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和平理念及當代價值(下)

二、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和平理念的當代價值

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都有著十分豐富的和平思想,這是一份十分寶貴的精神文化資源,這份資源不但屬於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主體——全世界的穆斯林和全世界的中國人和華人群體,而且也屬於全人類。今天,在全球化的形勢下,在各國各民族之間的聯繫不斷加強,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情勢下,只要世界各國政府包括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全社會的力量,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的立場,從人類主體的高度和人類價值的視野,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危害世界和平的挑戰,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和平精神文化資源,並對其進行必要的現代詮釋,賦予其時代特點,那麼,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和平理念對於構建各種文明和諧相處、共存共榮的世界文明新秩序,對於促進世界和平將產生諸多積極意義。

第一,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和平理念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兩大主題,求安寧、促和平、謀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訴求;然而,世界上的許多地區仍然為戰爭的陰影所籠罩,核威脅和核擴散的問題依然存在,「新帝國」理論大行其道,霸權主義橫行,恐怖主義肆虐,在某些情況下二者相互刺激,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戰爭此起彼伏,恐怖爆炸不絕於耳,和平面臨嚴峻挑戰。全球化時代,人類如何相處,是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是繼續奉行以往「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對抗」的冷戰哲學?還是推動文明對話、實現和平相處?這對人類的命運是生死莜關的大問題。伊斯蘭文明內在的和平精神和中華文明「和為貴」的思想通過對話、溝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一旦為更多的人們所領悟所接受,將會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巨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強的支持力量。無論是20世紀的兩次大戰和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還是21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受侵略的國家和人民深受其害,而且全人類都為戰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戰爭中的死傷人數是可以統計的,而戰爭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尤其是對人類心靈的創傷是無法估量的。因此,人類還是應該明智地回到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所提倡的和平、「和為貴」的軌道上,尊重他者,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造福人類。

第二,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仁愛、寬容和公平、公正精神有助於防範恐怖主義,抵制霸權主義,保障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世界各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是十分複雜的,如貧困、失業、失望、被邊緣化的感覺、文化或宗教極端主義思想等等;但就中東地區的恐怖主義而言,除了這些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刺激。霸權主義惟我獨尊、目空一切、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以力壓人的思想和行為,使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人感覺到強權就是真理,世界無公平可言,無公道可言,無正義可言,當他們的呼聲無人傾聽,他們的苦難無人關注,他們的處境無人同情時,他們就萌發出一種以毒攻毒式的復仇心理,這種病態心理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不斷刺激下,轉化為一種不計後果的甚至不惜傷及無辜的恐怖行動。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按理應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事實上呢?為什麼「反恐越反越恐」?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恐怖主義提供了口實,霸權主義者對內講民主,對外行霸道,迷信武力,耀武揚威,藐視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動輒對一些國家進行軍事打擊,甚至不惜傷及無辜,不惜摧毀平民的房屋和基礎設施,不惜把一些國家變成其新式武器的試驗場。「戰斧」式巡航導彈並非僅用於瞄準軍事目標,還同樣用於瞄準工廠、橋樑、平民區,甚至醫院、難民營和使館。儘管恐怖主義者用這些事實來證明其所發動恐怖襲擊的正確性和正當性是十分荒謬的!但它的確具有相當的蒙蔽性與欺騙性,爭取到了一些霸權主義的受害者的理解和支持,從而能擴大自己的生存和活動空間。同時,這也促使一部分溫和主義者變成了極端主義者,一部分極端主義者變成了恐怖主義者。所以,反恐必須標本兼治,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對當今世界和平的兩大威脅,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和平理念有助於防範恐怖主義,抵制霸權主義。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都尊重生命,反對踐踏生命,提倡仁愛寬容,反對傷害無辜,這不僅對恐怖主義的思想基礎是一種有力的震撼和動搖,而且能夠挽救那些受極端主義思想迷惑的社會群體,最大限度地孤立恐怖主義者,使其失去「市場」,失去社會基礎,失去活動空間,失去立足之地,最終走向窮途末路,被全人類所唾棄與抵制。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關於人人平等、公正處事、公道行事、與人為善、以鄰為伴、和諧相處的理念對霸權主義的種族優越感和文化優越感也是一種有力的衝擊。霸權主義的思想基礎就是「文化優越論」以及由此而來的「己所欲施於人」的所謂「使命意識」,試圖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種手段「改造世界」、「重塑世界」,用自己的文化模式統一世界。而在其眼裡,伊斯蘭世界和中國是其推行霸權主義,實行強權政治,施行文化侵略的兩大障礙,於是編造出所謂「伊斯蘭威脅論」和「中國威脅論」的政治神話。這恰恰證明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在目前情勢下,儘管西方有人鼓吹「霸權理論」,鼓吹「人權高於主權論」,但作為穆斯林學者和中國學者目前所應做的不是與西方一些學者對罵,而是應該平心靜氣和地、理性地探討問題,並與那些仍然保持著清醒頭腦的有「文化自覺」意識的西方學者聯手,共同挖掘包括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在內的世界各種文明中的和平精神文化資源,並用時代的價值視野對其進行分析、梳理,從中提煉出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安康的有價值的成分,進而使之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成為人們內心深處阻止戰爭,保衛和平的無形的銅牆鐵壁,使那些弱肉強食、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規則」成為被人們所拋棄的野蠻規則。在國際事務中,以平等代替歧視,以對話代替對抗,以和諧代替衝突,以民主代替霸道,以協商代替制裁,使世界走出殘殺、走出仇恨、走出野蠻,走向仁愛、走向文明、走向和平與繁榮。

第三,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理念有助於維護世界的多樣性,有助於構建各種文明和諧相處、共存共榮的世界文明新秩序。世界的多樣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在自然界,正因為有生物多樣性,才使大自然五彩繽紛,生機盎然,進而保持了生態平衡;在人類社會也正是由於文化多樣性的存在,才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令人驚嘆。可是,西方某些學者無視這一客觀規律,鼓吹「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試圖以暫時領先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優勢為依託,在全球強行推廣和普及西方文明,使西方文明一支獨秀,獨領風騷。這是對世界多樣性的一種挑戰,是背法則而行,逆潮流而動的不明智的行為。可悲的是東西方一些學者一葉障目,也在附和這種論調,他們在其國內信仰和奉行平等、民主、自由的理念,而在國際上卻大講特講霸權的價值和必要性,從而產生了文化霸權主義,進而威脅著人類文明的「生態平衡」。而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關於「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夠尊重異己,理解「他者」,不求整齊劃一,但求不同元素之間的和諧相處,各得其所。認定「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中和且平。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這種思想為多元文明的共處,構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世界文明新秩序提供了不盡的思想源泉。如果將「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理念用於國際政治生活,便是國家之間關係的和平共處原則,即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完整,平等協商合作,和平共處。尊重每一個國家人民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不因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不同影響國家之間平等友好的關係,使世界真正成為各國、各文明和諧相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美好世界。

第四,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關於「和平」、「和為貴」、「和氣生財」的思想為確立和平經濟學,反對戰爭經濟學,發展世界經濟,改善各國民生提供了可貴的文化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而發展經濟的途徑卻有所不同,有和平的途徑,有戰爭的途徑。如果選擇戰爭的途徑發展經濟,必然要走軍備競賽之路,首先擴展軍事工業,生產各種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並把各有關行業都緊緊納入軍需而擴大生產,以刺激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超常發展,最終必然會導致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通過掠奪他國的資源達到使自己暴富的目的。如果選擇和平的途徑,那就是為了滿足全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諸業並舉,協調發展。同時與世界各國開展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結果。比如,日本的經濟在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起先通過侵略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周邊國家,掠走了巨額財富,使之一下子暴富起來。但好景不長,「失道寡助」,隨後日本被各國人民打敗了。戰敗的日本,不僅將從別國掠奪來的不義之財喪失殆盡,而且連自己的老本也賠進去了,使其國民經濟全面崩潰。戰後的日本,由於一改戰爭經濟的死路,走上了和平經濟的生路,幾十年的努力和勵精圖治,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可見,只有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日本的經濟才會走出低迷狀態,登上的新高峰。否則,若改變和平憲法,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必然會重蹈覆轍,給本國、給鄰國、給世界再次帶來災難。再比如,中東的戰亂影響了該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東戰爭和巴以衝突不但給遭受失敗的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造成巨大人員和財產損失,而且也大大影響了「戰勝國」以色列經濟的健康發展。薩達姆奉行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迷信武力,窮兵黷武,發動兩伊戰爭,出兵侵略科威特,掠奪科威特的財富,試圖一夜暴富,進而成為地區霸主,結果被虎視眈眈的美國抓住把柄,乘虛而入,不但自己成為階下囚,更悲慘的是全國民不聊生,滿目創痍,把一個資源豐富、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國家糟蹋得一塌糊塗。

很顯然,「戰爭經濟學」是一條死路,「和平經濟學」才是出路。任何一個國家,凡是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努力維護世界和平,沒有和平的國際環境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經濟發展。為此,不但要竭力避免軍事衝突和戰爭,而且就連貿易摩擦也要通過協商甚至妥協來處理,主動化解,避免發展成為貿易戰。特別今天,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資源、資本、技術、人才、勞動力、管理、信息等等超出一國國界,實現全球大流通,以整個世界為市場,在全球範圍內不斷重組和整合。在此過程中,你競我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激烈的競爭中,只有嚴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才能確保貿易雙方的互競互長,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實現雙嬴甚至多嬴,否則,一方犧牲另一方,一方吃掉另一方,其結果必然產生失衡,產生貧富懸殊,產生不滿意和憤恨,從而引發社會危機,政局動蕩,甚至破壞和平,爆發戰爭,天下大亂,經濟蕭條,所謂的贏家因失去相互依存的對象而終究也會成為輸家。

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仁愛精神和和平理念能夠從理性認知和愛心真情等層面去引導和培育今後全球化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原則。比如,伊斯蘭文明所倡導的關愛近鄰、遠鄰的精神,實行睦鄰、親鄰、富鄰的原則,中華所強調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和氣生財」的原則,有助於兼顧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各個國家的利益和特殊關切,構建公平合理的世界經濟新秩序,使各國走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之路,使全球化進程朝著互利共嬴的方向健康發展。

(作者: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邱興隆:從神意到法意 ——報應論的理念嬗變
和諧之道:執政黨的全新理念
體會「物極必反」的教拳理念
這些教育理念,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值得學習!
王春雪:從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臨床應用

TAG:價值 | 和平 | 文明 | 中華 | 中華文明 | 理念 | 代價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