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通鑒》評論(三十九)

第六十四卷紀六十四

明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

夏夑曰:徐文貞草世宗遺詔,始創為此格,自蠲田租、逋賦常例外,余皆悉入《遺詔》,……高拱、郭朴為先帝、新主兩世之罪人可也。

居士曰:徐階把上述內容寫進遺詔是借用朱厚熜之口,一方面否定朱厚熜路線,一方面對朱載垕施壓,強迫他必須執行既定政策,所以帝國初期的政策實際上是徐階策略,等於徐階已經掌握了帝國權柄。而高拱所做是對徐階的否定,二人在政治立場上固有差別,但在權力運作上是等價的。只是徐階的施政方向更符合當時的階層利益、限制皇權,而高拱迎合皇權而反對社會,故此高拱被描繪成為反動人物。實際上他整頓吏治,任用官僚也很值得圈點。

守禮自吏部侍郎改南尚書,會閣臣李本署吏部事,希嚴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禮下考,勒致仕。世宗素知守禮賢,一日,問:「守禮安在?」左右謬以老病對,帝為嘆息久之,至是始起用。

居士曰:朱厚熜判斷官僚「賢」或「不賢」的標準,一在於能否明白自己的心意,二在於是否能夠為自己承擔罪責並承擔分權任務,葛守禮無疑不符合他的用人標準。之所以將故事安排在朱厚熜身上,一如蘇軾被啟用,功勞被算在趙頊身上(事見1088年),為的是重新塑造已故皇帝的形象,減少人們心中皇帝專行、缺乏識人之明的印象,同時是用籠絡的辦法警告在世的官僚,不要清算過去的政治是非,更不能否認已故的皇帝。

給事中吳時來言:「兩廣總督譚綸,總兵俞大猷、戚繼光,宜使專練邊兵,以省諸鎮徵調。」兵部複議言:「大猷才宜於南,嘗試於北不效,且老矣。」乃召綸、繼光至京師。

居士曰:俞大猷和譚綸、戚繼光都是抗倭英雄,但俞大猷主要是在前期抗倭,那時候以真正的日本倭寇為主,主要的戰爭形式是水戰,所以他只適應南方的水戰而不適應在北方的陸地戰爭;而戚繼光和譚綸在後期抗倭,雖然仍然有倭寇存在,但十分之七的已經是地方農民,所以適用於對抗農民戰爭。

是月,吏部請再恤先朝建言得罪諸臣員外郎申良,給事中張逵、常泰,清紀郎周鐵。上初不許,言官王洽、龐尚鵬力爭,乃詔贈恤如例。惟光祿少卿馬從謙,以中官所撓,竟不許。

居士曰:朱載垕受制於徐階,一如朱厚熜受制於楊廷和,雖然朱載垕在即位的時候表現柔和,但已經開始醞釀奪權計劃。第一,將自己派系的人馬陳以勤、張居正等援引入內閣,增加自己的派系勢力;第二,儘管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但不排除齊康彈劾徐階為朱載垕指使;第三,即任用宦官,現在宦官的意見已經可以干涉到朱載垕的判斷,證明其涉入政治之深。事實上,因為皇帝與朝臣關係的隔閡及其權力爭鬥,皇帝任用宦官幾乎成為一種必然,所以即使朱載垕並沒有早死,繼續專制,將權力轉交給宦官也是必然之舉。

明穆宗隆慶二年(戊辰,公元1568年)

(石星)因條上六事:日「養聖躬,講聖學,勤視朝,速俞允,廣聽納,察讒譖。」疏入,上怒,以為惡言訕上,命廷杖六十,黜為民。

居士曰:朱載垕以其短命、作惡較少而在明代的皇帝中享有「好皇帝」(《明史》稱他為「令主」)的名頭,但實際上這位「好皇帝」根本聽不進任何批評意見,只願意待在後宮中縱慾。而一旦有人對他進行監督,一樣會遭到肉體、精神的傷害以及政治處罰,明代皇權到此時已經完全失控,就算品行再端正的人坐在這個位置上也不可能成為好皇帝。

丙子,幸南海子。先是左右有言商海予之勝者,上將往幸,都給事中王治率同官諫,內閣徐階、尚書楊博等並阻止,皆不聽。至則荒莽沮涇,上甚悔之。

居士曰:南海子即南苑,是元代以來的皇家園林,絕不至於「荒莽沮涇」,只是朱載垕和群臣為此事抗爭許久,無形之中對南海子的期待增加。一旦到了該地,發現自己所獲得遠遠低於自己對他的情感附加和希望附加,覺得南海子並不值得自己這樣去抗爭,自然會失望,而不是因為園林的景緻本身不好。

初,張齊奉命犒軍宣大,納鹽商金……其後王廷、毛愷等,竟發齊受邊商銀,劾,戍之邊。時以為朋黨修隙之漸雲。

居士曰:如果以按照政見劃分不同的政治勢力作為朋黨的標誌,則此事完全看不出朋黨開端;如果要以政治平衡作為朋黨的存在依據,則應該是在朱厚熜上台啟用張璁開始,其後任用夏言、嚴嵩、徐階都是朋黨形成的重要過程,而張齊事件不過是朋黨矛盾集中爆發而已。

是月,山西靜樂,有男子李良雨化為婦人,巡按御史宋縹言:「此陽衰陰盛之象,宜進君子退小人,以挽氣運」,上嘉納之。

居士曰:在今天看來,這是典型的性別異常,男性和女性之間在極少數狀況下可以相互轉化。但就當時的社會而言,也不排除男性在摘除睾丸以後,試圖當宦官而不得,或者本身手術並不成功,而進行的性別轉化。

明穆宗隆慶三年(己巳,公元1569年)

上頗耽聲色,陳皇后微諫,上怒,山之別宮,外庭皆憂之,莫敢言。仰庇入朝,遇醫禁中出詢之,知後寢疾危篤,即上疏……上手批答曰:「後無子多病,移居別宮,聊自適以冀卻疾。爾何知內庭事,顧妄言!」……及旨下,中外驚喜過望,仰庇益感奮。

居士曰:詹仰庇先生小心翼翼地講了真話,而被朱載垕以謊言搪塞,朱載垕並沒有改變自己作為的實質舉動,反而是文過飾非。詹仰庇先生唯一獲得的結果只是沒有受到處罰而已,這就值得「驚喜過望」以及「感奮」,足見當時的帝國官員已經對皇帝充滿恐懼且不抱任何希望,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能夠理解他們何以將朱載垕稱為「好皇帝」。

拱性強直自遂,頗快恩怨。及再入閹,盡反徐階所為,凡先朝得罪諸臣,以遣詔錄用、贈恤者,一切報罷。且言:「《明倫大典》頒示已久,今褒量議禮諸臣.將使散皇在廟之靈何以為享?先帝在天之靈何以為心?而陛下歲時入廟何以對越二聖?」上深然之。

居士曰:高拱的所作所為讓人想起了1085年趙煦統治時期的黨爭案,一旦圍繞著過去的政治議題向政治對手發難,未來所有的政治內鬥將全部內耗在無聊的歷史問題和政治偏見上,這才是明朝黨爭的正式開始。

第六十五卷紀六十五

明穆宗隆慶四年(庚午,公元1570年)

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去皆遮留,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瑞尋履新任,復為張居正所構,遂謝病歸。

居士曰:江浙一帶民眾痛哭,是因為海瑞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制度,只靠個人威嚴治理地方,當地官僚不敢犯法而不是不能犯法,所以這種治理實際上只是延緩了腐敗和盤剝民眾的時間。一旦海瑞離開當地,舊有的官僚系統便會捲土重來,變本加厲對民眾進行盤剝。

時高拱言:「比來章奏,鋪綴連牘,言多意晦,端緒難尋,反可竄匿事情,支詞假飾,非人臣奏對之體,請嚴加禁約。」從之。

居士曰:1570年正是文壇上所謂「後七子」活躍的時期,他們主張復古運動,將文章寫成《戰國策》或《呂氏春秋》的樣子,恢復古人的「不懂」。而其影響極大,此時已經再次影響到公文寫作,而高拱為首再次通過政治手段對「不懂」進行鎮壓,一如李諤批評當時駢文和朱元璋痛毆茹太素進行複雜的文章寫作。

拱再出,專與階修隙,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賴上仁柔,弗之竟也。

居士曰:如果朱載垕真的「仁柔」他就不可能有力在徐階統治下重新提拔高拱,那時候他是為了搞政治平衡而讓高拱回到政治舞台,現在他不允許高拱打壓徐階,同樣也是為了政治平衡,避免高拱成為第二個徐階,影響到自己的權力。

明穆宗隆慶五年(辛未,公元1571年)

六月,辛卯朔,京師地震者三,詔百官修省三日。

弘曆曰:天道變於上,人事應於下……且百官果以三日修省而效,則三日之外,其戲渝懈怠,所以召災而致異者,更不知當何如矣。亦何異一暴而十寒耶?

居士曰:弘曆這話未免有些偏頗,因為所謂畏懼上天其實就是一個心理防線,或者說是道德底線。朱厚熜統治時期,不但對於天象示警毫不在意,而且有時故意製造祥瑞欺騙上天,毫無底線和廉恥可言;而朱載垕至少能夠在天象示警的時候反思自己,保留了帝國最後的尊嚴和體面以及皇帝的反思能力,僅此一點來說就不至於批評。

是月,楊博至京師,專理兵部,乃陳薊鎮戰守方略,謂:「議者以守牆為怯,言可聽,實無少效……」因陳「明應援、申駐守、處京營、諭屬夷、修內治」諸事,上悉從之。

居士曰:中原地區的北部防線即冀遼防線屬於平原地帶,北方正對游牧民族,適合防守而不適合進攻,楊博提出守戰思想是明智之舉。而他又強調後「諭屬夷、修內治」等,與後來袁崇煥的「守為正著,戰為奇著,款為旁著」思想一致,或許可以視為袁崇煥思想的又一來源。

明神宗隆慶六年(壬申,公元1572年)

己亥,復戒諭廷臣,詔曰:「近歲以來,士習澆漓,官方刑缺,詆老成為無用,矜便佞為有才……諸臣宜祓除前愆,共維新政……」於是百僚皆惕意。

居士曰:張居正這時已經驅逐高拱,並且決心和馮保、李太后合作,作為內閣首輔,張居正有起草詔書的權力,司禮監大太監馮保有審核的權力,李太后作為實質領袖可以命令官員落實。換而言之,即以張居正一人之身,兼有唐代三省的權力,即完整的相權。並且在內也沒有人可以制衡張居正,因此他希望息事寧人,使國家重回正軌。但對於當時人來說,已經習慣接受由皇帝進行獨裁,一旦由其他人染指權力,必然遭到圍攻,所以儘管張居正試圖重塑朝政,卻開始受到其他官員的冷眼,後來張居正拒絕守喪(奪情)一事所引起的非議緣由也在於此。

九月,壬寅,葬庄皇帝於昭陵。

《明史》贊曰: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巨萬……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與!

居士曰:朱載垕在位六年,驕奢淫逸,最終縱慾而死,即使「尚食歲省巨萬」也在其他方面浪費有餘,總之與「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八字毫無關係。

(沐)朝弼鎮滇有年,素驕,事母嫂不如禮,奪其兄朝輔田宅……朝弼恚,欲殺昌祚,撫、按交章言狀,並發其殺人、通番諸不法事……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

居士曰:自從沐英家族駐守雲南開始(1383年)至本年攻擊189年,在近兩百年的時間內,明朝始終靠著沐氏家族的忠誠維繫對雲南的統治。朱元璋的原本意圖是通過沐氏家族實現對雲南地區的控制,但至此非但云南沒有改變其土司獨立的情況,反而沐氏家族開始與當地習俗融合,開始土司化。


推薦閱讀:

評論:張靚穎能不能成為一代歌后
老虎咬人,到底什麼是規矩?丨鳳凰評論
[評論隨筆]明朝滅亡的主因-----論萬曆與崇禎的正負極運動
網友精彩評論留言彙集(十一)
白銀姦殺案真兇落網,一副手銬背負著2.5公升的眼淚丨鳳凰評論

TAG: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