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對探路者適當寬容(金台隨感)
高 深
《 人民日報 》( 2012年07月14日 08 版)
用人要能容人,對一些人在性格、個性方面表現出來的「短板」,尤其要持寬容態度。《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中說:「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對這個問題說得最透徹最明晰的要屬唐代陸贄了,他說:「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時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對那些敢為人先勇於探路者,要適當寬容和高看,特別是那些優點缺點「兩頭冒尖」的人,切忌只用一隻眼睛看人。
身在紅塵,不論你怎樣講究「飲食衛生」,對客觀世界總不得不有些「藏污納垢」的容忍與無奈;誰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生活在「無菌世界」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同的人才像不同的果樹,各有不同的性質,各結不同的果實。十個指頭有長有短,長的不一定完全是優勢,短的也不一定永遠處於劣勢。特別對某些有特殊才幹的人,應該允許他們各有千秋,不必凡事「一刀切」。在看人觀事上,是從積極方面看待,還是只看見消極一面,這中間頗有些度量與境界的區別。
所謂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可能也就在於接受這一事實的態度上。既然「人無完人」,那麼用人就少不得寬容這一條。明代的陳白沙說:「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我憂。」張宗子則說:「人而無癖,不可相與,以其無真氣也。」人吃五穀雜糧,怎麼可能終生無病,若真是有了這種情形,說不定體內已隱藏著致命之疾。一個人若是能讓人人都喜歡,誰也談不出他的毛病與缺陷,那他肯定不真誠,或掩藏著自己的某些部分,或戴著面具,人們看不見其真面目。這種人比毛病暴露在眾人面前的人要可怕得多。
用人要有一定的胸懷與度量。古有「泛駕之馬」一說,直言有的馬難以駕馭。「泛」即「覆」也,「覆駕者,言馬有逸氣而不循規轍。」唐人顏師古就是這麼解釋的。馬有逸氣,必有超眾之技,它的能量、耐力、機靈,超越一般馬匹自不待言,然這種良馬又多是性烈不羈,一般馭手往往望而卻步,甚至愛而遠之。
古人云:「至高明而道中庸」,凡事不可過激,因此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古訓。至清者難容,至察者不明。不明非目中無物,而是說這種人往往察於秋毫而不見泰山,視野再遼闊者也難以完全消除盲點。現實中觀人看事,常有對針鼻大的東西一清二楚,而對某些龐然大物卻置若罔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為視力有盲點,有的則因為思想上有偏見。
凡有真本領的人,一生中總會遇有這樣或那樣的波瀾,性格有稜角,特別是那些幹事業的實幹人才,他們往往長處突出,短處也暴露明顯。有高峰必有低谷。他們多是不肯隨聲附和,喜歡獨立思考,勇於發表不同見解,有的可能還有些倔犟。一般說喜歡阿諛奉承的人用不了人才。人才者,多是憑真才實學及工作業績取得上司青睞,群眾擁戴,而不靠溜溜拍拍討好取悅。這種人才,一般必須遇到真伯樂,才可能出人頭地,受到尊重與重用。
當然人才也要嚴格自律,遵紀守法。有泛駕之才者,必有自我駕馭之智慧,方可成其業。名副其實的好馭手,首先得駕馭好自心這匹「馬」。不羈之才,既不可目中無人,又不要壓抑自我性情。如何自馭?自馭到何種程度?這些都可能成為人才一生成敗的關鍵。別人的寬容與本人的自律,是一枚金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金台隨感:米的恩典
※[原創]孫東東是人民養著的一頭狼
※專題十二: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祁同偉——這個《人民的名義》里可憐到不堪的鳳凰男
※為什麼人民渴望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