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的大師胡適如何學習英語的?(附英語學習秘笈)
01
對胡適的知與不知
對於當前的學生而言,胡適這個名字,應該是不陌生的。在歷史課本中,「五四新文化運動」是繞不過去的,而要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胡適的名字也是繞不過去的。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胡適,首先倡導文學革命,提倡女性教育,宣傳民主、科學和自由,一時「爆得大名」,成為許多進步青年追捧的偶像。提到胡適,一本中學歷史教科書這樣寫道:
胡適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1916年,胡適在美國致書陳獨秀,談論文學的改造。第二年,他應陳獨秀之約,將文學改良思想,寫成《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他主張新文學的語言是白話文,文體是自由的,而形式上的自由,就可以注入新的內容和新的精神。
不僅如此,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也選編了胡適一篇飽含深情與真愛的文章——《我的母親》,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我母親二十三歲就做了寡婦,從此以後,又過了二十三年。這二十三年的生活真是十分苦痛的生活,只因為還有我一點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將來,這一點希望居然使她掙扎著活了二十三年。
對於一般的學生而言,對於胡適的了解也就僅止於此——胡適的有名與有情。
其實,作為當年「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胡適,有著極高的英語水平。更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他曾經還是個被人瞧不起的「鄉下人」。
02
從「鄉下人」到「駐美大使」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參加「庚款」留學考試時改名胡適,字適之。1891年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世為安徽績溪人。胡適十四歲那年離開家鄉——績溪,隨他同父異母的兄長來到上海求學。那時的他,只是一個從鄉村走進大城市的土氣孩子,其英文水平亦可想而知。用他自己的話就是:
我初到上海的時候……完全是個鄉下人。許多小學生圍攏來看我這鄉下人。因為我不懂話,又不曾「開筆」做文章,所以暫時編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
可是,六年之後,在胡適二十歲那年,他卻通過了多重考核,特別是英語考試,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遠赴重洋到美國著名大學留學去了。
之後又七年。一九一七年,胡適回到國內,直接任北京大學教授。
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美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杜威來華講學,在國內的北京、上海、南京、太原等幾個大城市巡迴演講,當時任隨身翻譯的就是胡適。
一九二二年,三十二歲的胡適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四月中旬,胡適在美國紐約、費城地遊歷並做英語演講。
一九三八年,一月至五月,胡適在美國及加拿大遊歷及英文演講。六月至七月繼續在美國及君拿大遊歷及演講。九月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十月三日,胡適由歐返抵紐約。五日,赴華盛頓就任……
口語、做文自不待言,在百度百科中收錄的為數不多的翻譯名家中,胡適就榜上有名。
那麼,胡適,一個曾經的話都講不清楚的「鄉下人」,如何能一躍而成為翻譯名家和「英文天才」呢?其實,胡適並非天才,他的英語學習之路也是充滿艱辛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在於他有一系列英語學習的方法和心得。
03
胡適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心得
1
別科有成,專攻英文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為學生開設的學科課程大致有: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和音體美。在這眾多的學科當中,雖然以語數外最為重要,但別的科目也不容忽視。比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至今已經流傳幾十年了。並且,別的非語數外的科目,在中考和高考中也有所涉及,而且占的比重也相當大。那麼,面對這眾多學科的挑戰和壓力,學生應該如何分配時間和實施策略,當是第一要務。
一九零四年,十四歲的胡適來到上海念書,那時候還沒有嚴格的學制規定,也沒有什麼小學和中學之別,更不會有初中和高中之分。他進的第一個學校叫梅溪學堂,也就相當於現今的初中了。這個學堂的課程是很不完備的,只有國文,算學,英文三項。看起來,語數外在學校教育中的歷史的確是很久遠的了。這時的胡適,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鄉下人」,被編在最低的一個班——五班。可是,初來求學的胡適,就懂得了一個最淺顯也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別科有成,專攻英文。他在自述中這樣說道:
我是讀了許多古書的,現在讀蒙學讀本,自然毫不費力,所以有工夫專讀英文。
可見,胡適的英文根底雖然薄弱,他卻能把握時機,掌握策略,在別科小有所成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專攻英文,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這給當前學生的啟示應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在提高或穩住其它學科的前提下,重點攻堅英語學習。這樣,在英文水平上一個大台階後,再勻和各科學習時間,最終取得各科水平的高效而穩定的發展。為何要如此?其實,這緣於各個學科在教學和學習中的特點和要求的差異性。
2
整體優化,以強帶弱
胡適剛到上海求學,便被分在了最低等的一個班。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和消沉,而是集中力量學習英語和算術。過了兩個月,終於機會來臨了。有個教蒙學課本的老先生大概是瞧不起那樣淺顯的書,才出現了一個錯誤。一天,老先生的一課書里有這樣一段引語:
傳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老先生隨口說,那是《左傳》上的話。等老先生講完之後,胡適便拿著書,走到他的桌邊,和他說了起來。後來,胡適在他的《四十自述》中,是這樣寫的:
我低聲對他說:這個「傳曰」是易經的繫辭傳,不是左轉。先生臉紅了,說:「儂讀過易經?」我說讀過。他又問,「阿曾讀過別樣經書?」我說讀過詩經書經禮記。
接著,那位老先生在考查了胡適的作文和算術水平之後,便立刻將胡適帶到二班的教室,坐在了最後一排。就是說,胡適在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學生了。之後,為符合二班學生的水準,他便更加努力學習,特別是在英文一科上。
如果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胡適是在經過考核後,由次班或普通班進入了重點班,從一個後進生一躍成為優秀生了。
可見,整體水平優化之後,進入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更能激發人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為符合重點班的水準,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等生,學生勢必會增強勁頭,更加會探索和發現英語學習的規律。
3
自我激勵,尋師求教
在教育領域,中國有個傳統叫「來學而不往教」。就是說,在老師與學生之間,老師不會或不能送教上門,追問學生有什麼不懂,有哪些不會;而是要求學生主動來老師跟前請教學問,聆聽教誨。孔子當年還奉行「來者不拒,往者不追」的宗旨。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虛心向學的,能拿出點束脩(報酬)表明求學的真心,老師便不拒絕;可是,學生若無心向學,要離開老師,那老師也絕不挽留。這是在古代,學生還不多的情況下,還能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時代。而今,在班級授課制下,大班額教學,送教上門的情況更是寥寥無幾了。
所以,這就要求學生鼓起勇氣,自我激勵,積極向教師求教,獲得方向感和方法意識。唯有如此,用功,才能使得其所;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其實,胡適當年也是這麼做的。一九零五年,胡適進了另一個學堂——澄衷學堂。這個學堂的學科比較完全,國文英語算學之外,還有物理化學博物圖畫諸科。也就是說,除了語數外,還有理化生和美術了。在這種情況下,胡適的考試成績常常在第一。除了努力之外,他還特彆強調:
我在這一年半之中,最有進步的是英文和算學。教英文的謝昌熙先生,陳詩豪先生,張鏡人先生,教算學的郁耀卿先生,都給了我很多的益處。
可見,學習是少不了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的。自學再有效,永遠處在教育領域的邊緣;努力再有用,永遠趕不上教師的提點和啟發。這在英語學習方面尤為如此。
4
搜尋譯本,勤於閱讀
語言和思維的關係問題,早已引起了很多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關注和興趣,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雖然各家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有一點幾乎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語言不同,思維方式也便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使得語言的形式和結構便大相徑庭。可見,要理解和掌握一門語言,對於相應的思維方式的了解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了解思維方式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閱讀其語言文字。這便形成了一個悖論。
那麼,應該怎麼解決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先閱讀外來作品的母語譯本,感受其思維方式的差異性,在有所得之後,再閱讀原版書籍。對於英文而言,就是先讀漢譯英語國家的名著作品,在對其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有相當的了解後,再涉獵英文原版書籍,這應是很好的過渡學習過程。
胡適當年就接觸到大量的漢譯英文作品,並且還細加閱讀和研究。他在《四十自述》中說道:
我在澄衷一年半,看了一些課外的書籍。嚴復譯的群己權界論,像是在這時代讀的。
5
研讀英文,循序漸進
研讀英文作品要注意兩個方面的要點。
其一,是讀書的方法。
讀書的方法,很多大師名家都談過了。胡適認為,一要「精」;二要「博」。其實,精是根本和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精,才能達到博。關於「精」,胡適這樣認為:
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一條書籤,上面寫十個字,這十個字最普遍的就是「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現在這種書籤雖不用,三到的讀書法卻依然存在。不過我以為讀書三到是不夠的;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就拿它來說一說。
胡適先從「眼到」說起:眼到是要個個字認得,不可隨便放過。這句話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讀中國書時。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放過,近人費許多功夫在校勘學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筆一畫而已。讀外國書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說這是很難的。如有人翻譯英文,把port看作pork,把oats看作oaks,於是葡萄酒一變而為豬肉,小草變成了大樹。說起來這種例子很多,這都是眼睛不精細的結果。書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細認字,就不必讀書。眼到對於讀書的關係很大,一時眼不到,貽害很大,並且眼到能養成好習慣,養成不苟且的人格。
什麼是「口到」?
胡適認為: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前人說口到是要念到爛熟背得出來。我們現在雖不提倡背書,但有幾類的書,仍舊有熟讀的必要:如心愛的詩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讀多些,於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響。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
那麼,何謂「心到」?胡適接著說: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何以如是?這樣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設備及思想的方法的幫助。要做到這一點,須要有幾個條件:
(一)字典,辭典,參考書等等工具要完備。這幾樣工具雖不能辦到,也當到圖書館去看。我個人的意見是奉勸大家,當衣服,賣田地,至少要置備一點好的工具。比如買一本《韋氏大字典》,勝於請幾個先生。這種先生終身跟著你,終身享受不盡。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識,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構造,方才懂得它的意義。
(三)有時要比較參考,有時要融會貫通,方能了解。不可但看字面。一個字往往有許多意義,讀者容易上當。例如turn這字:作外動字解有十五解,作內動字解有十三解,作名詞解有二十六解,共五十四解,而成語不算。
又如strike:作外動字解有三十一解,作內動字解有十六解,作名詞解有十八解,共六十五解。
又如go字最容易了,然而這個字:作內動字解有二十二解,作外動字解有三解,作名詞解有九解,共三十四解。
至於「手到」,說的就是勤於動筆,記錄和積累了。也就是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其二,是讀書的意識。
讀書應該有什麼意識呢?對於英語類的文章和作品而言,讀書不能只學習文字方面的知識和技巧,還應了解文字背後蘊含的文化和學術思想。胡適對於此有很好的論述:
有人說,思想是一件事,文字又是一件事,學英文的人何必要讀與現代新思潮有關的書呢?這話似乎有理,其實不然。我們中國學英文,和英國美國的小孩子學英文,是兩樣的。我們學西洋文字,不單是要認得幾個洋字,會說幾句洋話,我們的目的在於輸入西洋的學術思想,所以我們以為中國學校教授西洋文字,應該用一種「一箭雙鵰」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同時並教。例如教散文,與其用歐文的《見聞雜記》,或阿狄生的《文報選錄》,不如用赫胥黎的《進化雜論》。
胡適所說的「一箭雙鵰」的方法,是當前中學英語教學和學習中應該特別加以重視的地方。
6
漢英互譯,樂中求進
有位英語教學方面的專家說,
對於中國的學生而言,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博士生,學習英語無非兩種方式,英譯漢和漢譯英。而考試的題型再千變萬化,說到根本上,依然是漢譯英和英譯漢。此論斷雖偏頗,但卻也指出了學習英語的一條高效道路。
文字互譯,做好了,是其樂無窮的,並且在無形中可大大提高英文水平。胡適在他的《四十自述》中也表達了此種意味:
我進中國公學不到半年……姚先生在課堂上常教我們翻譯,從英文譯漢文,或從漢文譯英文。有時候,我們自己從讀本里挑出愛讀的英文詩,邀幾個能詩的同學分頭翻譯成中國詩,拿去給姚先生和胡先生評改。……這種訓練也有它的好處,可以使學生時時想到中西文字異同之處,使勁想某一句話應該怎樣翻譯,才可算「達」和「雅」。我記得我們試譯一首英文詩,中有Scarecrow一個字,我們大家想了幾天,想不出一個典雅的譯法。但是這種工夫,現在回想起來,不算是浪費了的。
如果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英漢互譯為方式,合適漸進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那對學生的英語思維和水平的訓練和提高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7
當起先生,打磨鍛造
中國古代就有「教學相長」的說法。最基本的含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都能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其實,有一種力量,它能超過任何意志上的動力,從而推動人探究學問,發現問題,解答疑惑,提高自身。這種力量就是「為師」的力量。為生,可以薄知,可以淺知,甚至可以無知。可是,為師,便要廣知,要熟知,甚至要先知。胡適便很早就得到了這樣一個「為師」的機會,從而使得自己在英文方面變得更加博學和成熟。他在自述中這樣講到那一段辛苦卻有益的經歷:
我那時還不滿十七歲……我若繼續上課,明年可以畢業了。但我那是確有不能繼續求學的情形。我家本沒有錢。……正在這個時候,李琴鶴君來勸我在新公學做教員。我想了一會,就答應了。從此以後,我每天教六點鐘的英文,還要改作文卷子。十七八歲的少年人,精力正強,所以還能夠勉強支持下去,直教到第二年(一九零九年)冬天中國新公學解散時為止。
關於其中的力量和奧秘,胡適自己也意識到了:
以學問論,我那時怎配教英文?但我是個肯負責任的人,肯下苦工去預備功課,所以這一年之中還不曾有受窘的時候。……這一年的教書生活雖然很苦,於我自己卻有很大的益處。我在中國公學兩年,受姚康侯和王雲五兩先生的影響很大,他們都注重文法上的分析,所以我那時雖不大能說英國話,卻喜歡分析文法的結構,尤其喜歡那中國文法來做比較。現在做了英文教師,我更不能不把字字句句的文法弄清楚。所以這一年之中,我雖沒有多讀應該問學術,卻在文法方面得著很好的練習。
現實地講,當前的學生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是,這樣的「以教促學」的方式,卻可以借鑒。當起小先生,學生之間互相講解、教授和評課,雖也不是什麼新玩意,但若用的恰當,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適.隨筆雜談[M].桂林:灕江出版社,2002.
[2] 胡適.四十自述[M].中國文聯出版社,1935.
[3] 胡適口述,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 胡德海 著. 教育學原理[M]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
[5] 李秉德 主編,李定仁 副主編. 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著.中國近代現代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推薦閱讀:
※"馬甲線","人魚線「,「腹肌」英文怎麼說?
※史上最適合學英語的20部英語動畫片!果斷收藏!
※英語亂講
※「ad」是什麼英文?
※閱讀一遍就能牢記的語法大全11_語法_中國英語網