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特級教師:我為中國的語文教育擔憂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我為中國的語文教育擔憂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6:23中國青年報微博

  這幾天,在北京參加由國務院參事室主持召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座談會」,聽了饒毅、施一公、張傑、徐冠華、李延寶等知名科學家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兒童教育中心朱利安·瓊斯等人的報告,從人才的培養想到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心裡頗不寧靜。一個特彆強烈的感受是:我為中國的語文教育擔憂。

  我為中學的語文教材建設擔憂

  教材是給學生用的,因此,教材編寫要聽聽學生的反映,了解學生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在高中學生中做了一個調查,要求學生寫出高中教材里最喜歡的篇目和最不喜歡的篇目。結果是:學生最喜歡的篇目前10名排名是《我與地壇》、《再別康橋》、《荷塘月色》、《赤壁懷古》、《我的空中樓閣》、《故都的秋》、《等待戈多》、《山居秋瞑》、《鴻門宴》、《虞美人》;最不喜歡的前10名篇目是《咬文嚼字》、《改造我們的學習》、《拿來主義》、《簡筆和繁筆》、《離騷》、《紀念劉和珍君》、《逍遙遊》、《祝福》、《柳毅傳》、《物種起源·導言》。

  學生為何喜歡《我與地壇》等10篇文章,我想其原因是這些篇目貼近生活,有人生哲理,讀起來有的彷彿是忠厚的長者在與你促膝交談,有的彷彿是多年未見的朋友在向你傾訴情懷。誠如《我與地壇》里寫的「高歌的雨燕在天地間叫喊,它們是不管這園子昔日的輝煌還是今日的落寞,只要興緻所至,就引吭高歌,只要一息尚存,便唱出自己的心聲」,「冬天雪地的孩子的腳印讓人浮想聯翩,那是一種怎樣快活的場景啊!歡樂、自由……」,「蒼黑的古柏恍若站在歷史長河中的老人,多少滄桑,多少流變就像發生在眼前,生命微苦纖塵,人生倏忽之間……」你說,這樣清新的文筆,這樣優美的語言,學生怎能不喜歡?反之,語言太深奧,距離自己的時代太遠,學生當然不喜歡。

  由此說來,語文教材要注進時代的源頭活水,要跟上現代中學生閱讀的陽光心理!

  現行教材的編寫體例也應該改變。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同一文體相對集中在一冊,這似乎不符合中學生的閱讀心理,這學期教材里全是詩歌、散文,那學期教材里儘是小說、戲劇。試想,學生打開課本,從遠古到現代,文學的河流里行駛的是同樣的船隻,即使是未見世面的小孩子也看膩了,何況是高中生。

  十七八歲正富於想像力的青年人,他們需要萬紫千紅,可你只給他看單色調,學生定然不喜歡,這就如同吃飯一樣:川菜、魯菜、粵菜、淮揚菜,要變換著花樣吃,才有味道,天天吃川菜,會倒胃口的。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和孩子們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五彩繽紛的世界,追尋「成長的歲月」,企盼「心靈的日出」,欣賞「世界的影像」。唯有這樣,在今天「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我們才能通過文學的審美力量,把孩子的眼球從「言情武俠」、「卡通漫畫」奪回到語文教材的世界裡來!

  再有,語文教材的編寫要跳出鐘擺思維的誤區。若干年前,中學生手中就一本教材,24篇課文,這無論從閱讀的量和面來說,都制約著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現在有了新教材,有了與教材配套的讀本,這對於擴大學生閱讀量無疑是好事,可問題是讀本越編越厚,篇目越來越多。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現行高中語文教材分必修和選修兩個時段,其中,必修時段為兩個半學期,教材為五冊,半個學期,也就是10周課完成一冊,每冊有15篇講讀課文,6篇自讀課文,還附有幾篇文學史料介紹。而新課標規定的有效課時是36個,再減去8個作文課時,也就是在僅有的28個課時里,要完成20多篇文章的學習,這樣的「多和快」,老師能把課文教好?學生能把課文學好?我很懷疑這種蜻蜓點水似的語文教育。

  我為中學的作文教學擔憂

  中學作文教學的目標定位是什麼?寫作文,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作文是思想的展示,是個性的張揚,是人品和修養的綜合亮相。可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已經背離了初衷,在功利的導引下,越走越遠。什麼「快速作文」、「作文魔法」,諸如此類的歪門邪道綁架了我們的老師和學生,使中學作文教育陷入了死胡同。

  前不久,讀到中國教育學會郭振友副會長的文章《神奇而又可怕的作文模板》。他講了現在市場上有人推銷高考作文速成制勝的法寶——《作文模板》,包你作文得高分。文章舉例說,北京高考作文《仰望星空》的一篇滿分作文就是套用模板寫的:「仰望星空,貝聿銘堅定了建築的夢想;仰望星空,邰麗華堅定了舞蹈的夢想;仰望星空,袁隆平堅定了讓人遠離饑荒的夢想;仰望星空,劉翔堅定了田徑的夢想;……」

  近日又讀了文匯報刊登的一篇上海語文特級教師的文章《給高考滿分作文的挑刺》,尖銳地批評當前一些高考的滿分作文,套話連篇,文風不正,初讀,「不能不被作者的才華所折服,優美流暢的語言、大量的排句,旁徵博引」,但仔細一讀,要麼都是套話,要麼就是堆砌文化典故。並舉例:安徽一位考生的滿分作文《不會變的是堅持》:文章用三個小標題:堅持創作的梵谷;堅持信仰的三毛;堅持奔跑的馬致遠。乍一看,文章文采飛揚,很有感染力,似乎該學生讀書也多,還有積累。但是,你細細推敲,文章貌似華美,實則故弄玄虛。

  為什麼學生喜歡寫這類華而不實的文章,這與我們的高考的閱卷程式、命題機制、急功近利的語文教育有沒有關係?

  先說閱卷環境:目前的閱卷環境決定了閱卷者只能是走馬觀花,不可能仔細推敲。所謂幾十秒鐘定乾坤不是誇張。現在許多考生都明白:在很短的時間內,要贏得閱卷者的好感,就得在外在形式上、語言的處理上討好閱卷者。至於內容的邏輯性、生活的真實性,閱卷者是無法顧及的。所以他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中規中矩的華麗文章。

  再說我們的命題機制。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的語文命題、作文命題,從一套走向多套,從命題作文到話題作文,我們的試題常態是板著冷麵孔,似乎總有點脫離生活,尤其是近年來「文化作文」多半能拿高分,因此許多考生的作文都熱心於指點江山,褒貶歷史,以表現自己的文化底蘊,滋長了浮躁的文化風氣。

  再來看看近年來法國和美國的部分高考作文題: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來自教育?2.藝術是否可以改變我們的現實意識?3.人們是否可以不受磨難而滿足慾望?4.認識他人是否比認識自己容易?5.你認為什麼思想、發明、創造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6.誰是你們這一代的代言人?他會傳達什麼信息?你同意嗎?為什麼?

  遇到這樣的作文題,那些事先準備的穿靴、戴帽、三段論,用歷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加一個漂亮的開頭和結尾,那些「速構」的或是假大空的作文還有市場嗎?這樣的作文題考的是學生的閱讀水平、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妨學學。

  我為我們的語文教育擔憂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但現在國人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及學英語,什麼原因?

  學生說:語文太沒譜了,我認真學了,認真複習了,考試結果糟透了;我不學,不複習也考這麼多,有時還取得好成績,語文學與不學,沒有區別。

  老師說:語文教育既要強調它的工具性,又要照顧它的人文性,還要突出其思想性,語文教學太高深了,語文教師太難當了。

  語文就是一門學會說話、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寫作)的母語課程,它應當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它的規律可循。我們的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我們的學生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化。

  我們的語文高考要改革,因為高考是一種導向,速構就能得高分,套用作文模塊就有好的成績,誰還去花時間認真學習啊?

  於漪老師說:「母語是一種有形無形,有聲無息的存在,是歷史流注的文化精神,她寬厚的文化涵養著每一個子民,母語教育絕不是多識幾個字,背多少詞……」

  語文,她承載著太多太多的使命,為了華夏民族的崛起,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有思想,會表達,敢創造。成為有堅強體魄、情感豐富、充滿人文情懷的世界公民!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我為當下的語文教育擔憂!我為急功近利的中國教育擔憂!


推薦閱讀:

大美中國 中國大美(024)十大最美古城
施小煒:美國師生是怎麼送禮收禮的(中國青年報 2009-6-4)
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 寇準
研究之三-《山海經》記載的人物與中國上古帝王的聯繫(八) - 天機網
採訪 | 遍訪中國,我從未見過像中國人一樣如此好鬥的、自信的民族

TAG:教育 | 中國 | 教師 | 語文 | 語文教育 | 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