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育兒知識:關於孩子教育中的父權問題

一、基礎知識

  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在社會中生活的個體,或者因為自我滿足而無需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不是獸類,就是天神。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的,而家庭作為一個群體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夫妻關係是一種特定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是家庭成立的基礎和標誌。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是社會的一個成員,就在家庭中獲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會化中的位置獨特、作用突出。3-14歲的孩子,自我中心表現的是「社會自我」,孩子能了解社會對自己的期待,並根據社會期待調整自己的行動。所以,童年期是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兒童的語言、情感、角色、經驗、知識、技能與行為規範方面的習得,均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人類社會是階級的社會,每個社會成員,都有其對應的地位和權力。人要在社會中發展,必須獲得對應的生活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孩子作為社會成員中的一個,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掌握生活和生產的技能的。孩子的社會化,就是讓孩子獲得並履行社會角色及相應的行為規範,這是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生活的基礎。

  於此同時,孩子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學會按自己的性別角色的規範行事。而男女角色的差別,與生理特徵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化的結果。家庭對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是通過性別期待與認同、模仿等機制實現的。孩子從出生起,雙親就按其不同的性別要求加以培養、教育。

  不能否認的是,對於當今的社會,依然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也可以說是男性佔據統治地位的兩性不平等社會,是將男性理念和生活模式,視為正式和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們為男性授予特權,如較高的身份、價值和特權。核心文化觀念關於什麼是好的、值得嚮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而這些,總是同男性和男性氣質理想聯繫在一起的。

  當社會分工後,人類社會發展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父權家長制家庭已經是家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綜上所述,絕大多數的人,想在這個社會生存,獲得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就必須向父親學習。所以,父親不僅是一個家庭角色,更是一位重要的教育者,在對孩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是比母親更重要的。

  父權,我認為,在一般解釋上,表示父親應該教會自己的孩子如何在一個父系社會中如何生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權,更多體現為:

  • 通過管理,讓孩子明白父親的地位及在家庭中的作用;
  • 通過學習,讓孩子掌握男性角色及雄性動物特點;
  • 通過示範,讓孩子欣賞男性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 二、如何在孩子家庭教育中建立父權

      父親既是天賦的身份,也是一個終生的事業,這也是許多父親把子女當成自己的最大榮耀。如果一個父親只忙於所謂的事業,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最終滿盤皆輸。所以父親教育孩子,也是每一位父親的責任。父親既然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就必然成為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1、通過管理,讓孩子明白父親的地位及在家庭中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是讓孩子學習社會角色能力,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尊敬權威、明白等級,並在家族小社會中初步接觸社會,為孩子的自然學習、建立規則、品德培養、快速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 在家庭中充分體現父親的社會角色
  •   一個好的父親,其社會角色清晰,孩子以後會比較容易融入社會。同時,孩子也會具備社會道德、倫理正常的人格特徵。在這方面,絕大多數的父親都可以正確做到。因為只要你有正當的職業,是一個守法的人,在孩子眼裡,你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比較頭痛的是下面幾種父親:從事當今法律或道德不允許職業的、犯人(無論是何理由)、遊手好閒的人、長期吸毒的人,這些人的社會角色在孩子眼中是不清晰的,且父親的角色易被社會輿論唾棄。

      在這些家庭成長的孩子,從小「照存」的都是對社會的偏見,非常容易造成自己的社會角色缺失,長大後,反社會意識傾向較高,不易融入社會。針對這樣情況,如果家庭中沒有其他長輩男性,母親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某種程度上,她要行使父親的權利,雖然不完美,但可以多少保證孩子有其社會角色。

  • 在家庭中建立一個正確的家庭等級
  •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家庭無論是否住在一起,都是由祖輩、父輩、子輩組成,形成一個天然的階級。從社會倫理上看,要求輩分大的人處於權力的上層。這樣看,父親是處於一個家庭的中間。經驗也告訴我們,一個家庭如果有清晰的等級概念,其家庭就非常穩定。這是保證孩子安全生長的必要條件。

      如果一個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確,並占統治地位的時候,不僅容易對孩子建立權威意識,成大後還容易與自己生活的上級、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通過了解家庭結構,完成對社會的初步認識,並通過體驗來學習的。所以,倫理中的價位,必須要讓孩子有所敬畏。另外,在孩子未形成相對穩定的世界觀之前,不主張父親與孩子交朋友。

      當一個孩子降臨以後,從社會、倫理上看,各人的輩分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孩子角度看,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人。但是,孩子出生後,隔代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父親自然是家庭中老大,你有正確的家庭位置,在孩子眼裡,父親是家庭的第一等級,這對影響孩子教育較小。

      困難的是,如果和祖輩住在一起,或經常見面,溺愛孩子的祖輩會發生輩分倒置,原來的祖、父、子的直線關係,變成了祖、父、子、祖的循環關係。這樣的結果,將導致父親在家庭中的等級位置不清,孩子可以通過控制祖輩,達到控制父輩的效果。最終會變成孩子站在最高,這不僅影響父親的權威,把他最重要的人變成他的奴僕,也使孩子變成一個家庭的中心,成為實際上「輩分」最高的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父親在生活中,可以按照倫理尊重祖輩,但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立正確的家庭地位,拿到管理孩子的權利。這個權利將保障你說的話,對孩子而言是最終的決定,也是保障以後孩子能聽從指示的重要前提。為了孩子的未來,需要和老人進行協商,絕不能妥協。

      順便提一下,家裡的好東西,一定不要單獨給孩子,應該是所有的家庭成員共享。按照等級概念,孩子是應該較後得到的。這樣做,是避免孩子站在所有人之上,他只是家庭成員,沒有什麼特出性。如果這個時候,再和敬老結合起來,對孩子又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 豎立父親的權威和行使父親的權利
  •   如今的家庭,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親不是比母親還寵愛孩子,就是由於生活壓力,忙於工作,再加上對妻子的寵愛,導致在家庭中幾乎沒有權威,把自己放到了一個「可有可無」地位上。而孩子在4~7歲已逐漸形成了權威的意識,沒有權威將無法獲得教育,長大後無法對權力產生認知。

      一個有權威的父親,一定是有明確的家庭地位,說話有力量。在這種環境下,孩子以後能識別權威,自動追隨。父親有權威,孩子在家庭中處於相對劣勢,孩子自然會有學習、超越的慾望。一個有權威的父親,可以使孩子較為順利地度過青春期。而一個沒有權威的父親,遇到孩子逆反時,則會束手無策,並使矛盾不斷激化、升級。

      按照常規,父親天生是有權威的。許多時候,卻又是家人把父親的權威給破壞掉。當父親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求助祖輩或母親,而這個時候,由於他們的溺愛,往往使父親的決定被否決。當權威從父親身上消失,孩子就會變成一匹脫韁野馬,以後任何壞習慣都難以得到糾正,這對孩子的教養極其不利。所以,當父親管教孩子的時候,其他家人即便有分歧,也一定要配合,不要商量,更不要貶低父親的權威。

      另外順便說一些打孩子的問題,孩子不是不能打,但打是有藝術的,打的好就可以幫助建立權威。從生理學上講,孩子對痛苦的體驗最深,記憶也最深刻,所以通過特出情況下的挨打,對管教孩子極有幫助。但打孩子需要有前提的,以前沒有規則,犯多大的錯誤也不能打,有了規則後,只有經常遺忘性破壞規則才可以打。打了,就一定要打痛,要讓他記住。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孩子會故意犯錯誤來吸引你的注意,一定要注意甄別。

  • 藉助自己的父系家族使孩子有「根」的感覺
  •   孩子對社會認知的起點,是對家庭環境的識別。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而這個社會,由於對家族晚輩的疼愛和保護,也是對孩子危害最小的社會。目前的中國社會,信仰缺失,對各種行為的判斷,都轉換為金錢標準,人們也失去對家族或宗族的依賴。

      當一個孩子只生活在一個小家中,不可避免的自我中心感強,較少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長大後,做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面對沒有信仰的困境,孩子要和父親的家族有歸屬感,這是孩子的根所在。孩子有「根」,自然有所依託,心中有惦記、責任,以後融入社會也沒有障礙。這幫助孩子在獲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家族的利益。

    2、通過學習,讓孩子掌握男性角色及雄性動物特點

      本部分主要是讓孩子學習人的自然屬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掌握愛、榮譽、勇敢、堅強、果斷、情商等等,偏重於右腦教育。這種學習,為孩子的掌握學習的方法,以及面對挫折、敢於挑戰、追逐夢想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 利用父親的雄性風采讓孩子性別化發展
  •   性別角色,是社會規範和他人期望對男女兩性的行為模式的要求。性別角色的發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與父母教養方式和教養態度密切相關。在兒童性別化的過程中,父親對於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起著關鍵的作用,父親特有的角色示範和行為強化模式,使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性別角色行為,這種作用是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在幼兒早期,孩子的世界裡只有母親,當他們發現「父親」這樣一個角色時,一股神秘的力量,就會推動著孩子與父親接觸。孩子和父親在一起,他們便會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進而形成強烈的心理依戀,它能使兒童擺脫情緒上的失調和紛亂,彌補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不足。當孩子過少的接觸男性,特別是父親的時候,除了媽媽外,這些孩子常拒絕和其他人在一起,長大之後將很難融入集體,極易被強大的自卑心理包圍。

      性別形成的主要機制是模仿。孩子從小就意識地模仿爸爸的男性風格特點,與父親接觸較多的孩子,較多具備堅強果斷、寬容大度等男性風格。父親的男子漢硬派作風,會在其教養方式中注入陽剛之氣,這無疑是其在今後能夠順利發展的基礎和推動劑。孩子的男性性格缺失,其性格易變得「中性」甚至女性化,依賴性強、責任感低。

      男孩3歲以後,會意識到自己是男性,其首選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親。父親的興趣、舉止、言談、愛好、對他人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與家庭其他成員的關係,以及和社會上的人是如何交往的,這些孩子都會極度關注。未來他成為什麼樣的一個男人,和其父親有極大的關係。父愛使孩子更具有男子漢氣概,並通過對父親的性別角色認同和模仿,發展出更多的男性角色行為。

      對一個女孩而言,她對男人的了解,主要就是通過觀察父親得到的。她未來如何和其他男性建立關係,如何選擇配偶,可能在人的個性和觀念上,與自己的父親有較大的相似。同時,女孩與父親的相處能獲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護心理,使其更富有女性特徵,並從父親身上獲得關於異性品質的參照。缺少父愛的女孩,未來很難與男性相處。

  • 讓孩子學習強者是如何保護的自己家庭的
  •   不能否認,作為家庭生活中的父親,是整個家庭的支柱和保護傘。大家想一想自己的經歷,特別是經歷動亂年代的人,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家中有了父親,就有了安全感。所以,古人把失去父親叫做失怙,怙,就是依仗的意思。家庭中安全感的缺失,是孩子安全觀構建的第一威脅。

      產生這樣的原因,基本上是父親是家庭中最強壯的人,遇到家庭外的事情,父親總是沖在前面的。如果父親遇到有損家庭的事情,而又沒有挺身而出,以後孩子遇到問題,也學會了退縮,對未來自己的家庭構建也非常不利。當孩子內心不接受父親,未來與其他人的交往,同樣會讓人感到難以相處,面對權威,也會採用漠視的方法。

  • 通過父親男性的力量培養孩子的性格
  •   一說起父親這個詞,我想大家都會有許多形容詞出現,如強壯、力量、勇敢、果斷、自信、一言九鼎、身體語言強硬等等。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的男性角色無人能替代,父親對孩子發揮著極大的雄性影響力,這種影響涉及孩子的體格、情感、性格等多方面,對孩子的獨立、堅強、勇敢、自信等品格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想當好一個父親,就需要充分展示父親的男性力量,即自然的雄性力量。父親帶兒子,兒子就會比較陽剛;父親帶女兒,女兒就會少些矯情。這也是為什麼在和孩子玩耍、遊戲中,父親的角色很重要,在玩中,孩子自然能學到很多屬於男性的東西。對3-7歲孩子,他們對男性的魅力充滿期待和敬佩,一位稱職的父親,是孩子的榜樣和崇拜的偶像。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事情,父親帶著去做就比媽媽要好。就拿勇敢來說,想要讓孩子變得勇敢,就必須由父親帶著去冒險,冒險而去,安全回來。當然,這裡說的冒險,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比如3歲的,父親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找沒有燈光的地方,帶著孩子晚上去散步。父親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可以高度協調,心、生理交互的活動一年至少一次。

      一個比較典型的情況是,爸爸對孩子們很愛,但他是優柔寡斷、不理性和自信的,雖然只要為了孩子的高興,他做什麼都願意。孩子長大後,或當孩子有迷惑有需要去找他來幫助的時候,他的建議不是以什麼是正確為出發點,而是以什麼讓孩子高興為出發點。這樣的父親,爸爸給孩子的感覺是不安全,未來孩子不能全部的信任他。

      針對男性的特點,如果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這將導致出現「父愛缺乏綜合征」。這樣的孩子,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會比較緩慢,並存在諸如焦慮、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等。可以說,父親在生物雄性方面的教育,將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 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技能幫助孩子建立夢想
  •   孩子知道自己沒有經驗,還需要依靠他人,他們本能的觀察、模仿父母。他們的個性、品行、信念和為人處事都是這樣學來的。對父親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通過展現自己的經驗、知識、技能,為孩子的夢想建立基礎,孩子即使遇到艱難、困惑和挑戰,他們也能追逐自己的夢想。

      孩子一生髮展的目標,就是超越那個自己從小認定為標杆式的人物。父親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個標杆式的人物,他也是第一個教會男孩如何遵守規則和富於挑戰精神的那個人。孩子在父親的引領下,更加愉悅地探索世界。例如,當父親與孩子做遊戲,其遊戲方式多是動態的,富有對抗性和創造性,父親在玩耍中會鼓勵孩子遇事自己動手、大膽嘗試,這有利於孩子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7歲以前,知識教育不重要。這個階段,孩子更多的是應該學習是學習的方法、角色扮演、建立夢想。要知道,情商的本質是社會認識,背後是靠角色認識和扮演。這是教不會的,沒有父權的孩子,無法建立良好的情商。孩子天生好動又充滿好奇心,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尤其重要。

    3、通過示範,讓孩子欣賞男性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本部分主要是父親的示範作用,主要讓孩子學習人格屬性。父親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一定要以身作則,逼孩子學,是學不到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通過模仿父親的行為、規範,掌握一個正確的、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為將來孩子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打下良好的基礎。父親言行舉止,無不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 展示自己的責任感
  •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即需要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從個體角度說,男人歸屬於佔據統治地位的這個社會,男人需要有創造社會價值的責任感,這是成熟男人應有的。從家庭的小單位角度講,由於生理和文化的原因,男人承擔者起碼的家庭責任。有責任感的父親,對工作熱愛,適應,有激情,尊敬自己的父母,對婚姻和家庭也有同樣的責任。一個沒有責任感的男人,是談不上真正意義上擁有家庭,更談不上做什麼事業。

      在社會中,男性固定地扮演著某些角色,所以在對孩子的培養中,父親也要使孩子在與人接觸時能夠同理他人、欣賞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能直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並且有勇氣面對失敗。這樣的孩子,才能學會自製、有責任感,能擔當起生活的重任。在孩子的觀察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技巧,還有自控力,他們開始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孩子在與父親的相處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父親缺失或者父愛缺失是一種責任感的缺失,其對家庭的責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孩子說爸爸沒有責任感,說明家庭中缺失父親的功能,孩子的自我形象會很差。這樣的兒子,在未來的婚姻中變得有許多情緒和問題。這樣的女兒,未來會變得太有責任感,少女時代會發生早孕和早性行為,婚姻中會找一個有問題、脆弱的男人結婚,成為拯救者。

  • 展示自己的表率
  •   男性的特點,一般會一言九鼎,有較強的原則性。作為父親,我們需要為孩子設立規則的界線和期待的目標,而這些界線的建立於完善,以及對孩子的要求,就需要前後一致。孩子能否執行,主要看父親的表率作用。一位父親無法在自己處於懶散狀態,卻讓孩子去努力學習,同樣,自己對家中老人呼來喝去時,也無法讓孩子尊重老人的。

      與上面責任相對應的就是遵守規則。現代社會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而男性是最講規則的。當孩子進入社會前,如果他們不了解社會的規則,那孩子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所以,父親在自己遵守規則的同時,告訴孩子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最終幫孩子建立內生的規則感。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性別和性格的差異,孩子一般認為母親不擅長制定規則,常會對母親制定的規則持懷疑的態度。

      18歲以前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期,最好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讓孩子得到真實的影響。一個父親,自己有所成就、自我尊重和努力工作,孩子們也會學到這些,孩子就能具有同樣的表現。你履行父親最基本的職責,也等於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作為父親,要學會克制自己本能的衝動,抵抗住外來的各種誘惑,永遠充滿與命運抗爭的勇氣。要知道,如果你都不能抵禦外界的誘惑,在複雜的環境中,你怎麼要求孩子做到?

  • l展示自己的愛心、無私胸懷
  •   作為父親,還要通過自己的行為方式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博愛,愛自己、愛別人、愛萬物。現代教育中父親的責任,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勇氣、有愛心、不能自私、不能狹隘的人。父親的人格優點是心胸開闊,在一些重大問題比較理智,看得長遠。而且成熟的父親應變能力也較強。

      孩子從父母那能得到的最好禮物,不是物質而是愛。父母的愛,可以給孩子自信,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為人處事也能泰然自若。一個父親,如果自私或是對他人毫無同情心、心胸狹窄、對人不禮貌、不能控制情緒,那他的孩子也會學到這些,並影響到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善良、充滿愛心的人。

      孩子需要的是有寬大胸懷和友善的父親,不能簡單採取非打即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作為父親,要傾聽孩子的內心之聲,通過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狀況,來進行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當孩子面臨困難、掙扎或是叛逆時,可以得到的得到父親的關愛和指導。所以,對孩子要慈愛、有興趣、接受與參與,並尊重孩子的選擇,給與一定的自由。

  • 展示自己的性觀念和擇偶條件
  •   性是很莊重很純潔的事情。對性態度隨意的男子,絕對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人是動物,但有自制力的男人、能通過大腦的理智判斷控制自己行為的男人才是高等動物。這樣的男人有更強的婚姻觀、家庭觀和道德約束的意識和能力。事實上,父親正是孩子情感世界的啟蒙者。

      兒童是最善於觀察的,能從父母關係中體味到細微的變化,父母關係親密,孩子往往也會在未來更加期待能遇到這樣的一個人生伴侶,並且為之而努力。但是,如果父母關係緊張,孩子總是處於被動和受害的一方,他們在未來也不能相信,自己可以走到一段親密的關係裡面。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也許就在忽然之間,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孩子,如果生長在父權較多的家庭中,孩子通過父親的言行,學會看事物要看其內在特質,不僅靠外表取勝。這樣到了青春期,孩子不會有「我是誰」的問題,也不會盲目追求潮流,因為他們不需要用外表來表示「我是誰」。同時,由於不缺乏安全感,他們情緒穩定沒有自卑感,對兩性關係有良好的尺度。

      對於男孩子來講,父親如果有良好的示範,一般情況下都能對兩性有正確的觀念。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父親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男人的理性,使他在今後的生活中有了極大的參照。

      但是,父親對女兒個性和性心理的影響,有時遠遠超過母親。研究發現,女性感情不穩定、不專一,不應只歸咎於品行或道德問題,這與她們幼時父愛缺失有很大關係。對於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是異性伴侶,甚至是未來丈夫的模式。如果一個女孩子缺乏父愛,那麼她的社會化水平就低、性觀念混亂,發生不當性行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假若其母親又在家庭中是強勢的,還會導致同性戀的發生。

    三、家庭教育不要濫用「父權」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數量次要、質量重要。父親應該有預謀地做一些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情,這件事情也許很微小,但它卻蘊含著無比偉大的意義。這就要求父親欣賞孩子的成就、接納孩子的未來,告訴孩子他有價值、有趣、可愛,使孩子實現內心自我價值感。這也是古人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所以,家庭中的父權,和當代兒童教育理論不矛盾,只是由於性別和個性的區別,應該讓孩子看到父親和母親的不同。一個好父親,會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立足於身教,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融入社會的條件。

      當然,如果你濫用父權,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比較典型的是:

  • 父親應該是粗放的,不要過細的管理、教育;
  • 要身教,不要習慣於說教;
  • 不要利用父親的權威責罵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給孩子尊嚴;
  • 不要以為孩子好的名義,無端剝奪孩子的自由和權利;
  •   父權這個概念,寫到這裡,洋洋洒洒,自己都感覺有一點跑題,更多的是說父親應該怎麼做了,但如果每一位父親,都能對上面的說的進行思考,那麼,一個人格健全、素質全面、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孩子就誕生了。不能否認,父親的參與科學地教育孩子,會讓孩子更聰明、學習成績更好、未來更容易成功,而家庭更快樂。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以後,能自豪地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父親!」


    推薦閱讀:

    隔代撫養問題多 孩子教育問題誰負責
    自閉症兒童應該如何教育?學校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與美國孩子教育相比
    孩子教育的秘訣
    孩子教育——重在人格

    TAG:教育 | 育兒 | 孩子 | 知識 | 育兒知識 | 問題 | 關於 | 孩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