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講座57(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無量壽經講座57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人老了,首先記憶力不行了,還有點理解力,再老一點,理解力也不行了。再讀誦,看書,聽講,那個味道就跟壓過的甘蔗一樣了。第三是坐禪味,坐禪總是要在兩個小時以後的時候體會出坐禪的作用,才能得到進步。老年人一坐兩個鐘頭,一般是不可能的了。大家都要在年青的時候練習盤腿跟端坐,這很重要的,這個基本功你不在年青的時候練好,老了沒辦法,都硬了,盤不了啦。老了修行的時間是有了,可三種法味沒有了。幸虧還有一個凈土法門,不管老少,都能攝受。所以大家應及時努力,不要蹉跎。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暗,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世人愚痴,不明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對於因果報應的事不能生起信心。因為果報是三世因果,沒有特殊的因緣,特殊的善惡,是不會立即現報的。要有大力量才能改變宿命,佛教講宿命,但不是宿命論。因為世人對於善惡的事情現前沒有看到受報,就不相信因果。"吉凶禍福,竟各作之,身愚神暗,轉受余教。"吉凶的事,禍福的事都努力去作。"身愚"指以身作惡。"神暗"是指心不信正道。"轉受余教",不信正法信邪法,眾生能信正教的很少,信邪教的多,很多人都信的糊裡糊塗。前些年張香玉在北京盛極一時,聽她講課萬人空巷,現在被捕了。其實她講的東西非常無知,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也不會相信她。但是有很多很多,很有常識的人,偏偏相信,他們就屬於這一類願意信邪教的人,也就是"轉受余教"的人。這都是業力佔了上風,所以我們要趁善根佔上風的時候,趕緊用功,謹防業力發動。業力一發動起來,修行就中斷了,轉受余教,就產生顛倒見,而且這種顛倒見相續不斷,更能產生無窮的顛倒。於是就永溺於生死海中。究其根本就是"身愚神暗"。所以,生死是以無明為本,以愚痴為本。"蒙冥抵突","蒙"是看不見,"冥"是無知。"蒙冥"表示暗昧無知。"抵"是抵觸,"突"是衝突。義寂法師解釋說:"無所了知,觸事違犯,如小兒夜行,狂犬妄走,無事不作。"一個無知的人做什麼事情,好像小孩子夜裡看不清道路亂跑,又像瘋狗狂奔,沒有什麼事他不敢做的。給他講經也不懂,他還抵觸,還要批評經教,不能信受。"心無遠慮,各欲快意。"心中沒有考慮到將來和來世的事情,只圖眼前自在快樂。"迷於嗔恚,貪於財色,終無休止,哀哉可傷!"在嗔恚心之中使自己迷了。貪財好色,貪嗔痴的心沒有休止的時候,真是悲哀可傷啊!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些人的祖先就不懂得道德,也沒有人跟他們講,所以後輩這樣,怪不得他們。"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生死、善惡,因因果果的事情,他們都不相信。佛的話他們心中抵觸,認為都沒有。"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只要留意好好看一看,就會看見身邊的人,或者父親哭兒子,或者兒子哭父親,這個哭那個,那個哭這個,"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慾。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一生一死,迭相顧戀。"一個死,一個活,互相思慮、憂念。要死的人悲傷自己不知要到哪裡去,活著的人悲傷親人的永別。都傷心再也見不到了,愛別離苦,互戀難捨,如同刀子刺心一樣痛,昔日的恩愛都成了痛苦。被憂和愛束縛身心,沒有解脫的時候。《大乘義章》中說:"煩惱暗惑,結縛行人,故名為結;又能縛心,亦名為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結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打結,把行人的心捆起來了。二是憂和愛把生死結集起來了。"思想恩好,不離情慾。"彼此相思念,感情很好是不離情慾。西方人好歌頌愛情,其實愛情一點也不神聖。情還好一點,欲和動物都是一樣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去愛一個年老的賢者,而去愛一個年青美貌的男子和女子呢?這就是欲。沒有什麼理智,也沒有什麼尊重,都是說愛對方,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恩好"都是由於情和欲。

對於修道的人來說,情是墮落的因。"純想即飛,純情則墮。"人的情和想是各佔了一半。想就離開了情,可以超越空間,能升天,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再高的話可以當下成就。"不能深思熟計,專精修道。"轉眼無常到來,後悔莫及。"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對於上面說的事,都看不出來。就是對道有迷惑,道的意義很深。鬼神重德,不重道。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道。有德的人百神呵護,牛頭禪師沒有開悟以前,百鳥銜花、猿猴獻果。開悟以後就都不來了,因為鬼神不能測度了。因此,在情慾之中的人,對於道只有迷惑。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每個人心裡都有殺業這個毒,這就是嗔心。嗔心是地獄的業因。人在嗔恨之中一點慈悲心也沒有。自然能醒悟的人很少。"冥冥"指幽暗,這裡比喻"無知"。心懷餘毒,惡氣熾盛,從冥入冥,所以稱"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所追求的都是妄。《嘉祥疏》解釋:"上不順天心,下違閻羅王之意。"這樣殺生害命,任意作惡,一旦惡貫滿盈,立即報應。他的壽命頓然就被奪走了。總的來說,就是由於愚痴而發瞋心,引起種種惡緣,壞緣。壞的業力就生出罪報。其人必任意作惡,惡貫滿盈的時候,頓然奪了他的壽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一旦壽終入了三惡道,欲出無期了。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佛對大家說,你們要好好想一想,不要掉以輕心,一切惡都要遠離。"擇其善者勤而行之",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善,"念佛弘法是善中之王"。要努力的去做。"愛欲榮華,不可常保。"自己所愛的,所享受的安樂、榮華富貴,都是不能常保持住的。"皆當別離,無可樂者。"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無常的,都要分離,沒有什麼可樂的。"無可樂者",是佛的大智慧的話。眾生所樂的都是苦因,所以必生苦果。世人以得為樂,以失為苦,不知得就是失的因,有得就必失;以生為樂,以滅為苦,不知生就是滅的因,生就必滅。無可樂者啊!盛者必衰,愛欲不可常保,聚者必散。"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應當勤奮的在正法上進步,求生極樂。佛在這裡,實際上是在勸我們,生到安樂國以後就能智慧明達,這是最要緊的事情,而不是去享受。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能勤苦修行的人,有正信,持戒修行。但真正能生智慧的人卻很稀少。所以要"當勤精進"。"智慧明達,功德殊勝。""明"者明心見性,"達"者識心達本。能往生的人,都能開達明徹,功德殊勝。往生的功德,和到極樂世界聽經聞法得佛加被的功德都十分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很多修行人毛病就在這裡,對於佛說的沒有很好地認識,而是按著自己的想法,考慮之後,認為這是能行的,這就是"所欲",然後去做。這就是《楞嚴經》中佛呵斥阿難"認賊作子"的狀況。阿難已經證了初果,能背誦三藏十二部經論,遇到了摩登伽女差點破戒。阿難為什麼會這樣?佛給他開示,因他不明白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就是你所認識的你的心。它不是你,是你的敵人。所以《四十二章經》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千萬要慎重,不要相信你的想法。要常常從佛經里吸取一些東西,打倒你的那個心。所以《涅槃經》說:"常為心師,不為師心。"你應當做你心的老師,而不是把自己的心當老師,讓它發號施令。師心自用是修行人的大錯誤。妄心是生死的根本,把這個妄心當老師就是認賊作子,好比把敵派來的特務當總司令了。這樣的修行,好比煮沙子做飯,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所以不能"隨心所欲"。要時刻提醒自己知道這個妄心,能和它劃清界線,用正智正見去扭轉它,這是修行人的大進步。否則就虧負了經戒,辜負了經教。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修行主要是為了心得開明。上一品彌勒聽了佛的勸諭策進。這一品他要向佛彙報他學法以後的情況。所以"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白"就是言白,"教戒"是教導、戒勖,有所禁止和約束的意思。佛所說的都契合第一議諦,所以就"甚深";又能令人斷惡修善、轉凡成聖,所以就"甚善"。具體表現在"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一切入會大眾,都蒙受到佛的大慈悲父的恩惠,都從憂苦中得到徹底解脫。"佛為法王",佛是法中之王。《法華經》中佛自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佛沒有一點我慢,這裡是直起直用。於法自在者,不為一切法所限制、所約束、所干擾、所煩惱,這才自在。不是地位高,而是覺悟高。禪宗說的"無一法當情"。有一法當情,對於這個一法就不自在了,就捆住了。"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小乘初果以上稱聖人;大乘初地以上稱聖人;佛為九界導師,超過其他一切聖人,眾聖中尊。佛的智慧光明徹照一切。《凈影疏》解釋:"光明徹照"是了達空,沒有極限。"佛為法王,尊超群聖。"自證就是窮盡了。"光明徹照,洞達無極。"表示度生的悲願和妙用沒有邊際,無有窮盡。"光明徹照"表示大智為體,"洞達無極"表從體起用,悲智雙運,普度一切眾生而沒有極限。因此"普為一切天人之師"。天人師是佛的十號之一,天上天下唯佛獨尊,游步十方為大導師。現代人總是信不及,一會學氣功,一會學道教,實際上別的宗教供奉的神明,都是以佛為師。

推薦閱讀:

三角地講座群/喵群-民主黨代表大會概況和維基電郵門-20160731
金正昆電話禮儀講座-女人就要靚
專輯:【名家講座】大全集【視頻系列】31
符咒講座
講座總結|如何應對職場人士的頸肩疼痛!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