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看印尼之二十一:中國在印尼投資的面子和里子

一言不合就算賬。近年來中國在印尼的投資都有哪些數據和亮點?今天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一、據本地媒體報道: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的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有5個國家和地區對印尼的投資貢獻最大。其中新加坡是印尼最大外資來源國,投資額高達49億美元,占外資投資總額的34.76%。第二大投資國為日本,總投資為29億美元,占外國投資總額的20.57%。第三是中國香港,投資為11億美元,佔7.85%。第四為中國,投資為10億美元,佔7.2%。第五為荷蘭,投資為6.3億美元,佔4.49%。如果從項目的數量上看,新加坡投資者有2675個項目,日本有1725個項目,中國香港有519個項目,中國有805個項目,荷蘭有475個項目。2016年上半年的投資項目中,食品工業的投資最多,有16.63萬億盾(約合83.15億人民幣),有523個項目。其次是交通、倉庫、和電信,投資額為13.63萬億印尼盾(約合68.15億人民幣),有161個項目。剩下的三個投資比較大的領域是,糧食生產和農園,投資為12.24萬億印尼盾(約合61.2億人民幣),有242個項目。非金屬礦產領域,投資為11.09萬億印尼盾(約合55.45億人民幣),有114個項目。在化工製藥領域,投資為9.05萬億盾(約合45.25億人民幣),有227個項目。二、在中國官員和企業家的印象中,中國在印尼的投資總額與印尼政府官方公布的數字反差很大,以致多年在印尼政府官員和百姓的印象中,中國的投資不咋地,說得多做得少,口惠而實不至。筆者在以前寫過的《這回是真的》系列曾經表述過此類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數據反差?是我們報多了還是印尼方報少了?經過筆者不同渠道的了解,初步分析大致原因如下:1、中國的投資,由於眾多的原因,很多都是通過新加坡、香港或其他國家進入的,而這些投資印尼的投資統籌部門自己是不能分辨出來的,其實他們也是用很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這件事,想把這件事搞清楚,就是苦於沒有數據來源。個人判斷,如果把新加坡和香港投資的一半算作中國企業投資的話,僅今年上半年中國到印尼的投資額就達40億美元,穩坐第一把交椅。2、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最近有一個圖表大家先看一下(詳見2016年5月3日《雅加達郵報》):

把圖表裡面的數據整理一下:

裡面的內容再說明一下:這是2010-2015近六年的中國到印尼的投資統計。數據分為兩類:承諾投資和實際投資。其中承諾投資是指外資在BKPM註冊公司時,該部門原則批准函里的投資額。實際投資是指已經取得經營許可證及LKPM(LaporanKegiatan Penananman Modal)即按季度統計的進度投資額。僱用本地工人79164人。從該圖表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國承諾的投資呈45度角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實際投資額卻基本呈一條水平直線低位發展,投資落實率僅有4.77%!原因何在?如果實際投資額是所有的投資行為完成、取得經營許可證後(比如IUI)才被列入統計,這就產生了一個建設周期時間差。那麼中國的投資者們還是應該先稍安勿躁,下鋸就有末,估計隨著建設期的完成,下面那條水平線就會抬起頭來。值得商榷的問題是:如果按照上面印尼官方的統計方法,萬一項目中途投資失敗,沒有取得最終什麼經營許可之類的,在官方的統計之中豈不就是「打水漂」了?要知道在印尼的投資可不那麼簡單成功啊!印尼就是這樣的現實,你沒給他們帶來實際的效益,人家也有理由這樣考慮。這就要看那個LKPM啦。是否每個中國投資者都及時按季度填報啦?亦或是投資協調部門之間傳遞有所疏漏?還是有其它原因?這些暫時還不好下結論。好在中國和印尼雙方目前都有意願認真地進行核實,精誠協作,估計很快就會有個結果。三、以上所談,統計來統計去,不外乎只是個「面子」問題,一個如何統一口徑問題,只能做到盡量接近真實。但是,對於在印尼的投資,印尼政府和人民能否得到實惠,給他們帶來變化的親身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謂千獎萬獎不如政府的誇獎,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看到這兒各位先別噴,這就是印尼,換位思考也是一樣,怨不得人家。那麼在進入印尼的中國投資里,有沒有雙方都認可的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案例呢?答案是肯定的。印尼鎳產業鏈的形成就是之一。印尼鎳礦的昨天印尼的紅土鎳礦,大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其發源地在東南蘇拉威西省克拉卡縣坡馬拉附近。首次開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但是半個世紀以來僅有本土國企安塔姆和外資INCO公司等少數幾個企業涉足,少量開採並供日本企業生產不鏽鋼使用。一直到20世紀初,中國的民營企業用普通的高爐和礦熱爐技術生產出含4-15個鎳點的鎳鐵,一下子把印尼的紅土鎳礦喚醒,從此默默無聞的紅土,變成了100多美元一噸的香餑餑。大約從2007年起,印尼出口紅土鎳礦數量逐漸上升,中國企業對印尼鎳礦的依存度已達到55%,直到2014年初的禁礦嘎然停止。

印尼鎳礦的今天面對這大量資源的流失,印尼政府痛定思痛,於2014年正式實施了禁礦政策。於是,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對鎳礦有直接需求的民企,逐步來到印尼建廠。

已初步建成鎳鐵企業:

在建的企業 :

擬建的企業:

已來考察過的意向企業:據了解,已到過印尼考察、洽談過合作建廠的中國公司還有:廈門聯福達,金剛五礦,上海其昌,浙江華光,紅河恆昊,橫山控股,永興特鋼,深圳超聖,溫州邁拓, 寧夏恆順,吉恩鎳業,江蘇名鑄,江蘇協鑫,山東鑫海,銀億集團,泉州華明,日照益豐,廈門墩峰,寧波力勤,天津外經,溫州江浦,北京21世紀,上海中河,浙江新天地,山東煒燁,山東萬寶,內蒙華源,華樂冶金等,但由於各種原因還沒有確定地點、合作夥伴或開始前期準備。近兩年中國從印尼鎳鐵進口情況:

分月數據:

可以大膽地預測,如果倫鎳行情持續走好並且建廠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在2-3年內,印尼的鎳鐵總產能將達到280萬噸/年左右,這將耗用大約2800萬噸紅土鎳礦,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8年間從印尼出口到中國鎳礦的年平均值,已達到歷史出口最高年份的2/3左右。就是說印尼的禁礦政策實施以來,經過4-5年時間,僅從鎳礦數量而言,已經完全恢復到禁礦前正常出口的水平,實現了華麗大轉身!鎳礦出口,按平均每噸FOB價值30美元計算,摺合出口價值,2800萬噸鎳礦為2800*30=84000萬美元。鎳鐵出口,按1200美元/實物噸計算,摺合出口價值280*1200=336000萬美元。即同樣重量的紅土鎳礦,經過加工提煉後大約升值了4倍!也就是說,就出口價值而言,早已超過了原礦出口的年份,尚不包括增加本地就業、提振本地經濟,增加當地稅收等一系列不好估值的效益。印尼鎳礦的明天這些由鎳礦轉換的新增產能,對全球鎳產業的影響幾何?對全球而言,僅從不鏽鋼的角度看,總量上一部分鎳鐵就地轉換成了不鏽鋼,全球新增了不鏽鋼產能約5%,佔比不是很大。但是在國際鎳產業的隊伍新增了一個新兵,而且是世界上少有的產業鏈一條龍,全程紅送的成本優勢,對國際鎳產業同類產品的衝擊還是不可低估的。對中國而言,隨著印尼不鏽鋼產業鏈的形成,本土的鎳鐵將大部分在本地消化,而國內的不鏽鋼產能不會因此停下來,其鎳鐵需求又將從內部供應轉向社會購買,將原先進口鎳鐵過多打擊下去的國內鎳鐵產能再次激活,特別是在行情轉好的情況下,估計應該是再次回到原先市場供需水平,而在印尼的大部分鎳礦、大部分鎳鐵及不鏽鋼則是「體外循環」,對中國內地的市場影響已經不大了。對印尼而言,從一個僅靠原礦出口、從來沒有不鏽鋼上游產品的國家,一下子成為具有原礦優勢的長流程不鏽鋼大國之一。要知道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卡鋼的普碳鋼年生產能力僅有300萬噸左右,而青山園區的不鏽鋼(特鋼)的年產量就達200萬噸,改變了印尼從來沒有不鏽鋼的歷史。印尼就像從一個羞澀的青蔥少女,變成為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婦,嫁入了國際鎳業新的大家庭。更像是一位苦練多年的武功高手,終於再現江湖,成為新的門派,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不能否認,這一切都是在中國政府和企業特別是民企的幫助下實現的,其經濟和社會意義絲毫不亞於給印尼修了多少高鐵,建了多少電站!歷史必將銘記:是中國人,在中國政府的推動和扶持下,不遠萬里來到印尼,在西方國家多年把持的大量資源而極少開發的領域,在短短的數年內,用數十億美元的代價,默默地在印尼落後的東部地區,淚水加汗水加血水交織灑在這片深情的紅土大地上,播下了友誼的種子,獻完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在謀求了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使印尼的原始資源產生了質的裂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一個長期的從業者,我參與,我見證,我自豪!以上僅為個人見解,不代表任何企業或機構團體,不構成投資建議。謬誤之處歡迎共同切磋。
推薦閱讀:

先生楊絳:百年中國百歲人生
歷史鉤沉 中國古代十大"紅顏禍水"之5-呂雉
為什麼「按病種付費」將會重創醫保高價葯(耗材)和「中國神葯」?
中國明確瀆職刑事案件定罪量刑標準 謊報瞞報加重處罰 2013年01月08日 21:04:57
花10億「碰瓷」星巴克,瑞幸4個月開店500家,它憑啥教中國人喝咖啡?

TAG:中國 | 投資 | 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