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日「金三角」,不愛罌粟花

今日「金三角」,不愛罌粟花(記者觀察)本報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文並攝影《 人民日報 》( 2011年04月08日 23 版)

①位於泰老緬三國交匯處的索洛鎮。②美斯樂村的茶葉聞名泰國。③阿卡族山民發展替代種植的鮮花。④位於索洛鎮的「金三角」牌坊。20世紀60年代,「金三角」地區罌粟遍地、海洛因加工廠密布,是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而今,其罌粟種植面積從佔世界總量的66%降至10%左右。這裡的罌粟「魔咒」究竟是怎樣被甩掉的?本報記者近日走進這片神秘的土地,探尋「金三角」今昔脈絡。泰國、寮國、緬甸三國相連接的地方,有一個所謂的「金三角」,範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這裡多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極適宜罌粟的生長。過去,由於這裡各派武裝眾多,加上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三國政府鞭長莫及,這一地區便成了種植罌粟「得天獨厚」的場所。三國交界神秘山地記者從曼谷乘飛機啟程,向北經過遼闊的湄南河平原後,一個多小時便到達泰國最北部的清萊府機場。換乘汽車駛上泰國一號公路,巨幅「吸毒者必亡、販賣者必抓」宣傳牌不時映入眼帘。20世紀60年代,「金三角」地區罌粟遍地、海洛因加工廠密布,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每年經「金三角」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左右,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金新月」地區,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和巴西交界的「銀三角」地區並稱為世界三大毒源。但是,今天的「金三角」已經看不到鴉片馬幫從霧氣瀰漫的密林中披荊而來的景象,路上多是背著竹簍從田裡歸來的村民,山岡上鬱鬱蔥蔥,曾遍布山坡的罌粟田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水稻、茶葉、蔬菜梯田從山坡一直延伸到谷底。經過泰老緬三國和國際社會的努力,「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大幅下降,佔世界總量的份額已從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在清萊市,標榜「金三角」一日游的主題線路很多,但那些號稱進入泰緬邊境探秘毒源的旅程只能看到一些破爛的村莊民房而已。現在的「金三角」早已不是當年硝煙四起的景象,這裡山青水綠,星星點點的泰式木屋錯落其間,竹子搭建的吊腳樓錯落有致,山林中經常可見擁抱自然的背包客。清萊市這座清涼、寧靜的小城,一步步被打造成泰北「宜居城市、未來之門」。據當地邊防警察介紹,在泰國政府強大的禁毒攻勢下,「金三角」毒品產地已經大部分轉移到緬甸境內,緬北撣邦高原成為毒品生產、加工、販運的主要地區,這裡罌粟種植面積約五六萬公頃,年產鴉片近千噸,占「金三角」毒品總產量的85%以上。記者從清萊市出發前往泰緬邊境,路上先經過湄占檢查站,然後是清盛和湄塞檢查站。警察仔細檢查過往車輛,因為邊境毒品販賣活動仍然存在,形式更加隱秘。一個多小時後,記者到達「金三角」的核心地帶——索洛,泰老緬三國邊界交匯處的小鎮。以索洛為中心的「金三角」有傈僳、阿卡、克倫、拉祜等許多土著民族,不少人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習慣,其村寨圍繞著新辟耕地不斷遷移,這一原始生產方式很適宜種植罌粟,一片片茂密的叢林砍倒燒毀後,肥沃的腐殖層就可以使鴉片連年豐收。替代種植消除毒品索洛有一個標誌性的「金三角」牌坊,由大理石製成,高4米,門楣上有「金三角」地區的地圖,上面用泰、英兩種文字刻著「金三角」。記者站在泰國一側的山坡上眺望三國交界處,湄公河從北邊迤邐而來,分開了寮國和緬甸,而泰國與緬甸被匯入湄公河的索洛河分開。在湄公河此岸,有熱鬧喧囂的遊客和集市,而在河的彼岸是緬甸、寮國建立的特區,主要項目是吸引周邊遊客的豪華賭場。索洛曾經在鴉片貿易中起到關鍵作用,為這個地區帶來「金三角」這一稱謂。為了展示毒品的危害,泰國建了一個宏大的鴉片博物館。進入博物館,首先要通過一條黑暗、陰森的地道,四周滿布幽靈一樣的浮雕,是那些備受毒品折磨的靈魂。大廳里,紅的、白的、藍的、黃的模擬罌粟花絢麗多姿,卻令人生畏。博物館以詳實的文字、圖片與實物,通過現代化的聲光手段展示了鴉片採制、販賣、吸食過程,記載了「金三角」曾經的「黑色歷史」,告誡人們遠離「惡魔」。索洛屬清萊府清盛縣黛東地區,黛東地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與緬甸有27公里長的邊境線,包括湄占、湄發鑾、湄塞、清盛等縣的傈僳、阿卡、拉祜、苗族等29個少數民族村寨,山民一直以砍伐樹木、種植鴉片為生。從1969年起,泰國開始推行保護泰北地區水源林區、減少山民種植罌粟和促進就業的皇家計劃,通過發展替代種植,以求根除罌粟。在剷除罌粟後,派專家對當地土壤進行分析,結合不同的氣候條件,改種水稻、鮮花、蔬菜、水果、咖啡等作物,同時發展傳統手工業,目前生產各類產品達350多種。2009年,黛東地區參加替代種植計劃的農戶達到97882戶。為了考證替代種植,記者從索洛繼續北上,四周山峰越來越高,柏油路面變成了坑坑窪窪的土路,幾個山頭不時冒出濃濃黑煙,一些山民仍在進行原始的刀耕火種。半小時後,記者來到海拔近千米的村莊——薩諾村,這是周圍最高的山村,距緬甸僅幾公里,對面緬甸、寮國的山峰清晰可見,至今依然是「金三角」毒品販運的必經之道。薩諾村世代居住著阿卡族山民,以前不僅有村民吸食鴉片、也曾種植罌粟。名叫磨奇的阿卡族老人告訴記者,以前30多戶山民都住在山上,種植的水稻不夠吃,肉類食品只能靠打獵,村民營養不良、容易生病,生病後就吸鴉片治病。1978年薩諾村開始進行替代種植,泰國皇室和政府幫助村子修建水利設施,然後剷除罌粟,恢復土壤,經過挑選後,開始種植芒果、荔枝、蔬菜和鮮花,產品由相關機構負責銷售。因為質量有保證,目前這裡的辣椒、茄子、空心菜全部被銷往清萊醫院。此外,政府還幫助村民養殖羊、豬、雞等家畜家禽。現在,大部分阿卡山民搬到了山下,蓋起了磚瓦房,不少家庭還買了摩托車,安裝了衛星電視,村裡還有一所學校和醫院,很少有人再用鴉片治病了。負責薩諾村替代種植的瓦汕把記者帶到一塊花圃旁,記者看到從學校放假回家的彌德和叻篤姐弟正在幫助大人打理花圃。瓦汕告訴記者,種植100多平方米的鮮花,村民3個月就可以收入1萬多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6泰銖),種完鮮花後還可以接著種菜,掙更多的錢,村民生活好過多了。發展旅遊多國合作除了替代種植,發展旅遊業也是提升「金三角」經濟水平的一條道路。這裡地處三國交界,語言不同、文化各異,對遊客極具吸引力。泰國特意命名的「金三角」、鴉片種植區改造的皇太后花園,還有美斯樂中國村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寮國也在打造「金三角」經濟特區,湄公河對岸的特許娛樂區規模宏大,記者不時看到有遊客乘船前往寮國。而緬甸推出了大毒梟坤沙巢穴舊址、邊境第一城大其力以及湄公河三國游等活動,來來往往的遊客促進了「金三角」經濟的起步,這裡逐漸呈現出繁榮、熱鬧的景象。貧窮落後是「金三角」毒源地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實施全方位的經濟開發和替代發展,為當地村民另闢一條生路。禁毒是毒品生產國、過境國、消費國的共同任務,不僅需要泰老緬三國及周邊國家的密切合作,還要有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與。《東盟2020年遠景規劃》確立了合作禁毒的最終目標,即「在2020年以前,東南亞不再有非法毒品,不再生產、加工、走私和消費毒品」。隨著東盟的擴大,寮國、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陸續被納入東盟禁毒合作機制中。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通過技術援助、農業支援、發展旅遊業和邊境貿易等形式幫助「金三角」地區,累計投資超過5億元人民幣支持緬甸、寮國開展替代種植。聯合國禁毒署稱,這項「金三角」綠色禁毒工程是「全球禁毒史上的創舉」,是「造福全人類的宏大工程」。但是由於部分山民缺少資金和技術,而且種植糧食或經濟作物易受氣候影響,而鴉片最終都能賣出去,因此目前仍有一些山民跑到深山裡種植鴉片。清萊府禁毒官員塔納鵬告訴記者,戰爭、毒品、貧窮相互交織,戰爭需要武裝力量、武裝力量需要資金、貧窮需要種植鴉片,三者形成惡性循環,是難以徹底根除毒品的主要原因。泰國肅毒委員會副秘書長沛蓬表示,雖然「金三角」地區的鴉片種植已逐漸衰退,但其他種類毒品的貿易額出現上升趨勢。泰國出現的毒品中,有80%來自清萊、清邁和夜豐頌府的17個縣市,因為靠近毒品生產基地,這些地區毒品問題依然嚴峻,泰國將進一步強化邊境地區的肅毒政策。夕陽西下,在落日的餘暉中,鬱鬱蔥蔥的群山、錯落有致的房屋、蒼勁挺拔的古樹,和緩緩流淌的湄公河凝固成一幅美麗的油畫,在薄薄的暮靄中透出些許神秘。人們盼望在罌粟真正終結的那一天,「金三角」將真正成為「黃金三角」。
推薦閱讀:

老人為緩解癌痛種罌粟 癌痛到底該如何治療
愛如罌粟 - 有意思吧
婚外情是美麗的罌粟花
驚鴻一瞥:罌粟花
罌粟花

TAG:金三角 | 罌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