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努力接受《實踐論》《矛盾論》的哲學滋養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矛盾論》(以下簡稱「兩論」)發表80周年。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哲學依據、基礎、實質和重要組成部分。「兩論」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標誌性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相統一的典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晶。「兩論」為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運用「兩論」的哲學智慧,從哲學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提煉、概括和總結,對於進一步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展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具有極其偉大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價值。
一、「兩論」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產物,是為了正確指導中國革命、科學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路線和戰略策略問題檢驗某一理論是否正確管用,取決於該理論是否滿足實踐的需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某一理論的精神實質與價值意義,需要系統考察該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歷史條件和發展淵源。「兩論」的形成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國國情和鬥爭實踐。深刻理解和把握「兩論」的哲學真諦,必須全面考察「兩論」形成的時代條件、中國國情和實際鬥爭需要等具體情況。
在世界範圍內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由競爭發展到壟斷即帝國主義階段,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階段,是「兩論」產生的大的時代背景。
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帝國主義列強已經把全世界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因瓜分殖民地不均而產生的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一切被剝削被壓迫國家和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被剝削被壓迫國家內部人民大眾和反動階級勢力之間的矛盾更加激烈。一方面,世界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世界範圍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且兩者日益結合在一起。中國作為帝國主義擴張侵略的犧牲品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鬥爭,只有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納入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成功。
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是「兩論」產生的實踐基礎。「兩論」是毛澤東同志在當時的歷史時代大背景下,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為了糾正誤導中國革命、導致中國革命大挫折的錯誤路線,確立科學的思想和政治路線,以正確地指導中國革命而寫作的。
20世紀初,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的辛亥革命半途而廢,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是:以什麼階級的政黨為領導核心,以什麼主義為指導,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才能挽救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解放和復興?辛亥革命的結局充分說明,在中國試圖通過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振興中華是行不通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給中國人民送來了新的希望。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在中國工人階級政黨領導下,走俄國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作出的正確選擇。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近代歷史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境界。然而,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卻經歷了一系列困難曲折,在面對選擇什麼樣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舉措等重大戰略、策略問題上,黨先後產生了兩種錯誤路線:一條是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主張「二次革命」論,先進行資產階級政黨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然後再進行工人階級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把革命領導權拱手讓給資產階級政黨,放棄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另一條則是「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主張「一次革命」論,在政治上搞關門主義,拒絕統一戰線,在軍事上搞冒險主義,在中心城市一舉發動武裝暴動,畢其功於一役,試圖一舉把社會主義革命搞成功。「左」右傾兩條錯誤路線給蓬勃興起的中國革命帶來了兩起兩落的重大挫折,造成了兩次重大損失。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造成了轟轟烈烈興起的第一次大革命的失敗,這是一起一落;「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徹底背離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開闢的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位一體的農村包圍城市的井岡山革命道路,葬送了中央紅色政權和四次反「圍剿」的勝利,造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致使中央紅軍放棄中央蘇區,被迫長征,幾乎斷送了黨和紅軍,導致中國革命陷入了危亡的境地,這又是一起一落。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的危急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關鍵的會議,結束了錯誤路線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軍隊中的實際領導地位,從此中國革命開始走上了正確軌道。遵義會議解決了最緊迫的黨的領導權掌握在誰手中的問題和正確軍事路線問題,更深層次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問題沒來得及清算。要解決中國革命正確的理論路線和戰略策略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實際上無論右傾機會主義,還是「左」傾機會主義,它們共同的特徵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實質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脫離,表現為主觀主義。不打倒主觀主義,就無法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
反對主觀主義,說到底就是解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兩種根本對立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另一種是主觀主義的態度,與客觀實際相脫離,表現為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而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主觀主義是教條主義,即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照抄照搬馬列主義現成結論,非「左」即右。徹底地從理論根基上、從思想路線上、從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算,已經十分緊迫地擺在了在陝北革命根據地站穩腳跟、準備抗日戰爭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
「兩論」既是一定歷史條件和實踐條件的產物,同時也是對中國革命兩起兩落經驗教訓的理論總結。同時,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兩論」的產生同中國革命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轉變密切相關,也是為即將來臨的抗日戰爭和爭取未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做思想理論準備,為全黨即將來臨的抗日戰爭和爭取未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提供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武裝。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關頭,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在延安發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整風運動,親自講授「兩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全黨,徹底清算並克服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的流毒,在全黨牢固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全黨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兩論」是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哲學總結。毛澤東同志從哲學高度認真總結了1921年至1937年中國革命兩次勝利的經驗和兩次失敗的教訓,對中國革命實踐的獨創性經驗作出了具有經典意義的哲學概括、總結和創新。正確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與教訓,需要有一個過程。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鑒別,就不能充分認識中國社會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就無法正確判斷中國社會的具體矛盾和中國革命的發展趨勢;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鑒別,也就不能充分認識到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和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嚴重危害性;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鑒別,就不能形成適合於中國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
恩格斯說:「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兩論」為黨的正確理論路線和戰略策略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解決了中國革命面臨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從當時的世情國情民情的客觀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出了指導中國革命正確的理論、路線、戰略和策略,根據形勢的變化,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形成了「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總戰略:第一步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第二步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就徹底解決了思想路線問題,奠定了全黨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總而言之,歷史條件和實踐鬥爭決定了不僅寫作「兩論」有客觀必要,也有實際需要。「兩論」的產生是中國革命的實踐需要,沒有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就沒有「兩論」。「兩論」是中國實踐的產物,為解決中國革命而寫作,也是為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而面世。
二、緊緊抓住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這一根本點,深刻把握「兩論」的精神實質和偉大意義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具體實踐,這是中國革命的根本經驗,也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之所以取得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的根本經驗。只有緊緊圍繞這一根本經驗,把「兩論」放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過程中來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兩論」的精髓要義和重大意義。
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無疑是解決中國問題的一支「好箭」。但是如果不把這支「好箭」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再好的「箭」也無法發揮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有些同志卻在那裡『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有些同志則僅僅把箭拿在手裡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願意放出去。這樣的人就是古董鑒賞家,幾乎和革命不發生關係。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只有貫徹落實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學會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箭」射中中國之「的」,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才能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中國革命的兩次挫折和失敗告誡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決兩個重大認識問題:一要正確認識中國的實際國情。因為一切正確的思想、理論和路線都來自對中國實際的正確認識,既不來自書本,也不是人們頭腦中所固有的,這正是《實踐論》所集中解決的;二要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矛盾運動的特殊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中找到解決中國問題的正確思路,這也正是《矛盾論》要集中解決的。而這兩個方面集中到一點,就是為正確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徹底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兩論」正是為解決這兩個重大認識問題,為了解決根本性的思想路線問題應運而生的。
堅持實踐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矛盾的觀點,一切從矛盾的特殊性出發;堅持「特殊」與「一般」相結合的辯證法和認識論精髓的觀點,一切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的特殊實際相結合出發。這就是「兩論」的精髓要義和精神實質。
第一,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針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忽視在中國大地上正在推進的革命實踐,僅僅熱衷於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和外國革命的經驗問題,毛澤東同志特彆強調實踐的觀點,並把他的著作命名為《實踐論》。他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的動力、認識的檢驗標準和認識的目的等多個方面,說明了實踐之於認識的基礎地位和決定作用,說明認識的基礎是實踐,從實踐發生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這就徹底拔除了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的思想根子,築牢了正確思想路線的哲學依據。
第二,堅持矛盾的觀點,一切從矛盾的特殊性出發。
作為一部辯證法著作,《矛盾論》不是簡單描述唯物辯證法的一般原理,而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為出發點,抓住主觀主義的要害和形而上學的命門,即脫離中國矛盾的特殊實際的總病根,一針見血、一擊斃命。毛澤東同志論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強調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把對立統一規律概括為宇宙間的普遍規律,定義為最普遍的客觀法則。在論述矛盾普遍性的基礎上,他特別闡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強調必須堅持具體矛盾具體對待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他指出,任何矛盾體都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不僅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更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他深刻分析了當時中國社會特殊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階級矛盾等社會諸矛盾,科學地把握了中國社會特殊的階級構成和階級關係現狀,在具體矛盾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路線。
第三,堅持「特殊」與「普遍」相統一是認識論和辯證法精髓的觀點,一切從普遍原理與特殊實際相結合出發。
毛澤東同志指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統一結合體。人類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從認識個別到認識一般,從認識特殊到認識普遍,再運用一般、普遍的認識指導對個別、特殊的認識。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認識論是一致的,「特殊」與「普遍」 的統一關係既是辯證法的精髓,也是認識論的精髓。
在「兩論」這兩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經典論著中,毛澤東同志牢牢抓住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深刻論述了認識論和辯證法的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辯證關係,提出了特殊與普遍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高度提出了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哲學依據。毛澤東同志認為,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環境」和「特殊條件」,使之發生內容和形態的改變,形成適應中國實際需要的、具有中國內容和表現形態的、為中國人民所接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要肯定「普遍性」,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又要肯定「特殊性」,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特殊實際相結合;不能因為強調「特殊性」而否定「普遍性」,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也不能因為強調「普遍性」而否定「特殊性」,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因為強調「特殊性」而否定「普遍性」,是拒絕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就是經驗主義;強調「普遍性」而否定「特殊性」,就會脫離中國的具體國情,脫離中國的歷史文化,脫離中國的人民大眾,就是教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真諦所在,也是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出發點、根本點。
《實踐論》主要解決的是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問題,《矛盾論》主要解決的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問題。這兩個統一的解決,就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統一。
三、「兩論」在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兩論」是體現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高度結晶和成名之作,毛澤東同志的其他著作在特定意義上可以概括為對「兩論」哲學思想的鋪墊、準備、運用和發展。「兩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不僅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重大價值。
第一,「兩論」創造性地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
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高度統一起來,提出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觀點、新論斷和新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形態——毛澤東哲學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一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第一次對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作了科學全面的論述。毛澤東同志深刻闡述了實踐在認識中的基礎地位之後,對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作出了深刻的哲學概括,認為人的認識經過「兩次飛躍」,不但表現在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更表現在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的飛躍,是一個循環往複、螺旋式上升以至無窮的過程。他精闢概括了人類認識的總規律: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他強調,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稱為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以通俗、簡明的語言闡明並發揮了列寧提出的「從生動的真理到抽象的思想,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的認識辯證法。
二是創造性運用中國話語、中國概念提出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新觀點。比如提出了「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認識辯證法的新概括;「實踐是真理的標準」,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新觀點等一系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標識性概念。
三是科學地論述了真理問題,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真理觀。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真理觀關於「真理是一個過程」、「真理是具體的」思想。他指出,「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發展了列寧關於「由相對真理的總和所構成的絕對真理」的思想。
四是把對立統一規律形象地稱為矛盾規律,把對立統一觀點生動地概括為矛盾觀點,形成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中國化的理論與話語創新體系。毛澤東同志認為,所謂矛盾,就是指事物內部的對立面的統一,即事物內部包含著相互聯結、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相互否定、相互鬥爭的方面和傾向。他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用矛盾概念形象地概括了萬事萬物既對立又統一的、在對立統一中發展的最普遍的辯證法客觀法則。毛澤東同志所提煉概括的矛盾觀點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等觀點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通俗表述。
五是提出事物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統一是辯證法的精髓,認識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學認識事物的基礎的哲學原理。毛澤東同志告訴我們,世界上千差萬別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因而是特殊的,從千差萬別的具體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普遍規律,就要認識事物的特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是由事物內在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因而揭示事物的普遍規律、探尋真理就要從矛盾的特殊性分析開始。認識事物必須首先認識事物矛盾,具體地分析具體事物的矛盾特殊性。研究和運用矛盾觀點,必須牢牢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矛盾問題的精髓。這個認識發展了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的思想。從實踐上說,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道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思想原則的哲學根據。
六是強調要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矛盾觀點是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方法論,運用矛盾觀點認識說明世界,就是世界觀;運用矛盾觀點分析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認識世界,必須用辯證法認識世界;用辯證法認識世界,必須用矛盾觀點分析世界,必須學會使用矛盾分析法來認識事物。
「兩論」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認識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第二,「兩論」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高度。
一個理論,只有在哲學層面上實現了思想自覺,才能說它已經成熟,並且達到了科學思維的高度。「兩論」不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的一般原理的闡述,而是自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充分吸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要素,並從哲學層面進行的系統深入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代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所應有的理論高度。
第三,「兩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功典範。
「兩論」最初是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的講演稿,面對的聽眾是即將奔赴前線作戰的抗日將士,講課的主要目的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武裝廣大幹部,使他們認清教條主義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為迎接革命新階段的到來做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兩論」充分考慮到廣大幹部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運用短小精悍的表述方式,把深邃的理論轉變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形成了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話語,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功典範。
第四,「兩論」奠定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經驗就是我們黨確立了一條正確的思想路線,即實事求是。對於一個政黨來說,思想路線的正確與否事關生死存亡,而一個政黨能否創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取決於它是否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這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哲學基礎問題。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總結經驗必須提高到哲學高度,因為「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辯證唯物論的」。不從哲學高度徹底解決思想路線問題,那麼即使糾正了一個錯誤,還會犯另一個錯誤。「兩論」寫作的著眼點恰恰在這裡,其歷史貢獻也在於奠定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提供了世界觀方法論基礎。
「兩論」的產生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確立,也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的重要標誌。
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涵的哲學思想是「兩論」的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繼承發揚「兩論」思想精髓,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導實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哲學觀點,開闢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
第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涵的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實踐中逐漸提煉、總結出來的思想結晶,對於推動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已經發揮並將繼續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牢牢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分析問題、認識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案,並付諸實踐檢驗。這一過程,既是理論探索的過程,也是實踐檢驗的過程;既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過程,也是發展黨的思想路線的過程,更是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的過程。
第二,堅持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科學方法論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涵的哲學思想的根本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運用辯證思維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他為我們樹立了靈活運用辯證法的典範,比如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在闡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等等。他強調要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把辯證思維與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等統一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方法論體系予以學習掌握,並運用到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去。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辯證法的思考既是對「兩論」的繼承發揚,也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第三,堅持歷史思維的唯物史觀觀點,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涵的哲學思想的科學歷史觀。
歷史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唯物史觀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提高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歷史思維能力,用以解決複雜的社會、歷史和現實問題。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自覺運用生產、群眾和社會基本矛盾等唯物史觀基本觀點,思考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準確把握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總趨勢。他指出,既要看到歷史發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總趨勢,又要看到資本主義依然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總體上仍然是資強社弱,要有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他指出,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統一起來,苦幹實幹,紮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前進,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不竭動力。
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涵的哲學思想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理論,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對於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如何在堅持的基礎上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不容迴避的重大問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
「兩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最主要的教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必修課。當前,學習、堅持、運用、繼承「兩論」哲學智慧,要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結合起來,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更大勝利。
80年風雨滄桑,世界和中國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兩論」的重要價值並沒有因此而晦暗,而是日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80年的歷史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兩論」所闡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其所遵循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普遍和恆久的意義,不僅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的思想法寶,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遵循的理論指南。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推薦閱讀:
※毛澤東:<<矛盾論>>
※自己關於矛盾論的一點小認識
※大成拳「軟樁」「硬樁」矛盾論析
※哲學中最有趣的話題——矛盾論
※關於《矛盾論》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