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南 朱嘉明:觀念經濟學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追溯起來,至少始自1990年代,在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以IT產業為火車頭,在全球化的同時,已經並持續超越物質生產和三次產業的傳統框架,一方面物質生產部門向海外轉移,一方面非物質生產部門在本土全面崛起。非物質生產的價值總量大幅度超過物質生產的價值總量;從事非物質生產的人口全面超過物質生產的人口;經濟高度知識化和智能化;基本實現了從物質生產部門為主向觀念生產部門為主的轉型,從工業社會向智能社會的轉型,率先進入了後工業社會,或者信息時代。

   在世界範圍內,現代化內涵快速而劇烈地演變,不僅農牧時代基本消亡,工業時代也漸行漸遠,成為觀念生產大國。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是取決於有怎樣的裝備水平和物質產品生產能力,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創新團隊的規模、觀念產業發展水平和觀念財富多寡。

   經濟學是一門歷史科學,需要根據經濟結構,經濟制度和經濟形態的演變而不斷創新。迄今為止的各類傳統經濟學,說到底,都是工業革命以來形成和發展的經濟學,即以物質生產、交換和消費為核心內容的經濟學。恰恰這樣的「傳統經濟學」已經不能適應迅速演變的真實經濟世界。現在,到了用全新的經濟學補充和替代傳統經濟學的歷史時刻。本文所提出的「觀念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適應觀念產業發展和觀念經濟時代的一種努力。

   1.觀念產品和觀念產品價值

   觀念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觀念經濟,觀念經濟的主體是觀念資源和觀念資源轉換的產品。

   1.1.觀念產品的定義

   一般來說,觀念產品主要不是以物質和物理形式,而是以信息和觀念形式存在的產品。觀念產品可以是精神產品,其價值基礎源於觀念屬性,而非物理屬性。例如,小麥是物質產品,文學作品則是觀念產品。自古以來,就存在觀念產品,只不過在農業和工業時代,觀念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對國民經濟影響有限。在現代信息社會,觀念不僅是思維過程的一個系統集合體,包含著慾望、經驗、知識和思想等基本要素,而且可以演繹成不同類型的觀念產品,積聚為觀念產業和不同的觀念產品部門。它們滲透、影響,甚至改造著傳統物質產品。

   觀念產品可以沒有有形載體,例如古代傳說,數學原理等等。但是,更多的觀念產品需要有形載體。那些具有物理性質、承載觀念的物體可稱之為「載物」。載物可以是物質產品,如承載文字內容的紙張;可以是非生產的自然物,如承載情懷的秀麗山水;可以是服務過程,如戲劇和舞蹈表演。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更多的產品是複合產品,即或者是物質產品注入了「觀念」,或者是觀念產品需要物質載體,形成物質產品與觀念產品的複合產品。例如時裝,是物質的布料與觀念的設計、時尚元素的複合產品。

  

   並非所有觀念產品都有商業價值。只有當觀念產品具有權利專屬性和觀念認同時,才具有商業價值。也就是說:第一,具有權利專屬性,也就是非公共物品。牛頓定律是具有科學價值的觀念產品,但是因為沒有專屬性,就沒有商業價值。第二,具有觀念的認同,也就是有人認同其價值並願意付費。NBA是具有商業價值的觀念產品,因為它得到廣泛的價值認同。

   1.2.觀念產品分類

   觀念產品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第一類是資源型態的觀念產品。例如,自然景觀資源,傳統文化資源,教育和科學技術資源,以及人力資源。旅遊業是主要依賴自然景觀的觀念產品。第二類是加工型態的觀念產品。例如,各類不斷升級換代的「軟體」。一般來說,實現第二類觀念產品型態需要具有特定智力、秉賦、創造能力的團隊。第三類是最終消費型態的觀念產品。這類觀念產品包括常態性觀念產品和特異觀念產品。例如,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工藝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與印刷在內的文化創意產品都屬常態性觀念產品。而大眾化「微乎產品」,小眾化「奢侈產品」,用於炒作的「忽悠產品」,以及「虛擬」產品則屬於典型的特異觀念產品。

   在現實觀念經濟中,特異性觀念產品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1)微乎觀念產品。這類產品的載物成本低,觀念附加值低,產品價格低,對人們的支付心理影響甚微,屬大眾消費品。網路產品的主體屬於微乎觀念產品,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2)奢侈觀念產品。這類產品是必要產品之外的產品,與生存沒有直接關係,包括純觀念的,也包括複合產品,有著物理和物質載體,例如愛馬仕品牌產品、高檔化妝品等。毒品是一種特定的奢侈產品。人們在消費毒品過程中,產生某種精神幻覺和快感,進而形成病態依賴。越是有依賴性的奢侈產品,越容易形成高價和高額利潤。(3)忽悠觀念產品。這類產品的載物成本很低,銷售價很高,觀念附加值很高。可以通過宣傳、灌輸,製造特定的觀念,並創造很高的觀念價格。然而,這種產品的觀念價值往往是不穩定的,價格大起大落。忽悠觀念產品又依載物特性分為三種:一是不可再生品,如古董;二是有限供應品,如和田玉和冬蟲夏草;三是可無限供應又主動控制的產品,如茅台酒。(4)虛擬觀念產品。例如,債券和股票。

   1.3.觀念產品的基本屬性和特徵

   一般來說,觀念產品的基本屬性是相當明顯的:精神性、內在性、差異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故不可重複、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複製。

   與通常的物質產品相比較,可以羅列出觀念產品這樣一些具體特性:(1)與知識產權存在直接和間接關係;(2)個性化產品和服務;(3)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非對稱性;(4)可供生產性使用和消費性使用;(5)沒有耐用和非耐用消費品的區分;(6)使用價值的不可度量;(7)生產的非指標化和無質量標準;(8)所需設備投資比重低下;(9)沒有折舊;(10)產品升級換代機制不同;(11)低能耗、少污染;(12)產品的不可預測性;(13)傳播快速而廣泛;(14)產品銷量體現價值;(15)產品消費或超前或滯後;(16)與消費者的慾望、敏感和情緒高度相關;(17)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和網路等媒介傳播,基本不需要傳統交通運輸;(18)增加產出時,無需增加庫存;(19)具有派生和延伸能力;(20)自我升值機制;(21)消費者容易形成依賴性和上癮性。

   1.4.觀念產品價值難以用勞動時間衡量

   在傳統經濟學中,勞動價值論是其中的重要學說。勞動價值論就是勞動時間價值論。用勞動時間作為尺度度量價值符合資本主義工業化早期經濟生產狀況。那是由於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在生產簡單、同質、可替代的物質產品時,人們認同把簡單勞動時間作為交易尺度。但是,對於觀念經濟,勞動價值論喪失了普遍意義。觀念產品的價值,更能反映價值的本質。價值是人類的一種主觀判斷,離開人的主觀認知,世界上並沒有價值存在。

   事實上,即使在古代,只要涉及觀念產品,也絕不會以勞動時間,甚至勞動時間的倍數進行交易。因為觀念產品的價值與勞動有關,卻與勞動時間無比例關係。例如,王羲之書法《蘭亭序》的價值與其書寫時間長短沒有關係。唐伯虎畫作,也是如此。簡言之,勞動時間價值論只是觀念價值論在簡單物質產品生產中的有限體現,是衡量物質產品價值的尺度,簡單物質產品的產出與勞動時間成正比,在觀念產品面前很難有統一的勞動時間尺度。

   1.5.觀念產品價格決定於「認同」程度

   不論是物質產品,還是非物質產品,其市場價值取決於市場環境下經濟活動主體的「認同」。對物質產品的「認同」相對簡單;對觀念產品的「認同」則相對複雜。觀念產品的內在價值是不確定的,價格與價值是分離的。例如,對於石油產品,世界各國都有相同的價值認同,其價值是國際化的;而一個藝術產品,惟有大家認同方可形成商業價值。中國相聲與中國文化相關,基本局限於本土和海外華人的認同,其價值是非國際化的。

   觀念「認同」的過程就是觀念價值形成的過程。對觀念價值「認同」的規律就是觀念價值本身的規律。與對物質產品價值的「認同」相比,對觀念產品而言,人們心理認同的價值可能性,客觀的「量化」是完全不可能的,「認同」幾乎完全來自主觀性。一個初創的觀念產品,因為人們認同程度低下,其價值可能被低估。但是,隨著人們認同程度的上升,其價值會高漲。例如,梵高同時代的人不會想到後人對梵高畫作的價值認同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

   物質產品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供求雙方對產品價值「認同」的均衡。觀念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則是消費者「認同」的規模對其影響更大。供給方的「認同」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其產品的潛在價值方可轉化為實際的市場價格。例如,王菲、麥當娜的商業價值,來自聽眾的「認同」。即使有些歌手比她們唱得更好,因為沒有被大眾認同或足夠認同,其產品就沒有價格,或沒有足夠高的價格。

   「認同」是一種主觀現象。人們對觀念產品價值的「認同」是多因素、多樣性、多屬性的,會因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制度、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不同心境,不同年齡,引致不同的價值認同。「認同」包括主動認同與被動認同。例如,人們對色彩的認同常常是主動的;而廣告引發的認同則屬被動認同。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觀念產品價值的「認同」主要是通過「關注」與「體驗」兩個途徑實現。所謂「關注」是消費者在心理、學習和信息的刺激下對特定產品產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所謂「體驗」是消費者通過身體的特定部分對特定產品消費的經驗過程。「關注」與「體驗」互動,互為前提。

   2.觀念經濟學的新「公理」

   觀念經濟學不僅挑戰,並且顛覆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公理」,構建新的理論基礎和框架。

   2.1.「有限競爭」VS「完全競爭」理論

   傳統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是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而要實現完全市場競爭,物質產品生產,特別是必要物質產品生產,以及市場供應的產品必須是無差別的。而對於觀念產品而言,因其具有異質性、差異性,甚至唯一性,必須受到產權保護,帶有或多或少的「壟斷」性質。因此,在觀念生產領域,並不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即使存在競爭,也是有限競爭。

   2.2「邊際效用遞增」VS「邊際效用遞減」理論。

   依據傳統邊際價值論,消費的邊際效用遞減,由此構建供需曲線。邊際效用理論是建立在人類對物質產品的生理體驗基礎之上。但是,人類對觀念產品的心理體驗不是效用遞減,而是效用遞增。「粉絲」就是由反覆多次消費所構成的群體。「粉絲」的每一次消費效用高於最初消費的使用效用。「粉絲」形成原理在於,人們對一個觀念產品的消費,需要一個培養、學習、養成的過程,其間包括不斷加深認識、呼應、強化與認同,所以呈現的過程不是「邊際效用遞減」,而是「邊際效用遞增」的反覆使用和消費過程。

   2.3「邊際成本趨零」VS「邊際成本遞增」理論

   「邊際成本遞增」理論是傳統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基石。然而,在觀念經濟中,觀念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在理論上可以為零。因為,觀念產品在使用中,不僅不會損耗,而且可以反覆使用,一次使用並不損害下一次使用價值。在許多場合,觀念產品使用次數越多,價值越高。例如QQ和微信。觀念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證明「邊際成本遞增」理論的局限,以及改造和替代以物質生產為前提的傳統廠商理論的必要性。

   2.4.「區間策略價格」VS「唯一均衡價格」理論

均衡理論是傳統經濟學的核心理論。

供求曲線上的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是「完美」的均衡價格,並被認為是唯一的,且可以最大化地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供求曲線所呈現的是典型的物質產品的供需均衡狀況。換一種說法,根據傳統經濟學,一物一價,先有價格,後有生產,任何進入市場的產品都有既定的價格作為參照,供給是價格的函數,價格決定供給量,價格上升,供給增長。傳統物質產品存在價格收斂。對於觀念經濟產品而言,並不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典型觀念產品價格不是一個唯一的均衡價格。觀念產品可以以零成本無限供給,因此供給量無法取決於價格。觀念產品價格是觀念認可度與觀念認可人群的剩餘這二者的函數。也就是說,觀念認可度越高,這種觀念產品的價格越高,有認可度的人群剩餘越多,該種觀念產品的價格就越有高的可能。反之,在相同價格下,就會取得更高的銷售數量。供應商在價格上可以有多種選擇,這樣的定價被稱之為「策略定價」。「策略定價」需要考慮短期和長期因素,銷售量結果差別,企業競爭力,公眾評價和企業形象等因素,而不再是簡單的供需兩根曲線可以確定的。「策略定價」取決於決策者的智慧、眼光、價值取向和市場嗅覺等。近年來,「策略定價」典型的案例是360公司推翻此前殺毒軟體的一切市場價格規矩,以零價格向市場提供產品,最終取得市場完勝。

  3.觀念經濟學與宏觀經濟

   3.1.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替代傳統國民經濟部門劃分

   傳統的國民經濟部門,主要有兩種劃分: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生產部門的劃分,和三次產業的劃分,都屬於對物質生產部門的劃分。因為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物質產品部門不再是國民經濟的唯一部門,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構成國民經濟的兩大基本部門。觀念產業部門可以定義為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文化、教育和高科技資源,通過具有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生產高附加值觀念產品的產業。

   全社會的生產和消費,儲蓄和投資,首先發生在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內部,並且在兩大產業部門之間形成交換和均衡關係。人類對物質產品的消費數量存在極限,或者說人類對物質產品的數量需求最終會達到極限。當代大部分國家的食物生產已經滿足人民需要就是證明。當物質產品滿足社會需要後,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在市場不接受產品總量增加時,物質生產部門的增長就走到了盡頭,就會減少生產人員。物質生產部門「溢出」人員不可能在原本的物質部門就業,於是變為失業人口。而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全面向物質生產滲透,向物質產品注入觀念,向物質生產部門提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效率型科技觀念產品,把一般物質產品改造成為更高價值的複合產品;另一方面,例如,互聯網經濟,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吸納物質生產部門的溢出人員。

   3.2.「多周期疊加」替代傳統「商業周期」

   傳統經濟學討論的周期是工業社會的經濟周期,是物質生產的起伏周期。其內容和規律涉及物質生產周期、設備使用周期和資本運動周期等。而當整個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已經不是社會經濟價值主體的時候,這一套關於物質生產周期的研究自然不能符合以觀念生產為主的社會經濟現實。在工業社會向信息和智能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現實的經濟周期是多種周期疊加的結果。在發達國家,信息和智能社會的成熟,觀念經濟對經濟周期甚至起到主導作用,既有創新引導的觀念生產的周期作用,也有觀念化貨幣運動推動的周期作用,還有虛擬觀念產品市場,如股市、樓市等引發的周期作用。只有清楚地了解諸如此類信息和智能社會的經濟運行周期規律,才能正確描述和解釋現實的經濟周期,避免周期中的災難性後果,引導經濟周期平穩順利過渡。

   3.3.國際貿易:「有無原則」替代「資源稟賦」理論

   傳統國際貿易是物質產品的貿易。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依據的是物質產品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理論。隨著觀念經濟、觀念資源和觀念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急劇增長,觀念產品作為國際貿易的對象,不再是效率優勢和資源優勢的比較,而是有與無的優勢比較,亦即「有無原則」。「有無原則」是基於觀念產品的本質:唯一性,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專屬權利,我有你無。只要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對另外一個國家的觀念產品產生了價值認同,構成消費需求,滿足這種需求的唯一手段就是從外國進口該觀念產品。例如,中國進口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原因並不是美國電影製作具有生產效率上的比較優勢,而是中國觀眾對美國大片有著特定的認同和需求。蘋果手機是複合產品,美國開發和生產了其中的觀念產品部分,中國生產物質產品部分。中國市場上出售蘋果手機;美國向中國出口蘋果的觀念部分。蘋果手機在美國銷售的則是中國向美國出口蘋果手機的物質部分。蘋果手機的物質部分可以根據物質產品的比較優勢原則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但是,卻不可能將觀念部分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因為,一個是受「有無原則」支配,一個是受「比較優勢原則」支配。在觀念生產領域,傳統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理論擴展為廣義優勢理論。觀念產品貿易的「有無原則」理論,與以物質產品為對象的比較優勢理論並存。

   3.4.「二元化利率」替代「一元化利率」的貨幣發行量理論

   在物質生產處於絕對主導的經濟狀態下,通過利率上升壓抑貨幣需求,從而壓抑投資和生產;通過利率下降刺激貨幣需求,從而增加投資和生產。所以,利率的功能「一元化」。

   但是,當存在兩個生產部門,一個物質生產部門,一個觀念生產部門時,利率必須優先滿足低回報率部門。目前,世界各國的物質生產部門,普遍產能過剩和利潤率低下。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產品消費,維持物質生產部門運行,低利率是必須的。否則,物質生產部門用不起貸款,發不起債券,將全面萎縮,甚至破產。社會難以承受這樣的後果。但是,一旦實施低利率,觀念生產部門就成為受益者。因為,觀念生產部門利潤率普遍高於物質生產部門。例如,在中國,作為觀念生產部門的IT產業,利潤率走高,在市場上不斷地吸收資金。巨額資金的持續流入,進一步刺激盈利水平的上升。如果中央銀行要抑制觀念部門發展,壓縮其盈利空間,惟有大幅度提高利率。但是,利率大幅度提高是物質生產部門所無法承受的。所以,只要是低利率,更多的資金將不再是進入物質生產部門,而是進入觀念生產部門,加劇觀念產品部門吸納便宜資金的優勢。

   針對上述情況,在現代金融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和流動手段多樣化的背景下,各國政府嘗試採用對應兩大生產部門差別利潤率的差別利率政策,基本流於破產。所以,唯一可行的,也是正在實行的是放棄控制經濟生產部門的高利率,採用大量發行貨幣以維持物質生產部門所需要的低利率。這就是美國所謂量化寬鬆和中國長期實行高貨幣發行量現象的深層原因。因此,同樣的利率對物質生產部門和觀念生產部門的影響差異日益增大,利率功能的「二元化」替代了傳統的「一元化」功能。

   3.5.「呼應吸納」理論替代傳統通貨膨脹理論

   依據傳統經濟學,拋開資源短缺、剛性工資增長等定價型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根源是貨幣發行量過大。因為當新發貨幣形成購買力之後,更多的貨幣追求不變的商品量,推動價格上升。簡言之,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

   如今,因為觀念經濟和觀念產品的作用,通貨膨脹的發生結構起了變化。當更多的貨幣追求可無限供應、無邊際成本的觀念產品時,社會即刻提供足夠量的價值產品,對應增發貨幣增加的商品購買力。一般來說,生產周期越短,剩餘生產能力越多,觀念生產比重越大的經濟,產品供給對貨幣供給量的吸納能力越強,貨幣供給量對通貨膨脹的作用越小。觀念經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還反應在股市、樓市等虛擬觀念產品的市場上,可以在短期內吸收大量貨幣。一句話,觀念生產部門對貨幣有巨大的吸納能力。以美國現實經濟為例,「量化寬鬆」的巨額貨幣發行,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引發高度通貨膨脹,這是傳統貨幣理論的一個不解之謎。其實,美國通貨膨脹緩和的最重要原因是觀念經濟部門吸納過量貨幣的能力。觀念經濟學對通貨膨脹機理改變的上述解釋,稱之為觀念經濟學中的「呼應吸納」理論,揭示了現階段發達國家和次發達國家的高貨幣發行量與低通貨膨脹並存的機理。

  4.觀念經濟學與人類新時代

   在資本奴役勞動的工業社會,實現經濟領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只是一種理想。今天,在世界範圍內,觀念生產經濟超過物質生產經濟,進而佔主導地位,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和智能時代,經濟領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

   因為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下述大趨勢已經呈現:(1)催生金融民主。在觀念生產領域,資本與勞動的關係完全顛倒過來。具有創新秉賦的勞動者成為主人,以風險投資為代表的資本擁有者不得不亦步亦趨地小心伺候創業者。(2)與工業化相聯繫的「福特主義」走向完結,勞動者自由空間得以開拓。(3)強化消費者民主權利。例如,消費者對煤炭生產的影響與對網路遊戲影響的差別,就是「觀念經濟民主化」與「工業經濟專制化」的差別。(4)改變價格形成機制。因為觀念價值來源於公眾關注,導致廠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心民眾的要求、願望、意見和感受,民主定價融入市場定價。(5)推動消費者自組織能力。例如,「淘寶」提供的電商平台,使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微小商戶取得極大的經營自由權,還有觀念所依賴的數字化、大數據,網路都指向這一功能。(6)促使經濟監管的透明和公正。例如,銀行智能評價系統拒絕的貸款一定比人工操作的信貸過程更加公正。(7)豐富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公共物品與公有資源的擴展,有利於信息社會成熟,以及自由生產者的自由組合程度得以提高。(8)實現財富普惠。觀念產品「邊際成本為零」的性質,大量「微忽產品」的問世,實踐「長尾理論」,使大眾可以平等享受傳統經濟社會不可能消費的高效用產品。

  5.觀念經濟學對中國的意義

   在過去三十餘年間,中國已經成為農業和工業生產的第一大國,但是,觀念生產部門尚處於初級階段。如果承認中國國情和經濟成長階段,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最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目標,需要突破影響廣泛的三個思想誤區:(1)將經濟結構的轉變局限於三次產業的框架,進而將第三產業局限於為服務業。(2)將產業升級局限於加工工業進步;(3)將提高「創新力」局限於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機器設備更新,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最終實現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GDP總量的目標。

   為此,突破「傳統經濟學」對人們的影響和束縛成為當務之急。因為傳統經濟學不僅不再能夠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決策的理論基礎,而且可能誤導中國經濟在傳統物質生產,傳統工業化道路,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上的徘徊甚至停滯不前。

   本文所描述的觀念經濟學概念和原理,有益人們理解人類今天和未來更加豐富的經濟活動,揭示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走向智能社會的規律,解釋傳統經濟學至今仍然無法面對的經濟學難題。

  

   [1]本文在2014年7月30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所發布論文的基礎上,加以修訂和補充。朱嘉明執筆並定稿於8月12日貴州威寧縣石門鄉。圖片源自網易財經。

推薦閱讀:

TAG:經濟學 | 經濟 | 現實 | 意義 | 觀念 | 原理 | 江南 | 經濟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