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於食用菌種植研究的教授「菇神」常明昌

鍾情於食用菌種植研究的教授「菇神」常明昌

發布日期:2012-07-27來源:山西經濟日報作者:齊澤萍

據山西經濟日報7月17日頭版報道,常明昌,一個大學教授,26年鍾情於食用菌的種植研究,長期與土地、與農民打交道,身上已沒有教授的儒雅,卻多了幾分企業家的風範。但凡在山西從事食用菌種植、銷售的,常明昌的名字無人不知。 常明昌是山西農業大學教授,他帶著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還有科研團隊;常明昌也是企業家,身兼山西農大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總經理和山西鼎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兩個職務;常明昌更是專家,擔任山西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山西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體系首席專家。 盛夏的六月,記者來到常明昌的蘑菇基地進行採訪。基地佔地60多畝,是常明昌10年前從農民手裡租來的。這裡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記者來到產品展示廳,推門進屋,一股中藥味撲鼻而來,地下整齊地擺放著一圈特大號的盆栽靈芝,每個靈芝的直徑都有半米多。看到記者驚詫的表情,常明昌說道:「這還不算最大的,今年要給一家企業培育直徑超過1米的靈芝。」 在常明昌辦公室的牆上,記者看到一幅「菇神」的字畫,是原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副部長洪紱曾親筆所書,這是對常明昌26年從事蘑菇產業所取得成績的褒獎。 能有今天的成就,常明昌曾付出了超乎尋常的艱辛。1985年,常明昌產生了從事蘑菇栽培的想法,並開始了執著的追求。他白手起家,為了發菌試驗,推著小平車,走街串巷收罐頭瓶。餓了,就啃一包3毛8分錢的速食麵。為早日生產出菇,他找了一塊空地,挖了幾條地溝,蓋上塑料布,這便是他最原始的菇棚。那時,常明昌在又潮、又悶、又熱的菇棚中,燒火加熱、噴水增濕,就像精心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夢想成真。 1999年,常明昌走出了校門,來到國家級貧困縣——安澤縣蹲點扶貧。常明昌發現這裡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林地資源非常適宜蘑菇栽培,便在這裡陸續建成30個大型食用菌生產基地,並創建了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為了解決產業化生產蘑菇消毒問題,他比較了國內所有設計方案和方法,請教了許多專家,探索出了一套連體式雙保險滅菌新方法。昔日被用來燒火的樹木枝條、玉米芯、秸稈、鋸沫等,變成了農民發家致富的財源,兩年為全縣新增產值4000萬元。從此,常明昌在食用菌行業名聲大震。 常明昌帶著記者來到大棚里,他指著地上4個磨盤一樣的土堆說:「這是剛剛接種的4個大靈芝,到秋天就可以長成。」據介紹,種植靈芝在他這兒已非藥用,而是變成了觀賞性盆栽。直徑近一米的靈芝售價在3萬元至5萬元。 記者又參觀了常明昌的蘑菇培育車間,裡面放滿了包括靈芝菌種在內的各種蘑菇培養基。常明昌說:「今年走得特別快,都供應了全省各地的菇農們。」這個基地是常明昌自籌資金近千萬元創立的,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食用菌研究基地。從簡陋的地溝、菇棚,到一望無際花園式的基地,從作坊式生產,到庭院式生產,再到現代化的工廠化生產,時間、空間、科技含量、產量都實現了跨躍式發展。 據了解,常明昌先後在全省30多個縣、市進行科技扶貧和成果轉化,創立了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和白靈菇生產基地,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推廣優良品種300多個,社會經濟效益約16億元,為全省現代化食用菌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

網路種菇技術暗藏5大陷阱,再不知道,就要中招了!
名貴食用菌—姬松茸
種菇牛人真經:頭茬菇要早出,為啥?
活性多糖與食用菌
綠蘆筍和羊肚菌

TAG:教授 | 種植 | 食用菌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