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楓橋夜泊》:一次不朽的失眠

2017-05-16 14:05 | 豆瓣:老慢伯

那一年北京舉行APEC峰會,全北京的單位統一放假,適逢北方霧霾圍城,於是一時間南方各地的旅遊景點都人滿為患,不用問也知道是北京逃難來的遊客。當時我去了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這的確是一個讓人心生嚮往的美麗城市。

那時巳經是深秋時節了,金黃的銀杏葉落成了一地地黃金,南北的楓葉早已紅透半邊天。江南秋冬的氣候濕冷,我去的時候一直都在下雨,煙雨濛濛中的江南也別有一番風味。隨處可見撐著雨傘在雨巷穿行的行人,不禁讓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來。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

去一個地方旅行必定要去最有名的景點轉轉,否則於人於己難以交待。蘇州園林舉世聞名是必去的,但是在北京頤和園那樣的皇家園林見多了反而感覺沒有什麼新鮮的,加上那幾日景點隨處可見的操著京味的北京遊客人來人往,讓人無法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江南風韻,恍惚間還以為把北京搬到蘇州了呢。

我在網友推薦下去了平江路,在貓空給友鄰寫了幾封明信片,也沒捨得花錢吃陽澄湖大閘蟹,在其它各處一個人轉來轉去,滿大街都是千篇一律吃喝玩樂的小店,漸漸覺得興味索然,最後想著遠離城市遠離人群的大自然興許更好一些,於是決定了去寒山寺,聽名字就覺的有點"高處不勝寒"。

第一次聽到寒山寺是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因為那首著名的《楓橋夜泊》,當時只覺得這首詩寫的真好,很有意境,朗朗上口。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因為此詩,我曾設想著一個動人的畫面:一個萬籟俱靜的暮秋深夜裡,霜氣襲卷江南,寒露在清冷的月光下閃爍著明亮的光澤,如同珍珠一樣,一隻寒鴉忽然被什麼驚動"呱呱"叫著一躍而起,叫聲在空曠的森林間來回回蕩,月光透過樹枝照在林間山路上,瑟瑟秋風不時刮落幾片秋葉,落在寺院的青石板路上,一會兒寺廟裡忽然響起了幾聲悠長的鐘聲,那是一個打更的僧人在敲鐘提醒人們已經是半夜時分了,卻剛好被停泊在寺外江邊船上的一位詩人聽到了。

從蘇州市中心有直達的公交車到寒山寺很方便,我從市中心直接一個人驅車前往,不多會就到了。寒山寺是一個挺氣派的寺廟,和京都奈良的古建築風格一脈相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口大鐘,厚重古樸身高越丈,簡直要破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這裡香火鼎盛,人流如織,很多遊人都慕名前來,也許僅僅因為那首《楓橋夜泊》。去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和寒山寺有關的詩很多,幾乎都被刻在了寺廟的牆壁上。除了最著名的這首《楓橋夜泊》還有很多好詩,其中詩寫的最多的人叫寒山子,是在寒山寺歸隱的一名高僧,也是一位很有才情的唐代詩人。比如他的這首《碧澗泉水清》我就很喜歡。

碧澗泉水清,

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

觀空境逾寂。

白天的寒山寺太喧鬧了,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詩意,不過仍然算得上一個好去處。我想如果要是晚上會好一點吧,那時萬籟俱靜,燈光微微,再加上一聲鐘響或者幾聲鳥鳴,也許就會自然想起《楓橋夜泊》里的情景來。

有趣的是,每每讀這首詩,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另一首詩《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

江清月近人。

同是唐代名篇,同是抒發愁緒的佳作,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遜色了許多。"日暮客愁新"雖好卻也把感情直接流露了出來,"天低樹""月近人"式的托物言情也流於平常,相比之下《楓橋夜泊》就含蓄高明的多,通過"江楓""漁火""烏啼""霜滿天""夜半鐘聲"這些清雅的意象間接襯托出一種寂廖的愁緒,如同一幅印象派畫作,一靜一動,自然天成,讓人讀完回味無窮。難怪被後世評為千年來"七絕之冠"。

《楓橋夜泊》里說到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寒山寺,另一個就是楓橋。楓橋就在寒山寺的旁邊,在同一個景區內,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橋,上面寫著"楓橋"兩個字,橋的兩端擁擠的排列著各種仿古建築,橋下也不是什麼碧波滾滾的長江,只是一條蜿蜒小河,小河還有點渾濁。一波又一波的遊人紛至沓來在橋上橋下擺著各種姿勢留影……這和我想像中的景色差多了。但是畢竟這就是那首千古絕唱的故事發生地,即使這個地方看起來如此平凡普通,但是卻因為那首不朽的千古絕唱而不朽。

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楓橋和寒山寺都是新近重新修葺過的,連油漆都是新的,這絕不是《楓橋夜泊》誕生時的那座橋和那座寺廟,千百年來,這座橋及其附近的景色因為人為的自然的因素不斷更迭變幻,但是那首《楓橋夜泊》卻傳唱至今始終未曾改變,似乎在娓娓訴說著一千多年前那個發生在大唐時代的迷離幻夜。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在唐代眾多詩人當中沒有什麼名氣,不像其他大詩人一樣受到世人關注仰望,他的一生可堪"潦倒",史書關於他的記載很少只有隻言片語,甚至連他的生卒年日都為"不詳"。他留傳給後世的詩作不到50首,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首《楓橋夜泊》。如果沒有這首流傳至今的七絕,恐怕都沒人知道歷史上還有個叫張繼的詩人。

張繼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正是他平生最痛苦失意之時,因為據說那時他剛剛得知自己落榜的消息。而此時大唐帝國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變得國事衰微,整個國家動蕩不安,一大批的文人雅士紛紛逃難江南。個人的不幸加上家國時代的不幸,讓這位詩人滿腹的愁緒。在那個秋天的夜晚,張繼流浪至江南姑蘇,客居於寒山寺外的小船里。

一千多年前那個蕭索寒冷的漫長秋夜對張繼來說大概是刻苦銘心的吧,他根本無心睡眠,"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他在秋天的夜晚愁悶了整整一宿,滿腹的哀怨惆悵無人訴說只能寄情山水,痴痴獃獃的聽著寒山寺的鐘聲,頭頂著凄涼的秋月凝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漁火,發了一夜的呆。他失眠了。

他也許會想:常言世人愚鈍,他張繼何嘗不是一個凡夫俗子呢?想想真是諷刺,自己日日勤學苦練學富五車志向遠大,卻屢試不第榜上無名,空有滿腔愛國心卻報國無門,難道這一生註定要和其他人一樣庸庸碌碌了此殘生嗎?眼看著大好河山被外夷燒殺搶掠自己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流離失所四處漂泊,真是可悲可嘆,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人生如夢,但看江楓秋月。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正在他心亂如麻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寒山寺零晨報時的鐘聲,那鐘聲響起的時候,他的心大概也跟著沉寂了。他遙望著月光下的寒山寺又不禁想,設若自己只是一個寺廟裡的出家人,不必整天為了紅塵俗世爭名逐利的事煩心,不用整天憂國憂民感懷身世,那該多好。人不超脫,便墮苦海。有些事情看不清想不透,也許就應該聽佛祖的話,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一般人失眠了第二天?一覺睡到自然醒就好了,但是對詩人來說,失眠以後必須要寫詩,只有詩歌才能承載他綿延不絕的絲絲愁緒,才能把他滿腔的憤懣化成江楓漁火秋月以及寒山寺的鐘聲。因為那一晚詩人痛苦的失眠,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首不朽的《楓橋夜泊》。

古往今來登科及第的幸運兒成千上萬,早已煙雲,千百年來落榜失意的倒霉蛋失敗者也不計其數,皆為過客。可唯獨只有張繼一人,將那一刻欲說還休的悲戚心情化成了千古絕唱,定格成了不眠之夜的永恆旋律,供千秋萬代共鳴懷想。想想其實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是亂世賦予了文人抒發性靈的機緣,是江南秋夜激發了落魄詩人的靈感,是寒山寺的鐘聲撼動了旅客的靈魂。那一個夜晚,張繼於命運的江河上恍惚聽到了內心深處的晨鐘暮鼓,茫茫然於朗月秋霜里看清了未來要走的路,在一夜無眠之後他一揮而就這首千古第一的七絕,用一顆覺悟之心把人生之痛羈旅之苦化成了滿滿的詩情畫意。

大唐早已作古,詩人早已仙去,千載悠悠,只有楓橋邊的風聲不絕於耳,只有寒山寺的鐘聲回蕩至今,還在向世人訴說著那個曠古絕今的不眠之夜。

其實人生大概就是那麼回事,失意的時候就失眠一晚任性一回,反正也無能為力無所謂了,管他春夏與秋冬,看著秋月江楓漁火聽著寺廟的夜半鐘聲,寫一首詩唱一首歌,讓愁悶滾的遠遠的,於是一切都變好了一切就都過去了,你看連老天爺都笑了。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五張圖,讀懂最新中國失眠症診療指南 | 指南共識
失眠之夜 回憶一九那二年
願你白天不再皺眉,深夜睡得安穩
114篇 性格訓練---失眠症1
很困但就是睡不著是怎樣的體驗?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