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佳幼兒園都教些啥?
晶晶(左四)與小朋友在玩耍 |
晶晶與美國的老師合影 |
學校提供給孩子製作手工藝的泥巴 |
美國十佳幼兒園就這樣簡樸 |
心靈驛站
一個來自美國十佳幼兒園的小孩轉學新加坡一家普通幼兒園,被老師認為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而遭排斥,這背後反映了東西方教育理念的深刻差別,值得每一個華人父母深思。
一、招生一視同仁,百萬富翁也不例外
附屬斯坦福大學的「斌斌培育學校」是美國的十佳幼兒園之一。實際上,這個幼兒園是斯坦福心理學系的「實驗學校」,心理學系的教授和博士生以這個幼兒園的小孩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少兒心智發展的規律。
斯坦福關於兒童心智發展的研究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深刻影響著歐美國家的幼兒教育,所以說,「斌斌培育學校」並不是一家普通的幼兒園,他們所採用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基於最先進的少兒心理研究而制定的。
這個培育學校如此有名,自然競爭十分激烈,可是它的招生條件既不考試,也不趁機抬高學費,而是根據報名的先後以及與大學的關係而選擇,所以我們這些窮博士生的孩子也有機會進去學習。要知道,斯坦福鎮是美國百萬富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矽谷的大老闆就多住在此,比如喬布斯一家那時就是在這個鎮上居住。假如這所學校一切為了錢,即使一年的學費再高,也會有很多富人送孩子來上。我們當時送女兒上這個學校的時候,一個學期就是幾百美元的費用,主要用於小孩在學校的零食和購買小孩活動用品,有困難的家庭還可以減免學費。
1996年,我們一家從南加州來到斯坦福,那時晶晶已經兩歲多了,就先給她報了個名。等到晶晶滿三歲的時候,接到學校通知可以去上。開始的幾次,幼兒園鼓勵父母留在學校陪小孩玩,等小孩熟悉了環境後,父母就不再需要陪伴了。
我對晶晶的學習過程進行了仔細觀察。老師不教他們任何文字、數學,也沒有教材,更不讓他們買什麼書,就是給這些小孩提供各種材料做手工,引導他們種花種草,餵養動物,玩遊戲,排節目。與此同時,老師還創造各種機會,誘導小孩用語言表達自己。
我每次去接晶晶,她要麼是興緻勃勃地在做自己的工藝品,要麼是與別的小孩玩得興緻正高,都要等上一陣子才能把她哄走。總之,晶晶給我的一個感覺是,在學校很快樂,很喜歡學校,甚至都不願意回家。兩三個月下來,晶晶就能用流利的、地道的美式英語,讓我這個在美國混這麼多年的老爸自嘆不如。
二、認為美國幼兒教育只讓小孩玩耍是個錯覺
很多人認為,美國的教育只是讓小孩玩耍,其實這是個錯覺,他們並不是放羊式地讓小孩隨意玩耍,而是讓小孩在「精心設計」的各種環境中,通過動手做東西或者遊戲玩耍來培養他們的發現能力、獨立能力和交際能力,從而直接或者間接地獲得知識和技能。
這所學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即使對於三四歲的小孩,老師就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老師不強制孩子們一定要做什麼,教室里擺放著各種手工製品的原材料,讓小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愛做的事。每個小朋友選擇的不一樣,做出的東西也不一樣,很能反映孩子的想像力。所以,半天課下來,小朋友做出來的東西五花八門,大人孩子都很有成就感。老師只是在一旁幫助他們如何做好一件東西,只起引導協助的作用,並不一定要教他們什麼。所以,這學校沒有教室,沒有黑板,也沒有一排排的凳子。小孩子們各自忙各自的,不需要靜靜坐下來聽老師講知識。
學校的主要教育目標就是培養小孩天生的好奇心和自發的學習興趣。學校的活動注重兩個方面,一是鼓勵孩子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二是老師引導小朋友做活動。所以,老師沒有事先規定好的教學任務,更沒有什麼教材,而是在幼兒園的教室內外精心設計布置各種各樣的道具、玩具、材料,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室內有製作手工藝的材料、戲劇道具服裝、音樂、書籍、字母塑料造型等等;室外則有沙子、水、塑料磚塊、園藝工具、攀爬的玩具甚至還有小動物。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樂趣,而且可以做各種花樣翻新的事情。
三、一切以分數評判優劣的教育,會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非常遺憾,晶晶只在這個學校待了一年多,因為我畢業到新加坡工作,就不得不離開這裡。晶晶在這個學校到底學了多少知識和技能,我也看不出來,只覺得她非常快樂,非常喜歡那裡的老師和小朋友。離開美國之前,老師還跟小朋友們一起為晶晶舉辦了一個送別派對。那時晶晶還小,很多事情還不明白,不知道這是跟小朋友和老師的最後快樂,這也意味「告別」了自己快樂的童年,要到一個只重視讀書識字的華人社會。
來到新加坡那年,晶晶已經四歲了,我們就在住處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找了一家普通的幼兒園。到幼兒園報道的第一天上午,老師就對晶晶進行「智力」測試。先是讓晶晶拼寫英語單詞head(頭),因為英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所以老師首先關心的是小孩子的英語能力。晶晶第一個字母「h」都寫不出來,老師用鄙視的眼光看著晶晶,然後用十分不耐煩的口氣說:「那你就把你的英文名字寫出來。」晶晶在紙上劃拉了半天,自己的名字也寫得丟三拉四。老師又問了晶晶一些算數問題,晶晶也茫然無所知。就這樣晶晶被認為是「智力發展有問題的孩子」進入了這家幼兒園,時常被老師冷落在一邊,老師似乎已經看出這孩子將來沒什麼前途。
你可別說,新加坡這小小的一家幼兒園,老師配備倒是很齊全,英文、中文和算術各有不同老師承擔,他們給小孩子正式上課,每天的課程都是排好的,還布置家庭作業。而斯坦福的斌斌培育學校則沒有分科老師,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負責,外加一些心理學系來做兒童心理研究的博士生一起帶著那幫小孩。
華人世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樹立「榜樣」。晶晶班上一個長得漂亮可愛的小女孩深受老師喜愛,有些女教師還專門給這個小女孩單獨買禮物,目的是鼓勵其他小朋友向這個姑娘學習。結果,其他小朋友都羨慕得不得了,一幫小孩天天都圍著這個小姑娘轉。這個小女孩認為晶晶說的英語很奇怪,跟她的不一樣,說:「你不會說英語,我不要跟你做朋友。」其他小朋友跟著一個個孤立晶晶。我們想,反正一年多晶晶就該上小學了,也不太在意這些,只希望晶晶白天有個去處就行。然而,孩子從那時起,已經與童年的快樂漸行漸遠。
在教育上,新加坡是一個比中國還要傳統的地方。這裡秉承儒家的傳統,很重視教育,從小就讓小孩子讀書學習,一切以分數評判小孩子的優秀與否,比中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的小孩從兩三歲起就被拔苗助長,被早早地灌輸了各種知識,也不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否能夠理解,更不會考慮他們是否感興趣,所以很多新加坡的小孩根本讀不到研究生,早就不想學習了。即使大學提供獎學金讓新加坡的學生讀研究生,也很難再提起他們讀書的興緻,因為小孩在起跑線上已經輸了。
然而,新加坡則有不少人都對自己的教育體制感覺十分良好。就普通公民教育來說,也許他們的這種良好感覺有道理,然而在培養創造力和出大師上,新加坡離世界的距離可能比中國更遠。
華人教育的共同特點是,忽略兒童的獨立性、自尊心和交際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壓制甚至扼殺了他們天然的好奇心、興趣愛好和自我發現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過著從書本到作業的枯燥無味的生活,使他們喪失了童年的快樂。由於忽略了「從動手做事中領悟學習」,所以培養出來的多是只會做作業考試的書獃子。
新加坡的情況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值得每一個華人父母思考。
石毓智
推薦閱讀:
※美國的無效辯護制度
※美國模特--Olivia Paige[2]
※2014美國動作片 《忍者啟示錄》
※美國黑幫| 火拚必備~芝加哥「打字機」!
※美式民主癱瘓 利益集團致僵局//喬姆斯基:美國民主新浪潮受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