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對宮頸癌術後膀胱功能重建的臨床研究

針刺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對宮頸癌術後膀胱功能重建的臨床研究

目前,子宮廣泛性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是早期宮頸癌的常用治療方法。由於手術切除範圍廣,膀胱輸尿管周圍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損傷,往往導致患者術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礙,對膀胱充盈的敏感性降低或喪失,自主排尿受到影響。據國內報道,約有30%的患者出現宮頸癌術後尿瀦留,需較長時間留置導尿管,膀胱的功能恢復緩慢,無論從經濟上或心理上給患者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宮頸癌術後膀胱功能的恢復成為圍手術期所關注的問題,筆者應用針刺八髎穴配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重建宮頸癌術後患者的膀胱功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4年10月一2008年2月期間,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1995年修訂的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診斷為I b~II a的子宮頸癌而行廣泛性子宮切除加腹膜外盆腔淋巴清掃術後的患者121例,年齡在30~65歲之間,平均46歲。其中鱗癌97例,腺癌24例。排除合併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按手術順序,用單盲法隨機分為針刺組、反饋組、聯合組與對照組。4組患者在病情、年齡、體質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屍>O.05)。

2.治療方法

各治療組均於術後第3日開始治療,療程同為12 d。3個治療組均在對照組治療同時加用相應療法,且均於術後第7日開始尿管定時開放,每2~3 h進行1次,2 d後給患者排空膀胱後撤尿管,囑患者正常飲水,4 h後囑患者自主排尿,測殘餘尿量,當殘餘尿>i00 mL重新放置尿管,繼續治療。

針刺組:患者取側卧位,用2寸「華佗牌」針灸針直刺入雙側上髂、次醪、中髎、下髎穴約1~1.5寸,用平補平瀉法,得氣後留針30 min,每日1次。

反饋組:採用盆腔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Laborie公司提供,型號:SA9800)進行治療。患者排空大小便後取側卧位,囑患者安靜,充分適應環境,做到徹底放鬆。常規應用生理鹽水消毒肛周,將電極用石蠟油潤滑後輕輕插入肛門,接通導線,給予生物電刺激,採用頻率20 Hz,根據患者感覺設定電流40~75 IIlA,每次治療時間30 min,每日1次。

聯合組:針刺八髎穴,同時配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同前2組。

對照組:給予宮頸癌術後抗炎及會陰、尿道口的常規護理。

3.觀察指標與方法

①術後第9日殘餘尿量測定:患者術後第9日撤尿管4 h後自主排尿,行B超檢查膀胱內殘餘尿量。②比較4組術後15 d殘餘尿量及尿瀦留的發生率:尿瀦留診斷標準採用FIGO1995年修訂的子宮頸癌的診斷標準,尿瀦留是指術後14 d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雖能自行排尿但殘餘尿量>100 mLE2]。

4.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

臨床資料匯總後,由統計學專業人員分析處理,依據不同的研究資料採用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分析用SPSS軟體處理。

5.結果

5.1各組術後自主排尿後殘餘尿量比較

術後9 d首次自主排尿後,各組殘餘尿量經方差分析,,=15.84,P<O.Ol,總體比較各組有差異。又經均數間兩兩比較 SNK-q檢驗(student—Newman-Keuls法),聯合組與各組比較。 P<O.01:針刺組與反饋組比較,P>O.05:針刺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反饋組與對照組比較,P<O.01。

術後15 d各組殘餘尿量經方差分析,F=45.90,P<0.01,總體比較各組有差異。又經均數間兩兩比較SNK-q檢驗(student-Newman-Keuls法),聯合組與各組比較,P<O.01;針刺組與反饋組比較,P>O.05;針刺組與對照組比較,P<O.05;反饋組與對照組比較,P<O.01。

5.2各組術後15 d尿瀦留髮生率比較

聯合組35例,發生尿瀦留2例,發生率5.71%;針刺組31例,發生尿瀦留7例,發生率29.17%;反饋組30例,發生尿瀦留6例,發生率25.00%;對照組25例,發生尿瀦留9例,發生率56.25%。經多個樣本率行比較,x2=42.75,P<O.0l,又經率的兩兩比較(多重比較,Scheffe法)顯示,聯合組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屍<O.05),其他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

5.3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反饋組有1例出現輕度腹瀉,2 d後自行消失:2組患者均無明顯暈針、過敏等不良反應發生。

6.討論

行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宮頸癌患者容易發生尿瀦留的原因在於手術切除範圍廣,膀胱失去子宮附件、韌帶及盆腔結締組織、陰道上端組織等的支撐,且廣泛的剝離造成盆腔部分神經叢損傷,影響了神經傳導和血供,使膀胱感覺降低,引起膀胱功能障礙,逼尿肌反射差而出現尿瀦留。術後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留置導尿管,加之術後患者抵抗力降低,易繼發尿路感染,會延緩膀胱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後預防尿路感染的同時還應儘早恢復膀胱的功能。

宮頸癌術後膀胱功能障礙一般屬中醫學「癃閉」範疇,其發病機理主要是手術創傷使沖任及脈絡受損,致氣血虧虛,腎與膀胱氣化不利,開闔失司,以致小便不暢。八髎屬膀胱經腧穴,具有調節膀胱氣化功能;穴位解剖位置為骶骨神經八孔,所傳出的神經,內支配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臟器,外分布於前後二陰,針刺八髎可刺激骶神經根傳出及傳入神經纖維,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內括約肌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運動,促進二者協調運動,完成排尿反射。

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是一種盆底康復治療方法,通過電刺激激發一個被動收縮。使盆底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和放鬆,使之得到被動鍛煉,同時提高盆底肌肉的靜息張力,刺激尿道括約肌收縮,進行盆底肌收縮和舒張訓練,使患者恢復盆底肌肉群協調舒縮的功能,通過神經迴路進一步增強尿道括約肌收縮、加強尿控能力。

本觀察結果顯示,聯合應用針刺及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能促進盆底神經傳導恢復和神經網路重建,興奮神經、肌肉組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盆底肌肉的功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得到儘快的恢復,提高患者術後膀胱充盈的敏感性,加強尿道括約肌的作用,能明顯減少殘餘尿量,降低宮頸癌術後尿瀦留率,縮短尿管留置天數,儘快恢復膀胱功能,促進自主排尿,重建宮頸癌術後的膀胱功能。


推薦閱讀:

陳姓豪華祖墳(80樓反饋)|
命書反饋之 【午月乙木得玄武】
2015年第一輪專項巡視公布9單位反饋情況
廣西黨委巡視組向被巡視地區(單位)反饋2015年第一輪巡視情況
如何提供和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TAG:生物 | 臨床研究 | 反饋 | 宮頸癌 | 刺激 | 功能 | 研究 | 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