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明主講:「仁」的民族認同和世界意義

  我看「仁」  「仁」所倡導的自我修鍊、同情他人、人倫日用的常道、與萬物一體,是人類面向21世紀的重要價值  通過與西方的交流,我發現一定要了解儒家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如果是仁,在全球多元文明中如何理解和體現?  仁如何表現?  儒家經典《論語》里「仁」就出現了109次,說明其重要性。這109次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回應何為仁的問題,簡單的解釋是愛人,深入的解釋是孔子回答顏淵問仁:「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966年,我首篇英文論文就是Creative Tension Between Jen and Li,與這個很相關。  孔子認為他最好的學生顏淵是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仁的最佳典範,原因在於他有豐富的精神力量。顏淵「不遷怒不貳過」,怒的對象離開了後他就不怒了;他犯了錯,絕對不再犯。更重要的,顏淵「三月不違仁」。在儒家看來,仁就是人性光輝的體現,孟子說「仁者人也」,真正的人就是有仁德的人。儒家傳統對人的理解不採取定義的方式:不是理性的動物,不是會用工具的動物,或說有語言能力的動物,而是孟子所言的四端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理由。顏淵能夠在三個月之內體現人的最光輝的價值,體現「仁」的惻隱之情,其他學生可能維持一個月,普通人大概只能維持幾個小時。  不過,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能體現仁的光輝,也就是同情心的顯露,良知的發現。  為己之學與社會關懷  孔子認為,這種同情心並非隨時隨地都能充分體現,因為我們不是現實的聖人,更不是慈悲化身的佛。但人性的光輝每個人都可以體現,所以儒家的基本精神就是學做人,這是永恆的過程,是和其他的動物最大的不同。因為這是內在的體現,孔子講「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古之學者為己」,學習的初衷應該是為了自己,非父母、社會、國家、世界,就是為培養、訓練自己的人格。  但為己的「己」,在儒家裡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絕緣的個體,而是一個關係網路的中心點。從中心點來講是人的尊嚴、獨立性;從關係網路來看,就是人的社會性。今天大多學者認為儒家是沒有主體性觀點的,基督教的主體性可建構信仰,佛教的主體性可建構人人皆可成佛。而儒家只有社會性。我認為,儒家的社會性基於主體性,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建構在主體的必要性之上。「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復禮是兩面,一是能夠轉化或者說超越自己;二是能回到禮——人與人之間文明禮貌的世界,這兩面合起來是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只要一個人一日克己復禮以後,天下就朝著回歸仁的方向走。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此處對我有啟發,一個人的自由是所有人自由的基礎,一個人的仁是天下仁的基礎。簡單講,只要任何一個人能體仁,天下的仁就多一些;只要一個人不行仁,天下的仁就少一些。任何一個人都有能表現人性光輝的權利和義務,所有人的人性光輝都可以因為一個人的努力而發揚。  你可以是一無所有的人,也可以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一無所有的人能存活下去就是尊嚴,有極大影響的人只要把他的小部分資源分給大家,大家就獲利。越有影響力、掌握社會資源的人,越應該對社會負責任。所以,儒家的道德說教都是針對精英的。對百姓而言,第一需要安全,第二需要基本的生活,只有在生活富裕的前提下,然後可以教,即可體現道德價值。  所以從儒家來講,政治目標很直接很現實但也有深刻的哲理:為社會安排一個安全、生活過得去的環境,然後讓大家發揮道德潛力,立己立人,既成全自己又服務社會。  這樣看來,「仁」所代表的作為人性的光輝,是內在價值,只要「要」就可以得到,外在的價值的「要」,需要很多自己不能掌握的條件才能得到,但仁的「要」是「我欲仁,斯仁至矣」。  以仁理解「五倫雙軌」  我認為在儒家人文精神的語境中,「仁」的價值應該是所有其他價值的基礎,乃至其他價值的前提,這是儒家思想的一貫之道。比如說基督教,保羅的基督教有三大價值:信仰、希望、愛。保羅選了「愛」為核心,保羅認為沒有愛,信仰、希望就沒有價值;當然很多基督徒選擇信仰作為核心。  與此相比,讓我們來看儒家倫理。沒有仁,義可能變成苛律,無人情可言;沒有仁,禮是形式主義;沒有仁,勇是匹夫之勇;沒有仁,智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沒有仁,信是虛偽的。忠孝悌溫良恭儉讓,也都是以仁為基礎。以孝而言,曾子的父親有暴力傾向,拿大棍子打他,他不跑,孔子非常生氣。如打傷了,父親會受到各種譴責,豈不陷父於不義中?所以說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推而廣之,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在不同環境中,都要盡量遵守角色的要求。君君臣臣,前面是現實的君,後面是理想的君,或說君的規範,這樣,社會才能和諧,人人各得其所。  以此理解父子之間不是權威關係,孟子講的五倫都不是單向的控制:君臣有義,君仁臣忠,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男女有別。因此,五倫的關係都是雙軌的。我曾嚴厲批評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但是王元化先生晚年非常認同儒家的「三綱」,我開始不接受,後來再讀漢代的《白虎通義》。了解到這是法家的韓非子最先提出,儒家後來修改,到了董仲舒取陰陽之道,得出「三綱」。法家稱「三者逆,天下亂」,儒家使用時變了,「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強調君要真正像君。1993年郭店出土的文物中魯穆公問子思子「何為忠臣」,他說「恆稱其君之惡者為忠臣」每天批評你的才是忠臣。這種雙軌的關係,與一般理解的權威控制大不相同。  陰陽相互的關係豐富了仁  從上面討論的雙軌來看,仁如沒有內在價值,只是社會價值,就很難說仁比禮更根本。郭店出土的文物中,仁字沒有例外,寫的都是上身下心,這就是仁的基本精神,是人的主體性。由此可見,儒家不僅不接受笛卡爾的身心二分思路,而且拒絕把身心、靈肉、心物、聖凡絕然分割為對立兩面的方法論。身心合一說明中國傳統裡面沒有唯心唯物嚴格的二分。《大學》里講先後上下左右深淺,都是對應關係。一般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陰陽,董仲舒倡導天人感應,陰陽互動,陰中必有陽,陽中必有陰,他不是曲解了儒家而是豐富了儒家的形上哲學。  最近韓國有一位認同儒家的女性主義的學者,她把性別歧視在陰陽哲理中徹底消解了,認為陰陽代表兩種力量,一種力量叫乾,創造力和發展型,另外一種是坤,凝聚力和接納性。在任何社會、任何情況這兩種力量都可以互補並互相轉化,比如,你的老闆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是陽;你若20歲,父親40多歲,他是陽你是陰,但你50歲,父親70、80歲,父親就從陽變成陰,你就從陰變成陽。社會要能夠融合,需要創造力——乾;個人之間關係能和諧,需要凝聚力——坤。  值得注意的是,「仁」這個觀念,到了宋明儒學有了飛躍——從心理學範疇擴展到社會學範疇,之後又推及及人,更重要的是擴展到宇宙的仁德,充滿了生態環保意識。孟子提出「萬物皆備於我」,《中庸》講「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你如果能體現人性,就是體現了物性,就真正參加了宇宙大化的創造,是共同創造者;因為我是創造者,所以在宇宙大化中間不只是一個觀察者、欣賞者。  不過,同時意味著人可能成為一個最可怕的破壞者,「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人要發展責任感,不僅對自己、家庭、社會、國家,還要對天地萬物。這個觀念到了宋代程顥非常清晰,他的《識仁篇》裡面談到「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仁最早倡導天人合一  孟子講「萬物皆備於我」,程顥進一步提出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講:「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渾然中處」。西方的薩特、海德格爾與此不同,他們認為人是被丟棄到這個世界,因而感到孤獨、痛苦,所以要創造「存在」價值來反對社會的枷鎖,人必須在焦慮中做出選擇才有意義。張載卻說乾是我的父,坤是我的母,我雖然渺小,在裡面卻感到很安全、很自在。人能夠引導天地創造力的發展,我的人性也就在這裡。「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所有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伴侶,不應隨意摧殘,隨便利用;天下殘孤之人,都是我們之中不幸的同胞,需要我們照顧。  不過,儒家的仁不是兼愛,不是慈悲,是有差等的愛,對最親近的人強,對其他人弱,而且要推己及人,是動態的。荀子講人的發展,萬物皆有氣,到植物才有生命,到動物才有知覺,但只有人才有義,我們通過演化,從氣到生,到知、到義,所以我們是紮根在整個宇宙大化之中。而這種演化,也看到人的99.99%就是動物、植物、微生物,但它有0.01%是人之所以成人的本質特徵,也就是四端。而四端中的惻隱之心讓我們與其他人、動物、植物、山河大地都連貫而成一個偉大的有機體。  這套思想,有很深刻的含義,它可成為21世紀人的自我認識必須有的核心價值。面對當今的被嚴重破壞的地球環境,作為一個教徒,我可選擇離開這個世界:選做佛教徒,等待彼岸;選做基督徒,等待天國。但是儒家思想中,做人就不應離開人世間,而必須對自己、社會、環境理解並負責。  「仁」在2018年  因為要在全球文化視野下看儒家的核心價值,所以2018年的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我期待能在北京召開。  2013年在雅典召開的第23屆世界哲學大會,將首次承認中文是官方的合法語言,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佛教哲學都會成為討論議題。所以我希望到2018年時,以仁為核心的儒家人文傳統能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共識,同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哲學家一起探討:人類如何共同面對當前生存困境?如何實現人與社會的健康互動?如何成全個人身心的整合,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多元的胸懷?如何實現人類和自然之間的持久和諧,乃至人心和天道的相輔相成?希望注重公平、同情、責任、禮讓和社會和諧的儒家傳統能為世界提供一些可以與自由、民主、理性、權利、法治、個人尊嚴的歐美文化進行互動的深層對話。
推薦閱讀: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收藏!
高山族:我國最特殊的民族,他不是一個單獨民族,而是台灣各族群的統稱
叫「韃子」是否是皇漢主義的體現?應該如何辯駁?
圖解56個民族——毛南族
叔本華 | 最廉價的驕傲 是 民族驕傲!

TAG:民族 | 世界 | 意義 | 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