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故事有訣竅,快聽公子聊一聊
說實話,每次聽焱公子的課,我都感到汗顏。作為一個自認為熱愛文字的人,也深深覺得對不起任何一位語文老師。尤其是,每當群友提到公子乃理科出身,可看他對文字的拿捏、對寫作這件事的理解真是甩很多文科生幾條街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我從來沒注意過故事與小說的區別。也因此,常常將寫出來的故事當作小說來投稿;或者將微型小說當成故事來投。直到聽了昨晚的課,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寫的東西那麼不規範,怪不得總感覺效果不太好。
圖片來自網路
故事偏重敘述,小說偏重描寫。故事應當使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注重敘事的流暢性。所以,容易給人造成拖沓感的形容詞、副詞、關聯詞等等,應該能省就省,最好全文以短句來表達。而小說就不一樣了,那些偏重描述的修飾語必不可少。而且必要的時候,為了突出人物特徵、強調細節,還得停下來多次渲染。
那麼,是不是寫故事與寫小說的區別就一定涇渭分明呢?也不是。故事和小說這兩種文體既有區別,也有很多聯繫。因為,無論哪種文體都要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都要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並表達某個主題。所以,有時我們會發現,將同一篇文章既投到故事專題又投到小說專題,都會被收入。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搞清楚故事和小說的區別並沒那麼重要。畢竟對寫作者來說,只要文章好看,就能引起讀者的好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正如有人在課上提問寫故事時,是否有字數限制時,公子回答的那樣——沒有限制,只要好看就行。
但是,知道兩種文體的區別對我們不無裨益。至少在某些正式場合能夠不偏離大的方向。比如有的平台在徵稿時,明確提出要職場故事,你就不能把它寫成極力塑造某個職場小白的小說。因為在塑造人物時,我們需要的可能是大量外貌、動作、語言及心理描寫,但是寫故事的話,就不必如此麻煩,你只需要簡單介紹,將主要精力放在推動情節發展上即可。
話又說回來,我們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看的故事呢?公子在課上提到了問自己「七個問題」的方法。對我來說,「七個問題」法也是這堂課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按照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折、結局的順序,我們大體上就能為一個故事擬定框架了。框架擬定好,再根據人物性格和基本邏輯,去豐富相關內容,一個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出來了。不過,在擬定框架之前,我們最好先確定故事的立意。
何為立意?就是以前語文課上常常提到的「中心思想」。說到中心思想,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語文老師。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老師,口裡冒出這個詞的頻率都極高。根據公子的講解,可以將立意確定為三個層次:關注個體、聚焦社會、折射時代。這三個層次之間是互相遞進的,對於寫作新手來說,能夠將關注個體做到極致已經很贊了。
也許,當寫得足夠多之後,我們的技巧上去了,思想境界才能上去。隨後,可能會將立意上升到第二、第三個層次。總之,對於新手來說,還是不能急,有意識地跟著老師的要求去練習就對了。畢竟公子也說了,他並不是在教套路,而是在為我們領路。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學了點兒理論知識,就可以像運用數學公式那樣,立馬寫出精彩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課程將要結束時,有人發問:自己寫的情節或結局,不是老掉牙就是爛大街,這可怎麼辦?公子答:選擇和挖掘素材時,一定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話讓我想起了讀書時一位老師的忠告:任何藝術創造者都要懂得和運用陌生化原則,不然作品難以打動人心。綜合兩位老師的觀點,想把故事寫好,別出心裁非常重要。
總之,想把故事寫好,確實有章可循。除了注意邏輯和立意之外,我們還要不斷錘鍊自己的語言風格,形成獨特的文風。所謂「不僅外表好看,還要有內涵」,正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推薦閱讀:
※夫妻笑話大全樂翻天,夫妻笑話,賣水泥娶老婆的故事
※如何以「我今天打開一份報紙,上面寫著」為開頭寫一份感人的故事?
※三分之一雞排
※甜覓郵箱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