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別忽視血管性認知障礙

63歲的張大爺,去年突然得了急性腦梗死,經過住院和康復治療,語言與肢體的功能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細心的家人卻發現張大爺自從得了腦梗死以後,和家人說話時的反應越來越慢,做的飯菜非常難吃,不會使用電視遙控器換台,甚至不知道如何用手機接發簡訊。張大爺不僅不能像過去一樣照顧全家人的飲食起居,還需要專門請一位保姆來照顧他的生活。

張大爺的例子也許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它告訴我們,腦血管病不僅僅是我們頭腦印象中的「不能說話」或「半身不遂」,還隱藏著另一個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殺手——血管性認知障礙。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概念始於1993年,它涵蓋了血管性認知損害從輕到重的整個發病過程。血管性認知障礙主要損害病人的抽象思維、概念的形成和轉換、精神靈活性、信息處理速度和對干擾的抑制等執行功能,而記憶能力相對保留。這些都與張大爺的情況基本符合。

血管病是怎麼損害到認知功能的呢?科學家發現,認知結構是無數的神經纖維穿梭於顱內與認知功能相關的重要結構之間,比如:丘腦、額葉、顳葉等,形成了環路或網路。你也可以把認知結構想像成為中國古代用來傳送重要信息的道路和驛站。不論腦血管病變直接損壞了重要的認知結構還是神經聯繫纖維,都會使信號與遠端聯繫中斷,破壞了神經聯繫網路,從而引起認識功能的下降。當然,腦血管病灶的部位不同,破壞的具體環路不同,認知損害的表現也各有不同,有時還會伴隨淡漠、激動等精神行為癥狀。

了解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意義是因為它不同於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是目前可以預防的痴呆類型,許多發病的危險因素可以控制和干預,比如:血糖、血壓、血脂、肥胖、心臟病、飲食、運動、吸煙、飲酒等等。儘早地控制這些危險因素,調整生活方式,加強身體鍛煉,不僅能預防、延緩或減輕血管性認知障礙,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更能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由於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隱匿性,在腦血管病發病的早期,病人和家屬往往重點關注於肢體的癱瘓,而忽略了認知障礙的存在。所以,讓每個人都關注這種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大型醫院都建立了專業的認知門診,先進的神經影像學檢查,有針對性的神經心理學評估和生物標記物檢測,既有利於對病人的快速篩查,又可以用於流行病學研究或臨床試驗,對血管性認知障礙具有良好的判別能力。

推薦閱讀:

輕度認知障礙,會變老年痴呆
教你如何調戲反轉無賴

TAG:科普 | 認知 | 血管 | 認知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