……相對的要緩慢。可見,我們這位同學(生2)還沒有把它讀出來。你站起來讀讀看,這句話。生4: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師:你覺得你讀出了幾分低沉、緩慢嗎?生4:沒有吧。師:為什麼?生4:就是感覺有點緊張。師:緊張是一個方面,楊絳的語言也是一個方面。楊絳先生的語言初看上去平平淡淡,無陰無晴,所以如果不細心去讀的話,你真的不知道裡面竟然有這麼深厚的情感在這裡。請坐。來,同學們一起來讀讀(課件上的)第一句話:「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生齊讀。生5讀。師:慢是慢了,沒有突出一種感情來。你覺得哪些詞表達感情?生5:「破舊」。師:「破舊」,在初中時候也是這麼讀的對吧?在一個顯而易見的詞上面我們容易產生感情來。但是同學們再考慮一下,現在你再看這句話裡面,除了「破舊」以外,我覺得有一個詞還可以強調它,另一個詞上面可能更有他的不幸,一起說,哪個……師生:「只是」。師:在這種副詞上面找出情感來,這才是真正的閱讀方法。來,一起來試試看,(師範讀)「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生齊讀。師:再下面(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這個句子有特點嗎?你來看看。生6: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師:很普通的一句話,看看有沒有特點?生6:有。讀「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師:同學們,大家聽到了嗎,要讀好這句話,要學會在哪一個地方停頓?生沉默。師:除了這個逗號以外,我們再可以加標點。你試試看。生7: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師:對不對?你看,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其實這裡面的情感非常豐富。老王無依無靠,孤苦無依,「有個哥哥」讓我們覺得……高興,原來還有伴。可惜,「死了」。峰迴路轉,「有兩個侄兒」,還有人依靠,也不錯,怎麼樣,「沒出息」,又再次把我們的情感打入絕望的深淵。這十四個字里,楊絳讓我們的情感波折起伏、跌宕,這就是語言的特點。同學們,醞釀一下,讀好這句話:「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了。」生齊讀。師:記住:只有沉入詞語,讀出情感來,你才能夠真正的走近楊絳,走進這篇課文《老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把自己情感調整一下……跟老師一起來讀……師生齊讀: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師:你看,平平淡淡的語言,楊絳先生其實是把她的情感、把她對老王的同情全部都融在了裡面,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凄慘的呢,還有什麼比老王更孤獨的呢?人生的變故讓他獨、孤,讓他更加地走向人生孤獨的境界。那麼,這就是一個發現,再看課文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嗎?你來說說看。生8:老王不僅老,還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師:這個倒裝,和這個倒裝有點相似。但是我發現你在讀的時候有點隨意,再來一遍好不好?生8再讀。師範讀。師:再來看看,老王的住處,老王生活的環境也能透視著他的不幸。來,你給大家找找看。生9:有一天傍晚,我們夫婦散步,經過一個荒僻的小衚衕,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裡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老王正蹬著他那輛三輪進大院去。師:讀得很好,其實我發現又錯過了一個地方,你找的那個住處其實都是形容詞,我一看就看出來了住處情景。同學們,學會這段話,讀這段話,楊絳先生匠心獨運之處更在哪句話呢?生9:讀「後來我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裡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師:你覺得哪句話你更加強調?……(本段的)最後一句。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師:「住那兒多年了」,哪個詞?「多年」,長時間地住在破敗不堪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很有特點。你來說。生10:「那兒」。師:為什麼?生11:因為那是一個荒僻的小衚衕,還有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還有有幾間塌敗的小屋。師:他為什麼說「那兒」啊?本來我們回答……老王說「那兒」卻不說什麼,你來說。生11:老王說「那兒」就不說「家」。師:可見,這個破破的地方在老王心裡根本就算不上「家」。「家」是什麼?不說房子的富麗堂皇,但是,這個破敗的小屋已經不能承載起一種「家」的概念,而且孤獨無依的老王在這一住多年,因此,這個「那兒」我們要體會老王心裡無言的苦楚。聽懂嗎?閱讀就是在別人不注意的地方你注意了,閱讀就是在平時忽略的時候你細心了。這就是閱讀的發現。一起來讀讀(本段)最後一句話。生齊讀。師:好。一起來讀(課件上的)三句話。男同學第一句,女同學第二句,一起第最後一句。男生: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女生:老王不僅老,還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齊讀: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師:還有幾個同學是咧著嘴笑著讀……其實也就說明,也許很多時候我們也開始慢慢地產生出一種對弱者的冷漠。真的希望這堂課能夠凈化你的靈魂。這樣的句子在文章中還有很多,一起來看看,林筱芳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楊絳先生……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那麼,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個巨大的變現力給挖掘出來,再讀出來,悟出來,這才是學習、閱讀之道。聽得懂嗎?師:好,剛才已經讀了讀老王的不幸,已經觸摸著老王的不幸,感受著老王的傷痕,那麼,再看一看我們所講的這些不幸,也是我們曾經一「掃描」就看到的不幸,課文里還有沒有更深的不幸呢?師:老王除了病、殘、貧窮、孤苦,還有沒有其他或者說更深的不幸?你來說說看。生12:不知道。師:不知道,初中學了也忘了,剛剛看過了也沒看到……我倒覺得……同學們有找到嗎?不知道不要緊,我們讀讀第三段。師讀第三段。師:你來讀最後一句。生12: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師:記住,阻止你發現的不是緊張,而是你平時學習的那種懈怠。同學們一起來最後一句話。生齊讀: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師:好,這個後者更深的不幸究竟是什麼?生13:應該是別人不理解他吧。師:別人不理解他,你把這段裡面別人不理解他的表現讀出來。生13: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一隻眼。師:哇,你讀得非常響亮。剛才我就說了,講述一個不幸者的故事沒你那麼開心的,是不是?你再來讀讀。生13再讀。師:好,請坐。同學們說說看,「有人說」這個「有人」是誰?你來說。生14:大部分人。師:大部分人,這個「有人」會是誰的呢?身份?職業?……生活得好,高官,沒事情去找老王?大家說這個「有人」會是誰?……(有學生在位置上說)對,也就是那一些人力車夫,或者跟他生活得很近很近的那些人。再來看看,「這老光棍」,「這」這個詞是什麼意味?學生沉默。師:說話不要看著文本,平時我們說「這」……「你這人」,「你這個樣子」,這個「這」我們大家發現是一種什麼樣感覺?不尊敬,嘲笑,嘲諷,這些同學們都說出了,再看看,這個「這」還不夠,還給他加上什麼詞,「老光棍」!一重打擊再加一重,說明奚落別人嘲笑別人,還有一個詞你得注意……我要聽一聽你說。生15:不老實。師:罵人家不老實,你又犯了前面的問題,「不老實」你要把它放在心裡,再看看這個句子「這老光棍」……大家覺得哪個詞有味道?……生15:「大約」師:為什麼?生15:應該……不確定這種猜測。師:還不敢肯定,卻四處傳播,是不是啊?所以這種詞裡面可以看出當時的世態冷漠、炎涼,以取笑別人為樂,所以讀好這個句子,一起來。生齊讀: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一隻眼。師:可見這些句子都告訴我們:老王生活在當時的那種文革時代是多麼多麼的荒唐,人情冷漠,世風日下。因此我們說老王的不幸更在於他被拋棄、被欺辱、被凌辱、被踐踏。一起來讀一讀兩段話……懷著感情。生齊讀: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師:希望你把「更深的不幸」讀給我們大家聽一聽,你來試試看。生16讀。師: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一起男同學,聲音稍微加重一點。男生齊讀。師:(生16)請坐。記住啊,文字進入靈魂的唯一方式是朗讀。然後你用心慢慢地去觸摸這些文字,你能感覺到老王悲至苦至的那種感覺,所以同學們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同學們,老王就這樣不幸地生活在那個時代,就這樣不幸地生活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如果說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講述老王的不幸,那麼這篇文章最多只是一段動情的往事,或者是一灘苦難的淚水。可是楊絳她覺得不夠,那麼撩開「不幸」的面紗,再想想看,聯繫全文在老王不幸的身世中你還能讀出些什麼,難道僅僅只是不幸嗎?……師:這篇文章只是寫了老王的不幸嗎?來,你來說。生17:我認為還談到了一種悲哀。不幸是老王的不幸,而悲哀指的是那些不同情老王的人,他們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師:聽懂了嗎?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寫了老王的不幸,更是寫了老王以外也許也包括作者在內的某些人,是這個意思嗎?……你不要忙著點頭哦,不要急著給我的話下結論。或者說你想從老王的不幸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是這個意思吧?請坐,先坐。師:再來,你來說。除了寫老王的不幸,你還能讀出些什麼?生18沉默。師:要想。為什麼要竭力寫老王的不幸?把這個人寫得越不幸是為了表現什麼?你來說。生18:我認為把老王寫得更加的不幸,只是從深層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師:是為了現出當時那個動亂年代的荒唐與黑暗,哪些文字可以說明?生沉默。師:楊絳先生這篇文章裡面竟然有對當時年代的針砭,你找出來了沒有?生沉默。師:我倒挺欣賞你這句話,比如說我們剛才講過的更深的不幸,其實就是折射了那個年代,是不是?這樣的句子課文中還有沒有?生沉默。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段落,第六段:「文化大革命」開始……卻堅決不肯拿錢。生齊讀:「文化大革命」開始……卻堅決不肯拿錢。師:老王卻堅決不肯拿錢,從第一句到這裡,先來找找這個女同學(生18)所說的對當時年代的一個針砭,你覺得同學應該是哪句話?哪句話有味道,對當時的年代的針砭?來,你來說。生19: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師:為什麼?生19:因為不敢乘是這個社會太混亂了,她覺得沒有安全感。師:為什麼他的先生可以乘三輪呀?……楊絳先生自己管自己逃命?生19:因為老王送他。師:老王送他,老王送兩個人不行嗎?……師:這句話有味道的,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我」「不敢」,為什麼不敢?你說。生沉默。師:同學們,我們就討論他這句話,我覺得蠻有意思,我也想討論這句話,同學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生齊讀: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師:你說這句話是寫什麼?生20:她不敢讓其他騎三輪車的人載她,她比較信任老王。師:她不敢就上去吧……錢鍾書先生已經坐在三輪車上,為什麼她自己不敢乘三輪,而要擠公共汽車,同學們?生20:怕老王太累了。師:對了。怕老王太累了,因此這句話里是不是寫出了楊絳先生的善良?對吧,兩個人,因太累,她就冒著天熱去擠公交車。好了,讀出了楊絳先生的善良。還有沒有?你再來說。生18: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師:哪句話?不要告訴說當時社會的黑暗,哪句話有當時的黑暗的感覺?就你讀過這一段的文字裡面。要靜下心來讀。一起再來讀,同學們。生齊讀:「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請了假,煩老王送他上醫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師:你來說。生21: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師:你覺得哪個詞有意思?生21:「不知怎麼」。師:怎麼說?生21:「不知怎麼」就是莫名其妙師:其實,你說他的這條腿被打,怎麼了,知道不知道?知不知道原因吶?知道。楊絳先生故意玩這個噱頭,幽默了一下,但是我們就可以知道知識分子在那個年代是怎樣遭到迫害與摧殘。很好,同學們,看到嗎,這就是學習。剛開始還發現不了,慢慢讀出一點感覺,最後有感受了。師:好了,這裡有一個年代的特點。像這樣的句子還有沒有?「不知怎麼的……走不得路了」,還有沒有?在下一段,再找。在(從)幽默調侃中看出了那一個年代的特點,還有,在下一段裡面,看看這次哪個同學能夠找到。你來說。生22:還沒找到。師:好,繼續看。看看,你能找到嗎?生23:沒找到。師:我們還是讀,好不好,來,就來讀讀看,你把第一段,就那段話讀讀,「我們從幹校回來……」生23讀: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他並沒有力氣運送什麼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師:找到沒有同學們,就這裡,有一句話其實也暗暗隱含著楊絳先生對那個年代的砭諷,知道嗎?生24:知道。他並沒有什麼力氣運送什麼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師:對。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人當成了「貨」。看似一句戲謔、調侃,其實就說明在那個年代人其實真的已經不像人,是不是,知識分子關牛棚,底層人民受摧殘,因此你說人還是人嗎?所以,同學們,感受出來了,這些句子都隱含著作者在敘述過程當中潛隱著的時代針砭。因此我們講,在寫老王的不幸當中,其實就隱含著社會的不幸、年代的不幸。已經慢慢地剝開了這個內核,把老王的傷口捧給我們看的時候,其實也開始把那個年代,造成老王傷口的那個年代剝給我們看了。一起來讀一讀後兩句話(課件上),在幽默中請你感受一下那個年代的動亂。生齊讀:「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師:好,因此我們看出來,在不幸的經歷的過程當中,隱含著時代針砭。那麼還有沒有?寫老王的不幸,其實也表現出了我的什麼,剛才我們說了,我對這個不幸的老王的同情,善良,比如說我不願意上他的三輪車,怕給他增加負重。還有呢?越是寫這個人的不幸,其實又從一個側面襯托出這個人的什麼,善良,老王的善良,說說看老王善良在哪裡?聯繫全文。生25:我一定要給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師:送錢先生,一送,還有二送什麼?生25:送老先生。師:送什麼?前面幫她送什麼,送冰。三送呢?……送什麼啊,在他彌留之際還送香油和雞蛋,那不就寫出了這個苦難人內心中的愛嗎,陽光嗎?是不是?因此,不幸的文字中看出了老王的善良,不幸的文字中也看出了作者的善良,找找看作者善良在哪兒,或者說作者及家人的善良,除了剛才那句話以外,還有沒有?你來說。生26:「你還有錢嗎?」我笑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師:為什麼?生26:因為他這裡看到老王很辛苦所以就給他錢師:我倒覺得你這句話很直接,給錢不是一種侮辱,也是站在對方角度替對方考慮的東西,是不是啊?因此,錢、雞蛋、香油其實都是為了表達對對方情感的一種載體(物),是不是呀?再看看,除了給錢以外,她女兒還給他一瓶……魚肝油,而且是多少,是一大瓶。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你們不知道,在座的老師都知道那個年代一大瓶魚肝油意味著什麼……所以我們看,在這麼多的文字當中,我們其實已經看到這個不幸的內核中所隱含的很複雜的東西,一起來讀讀文章的第一句話,看看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是怎樣的。生齊讀: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師:哪些詞你又注意了?生27:「常」字,然後她說「一路上」「說著閑話」。師:「常」字、「一路上」、「說著閑話」等等都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那種和諧,那種和睦。請坐。儘管「他蹬,我坐」看似有一點不平等,但是我們感覺到這裡面兩個人之間是在苦難的年代裡交匯出了撞擊出了,所以同學們不要問兩條苦難之河誰給予誰的波浪,誰給予誰的浪花多一點,我們只知道他們在互相關心著關愛著,所以我們說在不幸的文字當中,我們讀出了老王的善良,也看到了楊絳以及楊絳家人的善良,因此底層的光芒油然而出。同時,我們更注意到這個不幸不僅是個人的不幸,其實更是那個動亂的荒唐的年代的社會整體的不幸。那個時代,老王如此,高級知識分子如此,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都這樣陷於一片動亂與黑暗中。而能夠把這一切揉化在一起的最好的一個段落最精彩的一個段落,你們認為是那個段落?哪個細節?生28:第八段。師:你來讀一讀。生28:有一天,我在家聽到射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殭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師:請坐。就這段。彌留之際的送香油這段讓我們感覺到其中諸多的情感,你來找找看,哪裡句子能看見老王的不幸,什麼描寫?(生:外貌)外貌,肖像描寫,而且是一個很冷酷的描寫,很逼真的描寫,把老王刻畫得如此形如槁木,是不是,如此醜陋的老王其實就埋藏這作者內心的悲痛,老王的不幸油然而出。再看看,哪句話能夠體現出作者的溫暖,哪句話?……哪一句?「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哪個同學把這句話讀一讀?……你來。生29讀。師:這,千言萬語只能化成這一句話,這句話其實就是作者那種善良的表現,其他言語都無法承載起此時的內心悲痛了。再來看看,也有一個詞能夠表現出那個社會的特點,找找看,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它把老王如此,其實也把我們如此。找到了嗎?生30: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師:非常厲害這句話。「鑲嵌」,其實是把他平面化了,不能動彈。所以這個詞其實就暗諷當時的社會它把多少人弄得、壓得不能動彈,老王被「鑲嵌」了,楊絳,這些高級知識分子也被整了。因此,一起來讀一讀「有一天……」生齊讀:有一天,我在家聽到射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師:同學們,老王終於含悲含冤地離去,他死去的那一剎那身上裹著三尺白布,課文中有這麼一句話,一起來讀一讀「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生齊讀: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麼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師:注意,「我也不懂」,「沒多問」。同學們,這位楊絳,這麼一個博學的人不會不懂,聰明如她的人內心中一定有很多言語要傾訴。不懂沒問不代表著無問,楊絳一定想問,問天問地問自己問老王也問社會問未來。進入那個場景,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你是楊絳,想像著身果白布凄然離世的老王,你想問出一句怎樣的天問之話?書上沒有的,要想的。來,你問。生31沉默。師:每個同學都想一想。要自己想,那個人死了,她覺得他很凄慘,她想問一句話,她會問什麼話?生31:你的生活感覺好嗎?師:老王,你在那邊感覺還好嗎?!其實,我覺得你這句話的背後就是說老王再也別到這個地方來了。是這個意思嗎?請坐。請來問。生32沉默。師:我們學語文問不出來是不會的。生32沉默。師:老師幫你起個頭。老王,你在哪兒……生32:還好嗎?師:不是會問嗎?你來說。生33沉默。師:記住,這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只要問出來,喊出來,想出來。來,旁邊同學你幫他問。生34沉默。師:情感需要醞釀,老師有點急(此時已經46分鐘了),我們慢一點。試試看。生35:可以在那邊過得好些。師:重複不是一種創造,其實你就問他:「老王,是誰把你給逼死的?」不是很好的一問嗎?再來。生36:你送的雞蛋和香油是什麼意思?師:好溫柔的一句問。還(牽)掛著雞蛋和香油,我希望你從這走到更遠的地方,問社會問未來。你來問。生36:老王,在那邊看到你哥哥了嗎?師:老王,你見到你哥哥了嗎?生37:老王,你就這麼捨得離開我們嗎?師:嗯,後面,你來問。不要「老王」了。生38:老王,你在下面一定要幸福。師:老王,你的未來一定要幸福。我覺得你把這句話換一個主語,不要問老王好吧。問什麼一定要問老王呢,我們,我們是不是下一個「老王」呢?後面。生39:老王,你怎麼就這麼走了?師:其實我知道你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誰該承擔你離去的責任?社會又做出了些什麼呢?請坐。你來問。生39:老王,你走得好嗎?師:班級有一種延續性的習慣,就脫離不開老王,問天問地問老王問自己……「我」……你來問。生40:老王,你在那裡一定要過得比這強。師:聽我的話,前面的「老王」都已經問得很不錯了,你無法再超越了,問問自己好嗎?你問問自己,問問楊絳行嗎?「我」……生40沉默。師:旁邊的同學幫他問。生41:老王,這世上沒有難道讓你更加留戀嗎?師:這個世界究竟什麼才是最美好的地方?很好。同學們,請坐,一種想像其實暴露了我們自己的內心,也許當我們無動於衷的時候,我們承擔一點責任問題我們都覺得匱乏……你來試試看。生42:這個社會什麼時候才能正常起來?師:這個社會什麼時候才能正常起來?我覺得楊絳先生要問,問老王的凄慘,問自己的責任,問其他人的責任,問社會的責任,問未來我們的幸福的程度,由此「愧怍」就出來了。一起來讀一讀「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生齊讀: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師:說說看,楊絳愧怍什麼?……問天問社會問大地問時間問未來問茫茫的歷史長河,楊絳想告訴我們「愧怍」是什麼?你覺得……你來說。生43:她沒有對老王細心的照顧,沒有很好地關心他。師:都不是。文革過去這麼多年了,一個智慧的長者要花幾年的時間來問,這個問不是一節課堂,她花了整整幾年,而且是什麼明白,同學們,「漸漸明白」。那你說會不會是感情虧欠的問題呢,她如此愧怍?生44:應該她說「一個幸運的人」應該代表一大群人,然後「不幸者」也是底層的受壓迫的人民,應該是替他們不同情、理解……懺悔……師:把你這句話改一下,也就是說:楊絳想替應該懺悔的人懺悔,想替應該要懺悔的時代去懺悔。所以,同學們一起跟著老師看:楊絳你不只是愧怍,更是一種什麼?你來說。生45:應該是虧欠吧。師:虧欠,你對我好,我對你還不夠好。這要花幾年的時間去苦苦求證嗎?應該不需要。所以不僅僅是虧欠,應該是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程度,你覺得是什麼?生沉默。師:這就是我們沒有問自己、沒有問這堂課、沒有問這個文字所帶來的我們思想的簡單。你來說。生46:替更多的人贖罪。師:贖罪。聽懂吧。所以我們講,楊絳你不只是愧怍,更是一種自責,更是一種擔當,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凈化,是一種思考,是一種自己的承擔。責任就在愧怍中產生了。所以同學們,讀楊絳先生的作品千萬不要簡單視之,一個沒有進入靈魂的閱讀無法產生靈魂的拷問,你們,我們都應該要沉進去,仔細去思考,楊絳把自己放在「愧怍」的海中去思考,她在想,她在想什麼?一起來,讀一讀:「愧怍不僅是愧怍者對自我靈魂的無情審視……」(聽不清)師:對,災難發生了,但災難中不是為了尋找感動,楊絳更是懷著冷靜的眼光去探視我們的未來,我們該如何面對不幸,我們如何化解不幸?因此,記住海明威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我們每一個人敲響」。人類就是茫茫大海上的孤島,每一塊被海浪捲走的沙石,都值得我們不幸、愧怍。思考我們未來社會,思考面臨著的未來,這才是冷靜的、睿智的楊絳。因此胡河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在當代中國文學中,文章家能兼具對芸芸眾生感情領域測度之深細與對東方佛道境界體認之高深者,實在是少有能逾楊絳先生的。」所以楊絳,她的愧怍最終上升到一種宗教情懷。所以同學們記住,面對這堂課、面對楊絳、面對老王,我們也有我們的愧怍,那就是我們淺薄的閱讀和我們沒有進入靈魂的認知,希望我們有一個對自己清醒的判斷,讀好她的文字,讀好楊絳先生。我們一起來讀讀最後一句話。生齊讀: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生:老師再見。公開課《老王》的三堂同課異構課及特級肖培東點評作者/來源:wjy666666《老王》的三堂同課異構課,我簡單的把教學流程和主題挖掘羅列如下:文本《老王》1《老王》本文課例《老王》3文本解讀執教者上成了「王老」,著重分析老王的善良、不幸以及所有的閃光點(太淺)執教者上的是「老王」,挖掘小人物的人生呼告、苦難,表現出了一個底層待遇的人(老王)的人生需求——親情、歸宿感(適度)執教者上成了「老王們」,她引導大家關注了更多的弱勢群體,同情與心相伴才是愛不然只是高貴的人對低微的人的一點施捨(太深)課堂簡要流程一、導入二、解讀文本問題一老師:大家用跳讀的方式找出文中的老王有哪些不幸呢?問題二老師:老王除了是蹬三車的,他還有什麼特點?問題三老師:從哪裡還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良?三、品讀文本四、深入探討問題四楊絳還有很多沒有做,所以覺得愧作通過這篇文章,作者僅僅是為了提供一個她與老王之間飽含血淚的故事嗎?老師: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自我反思Ppt:人性不會泯滅,烏雲不會永遠佔領天空——楊絳(因為時間不夠,最後老師草草結束課文)一、課前準備:識字注音二、導入三、落實板書字詞讀音四、分析老王形象(1)看圖,聯想,想像,初步感受老王形象(2)練習文本深入探討老王的形象五、分析楊絳形象六、研讀文本,尋找課文感動人的片段問題一老師:文中最讓你感動地地方是哪裡?問題二老師:你覺得作者對老王好嗎?【好:因為楊絳真誠的關心過老王/不好:楊絳並沒有給老王內心最需要的「親情」七、總結課文過了很久以後才體會到,說明以前並未感覺到,很多時候會好心做壞事這就是一個善良的人與善良的人用心在交流的感情我們也要尊重楊絳,因為這是一個善於反思的好人(上附完整的課堂實錄)一、導入:介紹作者二、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問題一研讀老王的「不幸」問題二研讀楊絳對老王的幫助問題三 研讀老王送香油給楊絳情節段落問題四研讀楊絳內心的不安三、延伸文本,提升情感老師:我們是如何面對苦難的弱勢群體呢?……老師:有一些讀不起書得孩子,等待別人的捐助,但必須面對大眾述說自己以前所受的苦……老師:蹲一點下來,平等地尊重他們……老師:同情與心相伴才是愛不然只是高貴的人對低微的人的一點施捨……四、推薦課文閱讀《老王》的這三堂同課異構的教學案例代表著當前我們一線老師在執教這一文本時的三種傾向《老王》1執教者淺嘗輒止,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沒有起提升的效果《老王》3通過「老王→社會弱勢群體→愛≠施捨同情」這一線索,說明同情與心相伴才是愛,不然只是高貴的人對低微的人的一點施捨這樣把文本有挖得過深,導致後面的解讀學生無法自動生成,這一環節變成了執教者的強塞教學行為,有效性也值得商榷只有當老王還是「老王」的時候,才能體現出文本挖掘的「準度」和「適度」,引發了學生之間的「好或不好」的爭議,在討論中學生漸漸明白了老王的人生需求——親情,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二)文本解讀需要「細讀」語言韓軍老師在《韓軍與新語文教育》一書中就提到:「新語文教育」還是要更加強有力地扭住「語言媒介」、「語言把手」「精神」是虛無縹緲的,是不可捕捉的,只有「語言」才是可「觸」可「感」的,「精神」是內在的,而只有「語言」才是「精神」的物質外殼所以,只有強有力地扭住「語言」,才緊緊地扭住了「精神」,根不深枝葉怎茂?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在評課時也提到:課堂要追求大氣感,細節不是瑣碎的問題,細節是讀與領悟怎樣的文本解讀就有怎樣的課堂效果,怎樣的課堂效果就有怎樣的學生內化效果可見在文本解讀的時候「細讀」文本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深讀」是在文本上挖一口井的話,「廣讀」就是在文本上開一條河,那麼「細解」是文本基礎話比如在本堂課中,學生提到「我不是要錢」時張傑老師馬上追問「老王要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細讀」就是把握住課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關鍵詞、字膚淺地品讀語言,只能獲得淺層的收穫,深度品讀語言,才能有豐富的收穫正因為執教者能扭住語言的把手,引發了學生後面的思考,老王要的是一份「人情」,老王要的是關心、同情、人情、尊重、信任、幸福、家的感覺、宿求……這為後面的文本解讀最關鍵的一問「作者對老王好還是不好」的爭議打下了鋪墊,主旨的升華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執教者還能扭住作者說「我知道,我知道」這一語言的把手,然後繼續追問「你真的知道嗎?」可能課堂的效果就會又有一番提升如果楊絳真的知道的話就不會有愧怍了這就是主題的升華用怎樣的姿態、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老王這可能就是最震撼人的東西,錢不是老王內心的宿求語文教學文本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載體,文本解讀的基本要求是對人文內涵把握準確適度,對語言特點的研究深透豐滿,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就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五)課例點評(永嘉特級肖培東老師)(1)《老王》這篇文章在那個老王是善良的,作者是愧怍的,這是這篇文章的基本價值,也就是每一位執教者的「同」所在(2)從教學方法來看執教者都採用了誦讀、合作探求的呈現方式(3)從文本解讀來看,執教者往往則有所不同:某些老師上成了「王老」,著重分析老王的善良、不幸以及所有的閃光點;有的老師則上成了「老王們」,她引導大家關注了更多的弱勢群體,理解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而張傑老師把老王上成「老王」,挖掘小人物的人生呼告、苦難,表現出了一個底層待遇的人(老王)的人生需求「王老」停留在初中的教學目標,高中教師則需要換取一個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成果「老王們」走向的不是人情,而是同情同情重在「同」,老王要求的是同等的情感知識分子的清高與勞動人民之間的隔閡,所以作者對老王的情感只能停留在「同」,這是作者的愧怍所在但是第3節課執教者卻把情感歸在同情「心」之上,這樣子則少了最後的爆發張傑老師通過文本分析了老王要的是人情,而不是親情,人情作者都給了,老王需要的是歸宿,老王想換取一個親人、一份親情,人情化為親情更能說明此時他的需求張傑老師對文本的挖掘最好,「老王們」走得比較遠,而「王老」走得比較近為什麼我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感動,那時因為執教者只落實了文本將了什麼,在情感的投入上還有待深入挖掘(4)課堂要追求大氣感,細節不是瑣碎的問題,細節是讀與領悟怎樣的文本解讀就有怎樣的課堂效果,怎樣的課堂效果就有怎樣的學生內化效果在第2節課中,學生提到「我不是要錢」時張傑老師馬上追問「老王要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老王要的是關心、同情、人情、尊重、信任、幸福、家的感覺、宿求……個人覺得在作者說「我知道,我知道」是執教者還應該繼續追問「你真的知道嗎?」如果楊絳真的知道的話就不會有愧怍了這就是主題的升華用怎樣的姿態、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老王這可能就是最震撼人的東西,錢不是老王內心的宿求可能正是因為張傑老師在第2節課中對文本的一些細緻的研讀,所以在第2節課中激起了學生之間投入而激烈的爭議,學生起到了很好的知識內化過程總結:老王是沒有名字的,可見普通,他是「老王」;但是他是高尚的,可見他又是「王老」;社會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所以他也代表著「老王們」善良牽手善良,以不幸牽手不幸,這不僅是愛的故事,更多的是反思的空間巧妙尋找丈本的切入點——餘映潮、黃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師講《老王》畫張忠澤語文教學中要準確到位地拉近教師、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需要找准和抓住最佳切入點,這是被』「大教師普遍認同的教學策略。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其內容的龐雜性和繁複性。任何一篇課文都包含了很多內容,涵蓋了很多的信息.所以語文教學必須注重三基目標的設立和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這就要求教師根據當堂教學的任務目標、教學文本的自身特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其教學切入點,將教師、學生、文本有機地整合起來.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這是一個量變的繁瑣過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會變成李爾王。」它揭示了文藝欣賞中客觀差異性和主觀一致性的統一。學生也是多樣的,對文本的解讀也是干差萬別的,這就是學生的客觀差異性;但學生認知文本的初始印象和執教者在初始教學時選擇文本的切入點有很大關聯,而且最終也還是要回到文本指向上來,這就是學生的主觀一致性.,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中,老師是引導者,要求教師要充分運用資源優勢來尋找文本的切入點,以達預期目的。一個好的切入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研究的慾望、思維的火花。教師很有必要在尋找教學資源萬面下一些功夫。《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同時選人高中蘇教版必修三第二專題。這篇文章記敘的事情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是一個人性極其扭曲的年代,講述的是一個普通車夫的故事。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t隗。降」。這體現了作者平等互愛的人道主義精神,閃爍著悲天憫人的人性的光芒。它也是反映那個年代知識分子自我剖析、良知覺醒的一篇散文。文本對於學生而言,似乎隔了…個世紀,如何能理解得到知識分子的良知認同?如何拉近教師、學生和文本的距離?不巧妙尋找文本的切人點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來比較一下餘映潮、黃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師教學大參考,閱讀教學川攀講《老王》時是如何切入文本的,對我們以後的教學應會有一些啟示。一、餘映潮老師有的放矢,重在閱讀方法、技巧的訓練余老師說:「我們這節課幹什麼呢?散文欣賞課,文學欣賞課.學習方法——話題討論式。老師給話題給你們,我們先來試做…下,熱身活動,試一下。話題就是——自選角度欣賞課文第四段。」一開始就定位學習任務,要求同學們學著分析散文.欣賞散文,這一點很有創意,也巧妙地鏈接高考,是閱讀方法、技巧的訓練。怎麼欣賞呢?余老師給出了裁度的模板,那就是賞析第Pq段,從「任意」角度o『『任意」是要學生亂說話嗎?當然不是,高中學生賞析文本的能力是很薄弱的,沒有固定方法可循,完全是靠臆測。「任意」其實是在啟發學生去大膽發揮.嘗試總是要勇氣的,這是鼓勵,學生馬上就進入狀態了。生:我認為第四段裡面,它通過寫了這幾個「荒僻的」還有「破破落落的…『塌敗的小屋」這幾個形容詞來寫出了老王當時生活十分貧困.師:多好!抓住關鍵的詞語對它的表達作用進行分析.生:當作者問起那是不是他的家,他只是說「住在那兒多年了」.也許對於老王來說早已沒有了家的概念.那處破落的屋子也只是個落腳處,是個寄放他同樣破落的身體的地方罷了。師:是的,老王沒有正面回答,看來老王還是很聰明的人。他說:「住那兒多年了。」沒有正面回答是不是他的家,他是沒有家的啊,就他一個人,所以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分析得多好啊!看出了關鍵句子的含義。生:我覺得第四段「經過一個荒僻的小衚衕」一直到「裡面有間塌敗的小屋」這句話.我覺得是一種由遠到近的寫法。還有像"j、衚衕」、「大院」、「,3、屋」.前面都有顯得生活很艱苦的形容詞.後面他說「住那兒多年了」.我覺得這句話是暗示了作者對老王的愧怍之情,因為他都住那兒多年了,作者還不知道,卻在詢問他這件事。師:嗯,也許作者根本不知道他住那兒,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觀察到這生活的一幕。注意,這裡不是冷靜的描寫.她是用自己眼睛的觀察把經過寫出來,生:這上邊說是他們夫婦無意中散步的時候發現的,還有後邊是「閑聊」的時候,問老王那兒是不是他的家,說明老王從來不受人關心,無依無靠,十分孤獨。師:很好,注意這位同學指出了一個詞「閑聊」.你教學大參考·閱讀教學們看第一段,「閑聊」是和全文的第一段照應起來的,說明老王和我,和我們一家的關係是比較好的,我們能夠「閑聊」啊!也說明了作者對老王的關心吧?一個那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一個殘疾人,一個三輪車夫,作者常常和他「閑聊」.分析得好!師:我們來看,從居住環境的角度寫老王的貧窮。作者寫老王是多角度的.居住環境的塌敗是其中的一個角度。第二,從側面寫老王是一個沒有家的人,不是直接的敘述,是通過「閑聊」,從側面的角度寫老王的。第三點,這一段話和全文有血肉般的聯繫,它是文章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和開頭遙相呼應。「閑聊」一詞,就是呼應的紐帶。這一點大家沒看出來吧?用兩個生活的瞬間,因此這一段是有層次的,層次非常漂亮,用兩個生活的瞬間表現人物的生活狀況。如果說,像我們第一位同學起來品析的,還要品析它的詞語的表達作用,就還有話可以說.多麼自然的切入啊,簡簡單單,卻做到了有的放矢。學生會意到老王的社會地位和現狀,也學會了從關鍵字詞、重點語段、作者的情感幾個方面來賞析散文。也知道了文本是有正面、側面表述的。不露痕迹的就把學生與文本,以及那個年代融為一體,很巧妙。攔腰剪裁,將大問題分割成小問翹,實則將賞析文本的方法不動聲色地教會給了學生。「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意思是說,善於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聲中流連不忘,善於教學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余老師做到了這一點,這是教學的大境界。二、黃玉峰老師全面統籌,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態度黃老師說:「在我們上課之前思考這幾個問題:第一,老王為什麼在臨死前支撐著病體送雞蛋香油給楊絳家?請從書中找根據。第二,楊絳理解了老王的心事沒有?楊絳說她感到「隗怍』,她愧怍什麼,請從書中找根據。第三,看完課文,你讀出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從書中生髮開去。大家思考一下。思考兩分鐘。」兩分鐘?120秒的時間是無論如何學生也辦不到的事情。黃老師這樣做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這很讓人費解。生:就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是老王他在臨死前感謝楊絳曾經給他的幫助和溫暖.師:第二個問題。生:我覺得她理解吧。師:好,楊絳是理解老王的。哪個同學有不同意見嗎7羼18攀寨攀生:我覺得她沒有理解.因為她結尾說到是「愧怍」。師:覺得很慚愧吧,愧怍就是心裡很難過,很傷心,自己不理解感到「.隗怍」,那麼她不理解什麼呢,她不是說丁嗎,為什麼不理解他?生:她沒有在精神上理解。師:精神上是哪方面的,你具體說。師:沒有在內心,只是在物質上幫助他,物質上是什麼7生:比如金錢方面,付給他車贊師:車費,他應該拿到的哦!生:反正我覺得在精神方面幫助他的比較少:師:精神方面,那麼老王需要哪方面的精神幫助?生:應該是真正的人與人心靈上的一些理解他.師:理解他什麼?如果你是楊絳,你看到老王,你最後應該怎麼做,你怎麼做才算理解他。到這我們才知道,黃老師其實在聲東擊西啊.同學持不同意見的應該還有好多,他不肯定同學的理解,實則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讓學生內心質疑,帶著不確定來解讀文本。《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黃老師以爭議的方式開場,更多的會給學生留下了假如我是楊絳,我該如何去做,我是不是也應該感到「愧怍」這樣的問題。以這樣的質疑態度來解讀文本,必然要帶著思考進行的。從題目入手,已達到學生初認知老王,進而走進老王來解讀文本,以喚醒同學的潛意識思維。黃老師全面統籌,不強加給學生任何外在的自我意識,以學生的內在探求去完成教學任務,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理念。這和黃老師在《教學生活的像個「人」——我的大語文教學》中「意見」不等於「知識」,重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觀點是吻合的。黃老師是全國出名的語文教學「叛徒」。他針對中國教育之痼疾,多次在各種講壇上發問:…人』是怎麼不見的」;他堅持教學改革、重在育人,凡是有利於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他都會想方設法、全力以赴去做。本課堂黃老師仍是以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態度來解讀文本,怎一個妙字了的!三、程翔老師攻守兼備,旨在培養學生探究與合作的自主學習方法《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程老師說:「咱們這節課呢是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學習一篇課文。我將班級分成十組,組長的任務是要組織本組的同學好好的交流討論。如果這個組有同學不交流討論,是局外人,那就是組長有責任,每個同學都要發言。咱們這個同學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很顯然,程老師採取的是學生探究與合作的自主學習方法。程老師針對的是八年級學生,思想上相對不夠成熟,情感上也不夠理性,讓他們去理解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良知的覺醒和愧怍,或者是人性之美.可謂難上加難,八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具備這樣的賞析水準。所以在遇到問題時往往隨著老師的言行而漸行漸遠。程老9幣如何做才能不僅把握好這樣的另類課堂,而且又培養孩子的探究與合作的自主學習呢?我是要為程老師捏一把汗的。生:我們組的問題是,為什麼第二節的第一句加那麼多引號。第二個問題是登三輪的八為什麼都組織起來。第三個是為什麼每想起老王作者都覺得心上不安。第四個問題是最後一節的最後一句如何理解。師:你說一說是哪一句?生:最後一節的最後一句。師:你讀。生: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師:噢,就是這句話什麼意思,不理解7生:恩。師:誰采解決啊?我來解決啊?不行,我不會。誰來解決同學們?直到現在我們才恍然大悟,程老師發揮了教師這根神奇的魔術棒的魔法作用,進可攻,退可守,將自主課堂拋灑得如此巧妙!切入點在內容上應該是「牽動全身的發」,在形式上應該能激發學生思考,能搭建文本和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之間關係的「橋」。學生主要問題很快就集中到了第三和第四個.程老師就狠抓這兩個問題來切入文本。至此,切入點初見端倪。在現今的條件下.把「自主學習」定位在「教師有效指導下的學生的主動學習」似乎更加貼切,也更加符合教與學的實際。主動性主要體現在學生「願學」和「樂學」。教師的「有效指導」,就是要使學生從不願學習到願意學習,從不會教學大參考·閱讀教學II II攀學習到善於學習,從不相信自己能學好到相信自己能學好。從而凸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同步稻諧的發展,讓學生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較之教師的硬性強加,程老師選擇的切入點是學生共同智慧的結晶,要好接受得多。此舉大智若愚,以簡單的對話形式深入主題課堂,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啟動和引導課堂。既解決了學生的疑惑,又不動聲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家之風,立竿見影。教師講散文,都要說教文形散而神不散,於是老師拚命抓所謂的神韻,有時候抓了一節課,也未必起到效果,於是散文課上成了「散打課」。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對於切入點的尋找沒有認真對待。教師在研究教材時.首先弄清楚文本要引導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然後選擇好學習課文的切入點,集中精力解決這個具體的問題,使語文課的目標清晰,效果顯著。這樣的語文課堂相信是學生所期待的。以上三位老師講《老王》,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巧妙地尋找文本的切人點。沒有平白無故的「巧妙」,是教師深思熟慮的體現,我們在教學時就往往缺少這樣研讀文本和思考的精神。我們要善於總結,努力發現自己的不足。《禮記·學記》上說:「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語文老師真的有所感悟的話,教學的同時勤于思考,能有敷指導語文課堂,提高學生技能,用不了多長時間,老師和學生都會成為擅長於解文的「庖丁」。『作者通聯:江蘇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組】
推薦閱讀:

課堂 | 「亂七八糟」:源自歷史上著名的兩次叛亂?
早課堂151|笨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下)
【冬訓課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譚木地理課堂——圖說地理系列 第二十三節 世界地理之拉丁美洲(上)
#Miuo搭配課堂#這7件經典單品,你都有嗎?

TAG:教師 | 課堂 | 公開課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