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化的孔子與政治的孔子

[原創]談文化的孔子與政治的孔子文章提交者:老楓 加帖在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kdnet.net談文化的孔子與政治的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時候都在否定孔子。比較近的有兩次,第一次是二十世紀初的「五四」運動,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第二次是二十世紀中期「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的「批林批孔」。近幾年,由於繼承傳統文化的呼聲很高,學習和傳播孔子學說的熱潮興起,但相應的也出現了全面否定孔子的聲音。孔子該不該否定?本文將通過解讀文化的孔子與政治的孔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文化的孔子?所謂文化的孔子,是指孔子的全部學問及其人格。孔子的全部學問非常豐富,認真分類歸納,大概有以下11個類:一是學習求知教育類,二是修身養性類,三是生活起居類,四是社會交往類,五是行為規範類,六是政治管理類,七是事理哲學類,八是藝術鑒賞類,九是孔子評介弟子類,十是孔子自我命運感嘆及自我評介類,如果把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評介算在內,一共是十一類。這十一個類的學問,今天看來,由於時代的局限,有些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但是,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語言並不過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這話過時嗎?「泛愛眾,而親仁。」 (《論語·學而》)這話過時嗎? 「禮之用,和為貴。」這話過時嗎?「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這話過時嗎?「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這話過時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這話過時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這話過時嗎?這些話不僅不過時,在發生了誠信危機和道德淪喪的當今社會,還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孔子的思想和人格,正是醫治現實社會人們良心和正義發生了病變的良藥。其所以孔子有這個作用,是因為他的主要學說和實踐是集中在人格修養上,是「以人為本」的理論。他教人的行為如何與獸區別開來,教人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人。可以說,孔子的學問是一切哲學的根本,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是社會文明的根本。人們常常說:「作文先做人」、「教書先做人」、「做官先做人」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孔子的「人格理論」是超越時空、超越國界的偉大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要朝著共產主義社會圖景發展。文化漸趨同一,經濟漸趨融合,管理體制漸趨民主科學。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將逐漸淡化並最終退出歷史舞台。當國家消亡之後,孔子的許多話都還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人之初,性本惡。」(「惡」——文化之惡,沒有經過教育,至少不懂禮節)從娘胎里呱呱墜地到成年人,都有一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而人的修養是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國家、不分政治體制的,所以,孔子的理論和實踐有很強的「超越性」。中國歷史上一大批思想家和學人,把孔子尊為「聖人」,並非是「造神」,並非是心血來潮,是對孔子學問和人格的理性認同。完全可以說,在倫理人格學的建設上,在思維和學術的廣博和淵深上,歷史儘管跨越了數千年,但迄今為止,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沒有哪個思想家建立系統的「倫理人格學」,中國大地上還沒有超過孔子的學人,世界上也沒有超過孔子的學人。這就是文化的孔子,一個「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子罕》的孔子,一個「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論語·述而》)的孔子,一個「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的孔子!一個集思想、哲學、歷史、教育、藝術和美德一身的孔子!孔子是不朽的!完全可以喊出「孔子萬歲」的口號。封建統治者將孔子作為精神楷模並非僅僅認同孔子關於政治管理的相關論述,而是認同孔子的全部學問很科學,很適用,認同的是孔子學問的全部系統和孔子本身的人格。也就是說,按著孔子的話去實踐,你會成為一個比較文明的人。全社會的人都照著孔子的話實踐,就會出現集群人性文明圖景。只有集群人性文明圖景作為前提,才能推進社會的進步和建設整體性社會文明圖景。無疑。推崇孔子的思想家的初衷是正確的。與孔子同時存在的學問最有影響的是道家。道家為什麼沒有被統治階級長期尊為精神楷模,是因為二者的「氣」與「性」和思想內容、語言系統、社會作用相比,孔子的精神是陽剛的,老子的精神是陰柔的;孔子對現實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老子對現實社會的態度是消極的;孔子集中論述「人道」,而老子論述的是「天道」,雖然高深,但普通人難以理解,且老子的論述比較龐雜、散漫,沒有孔子集中;孔子的語言淺顯易懂,而老子的話語多晦澀而難以理解;孔子的話語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和廣泛的適用性,相反,老子的話語社會適應性和廣泛性相對弱小。一句話,孔子的學問既適應於任何王朝的官吏,又適應於任何一個平民百姓;而老子的學問僅適應于思想研究者、哲學研究者、科學研究者和政治家這個很有限的範圍。固然有部分民眾信仰道教,但道教文化遠遠逾越了老子文化精神的範疇。剛才提到,孔子的學問並非只限於統治這個階層所學習和應用。統治者樹立孔子精神帶有群眾性。統治者居於管理者的特殊地位,既要用良好的示範行為引領社會風氣,又要用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廣大群眾。這是統治者的責任和義務。當然,良好的文化精神不僅僅只局限於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語系,法家等語系裡也有許多非常優秀的思想。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是偏激的。但這個提法有特定的政治歷史文化背景,也許,董仲仲在當時的思考是有道理的。但是,從歷史的長河與不同歷史階段應運用不同的文化精神看,不論什麼時候都施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則顯然是錯誤的,還是要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上面談到的是文化的孔子,下面談政治的孔子。什麼是「政治的孔子」呢?人們把孔子建立的文化系統和人格形象和封建統治階級聯繫在一起,把孔子本身等同於封建統治者,這時候的孔子就變成政治的孔子了。從本質上看,人們打倒孔子並不是打倒文化的孔子,並不是打倒孔子本身,而是打倒政治的孔子,打倒被政治異化了的孔子。打倒孔子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推翻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從新建立新的政治體制,推進社會的前進。從這點看,打倒政治的孔子是順應了歷史的趨勢的。但這裡,給後人造成了一個極大的誤會,人們往往認為打倒孔子就是打倒孔子建立的文化系統,特別是絕大多數對孔子文化沒有研究和認同的人都會持這個看法。所以,孔子遭受了太大的冤屈。理論和實踐是有區別的,是有距離的,孔子的學問是理論,封建統治者將孔子的文化精神推廣運用是實踐。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第一個是在推廣運用中是否把握了孔子文化精神的真諦,第二個問題是真心誠意地實踐孔子的文化精神還是背離了孔子的文化精神。這裡著重談第二個問題。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史看,一直就存在著真馬克思主義者和假馬克思主義者。不能理解基本精神和雖然理解了基本精神但行動上反對的都是假馬克思主義。對孔子學說的傳播和運用也是這樣,從來就存在著「真孔子主義」和「假孔子主義。」最為典型的是「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那種假孔子主義。打著孔子精神的旗幟,而實際上和孔子精神背道而馳。用民間的話說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也就是說,理論和實踐嚴重分離。這種分離,不是屬於一般的認識上的差異或錯誤,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那樣干不合德不合法不合理,可是他卻著魔式的去實踐,去干傷天害理、損人害己、不顧群眾死活的事。在現實社會中,那種私慾橫暴,貪婪成性,高喊反腐敗而背地裡搞腐敗的屬於這種人。如果這樣的人比較多,形成了一個階層,那麼,這個政權、政治就腐朽了。人們打倒的「孔子店」就是這樣的「孔家店」。這樣的「孔家店」是應該打倒的。封建統治者只要真心實意弘揚孔子的文化精神,同時又吸取其它有益的文化思想,學而不厭,砥礪人格,修身齊家,德才兼備,情為民所系,「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一定能「治國平天下」, 一定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封建統治者。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雍正等帝王在這方面就做得卓有成效。這些人,是孔子精神的積極傳播者和實踐者,是真孔子而不是假孔子。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無一不把孔子作為文化精神的旗幟。真正學習和貫徹了孔子文化精神的統治者都會成功,反之都會失敗。可能有人會說,孔子的「封建等級制度」是應該打倒的。其實,如果「封建等級制度」是孔子建立的,你不用打它也會倒的,因為歷史規律會讓它自行退出歷史舞台。有人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顏淵》),是不是等級?「三綱五常」是不是等級?是不是該打倒?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說的,「三綱五常」不是孔子說的而是董仲舒說的。但兩個人表述的意思不是一種具體的政治體系或管理框架,也只是規範了「上」與「下」的行為主從關係。辯證地看,這種行為主從關係在今天也還存在,就是在西方的所謂現代民主社會裡,也還會強調副總統要忠於國家,忠於總統。只是董仲舒比孔子講得太過,如「夫為妻綱」就絕對了,顯然沒有孔子的科學。但這是後人理解的問題而不是古人本身講話的問題。古人的話需要後人靈活理解和變通運用,這才算是科學地學習繼承。而「五常」(仁、義、禮、智、信),今天可以說是太適用了。一個人不講親愛就有可能蠻橫野性,一個人不講「義」就會見死不救,一個人不講「禮」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一個人不訓練和挖掘智慧的潛力就是草木之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必然說假話,做假事。君不見,當今社會,蠻橫野性的人、見死不救的人、行為「乖張」的人、棄雅緻而行庸俗的人、搞假大空和製造假冒偽劣的人還少了嗎?這些人,就是脫離了「五常」之道啊!有人把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以來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的根本原因也歸結於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守舊、迂弱,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所以要將孔子打倒或摒棄儒家文化。這個觀點,實際上是為那些自私貪婪、昏庸無能的封建管理者所犯罪責的開拓。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和管理的先進與落後,主要是由掌握和控制這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集團或管理階層決定的,因為他們決定發展大計,決定各種生產要素的調遣、調度,決定物質分配形式。俗話說得好:「搞得好不好,關鍵看領導!」話說回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守舊嗎?孔子解讀過的《周易》里多處有「與時偕行」(《乾·文言》等處)的論述,與今天我們說的「與時俱進」完全是一個意思。《大學》里也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話語裡面難道不包含創新思維嗎?其實,孔子的許多話語里都飽含發展和變化的思想,並不是守舊不變。孔子恢復周禮是一個理想,並非復古倒退。當時沒有哲人設計出一個比西周更優秀的社會圖景,而這個圖景離孔子那個時代並不遙遠,比較現實。孔子感到:西周那幅文明和諧的社會圖景遠比紛爭不休、戰亂不斷、強食弱肉的眼前社會優越。這就是孔子愛慕周禮的原因。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迂弱嗎?「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中庸》)「剛毅、木訥,近仁。」 (《論語·子路》) 「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第九》)「仕不可以不弘毅。」 (《論語· 泰伯》)等等。請看,這些話語,哪個字不是鐵骨錚錚!孔子這種力量有自己的特點,很有底氣,蘊藏身內,外柔而內剛。不象那些外強中乾、打腫臉充胖子、浮浮躁躁、鼓一時之勇的沒有人格修養、沒有深謀遠慮、沒有文化底蘊的力量。「無求生以害仁,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這簡直超越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孔子的「殺身成仁」是文化的自我覺醒修成的堅強精神壁壘,「武士道精神」是麻木的奴化服從式僵硬機械尤物。歷史上真正的儒家,有很多勇敢之士,捨身忘我之士。敢於抵抗邪惡,敢於向皇上進言。特別是在政失剛紀之時,區區芝麻官、甚至小民也敢於上書皇上,為國家的治理提出自己的建議。看看現代的人,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精神?!為了個人榮辱安危,都苟且偷安去了。誠然,在政治上,孔子有些消極言論,如「天下無道則隱」之類,但孟子在這方面非常勇毅,提出民眾可以用暴力反對黑暗罪惡的統治,殺死桀、紂這樣的暴君不算弒君,不算違禮。不僅不是違禮,相反是對禮的維護,因為以桀、紂為代表的統治階層已經腐朽沒落,變性變質,不是一個行禮依法的統治階層了,給國家和人民只會帶來災難而不能帶來一絲幸福了。特別是孟子提倡養「浩然正氣」,使人能蓄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人認為,孔子的文化系統孕育了封建政治體制。從文化的角度看,孔子的文化系統屬於「倫理人格學」的範疇,並非是直接管理國家的具體方法的學問。治理國家的方法屬於管理文化的範疇。對於國家管理框架的如何設計,在孔子的所有語系中幾乎找不到隻言片語。國家管理框架的設計帶有「幾何圖形」的性質,需要社會學和物理學的綜合運用。孔子沒有誕生的時候,中國土壤上就已經有了單調的、缺乏穩定性的政治管理體制。其實,要說理論,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和朱熹的「理一分殊」哲學思想才有體現了封建體制特徵之嫌,我們看封建寶塔形專制結構和老子、朱熹的這個哲學理念互為象徵。雖然,國家管理機構的設計需要理論指導,這個理論管理者可以創立,非管理者也可以創立,但是,用什麼樣的管理理論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管理階層手中。我曾經說過,文化存在有相對獨立性,創造文化和運用文化完全是兩回事。即使孔子、老子、朱熹等哲人創立了封建體制建設的文化,主要矛盾還是在統治者身上。因為有一個鑒別優劣的問題,有一個取捨的問題,有一個靈活的問題,有一個發展創新的問題。先哲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知識,文化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填補文化空間的空白。管理體制的落後,只能怪後人,不能怪先哲。否定孔子十分有害,不僅否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些根本因子,而且從客觀效果上保護了導致國家衰亡的極度自私貪婪、不顧民眾利益的封建統治者。在促進國家的發展和富強上,只有深入探討封建統治者導致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徹底剖析批判封建統治者的「人格庸俗化、權力私有化」行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綜合運用各種優秀文化,高舉文化融合主義旗幟,創新民主政治管理體制框架,順應世界文化發展潮流,才能抓住影響中國落後的主要矛盾。射劍要看把子,該打的把子沒有打著,混淆視聽,貽禍思想。我遙想,當人們將矛頭對準孔子的時候,那些作惡多端的封建統治者一定在那裡竊竊訕笑、竊竊私語:「感謝孔子啊,他為我們把箭擋住了!」(2006年正月初二草定)(賈載明,筆名:老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巴金批孔文章《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孔子是「野合」而生嗎?
孔子借傘,此生必看
為什麼經常有人拿儒家黑孔子,卻很少有人拿儒家黑孟子?
69、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子與南子真的關係曖昧嗎?

TAG:政治 | 文化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