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30歲了,這些是我會寫給20歲的我的建議

#時間不會等你#

#每周多一點學習#

彭縈:

如果你能給 10 年前的自己建議,你會說什麼呢?

有什麼錯誤你不會犯?有什麼遺憾你可以更改?

寫下來。

然後從今天開始,就去那樣做。

我30歲了,這些是我會寫給20歲的我的建議

原文 byEdward Lando

翻譯 by 花花騷年@改變自己

我不知道你的習慣,不過我每天會給自己寄 100 封上下的電子郵件,寫著要執行的事情或者希望記住的想法。因為當我回顧自己的一天:從這個任務到下個任務,從這個個會議到下個會議,從一段步行到另一段步行,從一輛 Uber 到另一輛 Uber,我會反思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我做得好的事情,我沒做好的事情,我希望發生的事情,我希望相處更久的人。作為一個熱衷於把未讀郵件清零的人,這是我能想到的最棒的系統去鞭策自己反思這些要點,而不是複製粘貼到另一個文檔里,然後忘記去做。

我注意到自己不斷有新的想法冒出來。下面是那些最頻繁閃現的建議:

1. 花很長時間和那些你喜歡的人待在一起

聽起來很顯而易見,但是我經歷一段痛苦的時光後最終決定照此生活,而且並不覺得我是唯一的案例。

人很容易被困在一些社交承諾上,僅僅因為有人提了一下建議。它會出現在你的收件箱里,在你的手機簡訊里,在你和室友的交談里。你並不是很想去做,但是它也沒有到糟糕的地步,你並不想說「不」以至於冒犯任何人。但是它們漸漸堆積起來,並且開始顯著地侵佔了你的時間。

我在過去曾經是一個總是說 YES 的人,但是現在我按照下面的至理名言行動了:

當你對某件事說 YES 的時候,記住你實際上對其他任何事情都說了 NO。嘗試只去對那些你真的真的想做的事情說 YES。更不用說,這個原則也適用於選擇與你共事的人,他們會佔據你生命的一大部分。不要易於滿足於與你共事的人,你在這件事情上允許挑剔。如果你沒感覺,就走。你的時間太少了。

當你發現你非常喜歡或者愛某些人,那些人讓你覺得你想做並且可以做到任何事,那些你可以理解的也同時可以理解你的人,那些你不僅僅尋求直接短期目的的人,花很長的時間和這類人呆在一起吧。給他們你的一大塊時間和生命。他們值得你去這麼做。

2. 一個老生常談的普世觀點:主動,而不是被動

我朋友的郵件讓我回想起了一個相似的反思。記住,你不需要給那些收件箱里的郵件優先權。你是唯一的那個負責實現自己目標的人,那些郵件只是代表了他人對你的期待。

你自然是應該適時地回復一些郵件,但是要保證你意識到了首要事件,並先處理它們。你可以花費一整天不斷地回復那些緊急郵件,卻一事無成。或者問自己:什麼是你今天真的想去做的?誰是你真的想見的?你想要改變哪一現狀?想一想吧。

3. 做困難的事情,那些糾結的、不適的、恐懼的、不斷翻新的掙扎

你能想到有誰喜歡填寫政府表格,催促客戶付款,詢問法律意見?沒有,不過當你開始找到那些困難事情的意義所在,你會變得更善於處理那些擋在你和你的渴望之間的無聊、痛苦、行政苦差事。

就像去健身房一樣,就像喝不加糖的咖啡,單加冰的威士忌,就像那些任何有益的、困難的、需要品味才懂的習慣一樣。我們會習慣這些事情。習慣於那些難的事情,然後你就會感覺好一些。你會感覺自己像一個能搞定事情的人。

分類那些稅單,辦理簽證,更新駕照,和一些見鬼的客戶交談,和你的合伙人、妻子、孩子進行深度對話。無論具體是什麼,房間里總存在著一隻大象,別總是拐彎抹角,徑直去解決它們吧。

我從心底里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去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什麼是需要做的。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會不會去做。一個驅使我開始儘早處理那些痛苦事情的痛徹悔悟是:無論如何,那些事情都是困難而混亂的。它們不會在某一個時點突然消失,所以為什麼不現在去做呢?

4. 注意那些讓你覺得精力充沛和愉悅的,並想做得更多的事

這一點和上一點形成了有趣的對照。雖然我試圖讓你相信你必須要學會去做那些困難的事情,我依然相信你應該把精力放到那些讓你感到輕鬆、自然、愉快、備受鼓舞、激動、不可思議,想要做得更多的事情上。

著名的 Bollettieri 網球學校採取了有點不一樣的訓練方式。傳統意義上的教練,當他們發現你的正手要比反手打得更好的時候,會建議你花上一天又一天去練習你的反手,讓它反應更迅速。但是這所學校卻讓你繼續訓練並加劇這種不平衡。如果你的正手很好,但是反手只是一般水準,他們會犧牲反手,讓你把正手訓練成一個真正的武器。正如許多傑出的公司都會有明顯的優勢和劣勢一樣。

我認為平衡很無聊。我不認為人總是雷同和圓滑是一件好事。這隻能說明你是可替代的,因為你從不敢冒險去表達你自己,只是簡單地跟隨那些正統社會模板。成為一個類型的人比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要簡單地多。痴迷於某件事會讓生命值得一活。如果你深愛一件事情,那就讓他們浪費你的生命吧。或者就像 Bukowski 說的一樣:找到你熱愛的,然後讓它殺死你。

5. 在今天,做你想做的人,而不是明天

我希望成為一個公開演講者。我希望笑得更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我希望和路上的陌生人交談。我希望早起。我希望有個我真正在意的女朋友。我希望更專註。我希望自己更擅長把一天切割成一塊塊小任務。我希望更少感受到那些小情緒、小沮喪、小嫉妒、小不安全感、小不耐煩,讓它們消失,並留出空間給真正重要的事。我希望更有同理心,更少焦慮,更感恩,更專註,多做冥想,多跑步,去我一般不會去的國家旅行……

是的,當想到世界給予的所有可能性時,人會感到非常恐懼。你應該怎麼從上千根樹枝里做選擇呢。我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都會瞬間獃滯。

好消息是,當你仔細想想,實際上在每個時間點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件你必須去做、去聚焦、去解決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只是相對重要,但不是至關重要。我發現這種思考方式能幫助我聚焦,並迫使我學會區分優先順序。這很困難,尤其是對我這種想要去所有地方、做所有事的人來說。但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6. 對自己的感覺誠實,勇於承認錯誤

如果把我的生命分割成一個個階段,那麼在每個階段都有主導我的思維模式和看世界的視角。順便一提,那些時期往往都可以被某些當時我最鍾愛的書和歌曲所概括。比如大二的我所鍾愛的存在主義代表 Kurt Vonnegut、Tolstoy-y 就和我研一時熱愛的「夜晚沿河兜風」的加利福尼亞歌曲風格大相徑庭。

在每個階段下,有些事情會很順利,但其他事情卻讓我煩惱。有時候,我得花好幾個月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好吧…...我承認,我知道我做錯了,但我沒怎麼放心上,就像在你頭上飄著的卻沒被你注意過的雲一樣。人非常容易忘記這些事情,轉而關注那些緊急的事情,實用的不得不做的任務。

但是這種做法並不能改變你頭上正在慢慢形成的巨大熱帶風暴,那個風暴從未遠去。那些我先前提到的困難的事情,總有一天你得要去解決他們。錯誤的城市、錯誤的職位,錯誤的朋友圈,錯誤的日常流程,錯誤的壞習慣,錯誤的..….一切。那些才是對你生活影響最大的事情,你不能去忽視它們。你越早聽到自己內心的小小聲音,你越有可能變得更好。

7. 多嘗試去表達你自己,不斷產出

我很樂意每天寫作,但是我沒做到,因為我剛起個頭就感覺糟透了,我感到我在傾倒一些低質量的、拙劣的、怪異的表達;當然也因為總是有新的事情吸引我的注意力,人生就是這樣。郵件、活動、以及其他任務。我先做了它們,然後告訴自己我會在睡前寫文章,但是我累得提不起筆。

有時候我覺得我沒什麼可說的。我不喜歡那些給你建議的博客。我感到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得益於告訴別人成功的秘訣。我甚至討厭自己正在寫的這篇7個要點的文章。我更偏愛小說、故事。我想要嘗試寫那些東西。但是我沒有時間,或者我的水準在不斷下降。

但我發現當你無法完美地表達自己時,恰恰是最好的時候。你永遠不會完全準備好。我寧願以一種不完美的人類的方式存在著、創造著,也勝過毫無產出地死去。不完美?誰在乎。讓那些評論家試試看去創造一件事,而不是一味地批評。

我可以花好幾個星期去重寫這篇文章。為什麼這裡只有7個要點,而不是8個或者9個呢?為什麼文章被分出了要點呢?也許我應該把每個小點都擴展成一篇文章。也許我會繼續等靈感,接著寫然後整理成書。

我正在去 SF 的飛機上。我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今天我已經寫得夠多了。如果我開始去修改這篇文章,我就永遠沒有時間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干成想乾的事。

所以,是的,去創造一些不完美的事情吧。愛它們,然後繼續上路。

原文標題Advice I keep emailing myself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edwardlando/advice-i-keep-emailing-myself-e446d8b45f93#.sguyk6jlg

封面圖 byAndrea De Santis

本文由「改變自己」編譯,轉載請先得到我們的授權。授權方式:請在微信後台發送消息:轉載。

今天我做了什麼改變

很多人說各種小事都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比如他的卧室是否整潔,他如何對待社會階層比自己更低的人,他的鞋是怎麼樣的。這些聽起來都蠻有道理,但我有一個特別的讀人的方法,就是認真聽別人如何描述自己小時候或年少時期發生的那件小事的。重點不在於真正發生了什麼,因為記憶總是片段,記憶也可能是錯的,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如何描述它,如何理解它,賦予了它什麼意義的。

以下是改變自己會員對彭縈 20161016 期語音《哪些小事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的反饋。

@會員 多多

對於一些小細節我時常都會去關注,因為搞藝術,可能更喜歡去觀察,更加敏感。對於從小事看出別人的性格和心理這一點我聽完感觸不是那麼大,反而是對自己有很多困惑,希望講給你聽聽。我從法國南部一個較閑適的城市來到巴黎讀研究生,一路都在做選擇,很早就決定在兩所學校中(一所偏管理,一所偏藝術)選擇一個去學習一直想學的東西,然後分析各種利弊之後選擇了偏管理的那個。然而進去之後,感覺和自己所查閱的、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很失落,覺得自己糾結了那麼久所做的選擇是不是錯了?再加上生活也變得很忙,節奏很快,壓力也很大,語言也出現較多問題,生活變得不開心。我喜歡把自己的感受講出來,所以給周遭的小夥伴「抱怨」自己有點後悔,抱怨自己的能力(可是以前不會這麼不自信),對學校的學習也喪失了興趣。我是一個急躁的人,給自己的要求還挺高,但往往行動力跟不上,反而讓自己更難受,不知道怎麼讓自己放鬆下來。希望能和彭縈姐聊聊。

彭縈:

這和做公司一樣,勢頭是最重要的。

當你失去勢頭的時候,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把勢頭掰回來,除了一個個很小的成功。

@會員 我是殭屍人

彭老師這次語音比上周張老師的原生家庭差異這個要容易反思得多,共同點是都需要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功底。我總是簡單地用日常的一些小事看待別人,來映射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做;如果是別人身上的行為帶來的感受非常糟糕,就會提醒自己不要變成那個樣子;但是從自身對過去的小事或者夢境來分析自己,我覺得太難了,小時候的記憶在我來說一直非常模糊。因為喜歡心理學,所以更多的希望通過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來去矯正自己的行為。

彭縈:

我吐槽別人的時候,也會思考一下,我為什麼總看見別人的這個點?

有時候真的是因為自己身上也是那個毛病。

看不順眼的是自己而已。

@會員 youfei

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房間整潔體現出這個人有較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解決問題的習慣。二是語音中提到的對於童年回憶的分析:重要的不是記得童年時發生了什麼,而是如何描述,以及發生的事情對訴說者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其實,每當我想到童年這個詞的時候,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大多是灰色的,如烏雲般的記憶塊。為什麼說是記憶塊呢?因為我感覺發生了什麼事,具體細節,前因後果我都不記得了。而我記得的更多是這件事情給我當下,以及以後帶來的情緒。而我驚訝的發現,這些情緒很多時候會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下意識的情緒:無助,缺乏安全感,悲傷,等等。這樣一想,也許我靜下心來仔細回憶,分析當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疏導這些堵在我記憶深處的負面情緒,也許會對自己的日常情緒有幫助吧。


推薦閱讀:

劉曉慶「換臉」似20歲(圖文)
虛雲大師真活了120歲?他的佛教思想竟承自八指頭陀?
她美似天仙,但20歲就被執行死刑 到底幹了什麼?
20歲出道,被稱為台灣第一氣質美女,是娛樂圈少有的女學霸
深刻啊!遠離20歲小姑娘 寫給四十歲男人的忠告

TAG:建議 | 20歲 | 3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