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我覺得OK
很久都沒有寫蘭亭序了,作為在中國傳統書法中佔有重要位置的蘭亭序來說,它是每一個書法愛好者都不能忽視的,是每一個書法家必備的freestyle。如果說天下武功出少林,那麼可以也毫不誇張地說天下行書盡出蘭亭。
古往今來,許多知名的書法家都在它的滋養下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無論從書法成就和文學角度出發,蘭亭序都無愧「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
蘭亭集序
又稱作《禊序》、《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
《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
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作為和現代行書表現形式及其貼近的範本,蘭亭序自然也是硬筆書法很好的臨摹對象:其字體轉變之多、空間形式變化之豐富、層次錯落之有致,都值得愛好書法的我們細細玩味。
完美的臨摹除了神形兼備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身臨其境的融入到作者當時的寫作心情,了解創作環境,並充分運用想像力,把自己變成一個參與者,甚至能夠在流觴曲水的遊戲之中遊刃有餘推杯換盞,那就是做到極致了。完全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之後再提筆揮毫,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
簡而言之就是:「老鐵,要走心。」
流觴曲水
是源於中國的一種遊戲,後來流傳至日本、朝鮮半島。夏曆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遊戲非常古老,逸詩有云:「羽觴隨波泛」。
「流觴曲水」源於上巳節這一古老風俗。上巳指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周代有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體以除去凶疾的一種祭祀儀式,朝廷指定專職的女巫掌管此事。《詩經·鄭風·溱洧》記載有鄭國陽春三月祓禊的情景。
漢代時三月上巳確定為節日。《後漢書·禮儀志》載:「三月上巳,官民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魏晉以後上巳改為三月初三,成為一個重要節日,洗濯身體的風俗逐漸演化成臨水宴客和郊外踏春。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人,相聚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祭祀儀式後,舉行流觴曲水的遊戲,四十二人人飲酒詠詩,所作詩句結成了《蘭亭集》,王羲之為該集作《蘭亭集序》。從此流觴曲水,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歷經千年而盛傳不衰。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禊)事也。
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愛我,關注我。
推薦閱讀:
※《蘭亭序》真跡,最全單字版(一字不落),324個字珍藏 轉載
※蘭亭序集字楹聯,醉了!(上)
※《蘭亭序》單字動態示範——千古神貼,輕鬆上手!
※「明」文徵明書蘭亭序真跡
TAG:蘭亭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