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爸媽的青春,也曾霹靂過

文/子非

把樂帶回家,讓夢想團圓。

年輕人喜歡自由、喜歡拼搏。加上現代通訊和交通工具發達,空間不再是限制人口流動的障礙。那些到北上廣追逐夢想,奮力拚搏的年輕人,雖然都知道時間不等人,都知道歲月不饒人,但又都避免不了陪伴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

遠離家鄉,平時打電話發微信聯繫感情。只有逢年過節有假期,一家人才能見麵糰聚、其樂融融。然而,即使回家的時間和機會如此珍貴,不少年輕人依然在歸家路上心生忐忑:好像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知道怎麼說以至於無話可說。

爸媽不理解我們,我們也不理解父母

近鄉情怯,不僅是從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後身份無法代入所產生的迷失感,也源於和長輩相處不到一兩天就被各種嫌棄,大家無法在同一話語體系里溝通的代際疏離。爸媽的話就是「一言堂」,在此語境下,回家彷彿意味著失去「言論自由」。

拜年走街串巷,見到三姑六婆被問候時,還可以活用《春節自救指南》。可在家宅著,父母各種追問無處可逃。他們問成績、打聽工作情況、催婚、催生小孩,都讓我們覺得,從小到大,爸媽的夢想就是「管我」。真想讓人翻找出最近登上《歌手》舞台的張韶涵舊作《mama》大聲播放:「不應該是我/填滿你全部的生活/你不會失去我/雖然我有秘密不說……」

上一輩身上種種老土、單調、乏味無趣和不合時宜,都讓曾嘗試「好好說話」的年輕人慾言又止。父母表現出來家長式權威,和對新鮮事物的各種鄙夷和諷刺,讓孩子們無法想像他們年輕過。

誰真的沒有年輕過?

在代際問題的面前,新的一代很難設身處地去理解過去的一代。一度讓中年人聞風喪膽的90後,青春無敵了不過幾年,如今也已經就「中年危機」問題被集體消費了大半年。他們像極了曾經的80後——現在已經儼然「後中年」的一代人。

80後作為新生力量,佔據輿論風口浪尖的時代,已經和80年代的詩歌、搖滾、文學、煙捲燙頭一同老去,現在的他們被生計壓彎了腰、在車奴、房奴和家庭頂樑柱之間疲於切換身份,早已沒有了蓬勃的朝氣,向著「夕陽紅」無限邁進。

但誰又能說這不是90後的明天?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其童年時代流行過的時尚:迪斯科、輪滑、walkman和中分頭,還不是隨時間推移被打上懷舊專用的烙印,成為00後眼中的復古玩意。而且隨著後者成年,他們高考、讀大學、步入社會,成為主流話語體系的新主人,而90後則即將成為下一批過氣代言人。但他們估計也不會在意了,為小朋友奶粉和尿布奔波勞碌的時間都不夠用,脫髮謝頂養生才是90後新近關注的焦點。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也會和曾張揚過、瘋狂過的青春漸行漸遠。永遠有人正在年輕,但沒有人會永遠年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代人年輕的時候,就是那個時代最酷的人,包括90後,包括80後,也包括他們的父母。

讓夢想團圓,把樂帶回家

誰都沒有重返20歲的機會,很多爸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加深了代際鴻溝。以至於有時候,我們確實沒有想過,爸媽對我們苛責,只是因為把我們當成他們最大的夢想。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明白是一瞬間的事情。當你不小心翻開老照片,驚訝地把裡面咆哮著搖滾不死的憤怒青年,和眼前拿著保溫杯挺著大肚腩的中年大叔重合起來,視線可能會變得模糊。我們總說爸媽不理解我們,但其實我們也不理解父母。

爸媽的青春,也曾霹靂過。閃耀光芒的青春熱血,只是藏在心裡,卻並未消失。當時年輕的他們,也曾奮力追逐夢想,正在年輕的你,是他們夢想的延續,也是自己的造夢者。甚至很多時候,當整個世界都不理解你的夢想,爸媽反而是那個一直無條件欣賞你,願意為你負隅頑抗的存在。

夢是出發點,家是歸宿。夢想一直都在,它陪伴每個人的青春,見證一代代人的成長,永遠發生。理想很重要,理解更重要。得到理解的夢想更快樂,擁有共同夢想的家庭最幸福。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拒絕溝通。把樂帶回家,讓夢想團圓,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新生活,這也是百事可樂送給每個家庭的新年祝福。

百事新春音樂微電影2018把樂帶回家《霹靂爸媽》,帶你重回那個潮爆的復古時代,理解並接納父母一代的青春記憶,在充滿年代感的律動中,找到親子間的共同節奏:看鄧超、吳莫愁、張一山年輕時的張狂不羈,看王嘉爾在堅持夢想和理解家人之間終於找到平衡,看林更新、周冬雨如何協助這個小家庭消融隔閡、劈開冰山,讓親子兩代解開心結,與家人相伴,暢享新年之樂,一起把樂帶回家。


推薦閱讀:

氣質姐姐個性一字氣肩搭配白色破洞牛仔褲,時尚的穿搭充滿青春氣息
朴樹:雖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有沒有一隻樂隊的一首歌,你聽起來總是讓自己內心淚流滿面?
男人的青春
榮耀8青春版基本介紹有哪些?

TAG:青春 | 霹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