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美:語言工具還是文化載體?
日前,兩檔漢字聽寫節目走紅,收視率和討論度一點不低於選秀。針對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有專家認為,漢字遭遇了危機,民族文化傳承出現了問題;也有人認為,漢字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只要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即可,不必承載太多意義。對此,你怎麼看?其實「漢字危機」的觀點已經有人提出很多年了。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它不僅是一套用於交流和記載的符號體系,更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而隨著普通民眾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漢字之美變得黯淡,文化的「三千弱水」,大家是「一瓢飲」也取不到。所謂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到底是什麼,就誰也說不上來,自然更不清楚寫出來的漢字與打出來的漢字,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不同了。學語言文字出身的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往往認為,「其實字裡面有密碼的,長但期不寫自然就不知道怎麼解了,也就越來越沒文化。」「現在的快餐文化影響下,文字變得只具有實用性,它的深韻幾個人可以靜下心好好參悟?沒有參,所以更不知道。」可以看到,其實打出來的漢字的確可以很好地承擔信息工具的作用,只是手寫漢字退化後,喪失的那個「文化底蘊」到底好不好,幾乎沒有人能描述清楚了,因為鮮有人可以體悟到了。不過,仍樂於在一撇一捺的書寫中感受和傳承漢字文化的仍然大有人在。若是自己寫字時,與打字會有何不同?這兩檔漢字聽寫節目倒是給出了相當豐富的答案。現象:漢字聽寫綜藝熱播 公眾反省提筆忘字這兩檔節目的環節設計都很簡單:考官報字音,《漢字英雄》的選手在平板電腦上默寫,身後的大屏幕直播「寫字」過程,嘉賓于丹、高曉松邊看邊解釋字形、字義。《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則是央視主播們擔任考官,台上的中學生按順序依次走上「聽寫台」,一期60多個漢字,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可隨進程自我檢測。「看完一集後,發現自己只寫對了一個字,我的語文一定是數學老師教的。」一名網友說,起初看漢字聽寫節目,還帶著幾分不屑,但看到小學、初中、高中的孩子寫出「犖(luò)犖大端」自己被撂倒後,實在忍不住感嘆:「聽著耳熟,原來是小時候看《史記·天官書》中最喜歡的一篇,但怎麼都想不起來字怎麼寫,『文盲感』油然而生啊!」網友「迷糊的烤腸」也表示佩服來自全國各地初高中學校的尖子生,「看他們連『尥蹶子』『貔貅』都會寫,我迅速閉嘴,默默翻開了詞典。」8月6日,騰訊網就兩檔漢字聽寫節目進行相關調查,181名網友參與投票,結果顯示,在手機上用「手寫」方式的佔54.7%,拼音打字的佔45.3%。隨著節目引發的全民自檢,漢字聽寫節目在微博話題排行榜上的位置迅速攀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度甚至超過了《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中國夢之聲》等熱門節目。(襄陽晚報)自檢:漢字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娛樂選秀節目的多重夾擊中,不僅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一夜爆紅,另一檔「漢字文化」的節目《漢字英雄》也獲得了很好的收視率。針對漢字的書寫,點燃了不少人對青少年時寫字的回憶。由此來看,電視節目好看與否,關鍵是電視節目創意能否抓住觀眾的電視心裡需求,能否在娛樂中體現出更多的文化元素,能否體現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娛樂至死造成的危害遠不止於「膚淺娛樂」、「同質雷同」和「奢華晚會」等,最大的危害莫過於佔用了電視有限的資源,剝奪了觀眾對文化的追求,誤導了社情民情,用歌舞昇平掩蓋了社會痛感,麻醉了觀眾的社會情緒和對人文真善美的嚮往,廣電部及時發現問題,延緩或者叫停部分綜藝選秀節目,不僅是遏制過度娛樂化,更是在拯救電視文化的回歸。在娛樂開始倒觀眾胃口的今天,既然《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漢字英雄》能夠受到觀眾的歡迎,那麼作為電視人,不妨受此啟發,在如何弘揚民族文化上下功夫,中國是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多方言國家,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多動腦子,多想法子,用符合電視規律的合理合情和富於創意的形式展現豐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就一定能夠獨闢蹊徑,將不同風味的文化展現在觀眾面前。即使現在被詬病的綜藝選秀節目,本來可以植入很多的文化元素,會讓節目顯得更豐滿和更有文化味,可是在電視台一切向錢看的急功近利心態下,文化元素被拋棄殆盡,不能不說是綜藝選秀節目的自殘行為,也是鼠目寸光的發展心態,在人們的全民閱讀慾望下降的態勢下,電視作為人們回到家裡喜聞樂見的休閑娛樂載體,就該承擔起文化滋潤的惠民責任,否則就是文化普及平台的極大浪費。其實製作文化節目不僅能夠獲得巨大的文化效益和公益效益,也能夠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關鍵就是看節目創意的新鮮度和新穎度,更重要的是,電視文化節目投資小,其投入產出的性價比很核算。被很多業內人提及的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製作經費僅僅是《中國好聲音》十分之一,但是卻極速喚起了全民文化自檢,令人震驚和鼓舞。在節儉辦節目的大氛圍下,文化節目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誰能夠聞風而動,誰就抓住了先機。今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電視晚會奢華過濫之風,也迎來了電視文化節目的曙光,那麼,電視能否迎來文化狂歡新時代?這不僅考驗著文化管理部門的文化管理智慧和策略,也考驗著電視人的聰明才智和文化責任擔當,更考驗著觀眾的文化審美的耐心和信心。(紅網文/魏青)思考:多製作益智類教育節目「莫讓手寫漢字成為『非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副主任孟蓬生日前發出呼籲。他說,漢字是唯一未曾中斷使用的自源意音文字體系,它不僅屬於中華民族,更是屬於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與漢字類似的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字、古瑪雅文字均已消亡。歷史上漢字曾經遠渡重洋,傳到朝鮮、日本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直到現在,日本仍在使用的漢字還有兩千多個。孟蓬生說:「漢字字形變化豐富多彩:由篆而隸,由隸而楷,字體數變。從圖畫到線條,從具象到抽象,方塊漢字以有限的構件、多變的字體,為藝術創造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不可迴避的是,現代社會電腦、手持電子終端迅速普及,漢字的實現方式由書寫變成擊鍵。『手寫漢字面臨危機』並非杞人憂天、無病呻吟,希望媒體多多製作益智類教育節目,承擔起國民素質教育的重任。」評漢字之美 有人欣賞有人使用2013年8月9日,《人民日報》第八版就國人漢字書寫能力做了專題評論。評論寫道,這個暑期《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兩檔節目紅了,同時國人的臉也紅了,成人書寫能力退步嚴重,學生易寫錯生活常用詞。調查也顯示,94.1%的人曾有過提筆忘字的經歷,26.8%的人經常提筆忘字,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寫症」,在我們血液里流淌了幾千年的方塊文化似乎正在從熟悉走向陌生。有人發表了擔憂:方塊字是否已經漸行漸遠?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無可否認,隨著社會的發展,書寫設備的改變不可逆轉,「換筆」是科技進步的結果。因而,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會使用「鍵盤筆」,手書漢字似乎將要技能化、專業化、藝術化了。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人群,漢字的作用和意義也大大不同。對大眾來說,漢字能夠發揮交流書寫的工具職能就可以。同時,社會上也有會人能夠欣賞和發揚漢字之美,將其文化繼承和展示,比如漢語言文學的研究者、作家等等,民族語言文化傳承的重任,也就自然落在了他們的身上。只不過,對大眾而言,損失的是本可以自己去體驗的美妙。
推薦閱讀:
※0321 - 用「好」工具 &「用好」工具
※軸用擋圈怎麼安裝?
※掃除過後,清潔工具該往哪兒放?
※那些值得收藏的網頁工具匯總(Online)
※輔食工具 |超級實用「剁手」輔食工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