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梅花山歸來

梅花山歸來作者:王俊 2012-03-19 09:31 星期一 晴

梅花山位於紫金山明孝陵旁,因種有千萬株各色梅花而得名。每年三月,梅花盛開之時,南京都要舉辦梅花節,這時就會遊客如雲,觀者不絕。我在南京生活了七年,明孝陵去了不少次,往梅花山觀梅,今年算是首次。所以一直沒有去,除了有時是因為有事外,主要覺著梅花是應該獨賞的,千人萬人觀梅花,梅的韻味和意涵就看不到了,賞梅也就變成了俗不可耐的事情了。  昨天朋友相約,先爬紫金山至天文台,再從天文台下到紫霞湖,然後從紫霞湖往左,繞過明孝陵,就到了遍山梅花的梅花山。一路下來,既有爬山之趣,又有賞梅之樂,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我們就像春天的蜂蝶一樣,呼朋喚友地出發了,同行者有郭文成、張鵬、郭楠、黃蒙及禤慶文一家。慶文的小女兒Eva才三歲,特別喜歡爬山,非常可愛,很多陡峭之處,我們大人都不敢爬,而她都要爬,也居然都爬上去了,實在是令人驚嘆,其堅韌真是堪比梅花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爬山上,一點出發,四點多才到梅花山,一路上人山人海,人比梅花多。我們開玩笑說,不知道是人賞梅花,還是梅花看人。站在梅花山下,放眼望去,梅花正在怒放,千朵萬朵壓枝低,還真是很美。不過,人也很多,萬頭攢動,彷彿花間戲蝶,遊走不定,絡繹不絕。由於時間不早了,也由於人太多,我們幾個人在梅花叢中走了一小段,就下山出來了,所謂的賞梅,是沒有的。在人海人山之中,梅也是沒法賞的,所謂的梅花節,萬人賞梅,實在是件騙人的事情,也是和梅花的本性不合的。  梅是孤寒獨放之花,在其開放之時,蜂蝶都沒有,它是清靜幽雅、孤芳待知音的。並且,梅的好不是漫山遍野,千萬朵齊放,而是獨居之處,清溪之旁,或高山之巔,有一兩株梅花,自開自謝。也就是說,賞梅的雅趣不是去看漫山遍野的梅花,更不是在萬頭攢動的人群中去賞梅,而應該是去清靜孤幽之處,尋三兩株獨放之梅,獨自一人孤賞,或三兩好友一起品讀,方是真正賞梅,也才能品出梅之韻味。像我們每年的梅花節去梅花山賞梅,實在不合梅的品性,也賞不出梅的意涵,唯有熱鬧一番,與其說是觀賞梅花,不如說是褻瀆梅花。當然,在我們這個一切都被褻瀆的時代,梅的被褻瀆也是必然的。在當今的世代,孤山寒梅,空谷幽蘭,不僅不可能,更要被譏諷嘲笑了。  真正的賞梅心態應該是「我等梅花開,梅花待我來」,賞梅是賞梅者與梅花之間單獨約會,是君子之約。唯有品德高尚、心淡如水、高潔似冰的人,才能同梅花有真正的約會,也才能真正品讀梅花,梅花也才真正為他開。對於一般的普羅大眾來說,梅花是不為他們開放的,他們成群結隊、蜂隨蝶繞的去看梅花,是看不到真正的梅花的,頂多只能看到花,卻看不到梅。對他們來說,最好的不是孤寒之梅,而是漫山遍野的花。不能品讀的人,都是以數量為勝的,就像現在的學術界一樣,只要多就可以,至於好不好,那就沒有多少人去管了,也正因此,我們的學界也是無梅的,只有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花更比梅花燦。  記得有兩首寫梅花的詞,一首是陸遊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另一首是毛澤東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古代中國人賞梅,大多是陸遊式的;現代中國人賞梅,大概多是毛澤東式的。古人欣賞孤寒之梅,今人欣賞俏麗之梅。其實,梅本是不俏的,是自開自謝之物。無奈今人非要把千多萬多聚在一起,要讓她們裝俏,變得俗不可耐,她當然也沒辦法了,就像逼良為娼一樣,一個弱女子,她又有什麼辦法呢?只好去為你們那些登徒子們笙歌艷舞了。在一個大眾化的時代,梅就像被趕上了舞台的大家閨秀,只能被當成戲子或風塵女子了,褻瀆她們的人多,品讀她們的人少。人中君子,花中臘梅,怕是快要絕跡了吧?


推薦閱讀:

《和梅花百詠詩》清·王夫之
梅花易數占卜卦例
梅花易數(八)」射覆案例分享
梅花藏
梅花太極螳螂拳之特點

TAG:歸來 | 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