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相隨艾灸鼻炎病症調理穴位

艾灸取穴:印堂、迎香、風池

艾餅選擇:建議金行艾餅

癥狀分析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症。表現為充血或者水腫,患者經常會出現鼻塞,流清水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癥狀。據其病情,鼻炎有急性、慢性和過敏性幾種。急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慢性鼻炎為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由急性鼻炎慢性遷延而來,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是由多種特異性致敏原引起的鼻黏膜變態反應性疾病。

艾灸取穴方案

1.印堂,迎香

【功效】清頭明目,通鼻開竅

印堂穴位於前額,在兩眉之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的凹陷處。

2.風池

【功效】通經,活絡,止痛

風池穴位於頸後兩側枕骨下方的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在後頭骨凹陷處可摸到兩根大筋,在兩條大筋外側與該凹陷水平的髮際凹陷處就是風池穴。

辯證施灸

癥狀一:

風邪外襲型 外感風寒者鼻塞較重,噴嚏頻作,涕多而清稀,鼻音聲濁,伴頭痛、身痛、無汗、惡寒,舌淡、苔薄白,脈浮緊;外感風熱者,鼻塞而干,時重時輕,或鼻癢氣熱,涕少黃稠,發熱惡風,頭痛咽痛,口渴喜飲,舌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加灸:肺俞

肺俞穴

【功效】能理氣寧心,散發肺臟之熱,清肺止咳

肺俞穴位於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癥狀二:

氣滯血瘀型 持續性鼻塞,涕多而黏,色白或黃稠,嗅覺不敏,聲音不暢;舌紅或有瘀點,脈弦細澀。

加灸:血海

血海穴

【功效】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癥狀三:

氣虛邪滯型 鼻塞時輕時重或晝輕夜重,涕黏而稀,遇寒加重,頭暈頭痛;舌淡紅,苔薄白,脈緩。

加灸:脾俞

脾俞穴

【功效】調理肝脾

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相隨艾灸儀施灸,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灸30~4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調節】

小貼士

1.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日常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食物,魚蝦等腥味食物宜少吃。

2.平時用鹽水洗鼻可以有效地清潔鼻腔,能調節鼻的濕度和促進鼻腔的血液循環。

艾灸小常識

施灸時應遵循「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的順序。「先陽後陰」的意思是先灸後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醫里,後背屬陽,前胸屬陰。「先上後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後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後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後大,以便身體能逐漸適應,這是一般施灸的常規。

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容易受涼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

2.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高熱、昏迷、抽風、身體極度衰弱等情況時,不要施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4.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5.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因為艾灸過程中會通過皮膚蒸發一部分水分,多飲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施灸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癥狀就會消失。

7.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一般情況下,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8.灸後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飲酒、不吸煙,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蛋白。不可飲食過飽,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後部分人會出現大便乾的情況,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進行調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節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減少每天上網、看電視的時間。

12.運動是最好的一種調養方式。灸後的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練瑜伽等為主,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推薦閱讀:

改變虛寒體質的艾灸方法(夏季推薦)
居家養生必備!簡單易操作的3種艾灸方法
女人一生之中10大艾灸穴位, 越灸越漂亮
艾灸究竟有沒有作用呢?如果有用,是什麼原理?
悟痴的文件夾【艾灸治療】

TAG:鼻炎 | 調理 | 艾灸 | 穴位 | 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