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壯文集——《太乙金華宗旨》釋題

《太乙金華宗旨》一書,乃呂祖師所著。為道教之重要丹書,被收入道教經典寶庫——《道藏輯要》,是我國古代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太乙門修鍊之主要丹書之一。

《宗旨》曰:「道本無隱。」所以,《宗旨》對內丹大道直言不晦,將修道秘旨直泄不遺。正如柳守元為《太乙金華宗旨》題詞所說:天仙之訣,「徹上徹下,徹始徹終,會而通之,直而示之。」「從落地說到天上,將歷歷相傳之秘法,原原本本,真真實實,洞然於心目間,而復以之訓迪後人。」本書在道教丹經中,佔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宗旨》弁言稱之為「萬法歸宗,至尊法旨。任爾為仙佛、為人天、為山河、為六道、為鬼怪、為昆蟲草木,無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心心相印,法法歸宗。」所以,太乙功可容納百家功法,是有其根椐的。

本書不僅對修鍊之具體步驟層層揭明,而且每修鍊一步,都有相應的功效來驗證,絕不是不可捉摸的玄談,更不是虛言妄語,而是真實可靠的,可以驗證的。《太乙金華宗旨》曰:「靜中綿綿無間,神情悅豫,如醉如浴,此為遍體陽和,金華咋吐也。既而萬類俱寂,皓月中天,覺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為心體開明,金華正放也。既而遍體充實,不畏風霜,人當之興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黃金起屋,白玉為台。世間腐朽之物,我以真氣呵之立生。紅血為乳,七尺肉團,無非金寶。此則金華大凝也。」從金華乍吐到金華大凝,層次分明,步步可驗證。

特別指出的是「遍體充實,不畏風霜。」把它作為修鍊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丹書中是少見的,也是太乙功的獨特之處。一般氣功主張「避風(寒)如避箭」,而太乙功卻明確提出「遍體充實,不畏風霜。」這不僅為古人的實踐所證實,也為現代太乙功學員的實踐所證實。例如:江蘇東台市富安中學函授學員某某,以前曾煉過全國很流行的氣功五種,但並未解決「半夜吐痰含血絲」和怕冷的問題。他在煉功總結中說:「煉太乙功十多天,半夜吐痰就無血絲了。由怕冷變成了不怕冷,抗寒能力明顯增強。無論如何受涼,都不感冒。精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充沛。」重慶機床廠函授學員某某,以前曾煉過全國很流行的氣功兩種,但仍常患感冒,每月一至兩次,為此才煉太乙功。煉功以來(約半年)從未感冒過。健康狀況較以前大有改進。廣安縣某小學教師某某,患鼻咽癌,長期流鼻血,經多方治療無效。煉太乙功一周多,不流鼻血了。煉功兩周多,頸部皰塊消散。去年冬天,每日清晨五點多鐘,只穿一件上裝和一條下裝,在室外靜站煉功,不覺得冷,更不感冒。在太乙門入室弟子中,已有不少人,在數九寒冬,只穿短褲光著上身,在室外靜站煉功,並能單衣過冬。以上事例,正是對「遍體充實,不畏風霜」的進一步驗證。

太乙氣功問世以來,很多人對《太乙金華宗旨》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少學員和讀者來信詢問:何謂《太乙金華宗旨》?現就這個問題試述如下。

何謂太乙?

其一、太乙者,大道也。《太乙金華宗旨》曰:「《易大傳》曰:神無方也,無體也。言神無方體,則名言之,而難盡矣。往來無窮,利用出入……斡旋天地,轉運陰陽者,在握其機而已。得其機,則妙用在我,而乾坤皆範圍之而不過矣。機者何?一而已。一不可名,歸之太虛,而浩浩落落一片,神行其間,變化無端,妙用不測。吾何以名之,曰太乙。」「一」名之曰「太一」,而「一」就是「道」。在《道德經》中,「一」和「道」也是同義的。故曰「太乙者,大道也。」

修鍊者就在於握其天地之機,與天地同體。《鍾呂傳道集》曰:「道不遠於人,而人自遠於道耳。所以遠於道者,養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識時。所以不識時者,不達天地之機也。」「天地之機,乃天地運用大道,而上下往來,行持不倦,以得長久堅固。」「天得乾道,以為一體,輕清而在上,所用者,陽也;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而在下,所用者,陰也。陽升陰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於道。」人亦效法乾坤之道,人出生後,「元陽在腎,因元陽而生真氣。真氣朝心,因真氣而生真液。真液還元,上下往複,若無虧損,自可延年。如知時候無差,抽添有度,自可長生。若以造作無倦,修持不已,陰盡陽純,自可超凡入聖。此乃天機深造之理,古今不傳之事。」「公若信心而無猶豫……當且杜其根源,無使走失元陽,耗散真氣。氣盛而魂中無陰,陽壯而魄中有氣。一升一降,取法無出乎天地」,與天地同體,與日月同壽。

其二、太乙者,先天之真氣(元氣)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先天太乙之真氣。」《性命圭旨·紫中道人答問》曰:「其氣乃虛無中來,此氣姓白,喚太乙郎,名元氣……此為先天地之真氣,即是人之至寶。」《元氣論》曰:「元氣始萌,次為太始;形氣始端,又謂太素;形氣有質,復謂太極;質變有氣,氣未分形;結胚象卵,氣圓形備,謂之太乙。」

太乙功以煉太乙真氣為本。所謂修道,實為修鍊太乙之氣也。《性命圭旨》曰:「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氣也。原夫一氣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金丹大道以氣為葯。《入葯鏡》彭好古注曰:「崔公《入葯鏡》,以氣為葯,故首欲人得此氣。」「先天一氣,無極也,無中有也;後天之氣,太極也,有中無也。即此便是金丹大葯。」人的生死安危皆繫於氣,得道入聖也在於氣也。《鍾呂傳道集》曰:「真氣聚而得安,真氣弱而成病。若以耗散真氣而走失元陽,元陽盡,純陰成,元神離體,乃曰死矣。」醫家張景岳曰:「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人之生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何謂陰陽?《太乙金華宗旨》曰:「坎離即陰陽,陰陽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氣。」正如《天仙正理》所說:「仙道簡易,只神氣二者而已。」腎為氣之根,腎藏精,精亦為氣。腎在下,為陰。神藏於心,心在上,為陽。若能心腎交合,陰陽交媾,聖胎可結,金丹可成,長生有望矣!

其三、太乙者,祖竅是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太乙者,無上之謂也。」祖竅就具有「無上」之意。《太乙金華宗旨》曰:「吾宗名曰玄牝之門,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玄竅。」有的丹書稱之為性命之基、萬化之祖、玄牝之門、天地之根、萬法之都、總持之門,真可謂無上者也。

祖竅,天心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天心居日月中。《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羅蕭台之勝,玉京丹闕之奇,乃至虛至靈之神所住。儒曰虛中,釋曰靈台,道曰祖土,曰黃庭,曰玄關,曰先天竅。」天心居日月中,在人身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天心在左右目之中心。千峰老人曰:「二目之中心內,即是祖竅。」此人身之大關鍵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天心者,三才同稟之心,丹書所謂玄竅是也。人人具有,賢哲啟之,愚迷閉之。啟則長生,閉則短折。」長生之道就在於啟開天心。如何才能啟開天心呢?《太乙金華宗旨》曰:「然天心一竅,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開,只可默存以俟。欲識其存,不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丹書所謂是那麼,非那麼,非那麼,卻那麼。才是如如,一開永開也。而功法在於存誠兩字。」「存誠妙用,尚有訣中捷訣。」另文再述。

祖竅乃元神室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元神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腸承之,假如一曰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頭上何嘗微微有些動也。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神有元神識神之分。元神居祖竅,乃真性,來至乾,神火也。血肉之心為識神所依,屬陰火。人之私心雜念,喜怒哀樂,皆識神所為。識神的作用越大,損傷元神就越大。要斷除識神,以保元神。修鍊中,排除雜念,虛極靜篤,煉盡陰滓,以返純乾。

其四、太乙者,北斗也。《太乙金華宗旨》曰:「周天非以氣作主,以心到為妙訣。若畢竟如何周天,是助長也,無心而守,無意而行。仰觀乎天,三百六十五度,刻刻變遷,而斗柄終古不移。吾心亦猶是也。心即斗樞,氣即群星。吾身之氣,四肢百體,原是貫通,不要十分著力。於此鍛煉識神,斷除妄見,然後葯生。葯非有形之物,此性光也。而即先天之真氣,然必於大定後方見,並無采法,言采者,大謬矣。」

心即斗樞,氣即群星。北斗不移,而群星拱衛。心靜「則周身之氣皆上朝。如聖王定都立極,執玉帛者萬國。又如主佐同心,臣庶自然奉命,各司其事」(《太乙金華宗旨》)。按事物發展規律,靜極生動,物極必反。靜到極時,靜就會向它的對立面——動的方面轉化,由靜轉化為動。正如《青華秘文》所說:「心靜極則生動也,非平昔之所謂動也,用精氣神於內之動也。精固精,氣固氣,神亦可謂性之基也。」「心靜則神全,神全則性現。」靜到極時,就能調動先天真一之氣,此即性光,也就是葯。《太乙金華宗旨》曰:「心靜則丹,心空即葯。不著一物,是名心靜;不留一物,是名心空。」又曰:「神丹為何?一切處無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過空心二字,足以了之。」此乃千古不傳之秘訣也。這樣說,也許有人不以為然。我舉個現實的例子,成都市某中學高級教師付某,男,54歲,患心臟病、高血壓、膽囊炎等多種疾病。葯不離身,講課時,都得把葯準備好。一旦不舒服,就得趕快吃藥。痛苦不堪。曾鍊氣功多年,但無效果。於1989年10月學煉太乙氣功。初煉時,總覺得此功過於簡單。在老師的鼓勵下,堅持煉功半年,各種疾病不藥而癒。於90年2月就穿一件衣服了。他說:「往年這個時候,還在穿棉衣。煉太乙功以來,從未感冒過。精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充沛。」心空就是葯,可治病,可強身。

太乙者,北斗也。給人們指明了一條健康長壽之路。太乙也是吉祥的象徵,將給您帶來快樂和幸福。

何謂金華?

《太乙金華宗旨》曰:「往古來今,只此一道。名之為金華,道之因也,就其初功言之也;名之為金丹,道之果也,就其成功言之也。」道之初功為金華,道之成功為金丹。

道之初功為金華。金華果何也?《太乙金華宗旨》曰:「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色,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先天太乙之真氣。」金華即光,光即先天太乙之真氣。真氣充足則性光現。光亦即神火,要得神火發生,必須採用回光之法。《太乙金華宗旨》曰:「諸子只去專一回光,便是無上妙諦。」「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

為什麼注想天心就能神火發生,性光出現呢?《太乙金華宗旨》曰:「道在一身,其機在目。」「人之精華,皆上注於目。」而天心恰在二目之中心,元神所居之處。天心猶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氣皆上朝。「回光既久,此光凝結」,即為金丹。故「金華即金丹」也。這是指道的成功而言。

何謂宗旨?

宗旨之一:在於普渡眾生。《太乙金華宗旨》曰序曰:「道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志在普渡,懷有醫世鴻願。乃體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十字玄義,著書十有三章,以作後學醫世張本。文由是成,教由是授,天尊玄旨蓋如此。」又曰:「觀此書回光驗證章所示,不可以小根小器承當,必思度盡眾生。周天章中所示,一身迴旋,天地萬物悉與之迴旋。方寸處極小而極大,是即身即世,合內外之道。宗旨已昭著矣。無非仰體太上好生之心,期人無復辜負此生年月日,以成大道,以度眾生。」

宗旨之二:見天地之心,以成大道。《太乙金華宗旨》曰:「呂祖雲,自然曰道。」順其自然則與道合,反之則與道違。萬事萬物無不按自己的發展規律自然變化,並沒有什麼東西去主宰它。《太乙金華宗旨》弁言曰:「當一陽初復,倏然而來,莫窮其跡,莫究其因,大地陽和,已無不潛行而默運,以為此天地之轉運也,而天地不得而自主。以此日月之進退也,而日月亦聽其自然。風雲變易乎上,草木萌動於下。大矣哉,時之為用也。是故言道者,不離目前。即一言一動、一事一物,無不可見天地之心。任陰陽剝換,時令推遷,而無思無為,終古寂然不動。今人舍目前而談玄說妙,則違乎時也。違時則與道背馳,何時而有見道之日乎?天下之動貞於一,動變不居,何可言盡。觀乎時而萬變皆在目前矣。從目前一一消歸於太虛,謂之見天地之心可,謂之大道之宗旨可。」應順自然,天地之心可見,大道可成。

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1991年3~4期


推薦閱讀:

周壯文集——我命在我不在天
周壯文集——長生之道淺說
周壯文集——大德論

TAG:文集 | 金華 | 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