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敬學的書畫觀:健、活、奇、雅
07-19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首先是人品的高華,心懷的敝亮·其次人格上的獨立,思想上的高拔,後才是嫻熟的技術。陶兄,陶敬學,一表人才,來自山東章丘,與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是同鄉,先賢的優良傳統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並如此痴迷,如此率真。我們知道,若摹古人,不能超越;若避開古人,一味創新,亦不能有所成。唯有「筆墨當隨時代」並靈敏地抓住瞬間所悟,方能於行雲流水間促崢嶸之象。 敬學兄,追摹古人心思多年,偶有所感便迅疾取意,觀他的行草、國畫系列,是傳統與新意結合的最好樣本,有源有宿,意趣雋永。書畫同源,畫為心聲,要講究用筆,筆有骨力,有節奏,始造發勢。潘天壽有云:「書法中有一筆書:「運筆不連續,而筆之氣勢相連續,如蛇龍飛舞,隔行關注。由一筆而至千萬筆,一氣呵成,隔行不斷,密密疏疏,相就相讓,相輔相成,如行雲之飄渺於太空,流水之流行於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氣行也。氣之氤氳於天地,氣之氤氳於筆墨,一也。故知畫者,必知書。」樂勝兄用筆體現流動、蘊藉、靈變之態,皆來自他深厚的書法功底,畫中叢草、樹丫、點勾,處處都有著草書清新、外發內斂的味道。關於用墨,能看出他善用漬墨、淡墨、破墨、宿墨之法,桔中有韻,濕中有氣。古有聖 云: 「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 陶敬學深諳筆墨之道,方使得他的山水畫有著「崢嶸蓊鬱」之象了。而畫能得隨意著筆之機後,就又需在筆墨之外下足工夫。 「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生造境,除了與大自然契合對話,更是意象空間的營造,心胸不大,縱是真山真景在眼前又有何義?只有堅持道義用心沉潛、刻苦砥礪,在咀嚼人生百味問發現常人所不能探究到的世界,才可營造並堅持住方寸清凈之地。山水畫先言筆法,再論墨氣.更講斤壑,氣韻不可不說,三者得則氣韻生矣,,筆法有古人脈氣,墨氣要厚潤,丘壑更需穩,氣韻呈現混沌。又有論者:筆法要健,墨氣要活,丘壑要奇,氣韻要雅。氣韻猶顯風致也,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夫需下的深刻。 妙哉,陶敬學!(原載於《書畫研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馬悅然:有位山東官員送書畫 稱他若獲獎獎金歸我
※《永漋河》詩詞書畫展廳 《永漋河》詩書畫友 群英薈萃198
※書畫名家:樊圻
※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 1
TAG: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