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變「江湖」校園暴力何時休?
文/劉冬燕(山東行知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
2015年6月4日,南京浦口一名初一男生被該校初三男生攔截索要錢物,該生拒絕後遭到毆打,後被強行帶到廁所侮辱。
2015年6月21日,有網友爆料,浙江慶元幾名學生將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關在黑屋子裡暴力毆打,並用香煙頭燙傷小孩,視頻曝光後引發關注。慶元縣公安局隨即介入調查,毆打小學生的這四人均為未成年人。
2015年6月22日晚,有網友發帖稱,四川資陽樂至3名未成年女孩對另一女孩施暴,圖片顯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圍,有兩女孩還對鏡頭擺剪刀手。有網友認出,兩個女孩系樂至某中學初中生,受害者為在校學生。也是6月22日晚,一個「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至少5名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對著另一名下跪女孩連扇耳光,不時用腳踹其身體各個部位,毆打時間長達5分多鐘。其間,還多次出現羞辱性行為。
……
近日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在微博上廣泛傳播,引起無數人關注。在唏噓嘆息之餘,不知何時本是書聲琅琅、純潔美好的校園變成了打打殺殺的江湖。本是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卻越來越多地成為暴力事件的主角,施暴的殘忍程度令人咋舌。面對這些事件,不少人認為施暴者的行為令人髮指。然而,我們在對其進行譴責的同時,也應反思:為什麼這些孩子小小年紀會如此心狠手辣?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他們的暴力人格?
校園暴力
危害何其大
校園暴力也被稱為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多是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被欺負會對個體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校園暴力如果不及時制止,會對受傷害的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比如經常做噩夢、恐懼、失眠,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受傷害的孩子由於長期被欺負,也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他們往往會表現得自信心不足,也有些會通過攻擊弱者,以尋求心理平衡。長大後這些孩子甚至會對社會形成一種陰暗的看法,仇恨社會。有的時候,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後不會主動告訴大人,但他們的行動還是會露出一些不尋常的地方,如裝病不上學、不願獨自出門、出現無法解釋的傷口、回家時衣服和書本常有破損、突然無故大發脾氣、睡覺時偷偷哭泣、變得富有攻擊性等。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和學校不及時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受欺負的孩子還會受到精神上的傷害。他們會變得焦躁不安、沮喪,甚至自虐。孩子們因受辱而自殺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有時僅僅是口頭侮辱也會使他們走向極端。
專家表示,當孩子向父母哭訴被欺負時,父母千萬不要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的小事,尤其是在孩子處在初中後期和高中前半段,不可輕易聽之任之。同時,校園的施暴者多是學校的邊緣學生,他們多數不被家長、老師和同學接納和認可,容易感受到被排斥的感覺,時間長了,也容易自暴自棄。此外,施暴者如果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走向反社會人格,不會用和諧的方式解決問題,一味依靠武力,而且暴力容易「結團」,如果不及時制止,容易讓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校園暴力背後
有種種成因
我們相信每個孩子初臨人世的時候都無比天真可愛,鮮有天生的惡棍。然而在一些校園暴力事件中,打人的孩子卻獸性大發。行為失控的背後,往往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多重失責,把矛頭單純指向孩子無濟於事。無論施暴者還是受害者,家長都是逃不過的「第一責任人」。一個缺乏愛的家庭和環境,也難以給孩子的內心埋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龍應台女士曾講過在歐洲看到的一個街頭細節:過十字路口,偶爾有人會搶紅燈;但如果一群人里有小孩,人們再焦急也會等到綠燈亮起才過馬路。她認為,這是因為所有人都秉持共同的社會默契: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就是給他們一個最好的未來。
廣州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幾乎每個施虐狂都可以從他們的童年中找到這樣的答案:他們也曾是被嚴重虐待的對象,並且,被虐待得越厲害,就越有可能成為可怕的施虐者。「養育者粗暴地對待孩子並絲毫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那麼這個孩子就會有一個分裂的人格,他也由此經常生活在強烈的心理衝突中,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引發他激烈的反應。」
最近筆者觀看了一部影片《小孩不笨》,片中出身卑微的成才父,曾經因為打架而坐牢並且腿被打斷,他有一個兒子,出來後希望孩子能在學校有出息,但是兒子卻跟父親一樣只會打架,學業非常糟糕。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也變成了一個非常叛逆,喜歡打架的青年。
其實,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為都是向父母學的!有的父親動手打母親,或是父母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會覺得:「爸爸或媽媽也打人,我也可以這樣對別人!」在青春期之前,家長對孩子的暴力行為還可以「壓」得住,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叛逆心更重,這時就「壓」不住了。孩子內心長期積累的憤怒情緒,也會通過攻擊弱小者得以宣洩,以達到心理平衡。
有調查發現,欺負人的和被欺負的總是相對固定,也就是每個學校或者班級有一些人總是被欺負,有一些人總是欺負別人。往往,欺負別人的人,許多都有來自家庭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家庭成員用暴力來溝通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欺負別人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反觀被欺負的對象,他們的家庭大多是喜歡隱忍、沉默,發生問題也總是從自身去歸因。被欺負,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從被害人學上來講,這就是受害人人格。
所以,不論哪一方,父母關愛的缺位,溝通渠道的缺失,都讓孩子們的心智走向了不健全,選擇了施暴或忍受暴力。
敬畏生命
重視孩子人格養成
「校園暴力」這一問題在國外也相當普遍,各國都採取了相應措施。法國對「暴力玩具」說「不」,現在國際上流行的「暴力玩具」、有暴利行為的電玩等,在法國都不受歡迎。法國人認為,小時候如果經常用玩具「模擬殺人」、用血腥解決問題的人,長大後難以成為愛好和平的好人,至少會遠離善良與仁慈。
德國學校對校園裡出現恃強凌弱的「小霸王」的態度鮮明,打擊力度也很大,其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西方國家。在德國,對兩次記過後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權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強制性管教。有一位小學校長曾嚴肅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日後興許就成了又一個禍國殃民的希特勒!正是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監督下,德國校園裡的「小霸王」日益減少,校園暴力案也較少。對孩子傳授「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很多父母都會特意送給幼兒小狗、小貓等做禮物,幼兒園也會養很多的小動物,由孩子們輪流負責飼養和照顧,家長和老師要求他們一方面與小動物一起遊戲,一方面學會細緻地照顧弱小的生命。而虐待小動物的孩子輕則受到批評,重則可能受到懲罰。這種以親自動手餵養小動物為載體的「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同情和幫助弱小者。對於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要儘力相幫,培養他們做人的道德。
英國強制「小霸王」家長上養育課,法庭會強制家長接受養育課程,學習如何正確引導兒童。那些不服從這項法規的家長,將被處以最高1000英鎊的罰款。
新加坡舉辦了一個名為「無暴力周」的活動。為配合這一活動,新加坡各媒體號召中學生們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手機,在「無暴力周」期間給同齡人發送「保持鎮靜,不使用暴力」的簡訊,積極勸阻諸如起污衊性外號、打架、欺負弱小等各種可能發生的惡意行為,從而喚起全社會對「校園暴力」問題的關注。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龍應台說,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在暴力事件頻發後,單純指責懲戒施暴者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學校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還應更多地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們的心理很脆弱,需要老師、家長的引導幫助,這一點如果重視不夠,可能會導致孩子們產生扭曲心理。所以,學校、家庭乃至社會應該多關注孩子們的人格培養,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學會敬畏生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來源: 齊魯晚報
以下內容由今日頭條提供相關閱讀
美女老師誘男生發生關係30次
App專享 新浪教育 8567 2015-07-21 08:00
14歲女孩遭欺凌 校園暴力帶來的危害
99健康網 407 07-20 12:12沒有懲戒,怎能管住頻發的校園暴力?
紅辣椒評論 27 07-20 16:29國內政法國外應急 法制的七個特點
熱 光明網 0 07-20 16:48
樂至:廣場健身操讓市民健康生活「動」起來
熱 四川經濟網 10推薦閱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黑社會的人為什麼喜歡戴金鏈子?
※地產江湖之地產大腕們的根基背景
※江湖啟程,帶上這瓶酒!和粱大俠小黃瓶一起踏上江湖路
※美女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